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28 毫秒
1.
芜湖作为徽商的重要活动地,历史上与徽州的人员及物资交流十分频繁。1949年前后,旅芜徽商和徽州人的生活发生了变动。首先,从他们的职业选择和行业结构,可以观察到近现代徽商对芜湖各产业的全面渗透。其次,徽州人的职业介绍方式,由依靠血缘、地缘关系互相援引的传统,过渡为政府介绍、单位分配的方式。在社会流动上出现"两降一升",部分中层职员跌入小商贩之列,徽商家庭妇女因生活压力外出务工,而徽州籍革命干部的社会流动趋于向上。社会主义改造与城乡二元结构体制的确立,加速推动旅外徽商及徽州人的土著化,传统的籍贯观念被彻底斩断,徽商群体也消失无形。  相似文献   

2.
徽州万氏自清初一直居住在黟县宏村,万氏文书中有一份光绪年间"流水日志"记载了一个徽商家庭日常消费状况,此商人家庭生活俭朴,而且日常消费物品中大量使用机器生产品。这份档案资料从物质层面展现出近代徽州社会在外国资本主义侵入时的生活实态。  相似文献   

3.
近代以降,徽商经营从"首重盐业"转变为"以茶为大宗",徽州茶商在徽商中呈崛起之势。相较于传统徽州茶商,近代徽州茶商的经营发生了深刻变化:一是经营中心从广州转至上海,二是经营方式从重运销转向重产制,三是与金融资本的关系更加紧密。因此,近代徽州茶商的崛起不能简单视为传统徽商的中兴,它既是传统徽商实力之延续,也是徽商在近代的蜕变与新生。近代徽州茶商的发展表明,徽商在近代并没有彻底衰落,更没有完全退出历史舞台,他们在一些行业仍然保持着较强实力甚至还有所进步;但与明清徽商相比,近代徽商竞争力之削弱以及在中国商业版图中地位之降低是不争的事实。  相似文献   

4.
明清时期的徽州是外靠经商,内靠农林的山区社会,尤其是种类丰富的山林资源,不但影响着传统徽州人的日常生计,还影响着山居生活中徽州人的性格养成。俭朴、坚忍与善于开拓是传统徽州人的一般特征,退回到家庭生活中,各个家庭成员因承担职责的不同,又呈现出迥异的性格影像。  相似文献   

5.
电影作为近代科学技术和表演艺术相结合的新型艺术形式和文化形态,在19世纪末随"西俗东渐"之潮流传到中国,引起了近代城市人的极大好奇与兴趣,并且很快就与中国社会和文化联系在一起,成为城市人文化生活的重要内容和方式之一.电影极大地影响着近代中国城市人的思想和生活,改变着他们的价值观念、文化心态和生活方式,塑造着城市现代人的性格特征,促使近代城市人由传统人向现代人的转变,从而推动了城市的现代化进程.  相似文献   

6.
近代社会教育作为近代历史发展过程中的一种特殊教育形态,对城市社会和人的早期现代化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它极大地影响了近代城市民众的思想和生活,改变了他们的心理态度、价值观念、行为方式和生活方式;丰富和充实了城市民众的余暇生活,提升了城市人的精神文化生活水平;塑造了现代城市人格特征,促进了传统城市人向现代城市人的转变。  相似文献   

7.
生活在贵州安顺的屯堡人,日常生活中敬奉从徽州传入的地方神汪华。汪华从徽州地方官发展为家族神,发展成护佑徽州、安顺两地百姓的神祗,文化在其中起了重要作用。汪公信仰构成屯堡地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屯堡人区别周边其他族群的文化因子。抬汪公活动成为屯堡人的凝聚和动员力量,在社会生活中产生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 ,社会文化史的研究关注下层民众的社会生活 ,以期多层次地展现中国人的生活世界和心理世界。本文介绍最近在皖南收集到的一部佚名无题抄本 (其中包含有十封反映在上海的徽州学徒生活之书信 ) ,并搜集民谣、俗谚等乡土史料对之加以阐释 ,从而揭示出徽州商业文化的一个侧面  相似文献   

9.
明清徽州的职业教育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明清时期的徽州社会之所以能呈现出一片全面繁荣的景象,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其成功的职业教育。徽州人的职业思想教育表现为:破除重农抑商的陈腐观念,树立四民平等的意识,努力塑造子弟重义轻利、勤俭治生的职业道德和精神。徽州人还通过著书的方式将经商经验留给他人,通过合作与雇佣等关系对同族子弟给予帮教,还用家训、家规等手段在两代人之间完成生产管理经验的传承。  相似文献   

10.
徽州楹联包括历史名人为徽州风景和建筑的题联以及悬挂于民居、祠堂、亭台等徽州特有古建筑上的楹联.徽州楹联形象生动地反映了徽州人在政治、经济、文化教育、伦理道德等各方面的信息.徽州楹联多用典故、拟人、夸张、叠字、隐喻、双关、排比等修辞手法,表达文人对徽州名胜古迹、自然风光的赞美之情,体现文人高雅的情操和宁静淡泊的精神追求.徽州楹联还具有表现徽人对儒学传统价值观的继承、体现徽人耕读传家、勤俭节约的民风、反映宗族社会的忠孝观、反映"家馨"与"善治"的思想、对于"和谐"理念的继承等文化传承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