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新生代农民工的婚恋正经历着"传统——现代"的转变,其择偶范围仍局限在同质群体内部,即阶层内择偶。利用实践社会学的分析框架,在分析城市婚恋场域的客观结构、新生代农民工的婚恋惯习特征以及两者之间关系的基础上,尝试性探索新生代农民工阶层内择偶实践的动力机制。首先,分析新生代农民工在场域中所拥有的资本存量,明确其在婚恋场域博弈中处于边缘性位置;其次,其婚恋惯习受到现代性与传统性交互影响,具有二重性特征。在"门当户对"仍是普适性择偶模式的当下,新生代农民工做出了阶层内择偶的实践,即通婚圈最终限定在阶层内。  相似文献   

2.
"90后"女大学生择偶标准问题一直广受大家关注。从理论上说",90后"女大学生择偶标准问题是一种特殊的校园文化。然而从本质上说"90后"女大学生择偶标准问题是一种价值取向。应针对"90后"女大学生择偶标准问题,分析存在问题的原因,提出正确的择偶标准,以加强对"90后"女大学生爱情观的教育引导。  相似文献   

3.
新生代农民工的婚恋心理冲突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新生代农民工正处于婚恋的黄金年龄,他们的婚恋受到现代化的冲击与现实困境的限制,极易引发心理冲突。从婚恋动机、婚恋方式、婚恋对象、婚恋观念四个方面分析了现代化对新生代农民工婚恋的影响,探讨了职业局限、经济收入少和社会地位低三个现实困境以及由此引发的心理冲突,并提出解决的对策。  相似文献   

4.
以80后、90后为主体的新生代农民工成为农民工群体的主力和城市化建设的中坚力量。这一群体由于制度与非制度性因素的影响在社会融入过程中出现了障碍,本文针对这一问题,提出了新生代农民工社会融入的对策,以期加快城乡一体化建设的进程,实现他们由城市"边缘人"向城市市民的转化。  相似文献   

5.
大学生婚恋心理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研究大学生婚恋心理 ,对 5 38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个案访问 ,得出 :①大学生更加重视爱情在生活中的价值 ,重视爱情在人生中的地位 ;②大学生已经逐步形成了自己的择偶标准 ,在谈恋爱后感情比较投入、真挚 ;③大学生在婚恋的道德认识上存在着强烈的矛盾冲突。在此基础上对如何进行大学生婚恋教育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6.
未婚女研究生婚恋现状分析与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未婚女研究生的婚恋问题入手,讨论了未婚女研究生的婚恋现状,并从女研究生的自身、传统择偶观念和社会角色定位等方面分析了其遭遇婚恋困境的原因,认为可以通过提升自身魅力,多方面的辅导与帮助,婚恋观和教育观念的调整来解决女研究生的婚恋现状问题。  相似文献   

7.
随着性别失衡社会影响与后果的逐步显现,贫困农村大龄未婚男青年面临婚恋窘境,俨然已经成为一个不容回避的现实问题。选择河南S村作为调研地,对该村20位大龄未婚男青年进行深入访谈,结果发现:该村大龄未婚男青年扎堆现象明显,面临严重择偶拥挤;婚姻攀比盛行,高额婚姻支付较为普遍;屡次遭受相亲失败,承受较大精神压力;长期处于单身状态,择偶标准大大降低。导致该村大龄未婚男青年面临如此窘境的原因主要集中在地理位置环境、家庭经济条件、自身文化水平以及农村传统观念等方面,为此,需要从加快农村经济建设、大力发展交通事业、强化综合技能培训、平衡男女性别比例以及加强青年心理疏导等方面入手,以缓解农村大龄未婚男青年的择偶难题。  相似文献   

8.
目前我国农民工返乡就业的人数逐渐增多,呈现出农村劳动力双向流动与双向就业的新局面。在分析农民工返乡就业的原因及其对农业和农村发展的影响的基础上,提出工业反哺农业的重点政策建议:一方面继续向城镇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另一方面吸引"种田能手"回归农业;同时大力发展农村第二、三产业,鼓励返乡农民工非农创业就业,以及提升农民工创业就业能力等。  相似文献   

9.
高知女性婚恋中的认知偏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人口性别比长期偏高导致了部分男性缺乏结婚对象,与男性失婚人口不同的是,少部分高知女性也出现了失婚现象,其原因是完全不同于男性的.传统择偶模式使身处社会金字塔中上层的高知女性在婚恋中处于不利的谈判地位,加之高知女性对自身、婚恋对象以及两者之间的关系存在着认知偏差,这会使其婚恋选择空间缩小,加大婚恋成功难度.  相似文献   

10.
先有小夫妻争吵,怀孕妻子随丈夫双双跳楼;后有年轻产妇因家庭琐事跳楼及亲生父亲高空抛下亲骨肉的恶性事件……近日,一连发生的几起家庭悲剧,暴露出了一些年轻人的家庭矛盾与感情冲突正在激化,内心承受能力不断减弱。时下"80后"已然成为婚恋的主力军,他们的生活态度和婚恋观念都发生了很大的转变,加上新《婚姻法》  相似文献   

