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的最后部分,是<对黑格尔的辩证法和整个哲学的批判>.这是马克思对黑格尔哲学体系的第二次全面批判.尽管当时马克思的批判仅是站在费尔巴哈人本主义的立场上而未能达到更深的社会历史领域,但正是在这次批判中生发的革命的、批判的哲学方法,使马克思在后来的研究中经过多重的辩证扬弃,最终形成了从社会历史的深层视域出发的、真正科学的、革命的方法论,并确立了自己哲学的开放的体系.也正是在这个意义上,马克思在<对黑格尔的辩证法和整个哲学的批判>中的批判方法,成为马克思哲学变革中的第一次方法论的提升.  相似文献   

2.
《资本论》的鸿篇巨制是围绕资本而展开的,它也可视为关于资本及资本主义的批判理论。马克思通过"资本之思"为我们呈现了资本的历史发生及其真意、资本逻辑的布展及其宰制、资本效力的敞显及其影响,资本的全貌也得以本真地展示在世人面前。不仅如此,马克思还以"批判"为武器介入资本主义社会、以"历史"的方式洞察资本主义世界,力图完成"实践变革"。当然,《资本论》的最终旨归还是在于确证自由王国出场的必然性及其通达之路。从马克思的字里行间,我们可以深切体会《资本论》中蕴含着的革命话语。这也是《资本论》之于当代的重大意义所在。  相似文献   

3.
<资本论>是马克思一生中最重要的著作,也是诠释马克思思想最重要的文本依据.但以往对这一文本的研究存在很多问题,现在是需要全面超越原有研究方式和水准的时候了.要言之,在当代新的境遇下重新研究<资本论>,必须以权威、完整和准确的文献资料、版本作为基础;必须突破把它仅仅看作是单纯的政治经济学著作和哲学上只是对唯物史观的运用与检验的传统而狭窄的研究思路,要将其宽广的思想视野、深邃的历史意识和深刻的哲学蕴涵全面地展示、提炼出来;必须结合对20世纪资本批判史的梳理,以及目前资本全球化的发展态势来重新理解和评价<资本论>中的资本理论及其对资本逻辑的批判,确立其思想史地位和当代意义.在此基础上,本文悉心梳理了马克思著作最权威的"历史考证版"(MEGA2)目前已经出版的部分所涉及到的<资本论>文献.通过对基本原则的确立和基本文献的梳理,为<资本论>的深入研究廓清了前提条件.  相似文献   

4.
批判精神一直以来就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精神.苏东剧变后,世界社会主义运动陷入低潮.公开宣称自己"挑了一个好时候向马克思致敬"的德里迭,以一种极为可贵的历史批判精神和"反潮流精神",把马克思主义的批判精神界定为马克思主义的根本精神.这包含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马克思主义对资本主义社会的批判.二是马克思主义的自我批判精神.可以说,马克思主义批判精神是我们这个时代真正不可缺少的重要思想资源,它在当代条件下更加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丰富的当代性:它可以成为当代人分析和批判当代资本主义社会的最有力的思想武器.  相似文献   

5.
《资本论》及其手稿中的"劳动"概念具有三重逐渐递进的逻辑层次:一是抽象层面上为人类社会生活的所有历史形式所共有的"一般劳动",二是资本主义条件下资本家指挥工人生产剩余价值的"雇佣劳动",三是代表着特殊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社会劳动"。在从《1857—1858年经济学手稿》到《1863—1865年经济学手稿》的写作过程中,马克思逐步推进了关于现实资本主义劳动过程的理解,并在此基础上从资本本身的内在矛盾运动中揭示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历史合理性与历史暂时性。以历史辩证法清晰地梳理《资本论》及其手稿中"劳动"概念的逻辑演进,是把握马克思资本主义批判理论的重要切入点。  相似文献   

6.
作为"政治经济学批判",《资本论》实现的不仅是批判和超越德国古典哲学和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的哲学和经济学的革命,更是从"解释世界"到"改变世界"的世界观的革命。《资本论》的世界观革命,实际上就是剖析和解构资本主义的"私人化"生产方式,发展和建构共产主义的"合作化"生产方式的变革。通过世界观的革命和生产方式的变革,《资本论》根本上推动了人类社会从"必然王国"向"自由王国"的迈进和人类文明新形态的变迁。《资本论》就是世界历史的"重新书写"和人类文明新形态的"助产婆"。  相似文献   

