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我国主流意识形态发展的历史进程历经建国前、建国后至改革开放前、改革开放后的三个阶段的发展,由封建社会的儒家思想意识形态在经历近代一系列的社会动荡与变革后,逐渐转化为马克思主义主流意识形态。对中国主流意识形态发展的历史进程作一回顾,我们可以得出的启示是:统治阶级必须牢牢地掌握主流意识形态的领导权,主流意识形态要符合广大人民的思维观念,主流意识形态必须与时俱进。  相似文献   

2.
本文将中国共产党建党丸十多年以来的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历史进程大致分为三个时期,建国前的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建国初期及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改革开放以来的马克思主义大众化。通过对这三个时期马克恩主义大众化的历史考察,得出中国共产党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五个基本经验,即:观照中国国情、推进理论创新、关注百姓民生、彰显中国特色、注重人才培养。  相似文献   

3.
中国共产党人善于从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中获取智慧和力量。在长期的革命斗争、建设和改革历史进程中,根植于安徽这片红色沃土、改革热土而形成的红色文化,蕴藏着深厚的历史底蕴,与党员“四史”教育具有同向共生、相互形塑、共同发展的辩证统一关系。深入挖掘安徽红色文化在党员“四史”教育中提供自信源泉、教育内容、创新动力、实践支撑等价值,推动“四史”教育和红色基因传承有机结合,能够进一步提升党员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筑牢理想信念,锤炼党性修养。  相似文献   

4.
<正> 中共中央总书记江泽民同志最近同社科院专家、学者座谈时,希望社会科学工作者认真总结建党七十年来,建国四十多年来,特别是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十多年来,革命和建设的丰富经验;根据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改革开放提出的任务,结合实际进行研究,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服务,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服务(1991年2月24日《人民日报》).这是党对社科事业的关怀,也是社会科学工作者的历史使命.社会科学的发展与整个社会政治、经济、科技、文化的发展息息相关,同自然科学一样在社会主义建设中起重要作用.建国四十多年来,党中央制订了一系列有关  相似文献   

5.
建党百年,加快红色革命文化传播,有助于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夯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根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具有重要的时代价值和实践意义。为推动河北红色革命文化得到切实有效传播,必须加快构建红色革命文化传播体系:从传播主体维度看,政府、学校、社会组织要相互配合、协同创新;从传播内容维度看,要系统整合红色革命文化资源,深入挖掘红色革命文化精神,理直气壮讲好红色革命故事;从传播路径方法看,要实现学校教育、理论宣讲与社会实践有机结合;从传播载体维度看,要推动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相互融合;从传播方式维度看,要推动红色革命文化公益化宣传与产业化传播协调发展,致力形成受众广泛、立体化的红色革命文化传播格局,弘扬革命文化,传承红色基因。  相似文献   

6.
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精神旗帜。推动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更加深入人心是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重要任务。本文立足于对社会主义先进文化重要性的认识和把握,剖析了构成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科学内涵的灵魂、精髓、基础、力量源泉和重要标志,着重从文化的生产创作、创新传播、学习教育等层面,探索了推动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更加深入人心的基本途径、制度机制和载体平台。  相似文献   

7.
以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为界,新中国六十余年的历史进程客观存在前后两个时期。改革开放前后两个三十年的经济发展虽然各自特色鲜明,但经济发展的目标与战略部署都统一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百年"富强梦"这一历史进程之中,改革开放前三十年重在资源积累的经济发展为改革开放后三十年的经济起飞创造了条件,而改革开放前建立的计划经济体制与改革开放后形成的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本质上都属于国家主导型经济发展模式,二者之间的演进一脉相承。  相似文献   

8.
论建立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站在时代高度,党的十七大对文化建设作出全面部署,提出文化是国家民族的软实力,要实现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目标,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新高潮。这是在全党全国工作大局中文化地位和作用的最新认识,对广大文化工作者是极大的鼓舞,必将引领大家更加自觉、更加主动地推动文化与经济、政治、社会各领域共同、协调地又好又快发展。经过近30年的改革开放,我国的经济建设得到迅猛发展,人们物质水平有了极大的提高。  相似文献   

