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52 毫秒
1.
英美文学教学与英语专业学生的人文素质的培养密切相关,解读与欣赏英美文学作品,不但能够促进学生语言基本功的夯实和人文素质的提高,而且还可以加强学生对英美文学及文化的认识与感受。英美文学是英语语言艺术与西方人文精神的整合体,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是培养学生人文精神不可或缺的。英美文学在人文学科教育、文化教育、意识形态教育三方面影响了学生的人文素质的培养。  相似文献   

2.
本文从人文角度审思了目前我国的英美文学教学,指出了我国英美文学课程在教学方式和教学内容等方面存在的误区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对英美文学教学的人文审思要求我们发挥文学的寓教于乐作用,使学生在学习文学中,获取审美享受和人生感悟,提高中西文化修养和跨文化交际能力,增强人文素质。  相似文献   

3.
传统文学课程体系建立在对现代自然科学的模拟上,忽视了文学课程的人文性,更不能适应面向实践的人才培养需求。还原文学课程的人文性,重视学生的个性化生命体悟,以学生主动探索的“研学”活动建构大学文学课程教学体系与教学方式,使文学的理论课程与实践课程实现真正的对接,才能从根本上解决文学课程的教学目标、课程体系、评价机制中的诸多问题,实现学生人文素质与实践能力的提升。  相似文献   

4.
英美文学课程是英语专业的重要课程,却在英语教学中被边缘化,不重视英美文学课程是导致英语专业学生人文素质下降的原因之一。英美文学课程去边缘化必须增加课时、丰富课程种类并提高任课教师的教学和科研能力,使英美文学类课程真正发挥提升学生语言技能和提高学生人文素质的双重作用。  相似文献   

5.
大学新闻专业文学基础课对于增强学生的文化内涵、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提高学生的审美感悟能力等方面都具有重要的意义。高校新闻专业文学基础课教学应采取传统教学与现代教育理念相结合,文学教学与新闻专业特点相结合,文学教学与人文素质培养相结合的教学思路,提升教学的水平和质量。  相似文献   

6.
教育是科学技术发展和人才培养的基础.推进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相结合,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是当今教育发展的主流.英美文学课程是高校英语语言文学专业的核心课程,是培养学生人文素质的有效平台.英美文学教学可以培养学生良好心理素质和健全人格,可以提升学生的跨文化交际意识和文学鉴赏能力,可以全面提高学生的语言修养和文学素质,使之成为有人文精神和创新能力的新一代复合型人才.  相似文献   

7.
艺术教育具有突出的人文特征,艺术院校的文学课程教学必须紧密围绕提高学生人文素质这一目标,深入挖掘文学课程的人文内涵及其美育功能,以帮助学生成为具有美好道德情操、高尚的审美人格和较高的审美创造能力的全面和谐发展的高素质人才。  相似文献   

8.
艺术教育具有突出的人文特征,艺术院校的文学课程教学必须紧密围绕提高学生人文素质这一目标,深入挖掘文学课程的人文内涵及其美育功能,以帮助学生成为具有美好道德情操、高尚的审美人格和较高的审美创造能力的全面和谐发展的高素质人才。  相似文献   

9.
文学素养在理工科大学生发展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文素质是大学生未来事业等多方面成功的决定因素,因此,培养大学生的人文素质是极为重要的。文学素养是人文素质的重要一环,在大学理工科学生文学知识缺失的情况下,加强理工科大学生的文学教育是必要的。文学素养在理工科大学生的发展中有着多方面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英美文学课程作为我国高校英语专业的必修课,有着独特的人文学科优势。通过品读包罗万象的英美文学经典,学生不仅可以提高英语语言水平,还可以了解西方国家的历史文化和风土人情,从而提升自身的人文素养。然纵观我国英美文学课程现状,国内多位知名学者认为英美文学课程没有充分发挥培养学生人文素养的功能。笔者根据英美文学的课程特点分析了我国英美文学教育的现状,对于在多元文化背景下如何在课程改革中深化文化教育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1.
决定中国新世纪文学进展的经济基础正发生着前所未有的变化.我们要立足于中国当下时空背景,在分析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全球化进程对我国经济、文化、政治产生变化的基础上,探讨中国新世纪文学进展的现状与对策.我们要抓住中国文学实践中的重大问题来展开研究,并注意处理好七种关系,即主流文学与非主流文学、号角文学与休闲文学、语言文学与图像文学、纯文学与大文学、文学创新与技术革命、文学生产与文学消费、理论创新及作家队伍重建与文学进展.  相似文献   

