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当代中国大众文化及其生成背景   总被引:25,自引:0,他引:25  
大众文化的兴起是中国改革开放 ,尤其是 90年代以来一种引人注目的文化现象。在经济发达地区尤其是在城市里 ,大众文化在相当程度上已成为人们文化生活的主要消费内容。可以预料随着中国市场经济的推进、城市化程度的进一步提高以及大众百姓闲暇时间的增加 ,社会对大众文化的需求将会有更大的增长。毫无疑问 ,大众文化的普遍流行 ,已对当代中国社会文化生活产生了重要影响。文章围绕大众文化及其在当代中国的生成背景、现实发展及其走向等问题 ,作了较为系统的考察和阐述  相似文献   

2.
五、大众文化的提升(一 )提升的可能性改革开放以来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确立和发展 ,人们的生活方式和消费结构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其中 ,最引人注目的是大众文化的异军突起 ,以各种形式和渠道渗透在社会日常生活中 ,并成为芸芸大众不可缺少的生活需求 ,然而 ,正象黑格尔指出的那样 ,“现存的”东西不一定都是合理的。大众文化虽然在一定程度上繁荣文化市场 ,满足人们多方面的文化需求 ,但其负面效应如同其积极作用一样 ,深深地影响人们的生活 ,困扰着寻找精神家园的人们。特别是它对高雅文化及人们道德价值观的消解 ,引起社会的普遍关注…  相似文献   

3.
本文所谓“当代大众文化”主要是指通过现代科技手段以迎合大众需要为目的大量复制,供大家阅读、欣赏、消遣、娱乐的各种文化制品的总和,如畅销书、通俗电影电视、录象带、歌舞厅、流行时装等文化。这些大众文化中的相当大一部分在过去的许多年里与大陆中国人绝缘,随着改革开放和商品经济的发展,大众文化通过各种传播媒介迅速传入大陆,一批最具当代特色的大众文化迅猛地发展起来,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部分,渗透到当代生存的各个层面。因此,大众文化的功能成为研究的重要课题。一般地说,当代大众文化的功能是多方面的,如社会功能、教化功能、美育功能、娱乐功能等等,本文仅就大众文化的社会功能作一些粗浅的分析和探讨。 当代中国大众文化的社会功能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4.
大众文化这一现象和概念是从西方传来的。20世纪80年代初期,随着改革开放的实施,逐渐在我国产生。经过三十余年的发展,当代中国的大众文化已经成为精英文化、大众文化和民族民间文化三足鼎立的文化格局中的重要一级。当代中国的大众文化具有明显的中国特色,它对我国的文化建设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具有正反两方面的作用。应该采取多种有效措施,引领、规范大众文化,使其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当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
大众文化这一现象和概念是从西方传来的。20世纪80年代初期,随着改革开放的实施,逐渐在我国产生。经过三十余年的发展,当代中国的大众文化已经成为精英文化、大众文化和民族民间文化三足鼎立的文化格局中的重要一级。当代中国的大众文化具有明显的中国特色,它对我国的文化建设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具有正反两方面的作用。应该采取多种有效措施,引领、规范大众文化,使其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当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大众文化,在本世纪初还只是少数发达国家的特有现象,而随着全球现代化进程的加速,它现已成为世界的普遍现象。中国实行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在确立了市场经济体制之后,大众文化也萌生、繁荣起来,迅速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一部分。大众文化的鲜明特性,与传统文化截然不同的面目,必然带来诸多问题和困惑,从而引起了人文、社会科学界的广泛关注。国内理论界对大众文化的批判呼声很高,但并没能阻遏住大众文化的快速发展。而事实上,当今的大众文化已如空气和水一样浸透在市民大众的日常生活中,不积极地对大众文化进行准确的定位和引导,…  相似文献   

7.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大众文化作为一种文化零食正在成为我国高校校园中大学生积极参与的流行文化。大众文化是把双刃剑,它一方面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提供了丰富的教育资源;另一方面,它消解了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话语权和教育者的话语权,给思想政治理论课带来了挑战。而为了有效开展大众文化背景下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对思想政治理论课话语权进行文化控制,对大众文化背景下思想政治理论课话语权进行建构,则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8.
音乐作为一种大众文化,它的传播无所不在,然而,法兰克福学派的大众文化批判为了强调这种“大众文化”并不是服务于大众的文化,提出了“文化工业”这一概念来取代“大众文化”。并指出,流行音乐像许多大众文化一样日趋标准化和商品化。这一批判是对当代社会中文化价值危机的深刻反思,但这种绝对的否定的态度,颇值得人们深思。  相似文献   

9.
20世纪80年代中期,大众文化的兴起,影响了中国当代文化的总体格局,打乱了一向由知识精英占据的文化园地.至90年代,大众文化蓬勃发展,领导人们生活的新潮流.大众文化的繁荣中潜伏着种种文化危机,知识分子神圣的使命及精英意识与普泛的大众文化诱惑之间形成了复杂多变的关系,坚守精英意识并呼唤人文精神应是历史赋予知识分子的神圣使命.  相似文献   

10.
论大众文化消费及其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文化消费是现代人在物质生活得到丰富的同时进行精神状态的自我调整,充实感情和复归人性的一种重要方式。大众文化更是掀起了一股文化消费的大众化浪潮,以满足人们的娱乐消费需求,大众文化也成为大众传媒时代满足大众闲暇时间的文化消费需求的最好形式。大众文化消费有其独特的消费文化特征。  相似文献   

