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城市化进程中我国城乡居民的长期粮食需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AIDS模型量化研究了城乡居民的食物消费特征,从城市化和中长期营养目标的角度出发,考查城乡居民消费习惯和年龄结构的差异,预测未来十年(2011-2020)我国城乡居民口粮消费总量。综合居民口粮、饲料粮、工业用粮的结果预测未来十年我国整体粮食需求。根据预测,未来我国粮食将在2018年第一次出现供求缺口,到2020稍稍超过5%的粮食安全警戒线,并且有继续扩大的趋势。  相似文献   

2.
今年是新中国成立60周年。随着新中国的同龄人步入老年,我国将出现一次老年人口增长高峰。据有关专家预测,未来的几十年间,我国的老龄人口将以年均3%、年增800万人的速度递增,  相似文献   

3.
据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一项报告预测:未来十年,中国国民经济预计将保持8—9%的年增长速度,这将引导汽车市场需求的增长。到2000年,汽车的需求量将超过250万辆。2100年,汽车的需求量将达到600万辆。中国对汽车的旺盛需求,使得任何想在国际市场上占有一席之地的汽车商,都会想方设法到这块令人眼热的国家寻求发展。  相似文献   

4.
当前中国的经济增长速度虽然放缓,但经济平稳增长的基本态势没有改变。以可持续发展的综合水平及可持续性、各子系统的协调性为切入点,引入一系列可持续发展定量评估模型,对2001—2013年中国经济平稳增长的可持续性进行研究,同时对中国未来十年经济平稳增长的可持续性进行合理预测。结果表明:中国经济平稳增长正处于可持续发展能力较强的阶段,各子系统中经济增长较快,系统之间具有良好的协调性,但环境与资源对经济发展的制约最为突出;中国未来十年经济仍将保持可持续的平稳增长,且可持续性越来越强。  相似文献   

5.
预测上市公司的未来收益是投资者、证券商、债权人和管理层所关注的问题.国内外的一些实证研究结果表明上市公司定期公布的财务报告中包含关于公司未来收益变化的信息.基于此,利用中国上市公司年报中的信息,采用贝叶斯动态回归模型对公司未来收益的变化进行预测,并将其结果与静态回归模型的预测结果进行比较,认为贝叶斯动态回归模型的预测效果在一般情况下优于静态回归模型,但要取得更好的预测效果还有待于更多的数据积累,同时还应考虑宏观经济环境变化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悠悠 《今日南国》2014,(12):58-58
2025年我们的世界将是怎样的呢?日前,全球领先的专业信息提供商汤森路透发布了一份题为《2025年世界十大创新预测》的新报告,这项报告汇总全球专利数据和科学文献,预测了未来十年全球科学技术的重大成就发展。  相似文献   

7.
《阅读与作文》2014,(11):49-49
科学家认为。接下来的十年,一些重大的科学问题将得到解答,人们的生活质量将得到提升,科学将会给人类生活带来重大的变化。下面是科学家们对未来十年科技发展和人类生活的预测,其范围包括生命科学、互联网和日常生活等等。  相似文献   

8.
媒体链接     
中国将成为全球最大人才临聘服务市场2010年上海世博会将历时半年.需要志愿者达1000万人次,对于如此长时间,人才需求规模空前的大型活动,人力资源临聘方式无疑将是最好的选择。目前,上海外服公司已与全球最大的人才临聘公司Adecco香港公司达成合作协议,双方将共同在上海以及周边地区推动人才临聘业务的发展。上海外服公司总经理顾家栋预测道:“去年.中国首次超越美国成为全球最大的外国直接投资接受国,经济发展拉动了人力资源需求,再加上未来世博会、奥运会等国际性活动对临时工作人员的需求,中国极有可能成为世界最大的人才临聘服务市场。”(本刊)  相似文献   

9.
应用文献资料法、数理统计法、灰色系统预测等方法,根据2002~2008年女子铁饼世界排名成绩,预测未来4年世界与中国女子铁饼运动竞技水平.研究结果表明:世界女子铁饼成绩将呈下滑态势,这是近30年来女子铁饼成绩下滑趋势的反映;我国女子铁饼成绩在世界排名中将稳步上升,未来具备较强竞技水平.  相似文献   

10.
中国不可能和平地崛起,而 且,如果中国在未来数十年内继 续其引人注目的经济增长,美国 与中国有可能被卷入一场具有相 当大的战争可能性的激烈的安全 竞争。中国的大多数邻国,包括印 度、日本、新加坡、韩国、俄罗斯和 越南,将有可能与美国一起遏制 中国的权力。 为了预测亚洲的未来,人们 需要一种理论来解释,正在崛起 的强国有可能如何行动,而其他  相似文献   

