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谐声字在上古汉语中的研究价值很早就得到了学者们的首肯,但是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在对谐声材料本身以及对谐声现象所表现出的内部语音关系的理解上出现了一些分歧。对此,我们认为数量庞大的谐声字内部所存在的语音关系是研究上古音的重要依据,不能因为材料中出现的一些例外,而否认整个谐声材料的价值。谐声字所反应的主流现象有规律可寻,而且,这些规律以及例外都可以得到合理地解释。谐声关系完全可以当作内部语音基本一致的语音史料来使用。  相似文献   

2.
文章概述了目前学界在对待谐声与上古声母关系研究问题上存在的三种意见:肯定态度、否定或怀疑态度。"形态说"综合前两派观点,文章认为谐声材料是研究上古声母的重要材料,这一点无庸置疑,但谐声系统复杂,为了有效可靠地运用谐声材料,我们应该从形、音、义三个方面定义谐声关系,并对先秦殷商、西周和春秋战国各个时期的谐声字加以严格的区别定性,由此得出的上古有复辅音声母的结论是可信的。最后,应该区分"谐声说"、"右文说"和"形态说"三种概念。  相似文献   

3.
谐声字是研究上古声母的重要材料,上古声母究竟有没有复声母这一问题很大程度上就是一个如何处理谐声关系的问题。古有复声母这一观点目前在谐声材料的性质、谐声原则两方面还存在不少亟待解决的问题;古无复声母的观点同样存在着某些理论缺陷。这些问题都说明了我们还应该对谐声材料进行进一步科学、系统地整理。  相似文献   

4.
古音学是传统音韵学的一大分支,是汉语音韵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古音学研究既是上古汉语音韵本体的研究,又是古音学史的研究。谐声是汉语中非常重要的语言现象,与汉语音韵研究尤其是上古音研究是密不可分的。谐声与古音学研究既是利用谐声材料梳理、构拟古代汉语语音系统的研究,又是谐声与古音学史的研究。本文梳理、辨明谐声与古音学的源流和历史演进,为汉语音韵学、文字学、汉语语音史等学科,总结和探索新的研究视角和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5.
语音形式的形态相关,是用形态变化来解释谐声字当中的不同音谐声现象。该理论以上古汉语为双音节结构模式和上古汉语是有形态变化的语言为基础,解释了谐声字当中的不同音谐声现象以及同声符谐声字后来语音差异的缘由。该理论以谐声分析为立足点,以汉藏语历史比较为基本方法,对上古汉语的词汇和语音作了综合考察,在汉语音韵研究的方法和材料上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和尝试。  相似文献   

6.
宋代吴棫等人已知用汉字谐声关系考求古音,明陈第在宋人的基础上更加广泛利用谐声材料考求古音音读,进一步证明了谐声关系在古音研究中的重要意义,揭示了《说文》谐声与《诗经》用韵在语音上的密切关系。后世学者关于陈第考证古音忽视谐声的说法是有违事实的。  相似文献   

7.
本文探讨了真部和耕部谐声、合韵问题以及《说文》谐声与方音的问题,真耕合韵是一种有条件的自然押韵,不能用方音来解释;斯的声旁不是其,其和斯属于不同的谐声系列。在此基础上证明《诗经》韵语和《说文》谐声语料虽有少量的方音成分,但不能改变它们作为雅言的基本性质,不过上古音的研究要剔除《说文》中不科学的谐声偏旁,使其建立在扎实的材料基础之上。  相似文献   

8.
考察谐声关系可得出《说文》谐声字具有不同的历史层级关系;日母和明母的谐声关系不能作为复辅音的证据。从谐声的系统性来说,拟清鼻流音的证据还不充分。  相似文献   

9.
从李方桂和郑张尚芳上古复辅音比较中可以得出,他们都注重运用谐声构拟复声母,着眼于音系的对立互补,都能解释一些谐声现象;不同之处在于,郑张尚芳的复声母参照亲属语言的音系结构和同源词来构拟,所以更加丰富、系统,能解释更多、更复杂的谐声现象.只是他们的拟音是从语音层面来展开论证,没有顾及形态层面,语音层面结合形态音位研究复辅音也许是以后上古音研究的一个重要的突破口.  相似文献   

