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清华简《楚居》详细记载了从商末到战国初期历代楚先公先王居邑的变迁情况,其中惟有熊绎徙居书"卜",应是《楚居》作者对熊绎始封立国的称美。熊绎在迁徙之前进行占卜,意在昭示此次徙居乃神明之意,从而使民众更加信服。"夷屯"即夷水之滨的屯地,其得名或与屯卦有关。  相似文献   

2.
《上海博物馆藏战国楚竹书》中有一篇讨论《诗经》的文字,被题为《孔子诗论》。《孔子诗论》中有大量的通假字。文中对《孔子诗论》中的通假字进行了较为深入全面的分析,指出了这些通假字在声、韵、调三方面所反映出的上古汉语语音的特点;同时也指出,《上海博物馆藏战国楚竹书》这篇讨论《诗经》的文字,在没有弄清它的真正作者之前,题为《诗论》最为确切。  相似文献   

3.
为推动简帛研究的深入,由华中师范大学、武汉大学、湖北省社会科学院、湖北大学等单位发起,由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承办的“上海博物馆藏战国楚竹书学术研讨会”于2003年3月29日在华中师范大学科学会堂隆重举行。参加本次会议的有来自十余个单位的文学、史学、哲学等学科的专家40余位,其中包括日本、韩国学者。会议共收到学术论文20余篇。此次会议以《上海博物馆藏战国楚竹书(二)》为主要研讨对象,主要议题是竹书的考释与文本复原、竹书与先秦语言文学、竹书与先秦历史文化等,兼及其他楚简的研究。华中师范大学副校长马敏教授出席了会议并致开…  相似文献   

4.
《上海博物馆藏战国楚竹书》(一)中的《诗论》是一篇非常重要的地下出土文献,但学者对这篇文献的释读颇多歧义。本文以札记的形式针对马承源等诸位先生的《诗论》释文提出不同意见,并参照传世本《诗经》,对《诗论》中涉及的几个关键词语和篇名做了深入探讨和论证。  相似文献   

5.
《恒先》是上海博物馆藏战国楚竹书中的一篇,1994年入藏上海博物馆。该文是《淮南子》之前讨论宇宙问题的重要文献。本文主要依据李零整理的本子,并参考其他学者的释读,对《恒先》文义重新加以梳理,并着重从宇宙论的角度加以思想阐释。  相似文献   

6.
《上海博物馆藏战国楚竹书》第七册,收入《武王践阼》篇,是迄今为止我们所见到的《武王践阼》的最早传本。现就简中几处缺文脱文进行论证,对补出所缺脱字形进行注释,并提出了商榷意见。  相似文献   

7.
近代法国汉学家鄂卢梭提出了“越楚同源说”之后,国内外持这一说的颇不少,其主要论据有两条:1.引《世本》“越、华姓也,与楚同祖”的记载,认为越、楚的祖先均出自华姓;2.越、楚(荆蛮)均有断发文身的习俗。越南的陶维英在其《越南古代史》  相似文献   

8.
目前所见战国楚竹书中有《鲁邦大旱》、《柬大王泊旱》、《鲍叔牙与隰朋之谏》及《竞公疟》等篇与先秦时期灾异、祭祀与为政方略等方面有关。诸篇较清晰地反映了战国时人借助灾异现象来表达政治观念的现象,引起了思想史学界的广泛关注。从楚竹书灾异文献有关旱灾背景的母题入手,考察先秦时期旱灾发生的频率与强度及针对旱灾因应措施的"人事"两方面,再以传世文献与考古资料、出土文献相印证,可以更好地从史学层面来理解这些文献所蕴含的史学价值。  相似文献   

9.
要清晰了解《孔子诗论》在楚地的传播和发展状况,必须清楚《诗经》和儒家学说在楚国的传播和发展历史,唯有两者同时在楚地得到传播和发展后,带有儒家思想倾向的《孔子诗论》才有在楚地得到接受并被传播的可能。文章认为,若《孔子诗论》成书于春秋时代,当为七十子后学所作,并经由任不齐或澹台灭明传入楚地,则其成书当为孔子卒后即前479年以后,传入楚地应为前465年之后;若成书于前376年以后,传入楚地应为荀子任兰陵令的前257年—前238年之间或之后。但《上博简》为战国晚期贵族墓陪葬,战国于前221年结束,故《孔子诗论》入楚当限定在前257年—前221年的范围内。综合《上博简》的整体情况来说,后一种推断更具有说服力。    相似文献   

10.
《世本》是一部具有纪传体史书刍形的古籍。《世本》里的《作篇》,向来被人们视为专记古代创造发明的专篇而深信不疑。其实,《作篇》和许多先秦古籍的情况一样,十分复杂,单凭文献资料很难完全弄清真相。所幸的是,随着地下考古实物的渐次发现,对《作篇》也有条件重新认识了。本文的撰写,就是试图运用文献资料与地下考古实物相参证的方法,对《作篇》的有关问题作些新的探索。  相似文献   

11.
一、引言 战国末期,流传着一些记录纵横家事迹的书,被称为“国策”。到了西汉时,司马迁(公元前145年——前93年)著《史记》,曾采录了这些书的若干内容。汉成帝时,光禄大夫刘向(公元前77年——前6年)校书时,把这些书进行了编辑、整理,去其重复,校其脱误,共得三十三篇,其中西周一,东周一,秦五,齐六,楚、赵、魏各四,韩、燕各三,宋、卫合二为一,中山一。刘向把它定名为《战国策》,他在《叙录》中说:  相似文献   