9.
江西是中国革命的发源地之一,这里拥有丰富的红色音乐资源。在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今天,树立红色音乐品牌将具有特殊的意义。本文将从多方面探讨江西红色音乐的品牌发展,期望我们在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提升江西红色文化大省地位的同时,还能带来相应的经济效应,并带动旅游和文化等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0.
改革开放以来,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思想、江泽民关于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思想、胡锦涛关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思想标志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在发展战略上实现了重大转变,为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推动文化建设事业的大发展大繁荣,实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目标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1.
中国共产党加强文化建设的伟大历程与经验启示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中国共产党既是中华传统文化的忠实传承者和弘扬者,又是中国先进文化的积极倡导者和建设者。长期以来,中国共产党高度重视文化建设,在中国先进文化建设的理论和实践上都取得了显著成就。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党推动文化建设不断取得新成就,走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发展道路,积累了丰富经验,对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和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提供了重要经验和保证。  相似文献   

12.
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年来,带领中国人民不懈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制度优势,历经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对制度模式的初步探索、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制度优势的不断形成、改革开放时期制度优势的不断彰显、新时代制度体系不断完备和制度优势全面激发的百年探索历程.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将这些显著优势归结为13个方面,这些显著制度优势的形成和彰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更加成熟的标志,也是中国共产党不忘初心的根本体现.总结中国共产党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的历史经验,对于正在开启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征程有直接的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13.
中国共产党高度重视意识形态建设工作,百年来意识形态演进受到诸多因素影响,其中,基本国情、社会主要矛盾、国际形势、意识形态规律是最主要的影响因素.梳理百年来党的意识形态工作发展历程,主要包括革命战争年代、新中国成立至改革开放前、改革开放时期、新时代意识形态工作等四个意识形态重要发展演进阶段.基本形成了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是意识形态工作的根本遵循、捍卫党对意识形态绝对领导权是意识形态工作的组织保障、坚守符合中国基本国情原则是意识形态工作的演进理路、坚持党性与人民性相统一是意识形态工作的思想根基、坚持意识形态斗争性与主流意识形态引导性相协调是意识形态工作的方法指引、践行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意识形态建设是意识形态工作的文化源泉等党开展意识形态建设的重要经验.实现了意识形态话语体系由革命话语向社会主义建设话语再到全面深化改革话语的时代自我更新与发展创新.进入新时代,中国共产党更要敢于斗争、善于斗争,在斗争中丰富意识形态价值、纠正意识形态偏向、引领意识形态发展,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凝聚意识形态最强合力,这也是中国共产党建立百年来意识形态工作理论进路的逻辑旨归.  相似文献   

14.
建国后,毛泽东提出和实施了一系列社会主义文化思想:一、中国社会主义文化是马克思主义文化中国化的成果,而不是中国传统文化马克思主义化的产物;二、把中国传统的精英文化和世俗文化整合为大众化的社会主义新文化;三、广泛的思想改造和政治教育是建设社会主义新文化的必要条件;四、加强党员道德修养和树立大众化的道德榜样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方式。在此基础上,他创造性地把中国传统的伦理型文化转变为社会主义文化,开创了中国文化发展的新阶段。  相似文献   

