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习近平扶贫攻坚论述是习近平治国理政思想的重要体现,是马克思主义贫困和反贫困经典理论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扶贫实践相结合的最新理论成果,其深深根植于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的沃土之中。习近平扶贫攻坚论述以"精准扶贫"作为基本方略,体现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内源扶贫与外部扶贫相结合,坚持扶贫同扶志、扶智相结合,坚持国内扶贫与国际减贫相结合。习近平扶贫攻坚论述为新时代我国扶贫和脱贫攻坚工作提供了科学的行动指南和根本遵循。贯彻和落实习近平扶贫攻坚论述有利于促进新时代我国主要社会矛盾的解决,有利于推动小康社会的全面建成。习近平扶贫攻坚论述蕴含着丰富的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为国际贫困治理提供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相似文献   

2.
精准扶贫思想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马克思主义反贫困理论中国化的最新贡献,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又一重大创新。本文认真梳理了习近平精准扶贫思想的发展脉络、主要内容、实践成效和国际影响。研究发现,习近平精准扶贫思想源自习近平早年的扶贫理念和实践,其内涵可以高度概括为“六个精准”和“五个一批”,包含真情扶贫、组织扶贫、发展扶贫和自立扶贫四种扶贫理念。习近平精准扶贫思想已然指导中国的精准扶贫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获得了国际社会的高度评价,对在探索中前进的其他发展中国家产生了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3.
互利共赢、聚焦扶贫、完善结对、发挥政治优势与制度优势等思想,构成了习近平东西部扶贫协作重要论述的基本内涵。习近平东西部扶贫协作重要论述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在于:建立了中国特色扶贫攻坚体系;建立了以闽宁镇为典范的脱贫攻坚新模式;贡献了全球贫困治理的中国智慧。  相似文献   

4.
习近平新时代扶贫工作论述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为目标、以党的领导为根本、以精准脱贫为关键、以各方动员为保障、以全球携手为共识,具有鲜明的时代性和理论性、针对性和实践性,习近平新时代扶贫工作论述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扶贫理论的创新,指导了中国脱贫攻坚事业,充分彰显出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5.
精神扶贫问题严重制约着脱贫攻坚的效果,精神扶贫是物质扶贫的重要保障。习近平关于精神扶贫的相关论述是其在长期领导反贫困工作中源于实践的认真思考和探索,深刻阐述了"志"与"智"在脱贫中的关键作用,"志"是内在源头,"智"是内生动力,扶贫要激发和保障贫困群众的主观能动性,做好"扶志"与"扶智",提升贫困主体可行能力。从实践价值来看,习近平关于精神扶贫的相关论述是创新贫困政策工具的方向指导,是脱贫致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行动指南。从理论意义来看,习近平关于精神扶贫的相关论述是对马克思主义反贫困理论的继承和发展,是中国共产党扶贫思想的改革与创新,是世界反贫困理论的前沿成果。对习近平关于精神扶贫的相关论述进行系统阐述,旨在为进一步深入研究习近平扶贫战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在解决贫困这一人类发展进程中面临的千年难题过程中,精准扶贫方法论体系对马克思反贫困思想从社会制度条件和推进实施层面给出了极具时代性的拓新。从习近平关于扶贫的科学论述入手,基于其以人民为中心的扶贫战略的价值取向,理顺精准扶贫的生成逻辑及内涵阐释。明晰习近平关于精准扶贫的重要论述,不仅帮助我国建立了科学的贫困治理与促进发展的理论逻辑和运作模式,具有强烈的时代特征和中国特色,而且还突出了社会主义国家扶贫的制度优势,拓展了摆脱贫困的方法论要义,推动了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新发展。  相似文献   

