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2 毫秒
1.
前期创造社期刊是在“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期备受读者喜爱的文学刊物。前期创造社期刊之所以引起读者的关注,首先在于现代意义的“读者”的形成以及前期创造社编辑者准确的读者定位。其次,前期创造社期刊所刊发的作品大多为"青春型"文化品格,而这也契合了读者的阅读期待。  相似文献   

2.
创造社何以能够迅速异军突起于“五四”文学革新的时代呢?在诸多研究成果中以《创造》和《创造周报》为代表的前期创造社期刊是以往研究创造社的空自点,而这两份期刊编辑者的文化市场意识更是为人们所忽略。主要从对现代期刊文学资源的合理配置、对“五四”文坛权威的挑战、对传统文学观念的突破和文化市场卖点的制造等方面对此问题展开论述。  相似文献   

3.
"感伤"情调作为前期创造社最为彰显的情感氛围,普遍地弥散于其文学创作中。就其创作的传统文学资源而言,中国文学内部源远流长的主情主义诗学传统潜移默化地浸润着作家们的精神气质和审美意识;对"大团圆"的审美心理习惯和"哀而不伤"的传统美学风格的反拨,铸就了其作品感伤的现代新质;对儒家参与精神和忧患意识的传承以及对魏晋名士放浪形骸作风的刻意模仿,进一步促成了创造社文学浪漫感伤的气质风度。  相似文献   

4.
前期创造社作者群与前期创造社期刊作者群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它们之间虽有交叉,但前期创造社的作者群很小,而前期创造社期刊的作者群却很大,《创造》季刊和《创造周报》的作者群又有很大差别。前期创造社作者群人员的分散聚合的背后体现出了现代文学期刊再生产功能和特征,另外围绕着前期创造社期刊所构成的青年作者群,也形成了鲜明的“集体的文化形式”,借此创造社以“异军”的形象迅速突起于“五四”文坛。  相似文献   

5.
1 前期创造社揭起浪漫主义的旗帜,异军突起,和倡导现实主义的文学研究会一争文坛春色。郁达夫是前期创造社的骨干之一,他的前期小说创作的浪漫主义倾向,似乎是不言而喻地成为现代文学史家们的定论了。唐弢主编的《中国现代文学史简编》说:“创造社的浪漫主义倾向,在诗歌方面最杰出的代表是郭沫若,小说散文方面则为郁达夫。”又说:“郁达夫开始从事文学创作就以鲜明的浪漫主义特色见之于文  相似文献   

6.
前人一直关注对创造社诗歌美学的研究,却忽视了创造社独特的小说美学思想。前期创造社在五个方面对于中国现代小说美学思想的发展做出了开拓性的贡献:一、提倡为艺术而小说;二、高扬主体性创作原则;三、丰富了"自叙传"的审美内涵;四、开启了小说"向内转"的艺术方向;五、确立了接收外来文学美学思想的开放格局。  相似文献   

7.
自十九世纪中叶以来,中国社会产生了严重的民族、文化和信仰危机.一些社会精英急切地探索救国图存的道路,他们几乎同时把目光投向了西方.这在文学界表现为大量外国文学的翻译和介绍,在众多的国别文学的吸收借鉴中俄罗斯文学显得突出而重要.即使强调"为艺术而艺术"的前期创造社也视俄罗斯文学和作家为艺术沃土和精神导师.前期创造社对十九世纪俄罗斯文学的接受是一种精神契合下的理性抉择.  相似文献   

8.
创造社成员共同的留日背景使得创造社的戏剧艺术受到"日本机制"的影响和促进。第一重"环境机制"中,日本是作为"背景"而以其社会环境和时代氛围对创造社诸君产生影响;第二重"中介机制"中,日本是作为"桥梁"而引导他们涉猎更广泛的文化和文学;第三重"体验机制"中,日本是作为"触点"而使他们的体验心理得以建立,从而开启一段艺术之旅。  相似文献   

9.
本文运用神话原型的批评方法,论述了前期创造社创作的深层意蕴和外化形态。作者在承认以往以社会学和心理分析方法来研究前期创造社的前提下,进一步分析了前期创造社的原型、情绪和象征等美学特征。作者认为前期创造社创作的深层意蕴可分为直接的神话形象和隐含的原型意象;而情绪是作为主体的前期创造社作家的体验方式出现的。作者认为前期创造社作家的情绪体验是多重的、复杂的;本文最后论述了前期创造社的外化形态,即一种象征的表达方式。作者认为,在前期创造社作家的创作中,不仅具有“原型——象征”的意味,而且具有浓厚的象征氛圃,有些作家的作品甚至带上了本体象征的特色。  相似文献   

10.
文章从三个方面说明创造社文学世界的文化生成形态。第一,创造社早期文学观对大正时期日本化了的多种西方文学思潮的创造性接受;第二,创造社成立之后对"打架"态势的选择;第三,"打架"态势对创造社文学观的挤压、变形,最终使其文学观发生分裂,并对其文学创作造成了伤害。  相似文献   

