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日本学生汉语习得行为属"内省型"认知风格.其特点是:场独立性强;适应于归纳式授课法;长考慎言,追求理解后的完美表达.面对这样的教学对象,教学者应具有更大的宽容性,更敏锐的观察及检测能力和良好的外语修养,并采取有针对性的教学策略与方法,以不断激发他们内在的活力与热情,使之逐步获得自信、成功.  相似文献   

2.
从教师认知与EFL教学各个环节的联系出发,对影响教学质量和学生发展的教师认知因素作了初步的理论探讨和实践调查.结果表明(1)教师认知在很大程度上受先前语言学习经历的影响;(2)不同性别的外语学习者接受教师认知影响的程度有显著差异;(3)对教师认知的研究有助于EFL教学的顺利开展与外语教育人才的培养.  相似文献   

3.
本文就学生的个性、学习动力和认知方式等方面的差异对外语课堂教学产生的不同影响进行了探讨,试图从学习者的角度阐述:施教者在教学过程中应注意评析各个差异的优劣因素及其关系,并引导利用于不同的教学目的及技能培养上,使课堂教学达到因材施教的最优化。  相似文献   

4.
语言学习者需要采取各种策略使其学习取得更好的效果,而学习者在形成和使用学习策略的过程中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如年龄、智力、认知风格、动机、个性等。认知风格中最主要的场独立和场依赖认知风格对大学非英语专业学生的英语学习策略具有重要的影响。在英语教学中,教师应针对不同的教学材料、不同的教学任务、不同的教学环境,选择不同的教学方法,并且尽可能根据学生不同的认知方式,引导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策略,从而提高教师的教学效率和学生的学习效率。  相似文献   

5.
借助CoI的评估框架,以230名大学一年级学生为样本,观测学习者对外语混合教学中三种核心要素的感知程度,着力探索语言教学环境中认知性行为的动态变化及其影响机制.结果发现,外语学习者对混合学习环境有着较高的感知度.进一步的回归分析则表明:外语混合学习环境能够产生支持高阶学习过程的认知临场;学习者语言认知过程受到了教学和社会临场的共同影响,但这两种影响因素相互独立,并未产生交互性作用;教学临场的影响贯穿了整个认知过程,对语言认知的情境与应用建构影响尤为明显,而社会临场则更多作用于语言认知的抽象理解与建构阶段.据此,对现阶段外语混合学习环境建构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6.
思辨能力培养是我国外语专业教学的薄弱环节,更是外语人才培养的软肋。外语专业教学必须以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为导向,纠正影响思辨能力发展的外部因素。文章基于布鲁姆认知能力分层理论,以具体的写作课、语言学课、英语演讲课为例,从不同角度、不同内容和不同层次对思辨能力的培养纳入外语专业的教育过程进行了详实阐述,所以只有提升外语专业学生的思辨能力,才能提高外语人才的培养质量。  相似文献   

7.
多媒体的外语教学环境具备信息域的开放性和可选择性,旨在为学习者提供更为人性化的自主学习条件,培训其以高度的自主习得方式获取信息、体验外语认知过程、提高外语语言能力.然而,外语认知的发展受到学习者情感、情绪、爱好等非理性因素的影响.多媒体环境下的自主学习模式是否能消除弱化外语教育成效的非理性因素,抑或反而滋生出新的向量干扰学习者的习得与认知?这一问题值得我们深人探讨.  相似文献   

8.
西方文化中,言语表达与思维相互依赖、密切相关甚至相互等同.东方传统文化却崇尚内省与静思,不认同言语与思维间的必然联系.西方教育界所存有的关于"东方学生缺乏独立思考能力"的片面评价源于东-西方社会群体在语言文化、思维表达和认知模式等多方面的差异.西方文化注重个体、归类与分析,言语表达是其思维的自然属性.东方文化则着眼全局,善于从不同角度进行综合联系,其辨证的认知模式含显著的非言语表达特征.不同的认知模式对言语表达依赖度的差异导致不同文化背景下言语表达对思维产生不同的影响.由此表明能力评价应该考虑其文化背景,对通常意义上的标准用文化的尺度重新给予客观审视是能力评价的重要前提.  相似文献   

9.
认知方式是一个心理学的述语,用来描述一个人观察、感知、组织、分析、回忆其经验或信息时所表现出来的特殊方式.认知方式可分为场独立和场依存两种.场独立使人具有重建结构的能力,场依存使人具有社交能力,二者以不同的方式促进外语习得.外语习得不仅涉及到语言分析能力和重建结构能力,而且涉及在实际交往中的语言交际能力,因此学好一种外语必须两种能力都具备.  相似文献   

