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为纪念伟大航海家郑和下西洋580周年,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司令部航海保证部于今四六月出版《古今对照郑和航海图》。该图由海军海洋测绘研究所编制。航线由大连海运学院航海史研究室校订。古今地名对照由山东大学历史系中西交通史研究室考证;今地名并按中  相似文献   

2.
郑和下西洋是明初三十年举国震动的大事。郑和七次下西洋,显示了大明帝国的实力,扩大了中国与当时世界的影响,写下了世界航海史的重要篇章;它在中外关系史上也占有相应的地位。郑和出使海外,远涉重洋,一年三百六十日,多在波间浪里行,其时间的悠悠,路程的漫漫,那是古今中外所罕有的。  相似文献   

3.
郑和下西洋是人类航海史上一次规模大影响广的海上交通活动,本世纪以来一直受到学术界的关注,关注的焦点大多集中在郑和下西洋引发的政治、经济、文化诸方面的影响。郑和下西洋虽然被世界各国视为中国航海史上的一次盛举,但是不论其影响多大,似乎都难以改变中国是"内陆文明国家"的观点。从泉州海外交通与郑和下西洋的关系来论述中国古代航海背景与能力,关注的不在于郑和下西洋本身,而在于说明它是在中国古代深厚的航海文化底蕴基础上得以实现的。  相似文献   

4.
郑和下西洋是明初盛事。即使在十五世纪初年的世界航海史上,也是空前壮举。在这宏伟的历史画卷中,“体势巍然”的宝船,一直是人们视线的焦点,早已引起国内外学术界的重视。(一)在本世纪的三十年代,曾出现过研究郑和的高潮。我国著名海外交通史学者冯承钧曾于1934年将马欢的下西洋纪行著作《瀛涯胜览》校注后出版,名日《瀛涯胜览校注》  相似文献   

5.
郑和下西洋时期伊斯兰文化的传播对海上丝绸之路的贡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十五世纪的前三十年,即1405年至1433年间,在海上丝绸之路上出现了我国航海史上的伟大壮举——郑和下西洋,使海上丝绸之路空前繁荣,进入发展的鼎盛时期。郑和是我国杰出的回族航海家,郑和使团中有些重要成员是穆斯林,郑和下西洋又多次访问了亚洲沿海几乎所有的伊斯兰国家,所以,当时海上丝绸之路获得较大的发展,与郑和航海促进了伊斯兰文化在海上丝绸之路沿岸国家的传播,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6.
明代郑和七次下西洋,是世界航海史上的壮举。研究郑和下西洋,是继承和弘扬中华海洋文化的重要课题,具有鼓舞当今中国人走向海洋的现实意义。在近百年的研究中,学者们不时提到一个问题:指言郑和下西洋的档案,在明代中期被职方郎中刘大夏烧毁了。本文考证,史实大有出入。刘大夏藏匿一时的是永乐年间征讨安南的档案,并非郑和档案。    相似文献   

7.
公元1405年至1433年,郑和率领庞大的舰队七下西洋,这不仅是中国也是世界航海史上的壮举,是一件十分值得纪念的事。近几十年来,不少专家学者已就郑和下西洋的原因、目的、影响以及一些技术性问题进行了广泛深入的研究,这里我只想从纵的角度,即通过比较元、明时期的对外政策来考察郑和之举在明史上的地位和对明代社会的影响,以期对于郑和下西洋有一个较为全面的认识,不妥之处,敬请专家指正。  相似文献   

8.
编后记     
今年是我国伟大航海家郑和下西洋580周年纪念,为此中国航海学会已将郑和下西洋首航的日子——七月十一日定为中国航海节。为配合这项纪念活动,上海大学学报特此出版了“纪念郑和下西洋五百八十周年专号”。  相似文献   

9.
为纪念郑和下西洋五百八十周年,交通部人民交通出版社、南京大学出版社将出版《郑和下西洋丛书》。丛书共六本,计有《郑和下西洋论文集》第一集、《郑和下西洋论文集》第二集、《郑和下西洋》、《郑和家世资料》、《郑和史迹文物选》及《郑和研究资料选编》等。“丛书”由纪念伟大航海家郑和下西洋580周年  相似文献   

10.
郑和下西洋是中国航海史上的壮举.他于15世纪初叶率船62艘,7次远航于东南亚和印度洋沿海地区和海域,传播中华物质文明,西渐中华王道精神;开创航海外交新纪;促进中外文化交流,不愧为洲际航海先驱.其勇敢的冒险精神,坚贞的爱国精神,改进航海技术的创新精神,彪炳史册.今天纪念郑和,对于我们提高航海技术,发展海洋文化,增强海洋意识以及进行有效的爱国主义教育,有着极其重要启迪激励作用.  相似文献   