11.
《创造》季刊和《创造周报》同为前期创造社的期刊,但是对于两者的关系,人们一直简单地认为《创造周报》是作为弥补《创造》季刊的不足而存在的。通过对这两份刊物的初版时间、栏目设置以及作者群体的考察和辨析,我们会发现其实两者完全是两个独立的文学世界。  相似文献   

12.
《西部》、《绿洲》、《绿风》作为当代新疆汉语文学及思想文化史的重要文献,对整个新疆当代文学产生了很大影响。该文旨在探讨这些刊物对于建构新疆当代文学的独特作用,以及通过文学期刊建构新疆文学"当代性"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3.
《红楼梦》对中国现当代文学的影响研究是一项探讨中国现当代文学传统特征,并关乎中国古典文学和文化在现当代文学发展过程中的价值认定和意义评估的重大学术课题。新时期以来的此项研究在已有学术积累的基础上,开拓创新,勇于探索,研究视域不断拓宽,价值尺度日趋合理,学理深度持续加强,走过了一条由点到面、由少到多、由浅及深的创新和发展的研究道路。与此同时,相对于《红楼梦》影响的深广度和复杂度而言,目前的研究还存在着尚需开拓和提升的空间,广度的拓宽,观念的更新,方法的改进,是研究继续深化和发展的必要方法和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14.
关于中国当代文学史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中国当代文学”,从文化、语言、民族的统一性来考察,应由三个“板块”构成:大陆文学、台湾文学、香港与澳门文学。这正与抗日战争时期“中国现代文学”的三个“板块”相续接。近年来有三种研究倾向不利于把握“当代文学”的根本特征与历史定位,研究失去了历史感。“当代文学”这一文学时段,是五四启蒙精神与五四新文学传统从消解到复归、文学现代化进程从阻断到续接的一个文学时段,文学史在这里走了一条“之”字形的路。  相似文献   

15.
本文对 194 9- 1999年中国现代小说理论批评作历史考察 ,指出 :前 30年按照当时的社会主义文学的标准研究中国现代小说 ,文艺思想中“左”的倾向影响了批评的价值取向。新时期以来 2 0年间 ,现代小说批评进入空前活跃繁荣时期 ,表现为批评范围不断拓展 ,批评的新观念、新观点、新视角、新方法 ;并且 ,随着 2 1世纪的到来 ,对诞生于 2 0世纪的小说新文体作整体的历史考察 ,初步建立了现代小说学  相似文献   

16.
日本大正时期文化界与创造社新浪漫主义思想的建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创造社同人留学日本时正是日本文化界努力效仿西方,追赶西方新的文艺潮流的时期。而西方各种文艺思潮和作家在日本大正时期文坛掀起的阵阵热潮所形成的外界机遇,也在无意中为创造社对西方文艺的选择和兴趣点作了暗示和引导。尤其在创造社建构他们的新浪漫主义思想过程中,日本文化界为他们做了新浪漫主义这个新概念的界定,无论在理论或实践上都为创造社认识和理解新浪漫主义提供了引导和学习的平台。  相似文献   

17.
文学传媒视角的引入有助于探究后期创造社文坛地位确立的过程与途径,以及一种文学思潮成长为文学主潮的生产机制。后期创造社通过对《创造月刊》和《文化批判》等刊物的精心运作实现了“方向转换”,进而确立了后期创造社在中国现代文坛中的地位。但后期创造社的文坛地位在青年读者群中得到确立,并没有在文坛内部得到认同,其单维突进、惟我独尊的战斗的文化姿态与文学观念,使其“革命文学”破坏多于建设,口号大于实践,其价值也必然大打折扣。  相似文献   

18.
报刊资料是近代报刊业逐步发展的产物,是历史研究的重要材料。近代报刊史分为7个阶段:1815-1872年,1872-1915年,1915-1927年,1927-1949年,1949-1976年,1976-1995年,1995年至今;应该加强对近代以来的重点报刊的研究,对报纸的学术版以及学术刊物的研究,对报纸的生活版、娱乐版以及时尚类、休闲类、通俗类杂志的研究,对政府内部报刊、企事业报刊的研究,对文革期间的“红卫兵小报”或“文革小报”的收集、整理和研究。报刊资料具有记录内容的全面性、资料存量的丰富性以及新闻性、文献性等特点。利用报刊资料应该注意7个问题:对报刊史、过期报刊的收藏状况和检索方法应有一定了解;注意核实报刊上面发表的文献资料;对报刊上的新闻资料,注意遵循新闻学的某些规律来看待它的真实性;注意核实报刊发表的新闻资料,以免采用失实的新闻报道;在评估史料价值的时候,适当注意新闻的倾向性因素;注意字号、化名、笔名、网名的使用问题;注意互联网和网络资料的利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