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0 毫秒
1.
生存的苦涩与死亡的超越——论阮籍的悲剧人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从两个层面探讨阮籍的悲剧性生存。第一,从生与死的不同结果比较嵇、阮的心态,突出阮籍“活着却更难”;第二,阮籍的死亡焦虑意识及彼岸世界的不可追求,深化了其生存的形而上痛苦。  相似文献   

2.
安部公房作品思考和探索了人为何生存、如何生存以及生存得如何三个不同层面的问题,是对死亡人生中的迷惘感、陌生感、孤独感和恐惧感的一种体验。作品反映了日本战后存在主义文学的特点,体现了作者武士道式和日本式的对死亡的独特体验。  相似文献   

3.
19世纪70年代是托尔斯泰思想陷入苦闷的时期,他从国家、社会、家庭等各个方面进行了积极的探索,而他首先关注的却是个体的生存状态问题。个体的存在包含三个基本的层面:有限性、伦理、宗教。托尔斯泰正是以这三个维度为出发点展开了对个体生存状态的思索。《安娜·卡列尼娜》正是托尔斯泰这一时期思想探索的结果。小说通过列文与安娜的个人追求,特别是安娜的悲剧,否定了西方的理性主义,从而走上了宗教信仰的神秘和虚无之路。  相似文献   

4.
死亡问题是海德格尔哲学的重要课题之一。死亡之于存在意义的投射具有三个维度:建构死亡自身的源始根据,即存在维度;终极可能性问题的生存论筹划,即此在维度;历史性能在的死亡现象学还原,即人之维度。从这三个维度洞察死亡,可以将诠释学和现象学融汇于同一参照系。而海德格尔在死亡思想意蕴上的变迁,则是存在意义在这三个维度框架中的交错重现。  相似文献   

5.
西方价值观丛书 (一、二、三、四 ) :《启蒙之后———近代以来西方人价值追求的得与失》  (一) 作者 :卢 风在过去的三百年中 ,人类在物质生产和商业贸易方面取得了空前的成就 ,人类生存原则上已不再受物质匮乏的威胁 ,但却面临着新的生存问题 :由人口爆炸和工业生产肆意扩张所导致的全球性环境污染和生态危机。人类之所以身处今天这们的境地 ,是因为人类太贪婪和太强大了。而人类的贪婪和强大都是缘于资本主义文化的兴起和扩张。资本主义文化在表现形式上分为六个层面 :器物层面、技术层面、制度层面、生活习性层面、艺术层面以及信仰…  相似文献   

6.
人的素质结构可分为三个层次 :一为基本层次 ,二为提高层次 ,三为追求层次。层次不同 ,培养的目标也就不同。人的综合素质的提高 ,关系到家庭、学校与社会三个层面 ,因此 ,推进素质教育 ,就需要这三个层面立体推进  相似文献   

7.
生态批评的三维知识空间——兼与鲁枢元先生商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类的知识系统包括自然知识系统、社会知识系统和精神知识系统三个层面;相应地生态批评包括自然、社会和精神三个纬度;这三个系统不应该是历史的和线性的,而是既相互独立又紧密相连的.生态批评所倡导的生态平衡必然要求这三者首先呈现"知识量"上的平衡状态,唯有如此人类才能"诗意"地生存.  相似文献   

8.
地方传说艺术化、审美化地反映了独具历史底蕴的民众生存观。这种生存观主要通过对理想的自然生存空间的追求和政治生存环境的探索两个层面来体现。  相似文献   

9.
德鲁克管理思想中的人本主义追求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人本主义是贯穿德鲁克管理思想的一个基本追求。这一追求从以下三个层面展开 :管理的核心和最终目的在于它对人的意义 ;组织与个人的和谐关系是达到人本目标的实践基础和条件 ;自我管理是人自我实现的根本途径。通过对上述三个基本信念及其具体体现的分析可以发现德鲁克人本主义管理思想呈现出四个极有启示意义的特点 :有机的系统性、鲜明的实践性、睿智的和谐性和不懈的发展性  相似文献   

10.
翻译等值是相对的.从言语意义、语用功能、文体形式等三个层面论述了翻译等值的相对性.这三个层面是相互关联的,但是,由于客观存在的语言文化差异,三个层面上的等值很难同时实现.在取舍之间,意义的走失在所难免.因此,译者所追求的只能是最大程度上的相对的等值.  相似文献   

11.
苏轼是一个具有赤子之心的诗人,这种性格使他一生屡遭贬谪,九死一生,同时又使他写出了天下最纯粹的诗文,成为文学史上最伟大的作家之一。  相似文献   

12.
《变形记》是奥地利作家费兰茨·卡夫卡的一部荒诞主义小说。从存在论的哲学角度来看,小说反映了荒谬世界的非理性和非人性。主人公格里高尔在变形前就已没有了选择的自由,因而他的存在是丧失自我的非真实存在;在异化成非人化的甲虫后,更是处于被家人抛弃的生存困境中;最后,他选择了死亡,并在死亡中摆脱了人性的异化从而实现了真正的存在。  相似文献   