12.
以九店《日书》抄录的各条占辞为主,与除睡虎地和放马滩以外再加上秦统一后的周家台秦简和西汉景帝期的孔家坡汉简等各篇《日书》进行比较分析,研讨楚、秦两地使用占卜的关系、占卜与地域性的问题等。认为:(1)九店《日书》全十三篇之中确实流传到西汉时代的占卜只有“往亡”一篇而已。 (2)九店“裁衣”前一半(简94)部分继承到睡虎地“衣”篇而没流传到西汉时代,但后一半的忌日(简95)流传情况不一样。(3)九店“占出入盗疾”是由在战国楚单独流行的四种占辞组成的占卜,秦统一后同一系统占卜或部分占辞仍然在楚故地流传一时。  相似文献   

13.
公子光使专诸刺杀吴王僚的故事脍炙人口,但吴王僚和公子光之间究竟是什么关系?《世本》说是叔侄关系,《史记》则说是堂兄弟关系。本文作者认为《史记》本身舛误太多,《世本》成书于《史记》之前,说法异于《史记》,而《左传》则又有蛛丝马迹可为《世本》之说作佐证。由此可见,吴王僚应是寿梦庶子,公子光应是夷昧之子,他们当为叔(伯)侄关系。  相似文献   

14.
现存最早的包括世德堂本(简称世本)在内的明代三种《西游记》版本,皆题华阳洞天主人校,书前并有陈元之撰的《刊西游记序》(简称陈《序》)。所以,陈元之和华阳洞天主人在《西游记》版本史上是很有名的;还多有论者认为他们是一个人,这的确很有可能。问题是对于他们的生平却一无了解,唯一可靠的材料就是那篇陈《序》。而《百回本<西游记>作者臆断》(简称《臆断》,刊本刊1990年第1期)一文却认为陈《序》为托辞伪装,故布迷阵,不足置信;并据此断言陈元之为《西游记》作者。我以为论据不足。《臆断》主要从三方面来论证,特逐点加以争辩。一、《臆断》视陈《序》“旧有叙”之说为假托,所以撇而不论,断言世本是初刻本。《臆断》说:“或曰,序中明明‘旧有序’,可见世德堂本不是初刻  相似文献   

15.
《上海博物馆藏战国楚竹书(三)》中的楚简本《周易》,对于《周易》文本和其思想的研究极具意义。文章以楚简本《周易·大畜》卦的六个问题为例,探讨了《周易·大畜》卦的本义,比较了简、帛和传世各本的优劣,评述了整理、研究中的是非利弊。  相似文献   

16.
适逢华中师范大学百年华诞之际,华中师大、武汉大学、湖北大学和湖北社科院发起并由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古典文献学研究室承办的“上博藏战国楚竹书学术研讨会”,于2003年3月29日上午在华中师大科学会堂隆重开幕。与会代表有华中师大、武汉大学、湖北大学、湖北省社科院、空军雷达学院、武汉理工大学、荆州师范学院、湖北省博物馆、荆州博物馆等单位以及日、韩两国对楚竹书颇有研究兴趣的专家学者共40余人。会议为期一天,提交论文20多篇,主题发言14人,马敏副校长到会并致开幕词。会议重点围绕《上  相似文献   

17.
包山楚简中有一地名,写作、或,它在新近公布的《清华大学藏战国竹简(壹)》《楚居》篇中被写作或.以前,学界多以《说文解字》“嗣”字古文形体为依据,释之为“吁”.近有学者提出新解,将之释为“邭(音宛)吁”,以为或是楚国旧地“宛橐”;从出土古文字材料和传抄古文两方面考虑,地名首字应是“宛”字,次字应是“号”字.“宛号”可读为“宛郊”,或即今河南省南阳市郊的某处地方,在历史上曾经作为楚惠王的居住地而短暂存在.  相似文献   

18.
出土文献为解决楚辞疑难提供了重要资料。清华简《楚居》一篇记述了楚人的起源、发展及迁徙等情况,与楚辞有关记载也可以对读,如屈氏的来源、楚民族名号与巫咸的关系、楚人的来源和楚文化的形成等问题,或印证前辈学者的说法,或纠正以往的不足,十分重要。出土文献与传世文献构成的"二重证据",不能偏信一端,而应客观分析。  相似文献   

19.
宋玉     
宋玉,字字渊,宜城人,是战国后期楚国的一位大辞赋家。楚襄王、楚考烈王时一度做过文学侍从一类的小官。关于他的生平事迹历史记载甚少。生卒年月亦元确考,根据他的作品《九辩》等推测也仅可以得知他约生于周赧王二十五年(楚倾襄王九年——公元前290年)约死于秦灭楚的那一年即公元前223年,活了将近七十岁。以前不少人,因见王逸的《楚辞章句》  相似文献   

20.
我国在战国及秦汉时代用竹简书写典籍,由于考古发掘所得实物的证明,已毫无疑问。至于战国以前乃至商代是否也使用竹简,因尚无实物出士,一般学者大都只是笼统地作些推论。《战国楚竹简概述》(以下简称《概述》)一文说:“甲骨文、金文中的册字就象将若干条竹(木)简用两道组绳编缀成一页书之状;典字则象置册于几上,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