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环保投资一方面通过“需求效应”派生出对环保产品和环保服务的需求, 推动环保产业发展;另一方面则通过“技术效应”改进环境技术, 进而促进环保产业发展。利用2003-2010年环保类上市公司的微观数据, 通过中介效应模型, 检验了环保投资对环保产业发展的作用。研究发现:目前环保投资主要通过需求效应促进环保产业发展, 技术效应暂时仍未显现。因此, 一方面应该看到环保投资对环保产业发展的促进作用;另一方面应该积极调整环保投资结构, 促进环保投资“技术效应”的有效发挥。  相似文献   

2.
运用产业经济学和发展经济学理论 ,结合实证资料 ,研究环保产业发展动力体系的构成 ,认为环保产业发展动力体系由需求动力、制度动力、供给动力、技术动力、市场化动力五部分构成。在此基础上 ,论证了要促进环保产业的发展 ,应该重点解决的是将环保产业潜在的需求转化为现实的需求、加快环保产业市场化的步伐 ;切实为环保产业发展提供有效的制度动力等三个基本问题。  相似文献   

3.
环保产业的发展对于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有着相当重要的意义。尽管我省环保产业近几年取得了长足进步,但距离现实的要求仍有相当大差距。本文认为,要促进我省环保产业发展,应从多方面着手,主要包括:制定环保产业发展的中长期规划;加快立法步伐,创造条件制定环保产业综合法规;严格环境标准制度;加强环保执法,强化监督管理等。  相似文献   

4.
环保产业发展创造的乘数效应体现在:环保产业发展产生的企业增值效应、引起的技术革命效应和社会和谐效应。要保证我国环保产业发展的乘数效应能充分体现,应对当前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从环保产业发展的内部和外部因素两个方面寻求解决的对策。  相似文献   

5.
我国环保产业的现状、存在问题及发展对策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环保产业作为一个新兴产业 ,被认为是 2 1世纪最具发展潜力的产业。文章介绍了我国环保产业的现状及发展特点 ,分析了我国环保产业存在的问题 ,提出了加快环保产业立法、调整产业结构、建立统一市场、促进产业技术进步等我国环保产业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6.
发展"环保产业"和"产业绿色化",是从产业层面对"可持续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的因应。"环保产业"和"产业绿色化"的本质内涵是提高生态效率,判定一个产业是否属于"环保产业",应满足降低生态环境损耗量的判据,还应满足减少生态环境全影响的判据。发展"环保产业"不应走入这样一些误区:以"环保"之名行"促增长"之实,局部"环保"而不顾整体生态环境影响,因市场需求不足而形成新的产能过剩。发展"环保产业"、推进"产业绿色化"的产业政策方面,一要完善"生态环境损耗量"配额制度,二要充分体现高生态效率的产业对低生态效率传统产业的产能更新(对传统产业的替代性削减应纳入产业绿色化的产业政策和规划之中),三是对拟政策性推广的"环保产品",应在评估生态环境全影响后再实施。  相似文献   

7.
环保产业作为新兴的产业,已备受人们青睐。通过对陕西环保产业的现状、存在问题以及成因的分析,提出了陕西环保产业的发展应当走由"政府行为逐渐向市场推进"的模式,这样才能有效地推进陕西环保产业的健康、持续发展。最后,对陕西环保产业的发展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8.
本文在扼要地介绍了环保产业的概念及内涵的基础上,阐述了发展宁波环保产业的必要性和可能性,并提出了发展宁波环保产业的若干建议与措施。  相似文献   

9.
福建省环保产业集群培育和发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环保产业集群是福建省重点培育和发展的高新技术产业集群之一。文章分析了福建省环保产业的现状和集群化前景,提出了集群化发展的基本思路和加快培育发展的若干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不断加快和环境问题日益严重的今天,环保产业传统的竞争模式已被知识技术竞争所取代,技术是环保企业生存和发展的生命线.在分析了环保产业目前的技术现状的基础上,结合中国国情,针对环保产业的特点提出了环保产业的技术战略选择.  相似文献   

11.
“发展”是一个历史变迁中形成的概念。从宏观层面上说,发展是指国家或社会由落后向先进、由低级向高级、由不发达向发达、由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化的进步过程。发展观是发展的本质、目的、内涵和要求的总体看法和根本观点。发展作为一个系统大体包括以人为本的经济发展、政治发展、文化发展、社会发展和生态发展。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等,是发展内涵的马克思主义重点论定位。  相似文献   