11.
中国公共关系业年度工作会议由中国国际公共关系协会始创于1998年12月,会议主要内容是:发布上一年度行业调查报告,分析当前市场状况,预测未来行业发展趋势,并就行业发展中的问题进行讨论。参加对象为各大公关公司主要负责人。自2002年会议首次发布年度TOP10公司排行榜以来,该会议更受到业内专业机构的普遍重视,现每年3月下旬定期召开,今年是第7次会议。中国公共关系业2006年度工作会议于3月22日下午在北京国宾酒店隆重召开,中国国际公共关系协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郑砚农主持会议,会议公布了第七届中国最佳公共关系案例大赛评审结果,发表了《中国公共关系业2005年度行业调查报告》和年度TOP10公司及“十大品牌排行榜”。  相似文献   

12.
未来十年,中国经济面临着继续大发展的机遇,同时也是转型的关键时期。利用灰度预测模型和ARIMA模型对工业总量及增速进行预测分析,结论是,要继续保持中国工业年均增长20%的速度,驱动力必须从要素投入、产业结构以及区域空间结构三个层面进行变革,其中城市化速度的加快是未来十年中国工业持续增长的关键驱动力;工业化制造供给,城市化创造需求;中国工业增长的终极目标是通过结构的更加均衡,增长可持续机制的逐步建立,使整体民众获得更大的福利和增长的分享。  相似文献   

13.
观点·声音     
道琼斯:未来最具影响的因素是中 国和互联网 据道琼斯公司旗下的"道琼斯指数"日前进行的调查,互联网仅次于中国被全球大型公司列为未来最具影响力的两大经济因素。接受调查的大公司老总们都期望互联网在未来带来更大的改变。接受调查的跨国公司当中,29%认为未来五年中互联网技术将对公司的经营产生极其重大的影响,而有三分之一的公司也表示"中国的发展"将对他们未来业务产生积极影响。道琼斯选择了50家大型跨国公司进  相似文献   

14.
基于STIRPAT模型,将中国工业碳排放的影响因素确定为人口规模、人均工业产值和工业技术水平。以1997年至2010年中国工业碳排放相关数据为研究样本,采用灰色预测GM(1,1)模型预测了工业碳排放、人口规模、人均工业产值和工业技术水平2011-2020年的未来值,为控制未来工业碳排放量提供数据参考。结果表明,从灰色预测的增速和总量综合来看,人均工业产值对工业碳排放影响最大。同时GM(1,1)对工业碳排放及其影响因素的预测精度较高。  相似文献   

15.
随着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和信息技术的发展,跨国公司在中国投资迅猛发展,中国入世10余年,众多跨国公司敏感地意识到中国这个巨大而现实的市场,增强了对中国投资的信心,于是根据全球战略的需要,重新定位中国在公司全球战略中的地位,调整在中国的经营战略与策略,部署对华投资新战略,把中国全面纳入其全球经营网络。纵观十年来跨国公司在华投资,不难看出其所呈现出新的发展态势。本文从多方面较深入分析跨国公司在中国入世十年来对华投资的新动向,并提出了这些新动向对我国未来经济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仲晶 《中华魂》2013,(12):56-57
从目前的发展态势来看,无人机是一个非常有意义的武器系统。在战场作战用途上,过去无人机主要负责信息的收集、情报的获取,扮演支援保障的角色,其未来的作战功能将越来越广泛。  相似文献   

17.
中国未来十年城乡协调发展的目标及标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工业化是城乡关系互动的过程 ,只有实现城乡协调发展 ,才能快速推进工业化进程。本文依据人类工业化三个阶段城乡发展的量化指标 ,对中国工业化所处阶段给出了客观判断。认为中国未来十年工业化处于中期阶段。并结合人类工业化中期阶段城乡发展的一般规律 ,确立了中国未来十年城乡协调发展的目标及标志 ,为判断中国未来十年城乡发展关系是否协调提供了一个参照。  相似文献   

18.
文章分析了我国期刊业的现状,在此基础上,对我国未来十年的期刊业发展趋势进行了预测,同时对期刊业的调控方式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9.
中国国际入境旅游趋势线的建立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旅游趋势线的概念 ,依据 1980 - 1998年共计 18年中国国际旅游发展数据中来华旅游入境人数的统计数据建立一条本底趋势线 ,其意义在于它具有解释现实的功能和它的自然延伸具有预测功能 ,将预测未来数年变化趋势。  相似文献   

20.
客观分析改革开放18年来中国经济发展的基本特征,综合运用长期宏观经济总量预测模型,地区宏观经济预测模型、人口—经济协调发展预测模型和工业所有制结构演化预测模型等,定量预测中国1997—2010年经济与人口发展的主要指标。预测结果表明,未来14年中国人口总量将在增长速度递减情形下递增,经济发展将迎来又一高峰:市场经济体制基本形成并步入规范化运行轨道,国有企业及其与之配套的其他改革基本完成,所有制结构、产业结构较大变化;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的矛盾不会根本改变,但沿海与内地经济相对差距较大的速度将缩小和减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