7.
马克思在哲学上的一个根本变革,就是科学地解释了实践,并把它作为自己全部理论的基础。批判是哲学的本性,是哲学发展和变革的方式。马克思在对资本主义社会进行批判的过程中,形成了社会批判的实践批判理论方法。马克思的实践批判是以实践为手段、以实践为对象的批判以及实践的自我批判。马克思的实践批判理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具有深刻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8.
马克思是历史哲学领域中的旗帜性人物。在对以“永恒论”为基调的“一般历史哲学”的“批判性拒绝”中,马克思推出了以“发展论”为核心的“批判的历史哲学”。在《资本论》中,马克思遵循了哲学服务历史的基本取向,并沿着两条并行不悖的路径稳步推进了他的“历史之思”:一是依托于唯物史观的分析范式,深入物质生产领域探掘了历史的本质与规律,二是以政治经济学批判为武器切近现代工商业实践格局,洞悉了资本主义的前景和命运。据此而论,马克思在《资本论》中竭力探掘社会历史的根源并展开对资本主导下的经济运行规则和文化道德机制的实质性批判,确证了以生产方式为基础、以人类解放为核心的“经济基础—上层建筑”的历史哲学运思路向。马克思的历史哲学就是一种基于实践的历史性批判,它在回应“时代之问”中完成了关于人类“历史之谜”的哲学思考。这种历史哲学以“世界历史”为基本定向,以“人类社会”为立脚点,实现了对“当代的自我阐明”,开辟了历史哲学的新境界和开启了人类文明的新方向。  相似文献   

9.
马克思"合理形态"的辩证法是针对"神秘形式"的辩证法提出来的。"神秘形式"的辩证法指的就是黑格尔的辩证法,它以一种绝对真理的名义发挥着思想的规范和统治作用,从而成为统治阶级的意识形态。而"合理形态"的辩证法是"在对现存事物的肯定的理解中同时包含对现存事物的否定的理解",这种思维方式彻底消解了人类社会具有终极完美形态的观点。在《资本论》中,辩证法作为政治经济学批判既是对资本主义社会意识形态的批判,也是对资本主义社会政治和经济的批判,即对"现存的一切"进行无情的批判。"合理形态"辩证法"批判的和革命的"理论本质至此得以完全实现。  相似文献   

10.
马克思对现代社会的理论规定,不仅包含着一种对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信念:现代社会既然负有为未来共产主义社会创造条件的历史使命,它也必将随着这种历史使命的终结而被未来共产主义社会所取代,而且体现出一种对资本主义社会的科学态度:只有从社会发展、社会批判与社会革命这三个相互联系的角度,才能科学地认识现代社会是如何"利用资本本身来消灭资本"的资本逻辑与历史逻辑相统一的生成与发展路径,由此把资本主义的伟大文明性与其历史狭隘性区分开来,把资本主义作为人类历史时代的必然性与作为民族社会形态的局限性区分开来,把人类物化历程在商品经济阶段的客观规律与人类制度历程在资本主义阶段的历史缺陷区分开来。  相似文献   

11.
法兰克福学派的意识形态批判理论包括文化心理批判、技术理性批判和大众文化批判三个维度。文化心理批判维度主要是在坚持唯物史观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这一原理的基础上,援引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对极权人格、法西斯主义兴起的文化心理根源展开分析,探索了上层建筑反作用于经济基础的中介机制;技术理性批判维度主要揭示了启蒙理性和工具理性的本质与缺陷,探讨了科学技术在当代西方社会异化使用的哲学世界观基础与现实根源,强调科学技术已经沦为一种控制和支配人的意识形态工具;大众文化批判维度主要揭示了以科学技术进步为基础的“文化工业”和大众文化的意识形态功能。法兰克福学派的意识形态批判理论不仅揭示了当代西方社会统治方式的变化,而且反驳了资产阶级学者所宣称的西方社会是一个物质丰裕、无矛盾的理想社会的观点,认为当代西方社会基本矛盾依然存在,不过其危机的表现形式已经从古典资本主义时期的经济危机或者转化为社会发展日益总体化和个人自由发展要求之间的矛盾,或者转化为合法性危机,因而西方社会仍然存在着革命的可能性。革命的前提就是通过对当代西方社会采取“大拒绝”的革命方略,并通过文化意识形态批判唤醒人们内心深处的政治意识和革命意识。法兰克福学派的意识形态批判理论的价值在于把唯物史观的宏观研究与微观研究有机结合起来,揭示了当代西方社会统治方式的新变化和革命的可能途径。其理论的弱点在于不能把经济批判、政治批判、文化意识形态批判有机结合起来,体现为在寻求西方人自由和解放的现实途径上的浪漫主义和乌托邦色彩。  相似文献   

12.
马克思以资本命名"现代",其现代性批判就其理论性质而言乃是对资本的现代性批判。马克思深刻地揭示了资本现代性的历史唯物主义存在论性质,它体现为作为"生产要素"的资本和作为"社会关系"的资本的内在统一,统一的基础是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马克思在历史唯物主义存在论意义上展开的资本现代性批判,突出地体现为一种现代性的辨证批判,这种辨证的批判蕴含着一种资本的"边界意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伟大实践需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现代性理念来指导,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性理念构建的关键在于坚持对资本现代性的辩证批判。  相似文献   