10.
《说文》谐声系统中,相当一部分来母字和非来母字有谐声关系。其中非来母字的古声纽分布在喉牙舌齿唇各个部位。来母与非来母互谐是主流,一般情况下,能谐来母的某声纽,也能由来母谐出。谐声关系中,二等和三等的地位突出,主要表现在:同等谐声以三等谐三等为主流;属不同等谐声关系者,凡一、三、四等字与二等字的关系,必是来母字与二等非来母字的关系,凡一、三、四等构成不同等谐声关系时,主谐字或被谐字一方必为三等字,非来母字处于三等地位的居多。二等和三等是来母与非来母互谐的纽带和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11.
SUN Zhen;ZOU Yi-nan;GUO Shen-qing(College of Literature and Journalism,Baoji University of Arts and Sciences,Baoji 721013,Shaanxi)  相似文献   

12.
语言本身的模糊性是造成语义模糊的重要原因之一。同音异义词引起语义模糊,重音、语调、停顿等导致歧义现象,都是英汉两种语言的语音共性。两种语言中导致模糊现象的语音成素也存在差异性:汉语的轻音承担着与英语的重音大致相同的辩义功能;英语的语调变化集中在调核,汉语的声调变化却以字调为基础而主要体现在调尾;除改变句意和句法结构之外,汉语句子中停顿的变化还能改变词性和词义。  相似文献   

13.
地处绥宁县东北的梅坪乡,当地老百姓讲的是赣语.本文全面记录了梅坪话的语音系统,归纳了梅坪话的音韵特点,并附梅坪话的同音字汇.  相似文献   

14.
专家学者对同音词性质的探讨始于20世纪50年代,初期略显稚嫩,但随着研究的深入,对其认识也几近本 质,然而也存在着一些对同音词性质认识比较模糊的缺点。本文通过对同音词性质的再认定,并对同音词性质认识 的一些模糊性表现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区分同音词、同形词与多义词的看法,以期对同音词性质有一个更为 明确的认识。  相似文献   

15.
现代汉语兼类词很早就引起了大家的重视,所谓兼类词就是经常具备两类或两类以上词的主要语法功能,而且在意义上有联系的词。通过兼类词与同音词、多义词、词的活用等语言现象之间区别的浅析,便可以初步确定兼类词的判定标准。  相似文献   

16.
释“曑”     
从"曑"的字形结构、源流变化和词义引申,"曑"的同族字以及"曑"、"參"的同音假借四个方面考释"曑"的形义,认为许慎"曑"的本义为"商星"、"■声"的说法及约斋、林义光等人的释义均有误。在金文中"■"本当为象形,象參宿七星之形;"曑"字形为三星连成一线,就具有了"三"的意义,"三"又被"參"同音假借过去,用作数词;"曑"的两组同族字意义均与"三"和參星关系密切。后来由于隶变、传写等原因,"曑"简化为"参","参"变形为"叁",但其意义均与參星有关。故"曑"应为象形字,其本义为參宿星,因參宿是古晋地的分野,是为晋星。  相似文献   

17.
《第一批异形词整理表》未涉及音近异形词。音近异形词问题似乎是一个无人发表过比较系统的看法的难题。语言事实证明普通话中确实存在着读音相近的异形词,异形词的音近都是由音同转化而来的,它可以从口语音变、古今音变、方言音变中找到同音的根据,还可以从外语中找到音同的根据。解决异形词音近问题应以语音事实为根据。只要能找到音同的根据,便可纳入异形词规范范围。  相似文献   

18.
《马氏文通》的作者马建忠已经认识到了汉语的词类和句子成分不是一一对应的关系,而是呈现出错综复杂的局面.由于"字类假借"说的多次出现,以及研究者们的不同理解,这就经常引发了关于《马氏文通》究竟是持词有定类说还是持词无定类说的争论,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掩盖了马氏对汉语词类和句子成分关系的深刻认识.  相似文献   

19.
<说文>的异体字("重文")和现代异体字有着错综复杂的对应关系.就现代异体字情况看,它与繁简字、古今字、通假字、分化字、错讹字、新旧字形等多种文字现象有关涉.异体字是有历史层次的,应从历史发展的观点看待异体字.从研读古籍和文字使用方面看,应分清全同异体字和部分异体字.从整理异体字角度看,<说文>是历史上第一次对异体字进行了大规模的整理,开创了历史的先例,给我们很多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