11.
《明史》中的《郑和传》,记录了我国著名的回族航海家郑和七下西洋史事和他建立的勋业。尽管该《传》详略失宜,错误之处不少,但仍是研究郑和的最基本史料。本文拟就《郑和传》中所记郑和事迹,表一管之见。 1 《明史》虽为郑和立传,可是内容却十分简单,该《传》全文不过七百五十多字,而对于郑和生平的记录,只有三十字。对郑和的出身、家庭、原来的姓氏,民族等,均茫无记载。修《明史》者对于这一个当时就闻名于海内外的伟大航海先驱,为什么  相似文献   

12.
坚持平等互惠的原则,是中外文化交流顺利进行的重要条件。明初郑和下西洋,明末清初耶酥会士来华,是中外文化交流史上的大事,但由于违背了这一原则,对后世均未产生深刻而持久的影响。而汤若望在促进中外文化交流上做出了成绩,正是其在一定程度上实行了平等互惠原则的结果。  相似文献   

13.
郑和时代中国与周边国家的经贸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郑和时代中国与周边国家的经贸关系张民服郑和是十五世纪初期杰出的航海家和外交家,他七下西洋的壮举,启动了世界航海史上一个新时代的到来,在东西交通发展史上、在沟通地域间和民族间的联系上,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正是在这样一个时代,伴随着郑和远航的风帆,中国与...  相似文献   

14.
郑和下西洋是世界航海史上的壮举,但这一壮举并没有像同时期的哥伦布发现北美大陆那样对世界造成了深远的影响,究其历史和社会根源,中国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儒家思想,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航海家郑和与哥伦布叶洵灶15世纪,世界航海史上出现了奇迹,从而造成16世纪人类历史上的伟大转折。其中最为伟大的是郑和七次下西洋和哥伦布四次西航到美洲。但这两位举世闻名的航海家所处的时代背景,远航的目的性质、规模及影响各不相同。本文就此作一比较。一、身...  相似文献   

16.
金秋10月中旬的南京,虽然有些寒意,但被研究世界级航海人物郑和的热闹场面所淹没。中外专家学者在这次由江苏省郑和研究会主办,南京市白下区人民政府协办的2002年迎接郑和下西洋600周年学术研讨会上各抒己见,把郑和研究推向了一个新的高潮。 研讨会上,美国退休的前海军潜艇指挥官、64岁的历史学家加文·孟席斯语出惊人,他根据自己14年的研究,认  相似文献   

17.
探讨对郑和下西洋起决定性作用的航海价值观。通过对历史文献的具体分析,指出郑和下西洋航海价值观的主要内涵是维护封建明王朝的统治,保障统治集团的利益;基本特征是重政治效应,轻经济利益,重官方控制,轻民间开放;历史本质是中国封建社会步入晚期,其上层建筑要顽固地维护和巩固自己的经济基础,从而确保封建专制主义统治的历史产物。认为正是落伍于世界发展潮流的封建主义航海价值观,导致郑和下西洋成为后继无人的千古绝唱,导致具有悠久辉煌古代历史的中国航海事业在近代陷于艰难困苦的中衰泥淖。  相似文献   

18.
28年七下西洋,在东方千年航海史上,不过是一瞬间,但却将整个东方航海事业推向瞬间的高峰。1433年,第七次下西洋,郑和在古里病逝,副将王景弘将庞大的舰队和郑和的头发、靴帽带回中国。那是一个盛夏的傍晚,远洋船队最后一次驶入江苏太仓刘家湾,宝船将永远停泊在那里,在南方温润的港湾里腐烂。皇帝诏令:“下西洋诸番国宝船悉令停止”、“各处修造下番海船悉令停止……”从此收起的巨帆,就再也没有张扬过。  相似文献   

19.
郑和下西洋这一历史壮举,发生在世界“变革的序幕”尚未到来的十五世纪上半叶,发生在位于世界东方的中国,这当然不是偶然的。一方面是郑和航海时代错综复杂的国际形势所提供的客观有利条件,另一方面也是我国古代海外交通事业发展趋势的必然,尤其是宋元以来我国海外交通事业的跃进,为郑和远洋航行奠定了基础。但归根结底,客观发展的可能是通过明初时期主观的各种现实因素呈现于历史舞台,郑和下西洋是明成祖时期国内富强与推行开放政策的结果。以下,我们试作一简略的分析。  相似文献   

20.
福建长乐是郑和七次下西洋舟师停泊候风扬帆的港口,也是郑和航海遗迹比较集中的地区之一。为了纪念这位航海家的功业,在太平港江畔,原郑和船队官军祈报和贶圣之所的南山行宫、南山寺故址,建立起了一座郑和史迹陈列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