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孟子关于诚信思想的主要内容表现在四个方面:把"朋友有信"上升到"五伦"之一的高度;对"诚"作出道德意义上的规定,并提出了"思诚"的命题;认为讲诚信应是人的本性使然,即性善论的必然要求;系统阐述了如何取信于民的思想。孟子的诚信思想对后世直至当代社会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儒学史上,儒学家对“诚”、“信”的理解是有差异的。“诚”被认为具形而上意义;“信”,则更多地被注意到它的工具性价值。儒学史上被这样理解“诚”、“信”大体上可以归为法理学家富勒所说的“愿望的道德”和“义务的道德”两种道德类型。按“愿望的道德”和“义务的道德”的道德二分法来领会传统儒学中的“诚”和“信”,对我们思考当前诚信道德建设的理路不无启发:第一,“信”作为“义务的道德”提示以公共法规提供现代诚信道德的制度保证,第二,“诚”作为“愿望的道德”提示以私人信仰提供现代诚信道德的心理源泉。  相似文献   

3.
朱子对于"诚"这一范畴作了多方面的论释,略有四义一是就本义言,诚即是实,或真实无妄;二是就哲学意义言,诚即是实理,这又包括两方面,从天之道讲,诚是天理(天道)之本然,从人之道讲,诚是人事(人道)之当然;三是就性之意义言,诚即是性,此说盖为"性即理"说之延伸;四是就方法意义言,诚即是实心、实意,与自欺、私伪相对.朱子此四说以第一义为根本,而第一、第二义又是继承程氏之说而来.朱子关于"诚"的论说于继承程氏说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形成为一个有系统性的思想.  相似文献   

4.
“诚信”二字的原义是互证的,《说文解宇》解为“诚,信也,从言成声。”“信,诚也。从人言,人言则无不信者。”这个解释得出这样的结论:诚、信二字都和人的言语有关。言出于心,“诚信”首先是人的言必由衷,正如《礼记·大学》篇所说:“诚其意者,毋自欺也。”其次,“诚信”外化为人的行为,  相似文献   

5.
诚信是我国传统道德重要的规范之一。对传统中国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诸如经济上的经营之道,政治上的为政之道及伦理道德的养成之道都产生了深远影响。是中国古代经济伦理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诚信”作为一种道德范畴,在人类进入阶级社会以前的上古时代就开始萌芽了。它起源于人们日常活动及人对自己行为的自觉自律。而“诚”与“信”又是两个有着不同含义、相对独立又可互训相通的字。“诚”与“信”最初是单独使用的。从先秦开始,“诚”与“信”即开始连用,意义没太大变化。  相似文献   

6.
中国古代诚信思想的发生学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诚信是我国传统道德重要的规范之一。对传统中国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诸如经济上的经营之道,政治上的为政之道及伦理道德的养成之道都产生了深远影响。是中国古代经济伦理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诚信”作为一种道德范畴,在人类进入阶级社会以前的上古时代就开始萌芽了。它起源于人们日常活动及人对自己行为的自觉自律。而“诚”与“信”又是两个有着不同含义、相对独立又可互训相通的字。“诚”与“信”最初是单独使用的。从先秦开始,“诚”与“信”即开始连用,意义无太大变化。  相似文献   

7.
"诚信"二字的原义是互证的,《说文解字》解为"诚,信也,从言成声。""信,诚也。从人言,人言则无不信者。"这个解释得出这样的结论:诚、信二字都和人的言语有关。言出于心,"诚信"首先是人的言必由衷,正如《礼记·大学》篇所说:"诚其意者,毋自欺也。"其次,"诚信"外化为人的行为,表现在人们所进行的各种活动、处理的各种关系中。从这个意义上讲,诚信对于整个社会,应当属于道德范畴;而对于个体人来说,"诚信"是内在的修为,是自律,而非他律。  相似文献   