15.
弘扬伟大建党精神是党的二十大报告的主题之一。中国共产党在百年非凡的奋斗历程中,构筑起了以伟大建党精神为源头,深刻彰显党的性质宗旨、初心使命、优良作风并具有时代特征和民族标识的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以坚定的理想信念为灵魂根基、炽热的爱国主义为本质核心、深厚的为民情怀为鲜明底色、无私奉献的道德品质为价值指向、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为突出特征、勇于开拓创新的精神为鲜明标识、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为鲜亮本色,凝聚着中国共产党人艰苦奋斗、牺牲奋斗、开拓进取的伟大品格。从生成逻辑来看,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党带领人民进行的伟大实践分别为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注入了厚重的理论根基、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坚实的实践基础。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在伟大建党精神的指引和激励下,在不同历史时期紧密融合时代特征,历经了从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以革命斗争为主题的初创、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以艰苦创业为主题的丰富,到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以敢闯敢拼为主题的全面推进,再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以守正创新为主题的赓续发展这一纵贯百年的构筑和发展历程。无论是在已经走过的百年奋进历程,还是在新时代新征程...  相似文献   

16.
邓小平改革开放以来关于文化问题的一系列论述表明,他在继承毛泽东文化价值观的基本立场、观点的同时,总结了建国以来我国文化建设的经验教训,依托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对社会主义文化的价值本体、评价标准和指归等作出了创新性的阐释,形成了以人民为本位、以人民利益的实现作为评判标准、以服务最广大人民群众为指归的完整的文化价值观。  相似文献   

17.
中国共产党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继承和创新的典范。新中国成立70年来,中国共产党对待传统文化的态度主要经历了1949-1956年批判改造、1957-1978年逐步僵化、1979-2012年拨乱反正与批判继承、2013年以来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四个阶段。通过整体梳理其关系与态度的演变历程,可以总结出中国共产党坚持科学处理马克思主义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关系、始终保持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发展的高度自觉性、坚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发展的科学方法论、坚持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治国理政实践等宝贵经验。这些宝贵经验能够为建设新时代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和实现民族复兴伟大梦想提供有益借鉴。  相似文献   

18.
中国人核心价值观的传统变迁与当代重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人核心价值观的形成,具有多方面的原因。中国古代的核心价值观,是以儒为主干,道、佛为两翼的三维结构;到了近代,其核心价值观受到了外来文化的强烈冲击;新中国成立以后,以马克思主义为主体的核心价值观得以确立,但在相当长时间又受到了"左倾"的干扰;改革开放以后,其核心价值观出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传统文化、西方文化三者相互交织的局面。今天,中国共产党以"综合创新"为根本路径,完整地提出和概括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  相似文献   

19.
历史是有规律的历史,其前进发展遵循着特定的历史逻辑。在历史潮流中把握历史脉络,追寻历史规律,提升历史自觉,推动历史前进,是作为社会主体的人发挥主观能动性、展现自我价值的重要体现。中国共产党是善于把握规律、按规律实践的无产阶级政党,自成立以来就重视对历史规律的探索和遵循,并在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历史实践中不断深化了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为走历史必由之路提供了重要理论支撑。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既坚持和继承了中国共产党人探索“三大规律”的基本论断,也基于新的历史方位、历史使命和历史实践深化了对“三大规律”的认识,更进一步提升了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推动历史发展、创造历史奇迹的自觉和自信。  相似文献   

20.
民众生态意识的发展水平对当代生态文明建设有着深刻影响,是推进社会主义国家生态治理现代化变革的驱动力。新中国成立70年来,党领导人民在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方面,经历了建国后的曲折探索、改革开放初期的反思启蒙、新世纪以来的基本确立及新时代的深入推进阶段,中国民众的生态意识也从最初的无知无觉到在危机中萌芽生长,再到觉醒发展。回顾这一变化历程,可以从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决策层生态认知理念的深化,国家战略规划与政策、法制建设的完善,培育宣传工作的推进,大众媒体发展等方面总结其影响因素,反思其发展规律和发展条件。新时代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充满着未知的风险与挑战,要想稳步推进中国民众生态意识走向积极成熟,需要走绿色发展之路,推动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为促进民众生态意识成熟提供物质基础;推进制度创新,进一步加强生态立法和监察执法,为促进民众生态意识成熟提供重要保障;把握着力点,完善生态意识教育体系,为促进民众生态意识成熟提供必要文化基础和动力条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