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9 毫秒
1.
笔者将近年来我国物价和股价波动与流动性扩张现象相联系,通过区分产品市场流动性和金融市场流动性,使用脉冲响应函数和Granger因果检验考察了流动性冲击对价格变动的影响.研究发现流动性配置的此消彼长现象导致了产品市场和金融市场货币供求的“双失衡”,并最终引发通货膨胀和资产价格泡沫,两个市场流动性对价格波动的影响呈非对称趋势,金融市场在对流动性传导渠道的影响中起主要作用.这就要求稳定价格的经济政策不应局限于单一市场价格,而要兼顾实体经济和虚拟经济两个部门,在最大限度控制货币供给量的同时,合理疏通流动性传导阻滞,使货币在市场中得到更合理的利用,提高资源配置效率以促进经济均衡发展.  相似文献   

2.
我国流动性过剩集中在银行体系和广义货币供应量两个层面.流动性过剩的主要原因在于长期累积的巨额存量货币的流动性增强,而信用货币派生能力的提高和境外投机资本的大量流入进一步加剧了流动性过剩现象.化解流动性过剩问题,短期应着力于控制商业银行的信贷投放,中期需要调整汇率政策,弱化人民币升值预期,长期来看,需要以转变政府职能和提高中央银行的独立性为重点.  相似文献   

3.
本文构建的流动性压力测试模型探讨了宏观经济因子冲击导致的流动性挤兑问题.通过运用KMV模型计算压力情景下商业银行违约率的变化,进而量化商业银行违约率与活期存款流失之间的关系.本文以我国上市银行为样本进行了流动性压力测试,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我国银行体系存在较为明显的流动性期限错配现象,一些商业银行面临较大的短期流动性压力.我国银行业按《巴塞尔协议Ⅲ》口径统计的高流动性资产储备充裕,因此,银行业应对流动性挤兑的能力较强.  相似文献   

4.
区别于以往对流动性的研究,本文基于流动性定义,从货币需求角度对货币流动性需求的形成、货币流动性供给限制和货币流动性实现机制的一般规律进行了探讨,以此为基础分析了我国流动性过剩形成的原因,即:由于我国金融体制缺乏有效风险防控机制,形成了当前社会财富总值和流动性货币需求的互为因果、互为促进的恶性循环。从这一结论出发指出了流动性过剩对我国国民经济的危害并针对性的提出了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论社会保险基金与货币市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货币市场作为短期资金市场应成为社保基金进行流动性管理的主要场所。社保基金进入货币市场可以增加货币市场的资金供给,活跃货币市场的交易,推动金融工具的创新。我国社保基金进入货币市场还存在着不少障碍。社保基金与货币市场之间在三个环节存在互动关系。  相似文献   

6.
银行流动性与清偿力之间存在复杂的作用关系,这种关系与银行外部经济环境交织在一起使流动性风险成为引发银行危机的根源之一,从流动性视角研究银行资本结构也因此成为银行财务和银行监管文献的重要动向。论文回顾了银行流动性与资本结构关系研究的现状和趋势,对流动性保证、流动性创造、流动性危机与银行资本结构决策三个主要关系的经典文献进行梳理和总结,意在对我国银行的资本监管和稳健经营提供某种借鉴。  相似文献   

7.
基于2009年至2018年172家中国商业银行的微观数据,探讨经济增速放缓、银行竞争与流动性囤积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1)经济增速放缓会提高商业银行的流动性囤积水平,而银行竞争加剧则会降低商业银行的流动性囤积水平;(2)银行竞争与经济增速放缓的交互效应结果显示,银行竞争能够削弱经济增速放缓对流动性囤积的正向影响,且该交互效应在股份制和城商行、农商行及以下样本组中表现明显,国有五大行的样本组则不明显。研究结论表明经济增速放缓确实是导致银行流动性囤积的重要因素之一,通过强化银行竞争能够有效地缓和经济增速放缓对流动性囤积的正向影响,这一发现对于我国当前疏通货币政策传导渠道以及切实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8.
选择超额准备金、银行存贷差、银行间市场人民币交易成交量和货币供给为指标,从量化的角度对近年来我国商业银行流动性过剩问题进行分析,并说明其对商业银行本身和宏观经济产生的负面影响,然后从经济运行的宏观角度、商业银行和居民的微观角度探讨我国商业银行流动性过剩的原因。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解决流动性过剩问题的若干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2005年以来,我国商业银行“流动性过剩”取代了过去的流动性不足,本文将从商业银行的角度,对银行流动性过剩这一广为受到关注的新问题进行较为系统的分析。首先,简述流动性过剩的含义及当前我国商业银行流动性过剩的具体表现和流动性过剩的不利影响。其次,重点分析流动性过剩的原因,指出持续的贸易顺差和当前我国的货币机制是导致流动性过剩的根本原因,最后从微观、宏观层面和金融监管当局角度提出破解银行流动性过剩的具体举措。  相似文献   