12.
绿色发展是一种新的发展方式和模式,从本质上看是一种可持续发展模式,从表现上看是环状的发展过程,从动力上看是绿色驱动,从途径上看是增殖发展,从目标上看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绿色发展具有时间上的持续性和阶段性,空间渗透性和非均匀特征,发展方向非线性并呈螺旋式上升,导向是价值增殖的过程且最终解决的是人地协调问题,技术是可传承和跃迁的且最终解决的是人的全面发展问题,但政策工具的选择会改变其发展路径。绿色发展具有状态、速度和效率三个维度特性,在状态上要求可持续发展,在速度上要求生态循环,在效率上要求低碳高效。中国现阶段绿色发展不仅存在显著的区域差异,而且这种差异具有结构性固化趋势。更重要的是,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设立等政策工具对绿色发展的促进作用尚未显现,未来中国绿色发展还是应该从效率提高与技术创新两个方面着手。  相似文献   

13.
邓小平社会发展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理论与中国社会发展实际相结合的产物,它从社会发展的运行层面上系统回答了经济文化落后的国家如何实现现代化的问题,是具有中国特色的东方社会发展理论。邓小平社会发展理论从人类发展和世界历史的角度认识中国社会发展,准确把握中国社会的发展性质和发展阶段,强调社会发展的中国特色和时代特征,重视社会的整体发展和协调发展。邓小平社会发展理论体现了继承和创新的统一、理论的实践性和内容的创造性的统一。  相似文献   

14.
"社会发展质量"是社会发展过程中,人的发展状况以及各项社会事业与社会制度等的优劣程度,它本质上是对社会发展的一种评价,也是社会发展的一种愿景引导。区域社会发展质量应综合区域发展与社会发展质量的内涵,区域是发展的地域载体,区域发展既要合乎生态规律和社会要求以实现可持续发展,又要合乎社会伦理道德以实现人本发展的最终目标。区域社会发展质量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为指南,其评价应建立在对在经济发展阶段的合理判断的基础之上,社会资本的培育、社会事业发展的可持续性、区域间发展的均衡性等是其重要涵义。  相似文献   

15.
发展观是发展的指导思想和方略措施.有什么样的发展观就有什么样的发展结果.科学发展观不仅对指导社会经济建设和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对于指导高等教育快速发展也具有重要意义.如何以科学的发展观来统筹指导高等教育的健康发展,显得尤为迫切和重要.  相似文献   

16.
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社会的发展观主要经历了三个阶段:毛泽东的革命发展观、改革发展观和科学发展观。加快发展步伐、实现科学发展,必须抓好"五个统筹":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和统筹国内发展与对外开放。上述"五个统筹"构成了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内容,是实现科学发展观的重要途径。结合吉林省情,吉林省统筹发展的基本任务在于:统筹"四化"发展、统筹城乡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与统筹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实现吉林省统筹发展,必须把工业化作为核心环节和主导,把城镇化作为关键载体,把农业现代化作为重要基础,把信息化作为有力引领,同时,转变发展方式,处理好非均衡发展方式与统筹发展、理想主义和功利主义的关系。  相似文献   

17.
对于社会发展的评价尺度,旧的发展观主要有“物”的尺度和“人”的尺度两种基本观点。他们虽然在社会发展中起过积极作用,但根本上是片面的、消极的,若以其引导、规约社会发展的价值导向,势必造成社会发展的危机。马克思主义的社会发展观是综合的文明发展观。因此,衡量社会发展或进步也应该以社会“综合的文明”为尺度。所谓综合的文明是指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协调发展,而不是夸大某一方面,而忽视其他方面。  相似文献   

18.
作为国际社会广泛认同的新发展理念,可持续发展与人的全面发展有着深刻的关联。可持续发展理念是西方一个多世纪文化反思尤其是近半个多世纪环境与发展两个方向反思的结果,其确立过程逐渐将人的全面发展置于核心地位。可持续发展概念本身也充分体现着人的全面发展的丰富思想,强调满足人的全面需要,实现社会公平,提高自我依赖,达到人类与生物圈的平衡。然而,可持续发展对人的全面发展的强调,并不是要强化传统的人类中心主义,而是要建立一种新的人类中心主义,即力图达到人与自然的双赢,既要充分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又要以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为基础。  相似文献   

19.
现代社会,人们在尽情享受发展所带来的丰盛宴席的同时,却不自觉迷失到这种发展观及其实践设定的困境之中。虽然伴随工业革命的现代化进程,人类创造了一个个关于发展的神话,但是在西方发展理论支配下,发展日益凸显出一系列带有全球性、人类性的问题与困境,西方发展观的价值危机与伦理危机也进一步地暴露出来,人类中心主义、消费享乐主义、发展至上主义与技术乐观主义的西方现代发展观念已使发展本身处于它的内在矛盾之中。本文旨在从价值和伦理的角度揭示西方现代发展的危机所在,并指出解决西方现代发展危机的唯一出路是建立一种新的发展观—一种以人类生存为基础的有约束、有节制、有评价、有规范的发展观。  相似文献   

20.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了"科学发展观",即"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强调"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的要求",推进改革和发展.科学发展观作为指导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理论,有着干博大完整的理论体系,对其中所体现出的管理学原理进行认真解读,将有利于进一步理解科学发展观、落实科学发展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