10.
认知结构同化论是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奥苏贝尔提出的认知学习理论.奥苏贝尔在此理论基础上遵循"逐渐分化"和"整合协调"的原则提出"先行组织者"模式.在高校外语专业教学中,根据学生的认知结构使用先行组织者模式,可以促使学习者在其已知的材料和需要学习的材料之间架起一座桥梁,从而促进学习者更有效地学习和保持.根据当前高校外语专业教育教学的特点,以俄语专业教学为例,探讨先行组织者模式在高校外语专业教学中的应用有着普遍的理论指导意义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1.
当前高职院校学生的英语学习现状不容乐观,学生普遍对学习英语缺乏自信。而在整个教育步入信息化的今天,课堂教学仍然是教与学最主要、也是最基本的形式。为此,教师可以通过采取充实教学内容、丰富学生的情境想象力、善用身势语等措施,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激发学生的兴趣,从而提高学生在英语学习中的自信心。  相似文献   

12.
大学生英语学习动机的激发与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外语教育心理学认为 ,学生学习外语最有效的方法是让他们注意力集中 ,积极参与到语言学习当中。本文通过对影响动机的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的分析 ,提出了如何激发和培养学生英语动机的具体策略。通过制定明确的教学目标 ,激发和保持学生的学习内动力 ,引导学生运用科学的认知策略进行学习 ,达到最佳的英语学习效果。  相似文献   

13.
文章通过对大学英语学习者进行问卷调查,了解学生学习英语的习惯和需求,找出英语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原因。提出多媒体网络、课堂教学和课外自主学习“三位一体”的英语学习及教学模式,充分利用多媒体网络技术,改革课堂教学模式,结合课外任务型学习,增加教师对学生课外自主学习的指导和监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以提高英语学习效果及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14.
现代外语教学非常重视研究学习者的个体差异,并从中寻找学习成败的内在原因。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及学习策略的使用情况,对开展英语学习策略培训,改进大学英语教学方法,提高英语教学质量大有裨益。为了针对高等学校学生实际,采取切实可行的教学改革措施,对沈阳农业大学做了一项问卷调查,力求了解影响本科生英语学习及其成绩的主、客观因素和学生对英语学习策略的使用情况。  相似文献   

15.
大学英语教学如何提高教学质量,加强学生外语素质教育,开发学生智能和提高学生外语水平与运用能力,已成为各高校外语教师所关注和研究的重要课题。为此,在介绍和分析了大学英语教学现状的基础上,提出了提高学生外语水平和交际能力的教学原则及其在教学中的实际应用,以及如何优化教学方法,转变教学观念,从传统的传授知识为主转向既传授知识,更重视训练技能、开发学生智能、培养学生素质相统一上来。  相似文献   

16.
元认知是认知主体利用元认知知识和元认知策略对认知过程的调节和监控,是个体思维的内核。基于多媒体网络的英语教学模式突破了传统教学模式的时空限制,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对学生的元认知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在新教学模式下,元认知能力和学习成绩呈现出很大的相关性,元认知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学生学习成功的可能性。因此,教师应帮助学生提高网络定位感,关注个体认知风格,开展反思活动,在教学中加强形成性评价,建立一个基于元认知调节活动的网络自主学习过程模式,调动认知潜能,从而提高认知加工的效率。  相似文献   

17.
通过实证研究写长法与学生英语学习成绩及其学习动机之间的关系,得出:写长法虽然没有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但确实能够提高学生的英语学习成绩.因此,在教学中可把写长法当作一种有效的语言输出方式,对学生进行语言输出训练,从而促进学生的有效学习.  相似文献   

18.
信息技术和教育信息化的发展与外语教学的结合使语言教学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交互已经成为外语教学的核心内容。然而单一的人机交互不足以提高学生的实际交流能力。针对该问题,文章在交际教学法和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基础上,提出在大量使用现代教育技术的同时,必须加强口语课堂教学的改革,改变教学观念,创新教学手段,改进评估方法,使新技术和课堂教学有机结合起来,才能真正实现教学改革的目的,全面提高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尤其是说的能力。  相似文献   

19.
内隐学习理论作为认知心理研究的成果,在教学领域具有实践指导意义。内隐学习的研究思路为英语教学提供了新的视角,将内隐学习与外显学习相辅相成的协同效应引入大学英语教学当中,就是要积极创造有利于内隐学习的环境,要活化课堂语法教学,重点提高学生语法应用能力并注意内隐学习和外显学习相结合;要引导学生广听、泛听,大量阅读和背诵,帮助他们了解中西文化差异并通过创造良好的英语语言环境建立正确的英语语感,从而提高大学英语教与学的效率。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以语义为中心、认知语言学理论为基础,以《大学体验英语》(听说教材)为实例分析,提出将视听说对比教学法——一种视听说对比结合的全新的口语教学方法应用于大学英语口语教学,旨在通过视听说对比教学法培训学习者用英语进行口头交际的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