11.
择偶偏好是个体的一种重要的社会行为与心理现象,它是个体择偶观念的具体体现。它一方面取决于个体的喜好和意志;另一方面它又是婚姻制度中较易受到外部社会环境影响的环节。本文从个体、社会两方面对个体择偶偏好的影响因素进行综述,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对大学生树立正确恋爱观的启示,为学校的婚恋教育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2.
以厦门市进城务工人员为例,通过问卷调查访问发现,随着城市化的过程,该群体的婚恋家庭认识模式发生诸多改变:择偶时的个体自由度增大、性观念相对开放、婚姻的幸福度不高,特别是同居率的增高对女性造成伤害以及外来人口的流动性对家庭的稳定性形成冲击,因此,对外来务工人员进行健康的婚恋教育,合理解决其家庭矛盾,增强其幸福指数,对提高城市化管理水平、推进城市化进程和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3.
本文通过对云南楚雄直苴彝族的恋爱方式、择偶标准及通婚范围等婚恋习俗的记述,说明了楚雄彝族婚恋习俗既有古朴、原始的特点,又有现代的内容,反映了彝族婚恋习俗的历史变迁  相似文献   

14.
十五年来中国女性择偶标准的变化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目的:描述中国女性自1985年以来择偶标准的现状和变迁,分析影响女性择偶标准的各种主要因素及其影响程度。方法:《中国妇女》杂志1985年至2000年15年间每隔5年选择一年,并在每一季度中选择一期杂志,统计其中女性刊登的征婚启事,总共得到13l例。采用统计学方法进行定量研究。结果:女性择偶时仍旧最为关注男方的社会经济条件,但是体现社会经济条件的具体内容有所变化,表现为对男方学历和职业的关注稍有下降,而对财产、事业的要求有所上升;同时对对方身高的要求有所下降,体现目前择偶趋向于实惠化趋势。对对方修养、人品的要求呈上升趋势,体现女性婚恋观念的改变和提高。  相似文献   

15.
运用整群抽样的方法,采用大学生婚恋观问卷对339名"90"后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发现:"90"后大学生对爱情的态度依次为现实爱、热情爱、奉献爱;男女大学生的择偶标准逐渐趋于一致,对个人的内在品质都很看重,而不太看重家庭背景、身高等外部因素;"90"后大学生对婚前性行为持较开放的态度,但无论是对男性婚前性行为还是女性婚前...  相似文献   

16.
老舍和曹禺独具特色的婚恋择偶标准既是他们女性观的集中体现,也是他们和女性真切交往的现实反映。理性使老舍没有在那场刻骨铭心、美好曼妙的初恋失败后走向沉沦,反而坚定务实地寻找适合于自己的人生伴侣并组建起幸福温暖的婚姻家庭。激情使曹禺大胆走出不满意的婚姻,勇敢寻找自己的真爱和归宿,三次婚姻并不代表曹禺朝三暮四、喜新厌旧,恰是他作为现代文明人,认真思考严肃对待男女两性婚恋的明证。老舍、曹禺无论是从理论抑或实践都给我们现代人在婚恋择偶方面做出了示范,从这一点来说,他们对现代中国的贡献也许不简单地限于文学范畴。  相似文献   

17.
新一轮“民工荒”下的农民工就业动机新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分析"民工潮"到新一轮"民工荒"的发展历程,认为明确农民工的就业动机是解决以农民工结构性短缺为实质的新一轮"民工荒"的重要前提。利用"需求层次论"、"公平理论"分析了农民工的就业动机新特征,认为农民工开始注重社交、尊重、自我实现需求的满足及与城市工人和其他农民工进行比较后的相对报酬所得。并提出政府、企业可以采取满足农民工就业动机的一系列对策,以实现农民工劳动力市场的充分就业。  相似文献   

18.
农民工子女义务教育政策执行出现了阻滞,具体表现为农民工子女入读公办学校的比例不高,学杂费用偏高,农民工子女学校的办学水平低。学界普遍认为,阻滞的原因在于政策设计的缺陷,政策执行遭遇制度和体制障碍,政策资源不足以及利益冲突;为提高政策执行效果,必须要改革户籍制度,改革"以县为主"的教育投入体制,推行"教育券"制度,建立在居住地就近入学的制度,建立全国性电子学籍信息系统。对于本问题的研究,现有文献在研究方法、研究角度与研究规范性方面存在不足。  相似文献   

19.
农民工是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形成的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这个群体的正当权益长期因二元经济结构被剥夺,用"三圈理论"分析农民工社会养老保险问题实施的瓶颈,困扰农民工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主要因素有:社会养老保险"替代率"较高影响社会养老保险事业的发展;"转移接续"是制约农民工社会养老保险实施的瓶颈;保险基金"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模式是形成社会养老保险基金空账的主要原因。对农民工社会养老保险制度进行创新设计,最终实现城乡一体化社会养老保险制度是民心所向,大势所趋。  相似文献   

20.
金融危机以后,"民工荒"呈现出全国性民工荒、普工荒、年轻工人缺乏化、持续性民工荒等新特点,它是新时期农民工就业价值观念改变即由生存理性转变成发展理性、企业用工机制问题即为短期经济利益而不公平地对待农民工、政府就业服务不足等等各方面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为了根本性地解决"民工荒"的问题,企业应当进行技术升级从而减少对劳动力的依赖,同时要善待农民工调动农民工的积极性以盘活企业;政府应当加大对企业的投资力度,为企业技术升级减负,完善各项政策为农民工扫清融入城市的各种障碍,优化就业信息服务,做用工单位和农民工的"媒人";农民工自身要提升素质,增强市场竞争力,脚踏实地走好职业道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