7.
打通脱贫攻坚"最后一公里",必须深化习近平精准扶贫重要论述研究。围绕研究习近平精准扶贫重要论述的参照系、理论逻辑和实践方略三大方面,可以为深化这一研究构筑理论图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环境、马克思主义理论、国际贫困标准提供了研究习近平精准扶贫重要论述的参照坐标,习近平精准扶贫重要论述的理论源头、形成过程、丰富内涵揭示了其发展全貌,精准识贫、精准施策、精准脱贫布展了其实践策略。从对世界减贫事业发展的意义上审视习近平精准扶贫重要论述,可以获致这些论述之所以能在当下中国语境中凝聚各种思想资源、贡献"中国方案"的密码。  相似文献   

8.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个务必”的重要论述是围绕建设什么样的“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怎样建设“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这一时代课题形成的重要创新成果,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生成具有深刻的内在逻辑:源于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指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丰厚滋养、西柏坡精神的赓续创新。“三个务必”作为一个逻辑严密、系统完整、相互关联的统一整体,充分体现了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的责任担当、优良作风、政治品格,为新时代实现伟大梦想提供根本动力,为新时代建设伟大工程提供作风保障,为新时代推进伟大事业提供行动指南,为新时代进行伟大斗争提供精神力量。  相似文献   

9.
习近平时代新人观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时代新人的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和新论述,是中国共产党关于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理论在新时代的创新发展,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任何一种思想都有其形成和发展的逻辑,习近平时代新人观的形成和创新也有自身逻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是习近平新人观形成和发展的历史逻辑;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理论是习近平时代新人观发展和创新的理论逻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是习近平新人观形成的实践逻辑。  相似文献   

10.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围绕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推进创新型国家和世界科技强国建设,发表了一系列具有战略意义的重要论述,提出了很多新思想、新论断、新要求。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科技创新重要论述,内涵丰富、博大精深,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继承和创造性发展,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深入分析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科技创新重要论述的理论内涵和现实意义,对于深刻理解和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特别是其中关于科技创新方面的内容,具有重大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1.
新时代精准扶贫思想是高校资助工作的重要指引,高校资助工作是新时代精准扶贫思想的具体实践。现阶段我国高校资助工作面临着认定工作难精准、资助主体难协同、扶志育人难开展、资助管理难有效等困境,需要在习近平新时代精准扶贫思想的指引下,按照牢基础、抓协同、把方向和重保障的思路,不断改革创新,切实提高高校资助工作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12.
红色文化作为中国共产党探索救国、兴国和强国历程形成的执政文化,是中国历史与现实、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统一,它有力地阐释了中国革命、建设与发展的核心要义。而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标志,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继承红色文化理论与实践、历史与时代内在逻辑的基础上,科学回应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系列问题,更深刻地揭示了中国与世界的联系。文章在对红色文化进行概念辨析的基础上,分析了红色文化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之间的逻辑关联,指出了应该从红色文化的历史性、实践的整体性与共生性等角度,学习和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而为正确把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提供一定价值参考。  相似文献   

13.
贫困是全球性的问题和挑战。2020年,中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取得伟大历史性成就,决战脱贫攻坚取得决定性胜利。党的领导制度为打赢脱贫攻坚战提供了坚强的政治保证和组织保证,通过建立系统完备的领导责任体系、资源投入体系、扶贫监督体系和政绩考评估体系,确保真扶贫和扶真贫;中国特色脱贫攻坚制度体系为脱贫攻坚提供了有力制度保障,通过建立科学有效的识别体系、帮扶体系、政策体系、社会动员体系,集中力量打赢脱贫攻坚战。中国脱贫成就为世界减贫事业贡献了中国力量,中国扶贫方略为世界减贫事业提供了中国方案,中国脱贫攻坚在全球贫困治理中彰显了中国担当。  相似文献   

