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以消费者情感分析为基础,针对网络社区评论情感语义计算问题,建立消费者评论情感模糊语料库。结合句法分析,给出修饰词模糊语言算子的处理方法和句子级情感模糊计算模型,并通过实例分析验证所提方法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2.
幽默语言是理解层面上的模糊语言,它同模糊语言学中所讨论的既有原型、又有边缘情况的模糊语言是不同的,其模糊性更多地体现在语境的模糊上,语义解释也强烈依赖语境的暗示.而模糊语言学中的模糊语言的产生来源于人类思维的模糊或事物本体的模糊,其实质是概念的不确定性,由词语的语义模糊体现,该模糊性是不能在语境中消除的.模糊语言在语义上的分类有助于人们更好地理解幽默语言.  相似文献   

3.
随着社会的发展,现代汉语在使用中产生了种种变异,大大丰富和发展了词汇,但也存在着消极变异现象,具体表现为概念偷换、情感淡薄、谐音滥用、语法背离、词汇畸变和语用庸俗化.对这些现象进行分析,将有助于于汉语的规范化.  相似文献   

4.
随着社会的发展,现代汉语在使用中产生了种种变异,大大丰富和发展了词汇,但也存在着消极变异现象。具体表现为情感淡薄、谐音的滥用、语法的背离、词汇的畸变和语用的消极庸俗化等。对这些现象进行解析,有助于汉语的规范化。  相似文献   

5.
控制论在犯罪人分类中的应用初探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系统科学自从创立以来就得到了自然科学界和社会科学界的广泛应用,然而在法学领域的应用却很少,本文即为系统科学在犯罪学领域深入应用的初探。文章主要阐述了《控制论》中的模糊集合在犯罪人分类要求中的应用,模糊聚类分析在犯罪人分类标准中的应用,以及时变系统理论在以矫正犯罪人为目的分类中的应用,以求有助于实际工作中对犯罪人分类的量化和系统化。  相似文献   

6.
英汉成语比较分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英汉成语的分类比较迄今尚较少为人问津。本文拟从语法词汇、修辞角度和成语来源对英汉成语进行分类比较.找出其异同之处。一、按语法词汇分类1.虚词汉语成语一般为四字格,使用了大量虚词,如介词、连词、助词、语气词、感叹同等。它们在成语中的作用是连接其它词汇.表达一定的语法意义。若删去虚词,不仅达不到四字格式,模糊了成语的结构关系,还会失去一定的修辞色彩。如: 依然故我长此以往相敬如宾唉声叹气侃侃而谈一哄而散无源之水呜呼哀哉悔之晚矣步步为营呆若木鸡学以致用虚词用得较普遍.这是汉语成语的词汇特色之一。  相似文献   

7.
情感作为重要的人性内容,在先秦有一自觉的过程,自觉后的情感在魏晋和晚明的崇情思潮中被赋予了本体性内涵。情感上升为哲学本体,这是唯中国古代所独有的文化现象,“感之为道”的哲学认识为情感本体的生成提供了哲学基础。李泽厚先生曾据传统文化提出情感本体,来弥补工具本体的缺陷,可惜没有产生什么影响。其实,情感本体的产生像工具本体一样,是植根于特定文化土壤中的,并非个人号召而起的文化行为。  相似文献   

8.
外语习得认知论与英语词汇教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外语习得的认知模式(输入→信息加工及储存→输出)出发,结合近年来词汇习得的理论研究成果,论述了英语词汇教学中应注意的有关策略和方法:①合适的输入方式,注意词汇音形义的关联性输入,词汇学习应采用间接学习和直接学习相结合的方法;②加强词汇输出性练习,重复性练习有助于词汇的长久记忆;③充分调动学习者的认知积极性,调集注意力,并需注意与已有知识的联系;④重视学习者的情感因素。  相似文献   

9.
隐喻功能的探究局限于隐喻外显功能的分类和简论,隐喻内隐和模糊功能(包括外显功能)的语用运作机制还没有得到开发.隐喻的外显功能和内隐功能分别指隐喻意义和隐喻含意、隐喻影像、情感和非言语信息之间的趋同和趋异;在隐喻的模糊功能中,相关因子的惯常表现是:隐喻意义(明晰)- 隐喻含意(模糊/明晰)- 隐喻影像(模糊/明晰)- 情感(模糊/明晰)- 非言语信息(模糊).  相似文献   

10.
语句由事件本体主旨词汇与语句内其它轴组合词汇依语义关系而构成。句内词汇间语义相关性有种属和关系两类。两类语义相关性表现为:主旨词汇意义指向管束轴组合词汇句内意义;轴组合词汇依主旨词汇语义指向相互管束彼此语义。其相关性形成语义网。本体主旨词汇是网的“纲”,轴组合词汇是网的“目”,语义网行使对网内词汇的语义管束。分析语义网的类型和语义管束,是研究语句结构、词汇意义界定和翻译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11.
王弼哲学主张体用不二。在其性情理论的研究中,王弼贯彻即体即用的立论思路。人性主静,禀受自然。情自性出,感物生情。性为情之体,情作性之用,性情不离。论圣人,王弼亦不舍其体用一如之特色。圣人以体无为宗;同于常人,感物生情;异于常人,感物却能无累于物。王弼所论天道人事以及性情契合一贯,开魏晋性情理论之先河。  相似文献   

