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彝族民歌在历史的洗濯中,必然不可避免的打上本民族意识形态烙印,而彝族的宗教信仰,是彝族意识形态的重要内容,原始宗教借原始民歌以宣传,原始民歌借它增加了内容,扩大影响,保存与传播.并推动彝族先民的物质生产,丰富精神生活,形象地记录了彝族先民的历史、习俗、心理,并将彝族民族文化传承.  相似文献   

2.
萨满信仰展示了古代先民丰富的想象力和对大自然的神秘认识,揭示了先民对人类与神秘力量之间多变的依存关系的确认;其宗教理念代表东北先民们古老的空同意识,表达了他们面对天、地、大自然的巨大威力所产生的恐惧心理,以及对无限神力的崇拜,依赖和祈求。先民们原始的蒙昧和怪异的恐惧感孕育了以萨满教为代表的东北地区神秘多变的惧感文化:以惧感文化为基垫的萨满信仰,凝聚了阿尔泰语系诸原始民族的精神文化世界。  相似文献   

3.
彝族禁忌的起源及演变试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认为 ,彝族禁忌是在彝族先民巫术观的支配下产生的 ,源于彝族的自然崇拜、图腾崇拜、祖先崇拜和神灵崇拜。彝族原始社会的禁忌具有神秘性、全民性和自发性的特点 ,古代社会彝族传统禁忌向着神圣化和世俗化两个方向分化 ,近现代随着人口的增加以及外来文化的冲击影响 ,彝族传统禁忌逐渐松弛乃至消退  相似文献   

4.
山神崇拜是云南昙华山彝族原始崇拜的基础,山神不仅是当地彝族最早的神灵,而且是彝族先民心目中最大的神。山神崇 拜是一种普遍流行的带有浓厚民间色彩的传统信仰模式,它既别于自然崇拜,又别于图腾崇拜,但也不是严格意义上的正统宗教信 仰,它兼顾神圣性和世俗性,从而在人与自然之间建立起了一种平衡有序的规则,而且同自然界之间构筑了一种和睦共生的关系。  相似文献   

5.
支格阿鲁文化为古代彝族文化,其宗教类型是原始宗教类,而彝族原始宗教主要由自然崇拜与图腾崇拜、万物有灵观、祖先神灵及鬼怪信仰、毕摩文化、苏尼文化等构成。支格阿鲁文化也成了毕摩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毕摩经书里有以支格阿鲁神灵来对付妖魔鬼怪的内容,毕摩们借助支格阿鲁之神的威力来镇鬼怪,驱鬼除魔,以求人类健康安宁,兴旺发达。  相似文献   

6.
析魏晋南北朝道教基本信仰结构的构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分析了魏晋南北朝道教基本信仰结构的构成,认为道崇拜、神仙崇拜和生命崇拜是道教的三个菇本信仰,其中道崇拜是整个信仰结构的核心,这成为魏晋南北朝各教派彼此认同为统一的宗教文化体系的主要原因,而宗教基本信仰结构的形成,是魏晋南北朝道教发展为较成熟的宗教形态的标志之一。  相似文献   

7.
图腾信仰是产生于旧石器时代的人类最早的原始信仰。“鹿”、“鸟”崇拜是在我国北方先民和阿尔泰语系民族中广泛存在过的原生型信仰形态。“鹿”、“鸟”二兽也是阿尔泰语系萨满教的最具典型意义的神偶和标志。纵观考古学、民族学、历史文献学资料,古今阿尔泰语系诸族的“鹿”、“鸟”崇拜具有较多的图腾信仰典型特征,如“图腾祖先”、“图腾徽记”、“图腾牺牲”、“图腾禁忌”、“图腾艺术”等。但是,由于地域和族群的不同,“鹿”、“鸟”崇拜在阿尔泰语系诸族中的表现不尽相同,显示出一定的地区、民族差异。  相似文献   

8.
彝族是中国56个民族中具有悠久历史和优秀传统文化的古老民族之一,有关彝族文字起源问题有多种解说。有学者认为在史前史彝族先民就创造了自己的文字,成为世界上最早创造和使用自己民族文字的民族之一。笔者追溯多年来国内外学者对彝族文字起源研究和探索的论说,将彝族文字创制或产生情况归纳为神奇的民间传说、彝汉古籍文献记载和考古发现或考证的刻画符号三种类型加以论述,明确提出彝族文字起源距今已有万年以上历史甚至更早的观点。  相似文献   

9.
秦陇宗教文化的基本结构反映着它自身的形式,内容以及它在时间和空间上存在的基本规则.这一特征不仅使我们能够从表层发现其历史序列和平面交差,而且使我们能够从深层探视其各元素的排列与组合. 多元宗教观秦陇宗教文化观念相当复杂,它既有历时(即纵向序列)与共时(即横向序列)的区别,又有民族与阶级、社团与个体、上层与民间的差异. 宗教观念是随着社会历史演化而形成和发展的,它具有历时态的特征。在原始社会里,秦陇先民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自发宗教的历史阶段.诸凡日月星辰、风雨雷电、鸟兽鱼虫、山川河流、神灵祖魂,等等,无一不是他们所崇拜的对象。远古时期,秦陇先民的思想中尚未形成天帝或上帝的观念.这是由他们的直  相似文献   