13.
昌耀及其诗歌的存在,应属当代中国诗坛的一种特别的收获。他的诗歌在当代诗歌史上具有独特的诗学价值,他卓然的人格品质和精神境界体现了诗人之所以为诗人的存在价值和当代意义。他在物欲之"冷焰"的"烘烤"中,"无语独坐"于西部雪原,用诗歌感发着"百年焦虑",同时不忘构筑一座可供身心憔悴的现代人休憩、静养的"精神高原"。  相似文献   

14.
霍尔顿是美国中产阶级子弟,他孤寂、彷徨、痛苦,对这个世界有着种种困惑,在成长的呼唤面前踌躇不前,甚至逃避。霍尔顿所生活的社会对其精神失常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家庭关爱的缺失也使霍尔顿对社会无法具备成熟的视角。但是,在经历了生与死的洗礼后,霍尔顿逐步走上理性、成熟之路,以爱来宽容这个世界的不完美,最终回到社会的怀抱。  相似文献   

15.
明代中期出现了许多善诗的典型山人,他们通过创作诗歌活动四方,赢得生存的资本,这给其他山人提供模习的路径。通过资料的爬梳,还原了沈明臣在嘉万之际的诗学活动,展现了其作为典型山人建立的过程。沈明臣是浙江宁波人,他壮年游胡宗宪幕,与徐渭在幕中结交、切磋诗艺,胡幕散后又与后期复古派进行诗文互动,并编刊了为胡宗宪讼冤的《孤愤集》,晚年主盟甬上文坛,成为诗坛耆宿。  相似文献   

16.
论普遍价值——与陈先达先生商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马克思在其许多经典著作中从"人的世界历史性存在"立场出发,肯定了人的实践的"共同性"和社会意识的"共同形式",肯定现实感性的"共同的利益"的存在。为普遍价值存在的合法性提供了坚实的基础。普遍价值在形式和内容上都与"普世价值"有根本区别。普遍价值具有客观现实性和重大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7.
论迟子建小说中的死亡意识及其表现形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迟子建小说中死亡意识的变迁,从前期文字中时空灵的“彼岸世界”的迷恋到以死亡作为价值评判标准,从对世俗温情与人性的表现,直至近期将对死亡意义的关照提升到人类族群的整体关照层面。体现出超越个人情感的大爱。三种死亡意识变迁的内里是作者自身精神感受与艺术诉求的冲突与弥合.在经历了一个否定之否定的过程后其艺术诉求的表现达到一个完美的融合。迟子建小说中死亡意识的成因来源于作者独特的生活经历。亦有杂合的宗教意识影响与异域文化的思想浸淫。在艺术表现形态上,迟子建对死亡主题的选择与书写形式表现出对“怀伤之美”的艺术追求与失乐团情怀。  相似文献   

18.
论辋川诗境     
文章从王维的思想源流探讨辋川诗境。王维在狂与狷的两极之间,关闭自己的柴扉,监守自己的精神家园。所以,他的诗歌以山水田园为题材,是自然境界中自我的泛化与发现。辋川诗境是一个避世的世界,是一个藻雪精神的世界,是一个士大夫情结的物化世界,是孤独内心的消散世界,是色相俱空的世界。  相似文献   

19.
苏轼的诗词是高度个性化的存在,也是具有世界影响的存在。然而,这种个性化除了来自于诗人的自我之外,同时也来自于诗人一生中各时段所在地方的特性,我们称之为“地方性”。苏轼诗词中的“地方性”,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与诗人的自我、诗中的自然、诗中的人文和诗人的思想以及诗中的地名等有着重要的关系。苏轼诗词中的“地方性”,来自于他所到过的许多地方、诗人自己对自然的敏感以及他深厚的地理意识,同时也来自于他对于诗歌艺术时空的建构。苏轼诗词里的“地方性”具有重要的诗学价值,对于当代汉语诗歌创作也具有诸多启示。  相似文献   

20.
巴金以饱满的热情、昂扬的斗志将博爱、悲悯、宽容、慈善等人道主义情怀和生命意识贯穿于文学创作的漫长历程之中,生命意蕴在特定的历史语境下融合了他的独特的生存感悟和审美体验而获得了存在的鲜活性与合理性,作家的人格和艺术的风格、人品与文品的有机契合实现了文本内容和形式的完美统一。他通过自己的生命意蕴的审美体验和细致描摹与时代的脉搏紧紧地跳动在了一起.以热烈酣畅充满感情色彩的语汇为社会的发展踪迹和人物的生命神态描摹尽相,成为文学史上无人替代的生命意蕴的抒写巨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