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作为资本主义发展最近阶段的全球化具有自己独特的文化逻辑,它不仅是资本主义在物理空间上的简单扩张,而且是资本逻辑对文化的全面、深刻渗透,是一个全世界无所不为资本主义改造的过程,去差异化—夷平和解域化—不可脱钩是全球化的主要文化逻辑。资本主义全球化下的文化多样性是表面虚假的差异性与深层真实的同一性,是以差异性掩盖下的同质化,是差异的同一和同一基础上的差异。全球化会加强民族国家间的相互依赖与联系,令民族国家的功能作出一定的调整,但不会是民族国家的终结和"后民族"时代。具有历史合法性的民族国家为中国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坚持文学的民族差异性提供了坚实的物质支撑,中国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坚持文学的民族差异性可以减缓甚至改变全球文化趋同化的进程。  相似文献   

2.
马克思的世界历史理论为我们认识全球化时代的资本主义、社会主义的历史命运提供了重要的方法论启示 :要从生产力与生产关系、民族历史向世界历史的转变两个方面的辩证统一、世界历史进程后果及其评价的二重性去考察人类社会的历史命运。全球化拓展了资本主义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相互作用的空间 ,使其呈现出许多新的特点 ,但没有消灭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 ,“两个必然”仍不可避免。全球化也是资本主义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矛盾的全球化 ,落后国家的社会主义是历史必然性的产物。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命运取决于能否握住并使用好这把双刃剑  相似文献   

3.
全球化背景下的文化整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全球化已经成为当今我国先进文化建设的背景。全球化的基础是经济全球化 ,它将在经济、政治、文化以及人们的社会生活等层面产生影响。文化是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制度文化和行为文化不断整合的系统。文化整合 ,是指一种文化内部从最简单的文化特质到极复杂的各个文化层面按一定秩序相互结合并在功能上相互关联的过程。文化整合方式的特点 :第一 ,对创新文化成分的选择 ;第二 ,对外来文化成分的修正 ;第三 ,对自身文化系统中某些不适用成分的扬弃和改造。在当前 ,我们应该用“三个代表”的要求来统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建设 ,坚持和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 ,从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出发 ,立足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 ,积极进行文化整合 ,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 ,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  相似文献   

4.
全球化进程中如何抵制外来文化的负面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济全球化趋势不可阻挡。它给我国文化建设带来的负面影响主要有 :推行资本主义价值观 ,对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构成威胁 ;文化同质性现象对我国传统文化造成很大冲击 ;西方“文化垃圾”严重污染社会环境 ,毒害青少年的身心健康 ;抢占中国文化市场 ,给我国稚嫩的文化产业带来巨大竞争压力。我们的应对措施是 :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相似文献   

5.
<正> 我们生活在人类社会从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转变的时代。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是不依人们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但是,这一伟大的世界历史进程才刚刚开头,而且它的发展是长期的和曲折的。社会主义国家的出现打破了资本主义的一统天下,社会主义国家的存在也使西方资本主义世界看到自己必将灭亡的命运。因此,从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诞生的那一天起,他们就一直没有忘记颠覆社会主义制度。当前,西方的“和平演变”  相似文献   

6.
中国的全球化是在探索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道路时做出的战略性选择,它对中华民族向心力有正反两方面的效应:全球化的资本逻辑促进了中国经济的发展,为民族向心力增强奠定了雄厚的物质基础,但却冲击了社会主义理想在人们心中的吸引力;政治全球化削弱了民族国家的主权力量以及其影响力,但也强化了人们对国家的民族意识、国家认同;文化全球化带来了西方文化的强势入侵,却也使我国更加理性自觉地对待民族传统文化,致力于提升文化软实力;全球化刺激了"全球主义"与"世界主义"话语的兴起,也使中国民族主义思潮的力量得以涌现。  相似文献   

7.
世界历史视野下的当代中国社会发展道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马克思通过对资本主义工业文明向全球扩展的分析构建出“世界历史”理论 ,并以此出发探索东方社会的发展道路和前途。东方落后国家跨越资本主义“卡夫丁峡谷”后在社会主义建设中出现的种种失误 ,根源于背离了马克思的世界历史方法论。邓小平重新“回到了马克思” ,以世界的眼光观察和思考中国的发展问题 ,开创了一条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发展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时代发展造成的历史条件下兴起 ,成为与时代并进的社会主义。在经济全球化时代 ,新世纪中国社会发展的必要前提是融入全球体系 ,在以现代性原则对经济社会结构和文化价值体系进行重构的同时保持住自己的民族特色。  相似文献   

8.
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需要正确处理以下三个关系问题:第一,立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批判地继承中国传统文化,解决好“古”与“今”的关系;第二,立足于经济全球化为特征的当今时代,充分借鉴其他国家和民族的有益文化成果,解决好“中”与“外”的关系;第三,既强化主流意识形态、主流价值观念的主导地位,又充分尊重文化建设的多样性,解决好“一”和“多”的关系。  相似文献   

9.
“全球化”既是一个浪潮,也是一股思潮。中国伦理应对“全球化”的文化立场,应当是坚持全球化与多样性的辩证互动。根据伦理的文化本性和中国在“全球化”浪潮中所处的特殊的文明情境,中国伦理应对“全球化”的价值理念是生态价值观,而不是普世价值观或相对价值观。生态价值观的合理性根据,在于它能更有解释力地回应“全球化”的三大挑战:文明观方面的价值霸权,诸文明形态相互关系方面的文化帝国主义,对待民族传统方面的文化相对主义。生态价值观以伦理精神的生态合理性消解价值霸权;以伦理精神的生态对话抵御文化帝国主义;以伦理精神的生态发展扬弃文化相对主义。  相似文献   

10.
弘扬爱国主义传统振奋民族精神孟庆华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不但要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和经济,而且要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中华民族是一个历史悠久的伟大民族。中华各族人民在改造自然、改造社会的实践中,创造了灿烂的民族文化。这种民族文化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