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59 毫秒
1.
余英时的《朱熹的历史世界》提供了更详细更具史实的研究,说明了政治斗争在朱熹的思想和道学的发展中的关键作用,通过考察朱熹的历史世界,余先生提供了一种替代流行的哲学史研究的新路径,将道学与政治文化联系在一起,对道学家来说,政治文化是比哲学更基础的东西,理解政治文化与党争对于理解朱熹等道学士大夫的思想具有一定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以人为本"是中国当代社会进入新世纪,举国学习践行科学发展观的核心理念。它的精神内核植根于儒学的人际和谐和道学的人与自然和谐等中国传统文化思想之中,与西方社会的人本思想本质不尽相同。以此对"以人为本"正本清源,阐释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和谐,能真正传承中华民族人文精神,对全面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进而夯实本民族文化认同的共同思想基础,实现未来社会人的不断全面发展大有裨益。  相似文献   

3.
全球化浪潮下的民族文化--再论21世纪的新道学文化战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如果说西方文明是"狼的文明",中国儒学文明是"羊的文明",那么道学文明则是"龙的文明".道学文化是人类唯一保存下来的新石器时代母系氏族公社时期的原生态文化,它是人类最初的文化,也必将是人类最后的文化.新道学文化的创立是中国文化的第三次重构,也是世界上"第二轴心时代"普世文明的发现.我们应以道家的自然生态文化为基础进行现代化诠释和综合创新,将现代西方文化的精华接纳进来,创立集古今中外文明精粹之大成,有时代精神的新道学文化,以解决全世界共同面对的问题.这是21世纪人类唯一可行的文化战略.  相似文献   

4.
作为张载与二程的门人,吕大临的思想既显示出道学理论指向的共性,也有独具一格的个性。由解释《中庸》而得出的“中者道之所由出”,集中地反映了吕大临以工夫贯通本体的理论特点,而“通经践礼”则既表现了他通过义理重释和社会教化以复兴儒学的努力,也呈现出将经学和礼学融入身心修养之“为己之学”的道学实践特点。  相似文献   

5.
贾岩 《东方论坛》2002,(6):60-63
林语堂作为“二十世纪的智慧人物” ,可以说是一个复杂的存在。他与基督教文化的相即相离 ,即从接受到放弃、又从放弃到再接受的迂回复归 ,在中国现代作家中是独一无二的。这一过程 ,既和他的人生经历有关 ,也和 2 0世纪整个世界文化的大体系有关 ,并对他的思想和创作有着深刻的影响 ,显示了林语堂的人生追求  相似文献   

6.
道学思想对南宋从朝中到地方政治的影响是个有待深入开展的课题。南宋宁宗嘉定八年(1215)前后,道学传人真德秀与张忠恕在江东路发生了激烈矛盾,焦点是赈灾、地方赋税问题。理宗宝庆元年(1225)二人同在临安任官时,又在丧礼、人伦、帝王之学、收召名流等问题上立场高度一致,甚至可能因此和解。他们的矛盾与和同,可以从道学政治理论的两截来理解。所谓两截,一截是修身以成“先觉”,另一截是“絜矩”(政事)以实现“天下平”。前者落实在朝廷中,就是所谓“正君”;后者落实在地方治理中,就是合理与公正的赋役以保障民众的财用。真德秀和张忠恕在“正君”问题上取得了高度一致,而在“絜矩”层面产生了分化与矛盾。“一贯”的、内部自洽的道学思想体系可在朝中、地方衍生出不同乃至矛盾的实践方式。  相似文献   