11.
红色文化是马克思主义和中国革命实践、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而产生的一种新型文化,它的历史进程历经建党前的孕育与诞生、建党到建国前的形成与发展、建国后至改革开放前的过渡与推进、改革开放后的传承与创新四个阶段。红色文化在发展的过程中积累了宝贵经验,给人以深刻启迪。回顾和梳理中国共产党推动红色文化发展的历史进程,有利于进一步增强红色文化的吸引力和感召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从而更加自觉、更加主动地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相似文献   

12.
论潮汕近代民居建筑的海洋文化内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潮汕侨乡是广东侨乡的重要组成部分,华侨投资极大地推动了近代潮汕侨乡的建筑发展。近代潮汕侨乡建筑审美文化特征的主要表现是展现了中西建筑文化从接触碰撞到融会创新的历史过程,突出体现了开放性、兼容性、创新性的时代精神和审美特征。海洋文化对潮汕近代文化的影响是一个客现存在的事实,近代潮汕民居建筑文化是中国近代建筑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独特的历史文化价值,它给国际建筑思潮影响下的当代新地域性建筑的生存与发展以启迪。  相似文献   

13.
启蒙:反思民族传统文化——认识鲁迅的文化评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鲁迅杂文的主体是文化评论和时事评论。文化评论的思想成就远高于时事评论,因为鲁迅是文化思想家。鲁迅文化评论核心价值,是启蒙,是反思民族传统文化。鲁迅的文化评论集中探索三个重大的命题:一、倡导民族自省精神和反思意识;二、探索和揭露中国封建传统文化的本质和失败的根源;三、探索和揭露国民劣根性。鲁迅文化评论是鲁迅对我们民族的不朽精神奉献。  相似文献   

14.
中国传统建筑生态观剖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传统文化中有着强烈的生态观念,作为主流文化的儒道两家对建筑生态观都有独到的论断,它们决定着中国传统建筑的进程。对其基本性质和物质的分析,将有助于我们重新从源点上认识人与自然的应有的和谐关系,并得到对人类的今天以及未来的文化发展某种结构性的启发。  相似文献   

15.
论中国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文化阻力及个性化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长期以来,创新型人才培养困扰着中国人,从文化哲学的视角来透视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特征,是群体本位、伦理主义、重人际关系、保守性、缺少历史感和超越感,这种中国传统文化模式阻碍了创新型人才的培养。中国人必须扬弃中国传统文化模式,建立以追求个体自由、个体意识、个体本位为核心,倚重理性、科学、主体意识、情感、个性、创新精神的现代文化模式。扬弃的方式是建立针对中国人的深层文化启蒙机制。创新型人才的教育理念是个性化培养,此理念要求教育目的从群体化到个性化、教育内容从给定式到选修式、教育方法从授受法到启发法、教育评价从排名导向到素质导向的转变。  相似文献   

16.
从历史文化传承的角度,系统归纳分析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中和”文化精神,并针对其核心价值内涵的阐释,就之对现时代党的统一战线的启迪和统一战线建设中“中和”精髓的把握和基本方针、基本原则的确立,以及方法论的应用等进行了全面的阐释,旨在对中国传统文化核心价值理论在统一战线建设中的积极意义和作用进行时代的解读。  相似文献   

17.
侠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体系中的重要一维,侠文化精神是侠文化之话语内涵的价值核心.鲁迅对侠文化进行了批判性改造,继承和发扬了侠文化精神,致力于文化与人格的双重建构.这种文化改造思路对当前文化建设具有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18.
莎士比亚戏剧的翻译和改编对于改革中国传统戏剧、丰富中国戏剧题材以及文学创作等方面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论文分析探讨了不同历史时期莎剧本土化的表现特点,阐述了莎剧翻译文学在我国文化发展的不同历史时期所发挥的作用,指出本土化是西方经典文学在中国文化发展建设中发挥作用的有效机制.  相似文献   

19.
当代中国文化转型实质是从传统文化向现代文化的转型。目前所谓的传统文化包含着三个基本方面:即中国古代传统文化、中国近代文化和传统观念下的社会主义文化。到改革开放之前,中国的文化建设已经基本完成了由中国古代传统文化向新民主主义文化进而向社会主义文化的过渡。正是在这个意义上,当代中国的由传统文化向现代文化的转型;就成为了一次由包含诸多文化形态因子的传统社会主义文化形态向现代社会主义文化形态的转换。当代中国文化转型的目标是现代社会主义文化形态,它是以个体自我文化意识为前提和依据的。因此,可以认为自我文化意识的确立是文化转型以及文化现代化的根本标志。当代中国文化转型总体发展趋势,是在此基础上的多元文化因子的融合发展。  相似文献   

20.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凝结着中华民族的文化基因,显现了中华民族的突出优势,是文化自信的重要源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不单单为过去国家的发展和人民大众的精神生活问题提供了独到的解决方式,而且对当代国家和国人的发展有着重要的价值。只有对优秀传统文化进行创新性转化和发展,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注入新鲜和灵动的要素,才更能增强文化自信的底气,不断造就中华文化新的辉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