10.
现代金融体系下流动性创造机制、形式和数量上的新发展,对基于传统的中央银行一商业银行为微观基础设计的货币银行学课程体系提出了革新的要求。货币银行学这门似研究流动性形成、影响和调控机制为主旨的金融学课程必须适应现代金融体系流动性创造机制的变化,其课程内容设计应该基于中央银行——金融体系(包括商业银行与影子银行)为流动性创造体系模式来构造课程体系,以充分揭示现代金融体系下流动性创造机制、形式和数量上的规律,以及宏观调控规律。  相似文献   

11.
经济系统由诸多要素构成,而诸要素之间又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金融体系的流动性不仅与货币供应量、实体经济乃至整个宏观经济的发展密切相关,而且与房地产价格以及股票价格也存在一定的关联。文章通过实证研究发现,流动性与资产价格正相关。这从理论上论证了我国房地产市场和股票市场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吸收了过剩的流动性,从而维持了我国金融市场和宏观经济的稳定发展。  相似文献   

12.
我国企业债券市场的流动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测定我国企业债券市场的流动性,并对流动性指标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发现我国企业债券市场的交易量、价格、波动性和流通盘大小对各项流动性指标有显著的解释能力。结合实际情况看,实际上,价格、交易量和流通盘的大小都与深度呈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3.
房地产金融流动性风险中的银企博弈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随着房地产金融的逐渐展开,金融机构的流动性风险也在逐年增大,并且其逐渐演化为影响金融机构的各种风险的综合性结果。银行与房地产企业的博弈过程影响着银行机构的流动性,其博弈结果影响着银行机构的流动性风险水平。文章通过建立银行与房地产开发商之间的不完全信息动态博弈,分析了银行与房地产企业之间的博弈过程,阐释了银行与房地产企业在不同条件下的选择模式,并提出对策,以防范化解银行机构的流动性风险,从而保障房地产金融业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4.
通过测定我国企业债券市场的流动性,并对流动性指标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发现我国企业债券市场的交易量、价格、波动性和流通盘大小对各项流动性指标有显著的解释能力。结合实际情况看,实际上,价格、交易量和流通盘的大小都与深度呈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5.
已有文献多是研究货币流动性与股票指数、房价指数之间的关系,没有探讨货币流动性与各行业股票价格关系的文章,因此,分别用M2/GDP和存贷比来衡量货币流动性,并通过构建向量误差修正模型(VEC),可以从实证的角度研究出货币流动性对中国各行业股票价格的冲击影响。根据申万行业指数分类标准,考察货币流动性对22个行业股票价格的冲击影响,得到的结论是在1—4期(月)内货币流动性对各行业股票价格冲击影响显著,特别是对流通市值超过30%的房地产和金融服务冲击影响较大;与M2/GDP相比,短期内存贷比对股市的冲击影响更重要,从长期的角度看前者冲击影响更具持续性。  相似文献   

16.
理论分析表明,全球流动性会通过总需求、利率、货币供应和进口商品价格等渠道传导到一国的通货膨胀。基于中国月度数据的脉冲响应和方差分解表明,全球流动性的增加对通货膨胀会产生一个正向拉动作用,短期内这种效应不显著,但长期内解释了高达约11%的CPI变动。其中,利率渠道和进口商品价格渠道相对重要,而总需求渠道和货币供应渠道的作用较为微弱。  相似文献   

17.
从货币政策传导的制度环境与货币政策操作程序两个角度总结了现阶段我国货币市场利率的制度约束性因素,并通过构建可贷资金市场模型,探讨了货币市场利率的决定模型。结果表明,现阶段我国货币市场利率将主要受到银行资产组合行为及中央银行对这一冲击做出响应的行为参数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逐步形成货币政策的股票市场传导机制是经济发展的必然。股票市场传导货币政策是通过托宾 q值效应、财富效应、流动性效应和非对称信息效应发挥作用。我国金融市场不完善、居民股票收入低、股票市场投资主体结构和居民资产结构不合理 ,极大地限制了流动性效应的发挥 ,使其非常微弱。从弱化制约因素、增强流动性效应方面提出有关对策 ,为货币政策的资本市场传导渠道的形成创造条件  相似文献   

19.
由于经济体系中的流动性过剩问题日趋严重,中国人民银行连续上调存款准备金率,以期通过这种重量级的货币政策来收缩银行体系的货币供给,从而有效地控制流动性过剩.存款准备金率政策的最终政策效应,有赖于通过银行体系内部商业银行的资产负债管理行为而达成.然而,这一货币政策传导机制本身充满着诸多相互作用的变量和相应的行为选择.本文就这一问题出发,深入地解析了存款准备金率政策通过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管理而起作用的内在微观结构.  相似文献   

20.
在此次美国次贷危机形成及其发展为全球金融危机的过程中,货币流动性、交易流动性和融资流动性构成的全面流动性扮演着关键角色。当政府的货币政策从宽松转为从紧,货币流动性出现不足;货币流动性不足将导致交易流动性恶化,交易流动性恶化则导致融资流动性问题;融资流动性问题又反馈影响到交易流动性;融资流动性和交易流动性的恶化又使得货币流动性不足的状况更加严重。三者如此相互作用,形成恶性循环,最终导致全面的流动性危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