7.
老子哲学就其实践意义上说是治国思想,而就其根本关怀来说,是以人为本的人文理念。老子的道学文化要为世界文化的相互交流与和平发展提供资源,自身也须在与其他异质文化充分交流、学习、沟通、合作的基础上寻求发展和创新。目前老子道学文化的研究、传播、国际交流与合作方面相对落后,需要海内外各界学者专家通力合作,改变这种局面,这就是我们创立老子道学文化研究会的初衷。"老子道学文化研究会"的成立,是为学术界搭建的一个国际学术交流的平台,向海外展示中国的道学文化的重要举措。也是为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为落实党中央关于建构和谐社会的决定及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的一个重要举措!研究会应该努力把全国近七千万民间道学爱好者引向学术化、规范化、法制化管理的轨道,为建构安定团结的和谐社会做贡献;应该激发全国学术界专家学者的民族智慧,萌发出有时代精神的新思想,为世界文化的交流和融会,为实现中国先哲的世界大同之梦,做出新的贡献!  相似文献   

8.
唐朝经济繁荣、政治昌明,儒释道文化共同繁荣。李白深受当朝气象、尤其是道学和儒学思想的影响。在诗歌创作和人生道路中无处不体现出李白身怀“济苍生,安社稷”的“入世”思想和超然世外,取法山水以自适的“出世”思想。  相似文献   

9.
汤显祖的思想相当驳杂,“道学”是最值得重视的因素。“道学”形而上的内在精神超越,赋予了汤氏独特的“思想者”气质,并进而影响他的文体选择。其古文理想和曲体价值观,均显示出重道德理性的传统“杂文学”观念在晚明时期的回潮。  相似文献   

10.
荣格十分推崇道学的对立统一、自然无为等思想,并将这些智慧吸收到他的心理学体系中.在此基础上,他超越西方非此即彼的“错误观念”和弗洛伊德理论的片面性,整合意识与潜意识、阴影与光明等对立面,开启了西方心理治疗学的新天地.探索荣格的中学西用之路,有助于更深地认识中国哲学的特性及其优长,更自觉地运用道学智慧以抚慰当代人的心灵.  相似文献   

11.
道学文化肇始于先民母系氏族公社的原始宗教,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根柢。当代人类在反省自身发展模式和未来命运走向、积极探索解决现代化内在矛盾、努力构建公正合理的社会秩序和国际新秩序等方面,道学文化日益显示出其回归自然、保护生态、消弭战祸、促进和谐发展的价值导向和普世的文化特征。世界大国中唯独中国内地没有全国性的老子道学文化学会,使中国内地各类学术活动和学术品质受到很大的制约。2008年3月28日,"老子道学文化研究会"成立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该研究会作为国家一级学会将努力成为一个弘扬中华文化的坚实平台,担负起时代赋予的繁荣发展中华老子道学文化的重任。  相似文献   

12.
杨时自从学程颢始,笃守二程道学,对其社会化的精神旨归甚为自觉,他全部道学问题的探讨,根本指向对此旨归的诠释和澄清。道论上,他主要承大程,突出普遍性原则与具体社会生活场域相即不离,道学是且应当与具体社会生活场域适应;心性论上,他综合二程之说,言性善乃人正常本然状态言,因所禀赋和心不正而反常有恶,圣盗在人心善利一念间,道学教化直接干预平民大众的社会生活,道学社会化的教化得以可能;工夫论上,杨时综合二程说,强调知止而至,突出社会行为实践落实的执中工夫和称物平施的方法。基于这一旨归,理论之外,道学社会化实践更是杨时道学事业的重心。  相似文献   

13.
成玄英是唐代治“重玄”道学的杰出代表,其综众家之长注疏《老》《庄》,深发“重玄”之妙论,“不舍仙家之术,更参释氏之文”,既言修身治国,亦云非有非无。在修炼观上,则主张去躁归静,性命双修。在道教思想理论和道教修炼理论两方面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相似文献   