12.
汤显祖的唯情论艺术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汤显祖的唯情论艺术观将“情”提到了本体论的哲学高度,认为情是“性乎天机”的存在,是一切艺术创作的原动力,是戏曲艺术的生命。这对于反击道学家歪曲戏曲本质、将戏曲变成理学的传声筒是非常有力的,对于探讨戏曲的特性、展示戏曲的情感意蕴也是大有裨益的。  相似文献   

13.
马克思的"哲学本体论"是什么?通过研读<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可以认定,马克思哲学的本体论,绝非"自然、物质本体论",而是马克思自己提出来的"感觉激情本体论".马克思的本体论分为深浅不同的层次,是层次性多元的本体论,从"实践人本论"、"感觉激情本体论"到"实践爱本论"、"两性情爱本体论",层层深入.马克思的"多元层次本体论"包容量极大,是本体论的划时代转换,为"现代"和"后现代"的哲学本体论研究开辟了广阔的道路,是方向性、潮流性的.  相似文献   

14.
大学英语课堂中直接词汇教学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词汇是外语学习过程中的一个重点和难点,根据Nation的词汇能力理论,提出了三条在大英课堂中使用的直接词汇教学策略:联想策略、运用策略和情感策略,以期与同行交流探讨,也对英语学习者减轻词汇记忆负担,提高词汇的学习效率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5.
情与意:艺术本体论辨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对于艺术本体的认知上,有“唯情”和“唯意”的两种观点的尖锐对立。现代艺术的危机表明,艺术“唯意”或“唯理”只能是死路一条。中外传世经典文学艺术作品都是情意互证两不偏废的。从禅宗“情法”互证的认知方式来看,艺术的本体为“情道合一实相”。  相似文献   

16.
国际关系中的信任概念与联盟信任类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与丰富的信任实践相比,国际关系研究领域关于信任的概念分析尚未充分展开。同时,既有的联盟政治研究,关于联盟之间的信任是如何及何时形成问题,亦无细致的讨论。进一步而言,作为一个心理变量,信任概念的本体研究,诸如信任与认知、情绪之间的关系等问题,学界亦没有取得共识。有鉴于此,本文在综述既有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一种信任与联盟信任的概念模型,认为联盟信任包括工具性信任与情绪性信任两种基本类型。最后,本文探讨了联盟信任与联盟形成,亦即信任与合作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7.
就伦理思想而言,纳斯鲍姆既是亚里士多德非科学的实践慎思观的拥护者,也是斯多亚主义治疗学的伦理学的倡导者。依据亚里士多德实践慎思观,显像是成全知觉判断的关键因素。然而,对灵魂治疗的关切使得斯多亚主义伦理学更青睐情感的判断论。为提供关于情感的统一说明,纳斯鲍姆有意淡化“判断”与“显像”的差异:由于一切情感判断都蕴含显像,因而本质上说,情感就是一种判断。从亚里士多德显像论以及当代心理治疗实践看,接受这种统一说明或将面临过分简化的危险,因为情感的判断论和显像论各自道出情感的复杂面向。纳斯鲍姆为情感提供统一说明的努力可能归于失败,构成情感的必要因素不是判断而是显像。  相似文献   

18.
嵇康强调音乐的自然本体论,将音乐从宗教和神灵附庸的地位中解放出来,实现了艺术的自律,使音乐摆脱了外在功利目的束缚,也肯定了音乐形式的独立审美价值。从另一个角度看,嵇康的《声无哀乐论》与汉末王充对谶纬神学的批判一脉相承,以机械唯物论和实证论来衡量音乐艺术,否定了艺术的情感蕴含,否定了艺术夸张和想象的价值,同时也消解了艺术的神性光晕。嵇康否定艺术情感内涵的目的在于否定艺术与天地神人感通的神秘维度,进而消解统治者对艺术神秘作用的利用,但天人感应的艺术观念依然存在于嵇康及其同时代人的作品中,这意味着"声无哀乐论"并不能在艺术实践中得到充分体现。神秘是人对世界的一种特殊感知和体验。嵇康对艺术神秘性的极端否定具有矫枉过正的敝端。与其说"声无哀乐论"是一种深思熟虑的音乐思想,不如说它是嵇康反叛名教政治态度的一种极端表达。  相似文献   

19.
社会共享情绪是指社会事件发生时,公众基于共同的利害关注,由;陆会人际分享产生的同步性情绪反应。问卷调查表明中国公众对某社会热点事件产生以愤怒为主导的多种情绪反应,结构方程分析表明:社会认同和社会情绪反应显著影响社会行动的效能与坚持意愿;社会分享调节策略显著影响社会认同和坚持意愿。这说明情绪调节的特征在社会行动的发展变化中表现出重要的缓冲作用,为公共事务中的情绪管理提供了新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