8.
作为中国传统哲学文化中的一个核心概念,"诚信"的"诚"和"信"之间包含了内在与外在(以及德性与规范)、高级与低级(以及提升与普及)这样两种基本的区别。在当前中国市场经济中道德建设对于企业的影响、效果不尽如人意的情况下,把"诚信"中的"诚"和"信"拆分开来,暂时避开"诚",针对企业建设广泛的社会道德征信制度以确保其"守信",并在此基础上通过由"信"到"诚"和由"诚"到"信"两条不同的道德建设路径实现"诚"与"信"建设的互动,或许能够更好地提升企业的道德水平,从而促使中国市场经济的道德建设取得更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9.
论诚信与制度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中西文化对“诚信”有不同的理解:中国文化更强调诚信中“诚”对“信”的形上意义,西方文化则因契约论传统而更看重“信”的理性价值。在中国社会加速转型和市场经济初建时期,重塑诚信必赖制度基础。制度的普适性本质确保了制度对诚信保障的一般功能;内在制度和外在制度也各自发挥着对诚信的保障功能,其中体现了诚信与制度深刻的内在关联。诚信缺失与制度的供给失当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相似文献   

10.
诚是为人之本,信是立身之道.了解诚信建设的现代意义,着力从舆论宣传、激励考核、监督约束、领导重视等几个方面来构建诚信机制,是当前诚信建设的重点.  相似文献   

11.
诚信问题多维度研究综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诚信问题研究 ,现已成为我国学界和社会热点问题研究之一。对诚信问题的研究 ,是从伦理学、经济学、社会学、教育学等多维度进行的。伦理学是所研究的诚信问题领域 ,主要揭示诚信问题的性质及其发展的规律性。在中国伦理思想中 ,诚信是作为道德基础备受重视的。诚信中的“诚”与“信”最初是两个分立的德目。清华大学哲学系万俊人教授说 :“诚”与“信”最初是两个分立的德目。“诚”首先是一种个人美德。《周易·乾》云 :“修辞立其成 ,所以居业也。讲的是君子要以诚立业。后来孟子进一步地‘诚’撮升为‘道’ ,将‘诚’之意识撮开为‘人道…  相似文献   

12.
春秋初“信”为祝史职守之“道”。春秋末老子、孔子共同开启中国哲学“信”范畴的历史篇章。“信”范畴在道家有一个从“无为之信”到“逍遥之信”的演变,在儒家则有一个从“仁信”到“诚信”的演变。老子“无为之信”作为一种言说道德,以“言由乎道”或“言法自然”为本质特征;庄子将老子政治哲学的“无为之信”发展为处世哲学的“逍遥之信”。但两者均以“守中”“不辩”为共性特征。孔子之“信”属于“仁”范畴,为“仁爱之信”,其以“言必信”为体、“言不必信”为用,具有“信”的经常性与权变性辩证统一的特点,更以其立基于“智”的特点,与排斥“智”的道家老庄之“信”形成根本区别,又别于以“诚”为“天之道”的孟子之“信”和继承并发展了孟子“诚道”思想的荀子之“信”。孟子之“信”属于“诚”范畴,为“诚意之信”,是“仁”“义”“礼”“智”的共同根据。荀子之“信”作为具体表现“诚”的“信”,与“忠”处在同一层次,具有“诚意之信”与“实言之信”双重意义。虽然和孔子一样以“信”作为言说道德,但荀子更以“诚意之信”作为手工职业道德,是其区别于孔孟之“信”的一大思想特色。  相似文献   

13.
儒家经典《中庸》中论"诚"为"天之道,人之道"。"诚"也用"信"表现出来,历史上依"诚"成功者,非"诚"败亡者屡见不鲜。从"诚"与仁、义、礼、智、信等品德的关系来看,"诚"应为一切道德的根基。时至今日,诚信仍是自我约束的道德规范、处世待人的基本方式,从政治国的重要法则。在我国改革开放,经济活动市场化的今天,更加需要"诚信"。应加强法制和教育,唤回诚信。  相似文献   