14.
如何理解北宋“道学”的核心精神,是当代中国哲学研究的重要的内容。吕大临的思想特色在于他通过对儒家经典的诠释,力图阐明儒学道德修养的心性工夫路径,从而显出道学的实践意义和话语转换,而这也恰是以往道学研究未能充分注意的内’容。因此,研究吕大临思想,对于深化和反思当代道学研究的得失,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15.
托尔斯泰与儒道学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托尔斯泰属于俄国作家中对中国传统文化最有研究的一位,从19世纪80年代起经常研读孔子、孟子、老子、墨子等人的著作,亲自翻译《道德经》并写了评论孔子、老子的文章。在20年当中所撰写和编辑的有关中国古代哲学和文化思想理论的著作有近十种。他承认所受到的影响,从孔子来的是“很大”,从老子来的则是“巨大”。他的“托尔斯泰主义”就有从儒、道学说中汲取的成分。  相似文献   

16.
道学与后现代女性主义虽然分别诞生在传统中国社会和现代西方社会,但其性别观却存在契合。它们都采取整合的思维模式,倡导性别差异基础上的平等,追求男女两性的和谐统一。这种契合既反映了道学思想的时空超越性,也反映了后现代女性主义的反思精神。  相似文献   

17.
“文化”人之根 ,“法治”国之本。中国文化是典型的道文化 ,诸子百家都根源于道家 ,儒家不过是官僚士大夫阶层体道训民的产物罢了。《道德经》第一章断句的错误偷换了道学的基本范畴 ,实际上 ,道学是“通无有”之学 ,推崇“实践”的“人文主义” ;基本价值取向是 :“同”或者“求同” ;基本方法论是 :肯定再肯定。这都与西方“辩证”的“物文主义”方法存在差别。历史必将证明 :只有中华文明与“老子”的思想被世界广泛接受、推崇的时代 ,才是世界文明真正复兴的时代 ,才是世界真正走向文明的时代。而现在 ,就是世界公认的文明中心向中国古典哲学与中国文化回归的时代。  相似文献   

18.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 ,老庄的“道学”是一种反文化现象。“道可道 ,非常道 ;名可名 ,非常名” ,不能按照传统的常规的语言观、思维观、真理观去理解和解释。“非常道”、“非常名”乃是运用反常的语言 ,进行反常的思维和判断 ,它是老庄道学反文化现象的具体表现。  相似文献   

19.
道学又称理学,指的是宋明间持续七百年的思想主流,而朱熹是这些思想的集大成者.韩国视野中的道学是一种正确认识人伦事实判断的客观真理和价值判断的规范性知识,修养人格以期在社会上实现正道的一种实践性学问,它同时具有人道精神、哲学精神与义理精神三个方面.在韩国固有的传统思想里便有道学思想的萌芽,而宋代的道学思想于高丽末期传人韩国.韩国道学思想的代表人物是郑梦周、赵光祖和赵宪.在道学思想的三个方面中,韩国的道学思想尤其强调义理精神.由于国家规模、民族传统以及社会条件的不同,中国的道学思想是在包括性的、远心的立场中形成了以包容性的人道精神为中心的思想.与此相比,韩国的道学思想则在内在的求心的立场上形成了以批判性的义理精神为主流的思想,这可以说是韩国道学思想的特征.  相似文献   

20.
在宋代新儒学运动中,道学是一个集政治文化、学术活动与思想建构于一体的复杂称谓.文章试图通过对南宋道学运动的重要参与者与代表人物叶适有关论述的梳理,呈现道学的多层面内容,以及他在儒学思想上与朱熹所确认的道统截然不同的建构.第一是梳理叶适在政治层面上为道学辩护,强调道学是起于民间的具有自主性与独立性的学术活动,其宗旨是本于公心以发公论,道学运动的合法性与正当性不仅在于排除来自官学的垄断,而且在于摈斥来自内部的独断性论说.第二是分析叶适在学术层面上对道学的界定,指出道成于学,舍学无以成道,否定在道的问题上对权威的尊崇,主张知识的习得是贯彻儒学成圣宗旨的惟一道路.第三是讨论叶适在思想层面上对儒家之道的诠释与论证,通过"总述讲学大指",针对朱熹<中庸章句序>,完整地诠释与论证了儒家之道的历史性建构、孔子述道的性质与意义,以及曾子以下直至程朱一系对于儒家之道的误读及其存在的神秘化倾向与唯我论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