12.
九十年代文学中的一些因素 ,已经难以从作为其合法父代的新文学小传统即“现代性”传统中找到其变化契机 ,并以现代文学合法性资源为依据对之作出有效阐释。九十年代文学变化中的种种迹象显示 ,中国文学史上的“二十世纪文学”和“现代文学”很可能是一对可以互相取替的等值概念 ,其恰当的下限 ,应判定为二十世纪末  相似文献   

13.
后现代视野中的"世界文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比较文学界经常把"世界文学"作为学科概念使用,甚至把它作为比较文学研究的目标。但是,"世界文学"的概念并不被法国学派所推重。"世界文学"在比较文学中地位的提升得益于美国学派的崛起,因为美国学派倡导的"文学性"、"总体文学"、"共同诗学"研究与"世界文学"有内在的共通性。但是,歌德只是把"世界文学"作为达到民族和睦的一个手段,马克思的"世界文学"则指范围更大的文化产品。在后现代理论的观照下,美国学派的学科理念包含了本质主义和西方中心主义的因素。因此,比较文学研究应从共通性转向差异性。  相似文献   

14.
少数民族文学早已进入了中国现当代文学史,现在的问题只是怎样"入史"。怎样入史?一是要做好少数民族文学的翻译工作,扩大其在全国的影响;二是要坚持文学的国家水平标准,准确地反映各民族文学的创作成就;三是要采取融入的方针,从不同民族文学的交流和融合的高度来把握少数民族文学的民族特色;四是可以撰写单独的少数民族文学史,或者是单一少数民族的文学史,在高校开设少数民族文学专题课。真正的民族平等是基于民族自信的平等,处理少数民族文学入史的问题,也应提倡这样的态度。  相似文献   

15.
本文将中国文学放在世界文学体系内加以考察,指出中国文学在世界文学史上的地位,即古代中国是世界文学的摇篮之一,中古中国文学丰富多彩光辉灿烂,近代中国文学历史较短成就不高,现代中国文学正在蓬勃发展走向世界.  相似文献   

16.
"俗"是近年文学评论界涉及最多的字眼.20世纪90年代以来,从文学的整体创作倾向看,"俗"文学的地位已经取代了"雅"文学.自新时期,文坛历经世俗、媚俗、通俗相交融的过程,但这并非文学的倒退,而是文学回到本真状态的体现.历代文学经典的产生正是在文学大潮的大浪淘沙中出现的.大雅大俗的文学既受读者的欢迎,又经得起时间的考验.  相似文献   

17.
前期创造社期刊,分别从昭示"五四"文学走向、引导"纯文学"时代到来、加速中国文学现代性的进程和文学"公共领域"的形成等方面影响着中国现代文学的进程。另外,前期创造社期刊的编辑者和出版书局的责权不明晰、编辑者之间的分工不清楚、期刊和社团关系认识的偏差以及期刊栏目设置的不足等方面也留给后人很多意味深长的教训。  相似文献   

18.
大众传媒对现代文学俗体化趋势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大众传媒的兴起在传播方式上颠覆了古典文学的传播模式,为文学生态的变革奠定了基础。大众传媒催生了现代文学俗体化变革。从外部讲,大众传媒刺激着文学生态的变化,促成了作家创作群体的变化、文学作品的商品化、化雅从俗读者群的建立。从内部讲,为了能在大众传媒时代求得发展空间,文学内部也适时地与媒体联姻,语言俗化、文体俗化。文学外部生态的变化与文学内部的俗化革新,两股力量的聚合促使了文学俗体化趋势的形成。因而,在大众传媒的推动下,现代文学就进入了俗体化时代。  相似文献   

19.
当代空间理论的发展形成了二十世纪后期的空间转向,空间转向下的文学空间理论突破了文学研究过分注重时间向度的范式,将空间向度引入到文学研究中,形成一种空间化的思考研究范式。文学空间理论改变了传统文学理论的言说方式、开拓了文学研究的视阈、扩大了文学的研究范围,为文学研究增添了新的学术增长极。文学空间理论是对文学研究本体化、中心化的排斥,它不应再成为新的本质化和中心化的理论。  相似文献   

20.
在世界文学史上,法国的卢梭是乡土文学创作的先驱。其后英国诗人华兹华斯和法国女作家乔治·桑分别用诗和小说创作出对后世产生巨大影响的乡土文学作品,确立了乡土文学创作。中国现代“乡土文学”的理论最早提倡者是周作人,乡土文学创作的最早实践者是鲁迅。沈从文创作稍后于周氏兄弟,但他的创作堪称中国乡土文学的集大成者和杰出代表。改革开放后现代文学史研究论文的多项客观数据说明,沈从文已经获得了很高的文学地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