10.
浅论阿尔泰语系民族"鹿""鸟"图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图腾信仰是产生于旧石器时代的人类最早的原始信仰。鹿、鸟崇拜是在我国北方先民和阿尔泰语系民族中广泛存在过的原生型信仰形态。鹿、鸟二兽也是阿尔泰语系萨满教的最具典型意义的神偶和标志。纵观考古学、民族学、历史文献学资料,古今阿尔泰语系诸族的鹿、鸟崇拜具有较多的图腾信仰典型特征,如图腾祖先、图腾徽记、图腾牺牲、图腾禁忌、图腾艺术等。但是,由于地域和族群的不同,鹿、鸟崇拜在阿尔泰语系诸族中的表现不尽相同,显示出一定的地区、民族差异。  相似文献   

11.
从民族历史文化视角深入探讨彝族四方八位方位识别的历史渊源及文化价值,发现彝族四方八位方位识别不仅历史久 远,而且蕴含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含有古老的天文历算知识,含有古朴的几何学、力学原理。彝族四方八位是彝族先民对生 存环境的客观认识,是古人对时空的独到见解,是天文与历法的有机组合,具有“活化石”的历史文化价值。  相似文献   

12.
自然崇拜是世界各民族历史上普遍存在着的信仰形式之一,太阳崇拜在自然崇拜中占据着重要地位。民族语言是研究民族文化特别是原始社会时期信仰文化的活化石。从满语词语语义分析入手,可以发掘其所蕴含的满族太阳崇拜的信息。  相似文献   

13.
灾祸、病疫和死亡是人类面临的最大疾苦,凉山彝族丧葬习俗作为人生礼仪中最后的"通过"仪式,源于彝族日常生活独特的神灵观和祖灵崇拜,寄托着彝人独特的生命意识和信仰表达,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价值追求。在历史迁徙和文化流变中,凉山彝族丧葬仪式仍保持古朴深厚和人性化的文化传承,调适和维系着彝区社会秩序,强化着族群自我认同,不断满足着彝人的精神需求,因承载着丰富的民族情感和深刻的社会记忆而被凉山彝人视之为极富生命力和神圣性的独特文化叙事和活态信仰传承。本文以凉山彝族丧葬习俗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凉山彝族丧葬仪式、禁忌文化、文化意蕴等进行分析阐释,解读凉山彝族丰富而深邃生命观的文化内涵和认知价值,揭示其背后蕴含的生存智慧和合理性文化逻辑。  相似文献   

14.
侗族的原始信仰,经历了自发盲目的阶段。本文以侗语地区绝大多数侗族先民的原始宗教观和宗教文化为主要内容,对侗族信仰文化,略作论述。侗族地区原始宗教崇拜主要有,以祖母神“萨”为核心的祖先和英雄崇拜,泛神论的自然崇拜,以及种类繁多的图腾崇拜。其中,又以对“萨”神的崇拜最为普遍和广泛,历时最久,所崇拜和信仰的内容最为丰富,祭祀仪式也最多种多样。  相似文献   

15.
彝族原始文学熔文学、哲学、历史、巫术、习俗和自然科学为一炉,反映了彝族人民在万物有灵基础上的天体崇拜、自然崇拜、图腾崇拜和祖先、鬼魂崇拜观念,从中我们可以得知彝族先民的神灵观、宇宙观和历史观。  相似文献   

16.
神山崇拜在藏民族中有深厚的文化传统,其中冈底斯神山以其独特的地理环境、雄浑奇险的形象和千百年来积淀形成的宗教、历史意义上的整体记忆,成为藏民族重要的信仰情结。  相似文献   

17.
《说文解字》的字义体系与中国古代图腾崇拜文化有紧密的联系,反映了我国古代各氏族图腾崇拜文化的四大特点:一、以汉民族为主的“四灵”崇拜弥漫于整个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二、图腾崇拜是自然崇拜和祖先崇拜相结合的原始宗教文化信仰的表现;三、图腾既是崇拜对象,又是氏族的象征和标志;四、图腾崇拜有各种禁忌  相似文献   

18.
彝族信仰的毕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彝族信仰的毕教普同金彝族地区流传的宗教有毕教、佛教、道教和基督教。毕教是在彝族社会自身发展中产生的宗教,也是彝族普遍信仰的宗教。一、毕教和毕教信仰的产生毕教是在彝族奴隶制社会中产生的一种宗教体系,是由彝族前阶级社会的原始宗教发展而来的文明社会的神学宗...  相似文献   

19.
宗教是信仰和崇拜超自然、超人间力量的文化体系 ,它是满足人的某种精神需要的具有神秘意义的意识形态 ,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儒学不是宗教 ,它虽然处于与宗教形成和发展的同一历史时期 ,但它的形成却植根于宗法血缘关系的伦理思想。不论宗教如何发展 ,我们都应把儒学放在特定的文化背景中去考察 ,历史地、全面地看待儒学与宗教的关系 ,而不能从现代宗教世俗化、道德化的意义上去理解儒学、诠释儒学  相似文献   

20.
在祖国的大西北,在层峦叠嶂的祁连山东南麓,生活着一个勤劳、善良,纯朴的兄弟民族——土族。他们世世代代辛勤耕耘,繁衍生息,人口已达十五万多。土族普遍信仰藏传佛教,也有崇拜多神的民间信仰。千百年来,宗教文化深深地扎根于土族生活的土壤之中。 以藏传佛教为主体的多教融合 我们知道,任何民族的历史都伴随着宗教活动,土族也不例外。土族的先民们先前信仰的是在北方少数民族地区流行的萨满教,后来还接受过西藏原始宗教苯教的影响。他们在“灵”“魂”观念的主宰下,既在庙宇里也在心灵上树立了无数个神的偶象:管晴雨兼治百病的山神,管耕种保丰收的神农、护佑家宅保平安的家神以及神道广大的二郎神等等。而作为神的代言人、处于神和普通人之间的媒介人物“法拉”(土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