14.
中国古代商人的诚信传统与当代商业道德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诚信是中华民族重要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在以儒家思想为核心的中国传统伦理中,"诚"、"信"是做人和社会交往的基本原则。诚信伦理渗透于中国古代商人的经营活动中,具体表现为诚实不欺,遵守承诺的商业道德。道德因素对经济发展有重要作用。继承和发扬古代商人的诚信传统,对当代商业道德建设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5.
"诚""信"是中国传统社会中非常重要的道德规范,"诚"指向的是天人关系,"信"主要调节人与人之间关系,传统道德的"诚""信"要求人成为一个道德主体;现代诚信基于契约关系,并且契约关系中的人被理解为具有平等权利的利益主体。过去的道德人变身为现代的经济人,经济人的逐利本能致使利益主体的失诚无信,逼使国人发出"重建诚信"的强烈呼声。重建现代诚信既要打破熟人社会的潜规则,又要以制度建设推进道德善恶因果律的实现。  相似文献   

16.
通过梳理诚信的含义及关系,提出其在道德建设理路中的重要意义:第一,信。义务的道德要求建立外在行为规范,为诚信道德提供制度保证;第二,诚。愿望的道德要求加强内在修养和社会激励制度建设。  相似文献   

17.
"诚"与"信"作为伦理规范,在起初是分离使用的。后来,二者被人们结合在一起,形成"诚信"这一道德范畴,即传统诚信。其基本内涵主要是:诚实信仰、忠实信奉;诚实信用、诚实守诺;忠诚信义、真诚负责。今天,我们探究传统诚信思想的历史源流和挖掘传统诚信思想的基本内涵,对批判继承传统诚信道德的精神遗产、构建和谐社会和提高公民道德素质都具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朱子丙戌所撰《杂学辨》标志着他由溺佛到归本儒学的转变.《杂学辨》非一般意义上辟佛老之作,而是通过严厉批判苏轼、苏辙、张九成、吕本中四位"贵显名誉"之士以佛老解经之阳儒阴佛思想,来达到辨紫朱、清门户、正人心、崇孟学、立道统的目的.朱子对四者的批判集矢于性命论和工夫论,驳斥了性道不可言、以诚造化、格物默识等异端之说,充分显示了不畏权威、接续孟学、弘扬洛学的弘道立场,反映出通过掌握儒家经典解释权来重振儒学的策略.《杂学辨》不仅关乎朱子思想的前后转变,而且发挥了持守儒家经典本位,维护儒学纯洁性的作用,对理学及儒佛关系的走向皆具不可忽视之意义.  相似文献   

19.
贵在诚信     
诚信即诚实信用。诚实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一个人道德品质高尚的表现。信用是讲守信,不失信,是做人、做事的根本原则。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诚信已成为既无国界,又不分社会制度的共同道德伦理准则。诚信作为人类社会进步的象征,作为维系国家兴旺、家庭和睦、人格尊严的源泉,起着基石和阶梯的作用。《周易·乾》中讲“修辞立基诚,所以居业也”,认为君子说话、立论都应该诚实、真诚,才能建功立业。荀子把“诚”从做人之道扩展为治世之道,指出“诚”乃“政事之本”,并把是否有“信”作为为人与为政不可移易的基本准则。孔子十…  相似文献   

20.
<正>一、诚信的本质及其对婚姻的重要性(一)诚信概念的厘定“诚”和“信”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它们是互相依存的。“诚信”意为一物二体,而“诚”从字源上可分为“言”“成”二字,意为“言行一致”。而“信”,从字形结构来看,指的是说话的真实程度,言语出自内心,与外在相吻合,即是“内不欺隐,外不欺物之意。“诚”是人的内在品质,“信”是人的外在表征,两个字结合在一起,其基本含义就是诚实守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