13.
中国共产党以人为本思想的理论依据及实现途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共产党以人为本思想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是对中国传统民本思想和西方人本主义的批判借鉴,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实践起点,是对我国社会主义兴衰历史经验的科学总结,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坚持中国共产党一以贯之“为民”宗旨的新要求。当前贯彻落实以人为本的思想还存在着政治性、经济性、社会性、文化性等方面的制约因素。因而,全面贯彻落实中国共产党以人为本思想,要着力克服妨害以人为本思想的观念和制度,不断拓宽以人为本思想的实现形式,将以人为本思想具体化为执政为民的实践,并贯穿于加强执政能力建设的全过程,树立科学的执政观,努力不断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  相似文献   

14.
阿多诺在其《美学理论》中比较系统地阐述了他的艺术批判思想。这种批判一方面针对资本主义社会中艺术的商品化,而另一方面强调自律艺术对资本主义的社会批判功能。批判贯穿了否定的辩证法反对总体性和同一性的思想,在论述形式上避免了绝对化的论断,但又始终维护艺术的真理。艺术批判的归宿是艺术乌托邦,反映了西方马克思主义者理论与实践相脱离的倾向。  相似文献   

15.
作为南斯拉夫"实践派"的主要代表之一,马尔科维奇深刻批判了当代以来两种分裂式解读历史唯物主义的取向,即"实证化"历史唯物主义以及单向度地凸显历史唯物主义的批判维度,并强调通过"回到真实的马克思"来重新解释历史唯物主义。在他看来,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是科学性与批判性的统一,是一种独特的"批判的科学"。以此为基础,马尔科维奇尝试性地探讨了实现当代社会的彻底的人道化的可能性问题。马尔科维奇对历史唯物主义重新阐释无疑具有许多可取的积极面,但由于其对青年马克思异化批判理论的过度依赖,以致将历史唯物主义固有的"内在批判"维度以一种激进的话语方式转变成了一种"外在批判",从而不可避免地烙上了浓烈的理想主义色彩。  相似文献   

16.
马克思财富观的批判性蕴含在他的政治经济学批判之中,这一批判性主要体现在财富创造的实践性及财富观的社会历史性。前者指财富创造是人类的实践活动,是主体性与客体性相统一的活动;后者指财富观在物质内容与社会形式上的统一。在实践性批判与社会历史性批判相统一的基础上,马克思揭示了财富的本质,即财富本质是人的创造天赋的绝对发挥。这一财富观批判体现着经济学说史上的革命性变革,亦折射着极强的当代价值。  相似文献   

17.
随着20世纪全球生态环境的持续恶化、20世纪60年代绿色运动的蓬勃发展和法国“五月风暴”运动的政治影响,安德烈·高兹在继承马克思恩格斯的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学批判理论、萨特“自在-自为”的存在主义哲学思想和法兰克福学派技术理性批判理论的基础上,创造性地构建了自己的资本主义批判理论。批判是高兹资本主义批判理论的显著特征,经济理性批判是高兹资本主义批判理论的核心议题,生态理性构建是高兹资本主义批判理论的价值指向。经济理性随着资本主义社会的不断产生而逐渐形成,其实质上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下以谋求利润最大化或无限追求最大经济利益为生产动机的工具理性。经济理性具有导致人的虚假需求和异化消费、加剧生态危机以及造成“生活世界殖民化”和“新奴隶主义”出现的危害,而生态理性与经济理性之间存在着本质区别,构建以生态理性为核心的生态社会主义是超越经济理性的有效措施和根本路径。高兹的经济理性批判理论启示新时代我国生态文明建设要坚持生态理性对经济理性的扬弃,构建遵循生态理性的生态政治观、文化观、消费观和幸福观。  相似文献   

18.
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理论本身蕴含着独具特色的现代性批判思想。以詹姆斯·奥康纳为例,从他对现代性的“生态学诊断”、对传统历史唯物主义的“生态学批判”以及对社会主义的“生态学重建”三个方面展开讨论,通过其揭示现代性的生态学旨趣。  相似文献   

19.
对于做学术工作来说,"博"和"约"的"结合"要有一个"过程"。哲学家康德,却是一位"吾道一以贯之"的大哲,他的思想严密到具有"不可撼动性",他50岁以后各种著作、思路之间的照应和应对都严丝合缝,这样"过得硬"的思想学风,是我们效仿的楷模。康德的《纯粹理性批判》、《实践理性批判》、《判断力批判》是一个内在关联的哲学体系。  相似文献   

20.
费尔巴哈是马克思实现哲学革命历程中的重要一环。然而,作为一个不可缺失的环节,一方面,它是在马克思独立达成对黑格尔思辨哲学的怀疑与动摇之后才凸现于马克思的理论视野中;另一方面,这一环节本质上绝非宗教批判,而是哲学批判。正是从费尔巴哈那里以宗教批判形式出现的对黑格尔思辨哲学的批判和以"类本质"、"现实的人",即以"社会的人"为理论基点,对新哲学世界的构想才引起了马克思的思想共鸣,并成为马克思实现哲学革命的出发点和重要的理论平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