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97 毫秒
1.
陈鹏 《金陵瞭望》2008,(14):30-31
早在上世纪90年代,江苏射阳县就开始肩动现代农民教育工作.取得了一些成果。随着农村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农村改革的不断深化.近年来,党中央、国务院提出了建设新农村、构建和谐社会等一系列的重大战略思想,对做好新形势下的农民教育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因此.必须对射阳县新型农民教育工作做新的思考和探索。  相似文献   

2.
在新农村建设时期,必须培养高素质农村劳动力,将沉重的人口负担转化为巨大的人力资源。本文结合镇江农村劳动力从业特点及其素质现状,提出了发展镇江农民教育的途径及适合镇江农村经济发展的农民教育模式。  相似文献   

3.
本文以镇江市农业普查和1995—2008年统计年鉴资料为基础,通过定性与定量结合方法研究镇江农民人力资本投资与农民收入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农村人力资本投资与农民收入之间存在长期均衡关系.并且农民人力资本投资是农民人均纯收入增加的Granger原因。最后本文提出提高农村人力资本存量的政策建议,为镇江农民增收长效机制的建立提供实证依据。  相似文献   

4.
回顾三十年改革之路,镇江农村改革大体经历了四个阶段:第一阶段,1978年至1984年,全市普遍实行了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为主的双层经营体制:第二阶段.1985年至1991年.全面开展了农村经济结构调整:第三阶段。1992年至1997年,确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目标,开始走上了市场化轨道;第四阶段,1998至2008年,  相似文献   

5.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理论既来源于群众又造福群众,既源于实际又指导实际,是镇江市“十一五”期间农村工作的重要指南。我们建设新农村,就要将中央宏观政策指导与镇江实际结合起来.既要吸取先进经验,又要突出镇江优势;既要奋力推进,又要量力而行。制定有镇江特色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发展规划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方方面面,在“十一五”期间需把握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6.
要使农村经济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关键是要把农民推向市场.因此,要教育农民,向农民宣传出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提高农民对让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认识,树立商品经济意识和市场经济观念,走向市场并成为市场主体.要调整产业和产品结构,改革农村管理体制,放活政策等,让农民在市场经济中起主体作用,发展农村经济.  相似文献   

7.
《小康生活》1994,(1):5-6
(29)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是我国经济发展和现代化建设的根本问题。我国农村十多年来的改革,使农村社会经济面貌发生了历史性的变化.也为整个国民经济的改革和发展奠定了基础。近年来,农村面临着一些亟待解决的新问题,主要是农业特别是粮棉生产的比较效益下降,  相似文献   

8.
随着改革不断深入与社会转型发展,农村社会矛盾不断凸显,农村社会管理与乡村治理工作亟需加强。抓好农村社会矛盾实地化解柔性管理,对于有效化解农村社会矛盾,促进农村改革深化、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村社会稳定,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要从基层工作队伍、工作方法、工作原则、工作机制、农民教育等方面抓好柔性工作,突出农村社会矛盾实地化解的主体力量、根本指针、关键因素、重要策略和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9.
改革开放以来,农村实行以家庭承包经营为核心的农村经营体制改革,以农村税费改革为核心的国民收入分配关系改革,以促进农村上层建筑变革为核心的农村综合改革。促进了农村政治、经济和文化的飞速发展,与此同时也优化了农民的心理。促使农民思维的开放性和创造性、个性的独立性不断增强;敌对、焦虑心理日渐消除;心理健康水平不断的提高。  相似文献   

10.
中国农村思想政治工作在农民精神生活中的积极角色正在弱化,农民面临着精神困扰,具体原因是农村新精英空场,农村道德互动出现危机,农村公共空间的萎缩与农民公共生活意识的弱化。这一困境的超越需要培育农村新精英,革新农村政治文化,促进农民群体现代政治心理发育,维护和重建公共空间。  相似文献   

11.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深化农村经济改革,大力发展农业生产,是加快农村实现小康的需要.农业和农村经济工作以“金钱指标”为指导引导农民奔小康的认识是片面的、有害的.农业区域优势产业化是确保农产品有效供给和农民快速致富的基本途径。  相似文献   

12.
0年来,我国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实现了农村经济体制、农民生活、农业生产结构的转变。农村土地承包制度改革的完善,产权制度改革的深化,农村社会结构改革的发展,农村经济运行机制改革的推进,县级综合改革在理论和实践上的不断丰富是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基本经验。坚持农业的基础地位、深化农村经济体制改革、保护农民利益、科教兴农、加强农村经济宏观调控是20年来给予我们的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13.
《金陵瞭望》2006,(12):60-61
粉碎“四人帮”.结束了文化大革命10年动乱。推动农村改革.积极发展农业生产.成为农村工作的中心。上世纪70年代后期.有的地区开始将五六十年代一度在我国农村实行过的包产到户生产责任制“请”了回来.安徽和四川两省则是这一改革行动的先行者。  相似文献   

14.
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背景下,农村文化产业和农村思想政治工作具有必然的联系。它们共同致力于农村精神文明建设、都以农民为价值本源与依归、统一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宏伟事业,具有内在的契合性。同时,二者更表现出外在的双向互动,即:农村文化产业发展促进农村思想政治工作完善,农村思想政治工作又反作用于农村文化产业。  相似文献   

15.
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始终是关系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全局的重大问题。当前。我国已初步具备了建设新农村的条件。在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过程中.农村思想政治工作成效如何,直接影响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贯彻落实,影响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甚至影响党和国家的整个工作大局。  相似文献   

16.
中国农民占总人口的绝大多数,信息服务对于农民脱贫致富有着重要的意义,为农民服务是科技信息部门不可推卸的责任。信息工作应发挥其作用,为农村经济发展提供有效的服务。作者分析了新形势下信息工作面临的困难,并就如何对农村经济提供有效服务做出了探讨。  相似文献   

17.
阜南县柳沟乡党委、政府在智力投资和引导农民发家致富方面,十分重视农村科技报刊的发行工作,93年《专业户》杂志突破300份.比撤区并乡的92年同期增长50%.  相似文献   

18.
小城镇建设与农民增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加快小城镇建设,保证农民充分就业,有效分流农村富余劳动力是农民增收的基本保证。要着力推动小城镇的发展进程,从根本上解决“三农问题”,首先应着力改革现行的户籍制度,以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为重点的社会保障制度来取代传统的土地保障制度,为小城镇建设创造良好的政策和制度环境。  相似文献   

19.
正近年来,我们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农村工作会议精神,围绕"民富、村美、风气好"的新农村建设,以农民增收为中心,强化农村经营管理,为推动全市农业和农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2008年,农民人均纯收入7811元,增长13.1,连续5年保持两位数的增长。一、全力推进农业经营方式变革,农村三大合作组织快速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20.
邓小平历来关心农业、农村和农民的问题,对于农村经济体制的改革更是他进行改革的历史起点.他关于"三农"问题的理论,不仅使改革初期以及后来的农民受益匪浅,而且指明了党和政府农村工作的方向,即一切为农民着想,不断进行体制创新和制度创新,加快发展农业,繁荣农村经济,努力提高农民生活水平.坚持和贯彻这一理论是新时期党和政府"以人为本"精神的集中体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