14.
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关于扶贫的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脱贫攻坚取得了历史性的成就。在全面建成小 康的关键时期,少数民族深度贫困地区的脱贫奔康是短板,要如期脱贫,需因地制宜,探寻出一条可持续的脱贫路径。以凉山 彝区易地扶贫搬迁为例,通过分析搬迁实施过程中的突出问题以及搬迁群众后续发展制约因素,从部门协调、精准识别、产业 支撑、基层党组织作用发挥以及贫困群众内生动力的培育等方面探寻少数民族深度贫困地区可持续脱贫路径,以期实现同步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  相似文献   

15.
习近平关于高校党建工作的重要论述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党建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习近平关于高校党建工作的重要论述基于全面从严治党的时代背景,针对高校党建工作的不足,系统阐述了高校党建工作把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落到实处,坚持和完善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做好意识形态工作,加强高校基层党组织建设的核心内涵。通过研究习近平关于高校党建工作的重要论述有助于丰富马克思主义党建理论,有助于高校坚持社会主义的办学方向,有助于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有助于高校营造良好的校风学风。  相似文献   

16.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同志就青年学生道德教育问题做了一系列重要论述,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习近平提出,加强青年学生道德教育要以崇高的理想信念作为核心;要以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作为基础;要以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作为基本内容,并特别重视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堂、高校校园文化熏染作用、新媒体的育人传播渠道、青年学生的道德实践等道德培育路径。深入学习、把握习近平关于青年学生道德教育的重要论述、对于新时期加强青年学生道德建设、培养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接班人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7.
从历史的长时段视角来看,“精准扶贫”是中国国家减贫治理体系因应新时期减贫形势变动和打赢脱贫攻坚战的“时代呼唤”所做出的战略调整,也是国家减贫治理体系现代化和治理能力提升的过程。其突出特点在于以“减贫大数据”为基础,综合运用政府、市场、社会三种机制、三种资源,将政治优势和制度优势的发挥与全面深化改革相结合,系统性地改善贫困地区、贫困社区和贫困人口的内生发展动能。十八大以来,在习近平扶贫开发战略思想的指引下,以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为基本方略,国家减贫治理体系经历着密集的调整,在信息汲取能力、政治保障和制度保障能力、综合回应能力、资源动员能力以及政策执行能力等诸方面都有显著提升。在未来的脱贫攻坚实践和共同富裕征程中,中国国家减贫治理体系将不断完善,现代化水平持续提升。  相似文献   

18.
幸福一直以来是伦理学、社会学、教育学研究的重要范畴,现在要进入政治学的视野.从正义论到幸福论是政治学研究范式的重大转换,这是真正以人为本的政治学,是政治学研究的返本归真.按照马克思主义的观点,人的解放与幸福是政治追求的终极目标;在亚里士多德看来,政治与法律是为人的幸福生活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政治学从属于伦理学.而中国古代的民本思想,主张"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不丹王国以国民幸福感作为评价政府工作的基准,开启了实践幸福政治学的先例.而中国共产党人以人民幸福为本位的发展思路,则创造了在东方大国推行幸福政治学的良好开端.  相似文献   

19.
新形势下构建中国特色对外话语体系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和价值,它是顺应和平、发展、合作、共赢时代潮流、参与全球治理、捍卫国际公平正义的客观要求,是维护我国国家核心利益、为实现中国梦争取有利的外部条件的迫切诉求,是彰显中国开放自信的外交风范和负责任的大国形象、提升国家软实力的必然要求,是应对国际话语权争夺和坚持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话语的内在要求。习近平关于构建对外话语体系的战略思路蕴含着一系列新理念、新论断、新思维和新观点,包括:中国梦与世界各国人民梦相通相融,实干圆梦的新思维;经贸合作硬支撑,人文交流软助力,打造命运共同体的新思维;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但维护正当权益,决不以牺牲国家核心利益为底线的新思维;探索中国特色大国外交道路,全面布局,重视顶层设计的新思维,等等。我们要以习近平重要讲话为指导,积极创新,努力打造和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对外话语体系,不断开拓对外宣传和展示国家形象工作的新局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