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问题,是人们关注的一个重要问题。农业现代化以致整个国家的现代化过程, 必然伴随农业剩余人口向非农产业的转移和人口城市化。因此,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以及促进人口城市化的问 题,成了中国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剩余劳动力转移与缩小城乡收入差距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农业收入、非农收入对农民增收的影响分析,以及对第一产业的产值就业份额比和城乡收入比的关系的分析,发现通过增加农业收入来增加农民收入,并进一步缩小城乡收入差距的可能性非常小,而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与收入差距的缩小有正相关关系.但最近几年大规模的剩余劳动力转移未能缩小城乡收入差距,主要原因在于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不畅.为此,提出了一些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甘肃是西部欠发达地区之一,也是"三农"问题比较突出的地区。近年来,随着越来越多的农业劳动力转移到非农产业,农户收入差距与农户分化等问题逐渐显露出来,农村发展呈现出多元化趋势。本研究利用2012年甘肃10个县区380户农户调查样本数据,对影响农户收入差距的因素进行了非参数回归分析,发现人口和劳动力结构、劳动力配置方式、优质耕地资源的保有量是造成农户收入差距的主要原因。因此,提高剩余劳动力输转能力,重视农业发展,加大对农村农业发展的投入力度是减缓农户收入差距扩大的关键。  相似文献   

4.
全面分析了中国近年来农产品价格大幅下跌、乡镇企业发展放慢、农民增收趋缓、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不断扩大等农村积弱的种种表象 ,预测了调整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 ,逐步取消大中城市对农民的限制 ,加快小城镇发展和农村城镇化进程 ,转移农业剩余劳动力和农村人口 ,提高农村居民收入 ,加速实现农村现代化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5.
新型工业化战略中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路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型工业化战略要求统筹农村工业化与城市工业化,两者虽然模式不同,但却紧密联系,在促进农业产业化的同时,将适宜在农村发展的传统产业逐步转移到乡镇和农村,以此为基础带动城镇化的发展。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实行以城镇就地转移为主、城市异地转移为辅的复合模式,转移的主要方向是基于城乡工业化统筹发展起来的中小城镇。  相似文献   

6.
农业剩余劳动力的转移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实现农业现代化和提高农民生活水平的客观需要。大量农业剩余劳动力的转移,促进了流入地区经济发展,同时也给流出地区注入了生产发展资金、技术、信息。据国家统计局农调总队抽样调查,1993年我国从事二、三产业的农业劳动力占农村劳动力总数的29.8%,比上年增加9.6个百分点。1993年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到非农产业的人数占  相似文献   

7.
本文对西方经济学界关于发展中国家劳动力转移的理论模式,即刘易斯模式、贸景汉—拉尼斯模式、舒尔茨模式和钱纳里—塞尔昆模式进行了比较研究。文章认为,这些理论模式从不同的角度揭示和论证了一条具有普遍意义的客观规律:超过劳动者个人需要的农业劳动生产率决定着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到非农产业的比率。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战略思想应是:改革农村经济管理体制,以协调的城乡利益机制为基础,建立要素的合理流动体系;优化城乡产业结构、投资结构和劳动力就业结构,全方位拓展就业门路,通过城乡互补、内外分流,实观劳动力流动的良性循环。  相似文献   

8.
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是中国现代化进程中面临的主要问题.目前我国人地的矛盾日益突出,农村产生了大量的剩余劳动力.农村剩余劳动力过多将直接导致农业生产效益低下和影响农民收入的提高,制约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城乡协调发展.目前我国农村还有上亿的农村劳动力需要转移,因此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任务还十分艰巨.  相似文献   

9.
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理论研究述评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目前对于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研究很多,国内外学者对农村剩余劳动力问题的界定,归纳起来有城乡预期收入差异和城市就业概率标准、国际标准模型法、农业技术需要法等六种方法。西方发展经济学家依据二元经济结构理论对人口转移的研究形成了刘易斯的二元经济模型、拉尼斯—费景汉模型、乔根森模型、托达罗人口流动模型等。国内外学者在应用这些发展经济学理论模型的基础上,提出了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就地转移、异地转移、多元复合转移等模式,评述这些不同观点,有利于从理论上丰富我国农村经济学的研究内容,在实践中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
近些年来 ,中国农业取得了重大发展和重大成就。但是 ,我国农业基本设施脆弱、抗灾能力不强 ,农民收入增长缓慢、城乡收入差距拉大的问题十分突出 ,为此 ,我们应该在坚持农业家庭承包经营制的前提下 ,逐步推进农业现代化进程 ;继续深化以市场为取向的农产品流通体制改革 ,进一步积极推进农村经济市场化 ;把实现农业产业化作为实现农民增产增收的有效途径 ;认真贯彻中央发展小城镇战略思想 ,积极推进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和农村城市化进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