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朱子语类》中"V得来"形式的结构关系和表达的语法意义较为复杂,主要有五种情况:"得"为体助词,"来"为动词;"得"为结构助词,作补语标记,"来"为补语;"得"为结构助词,作补语标记,"来"为语气助词,标示焦点;"得"为结构助词,作转指标记,"来"为语气助词,作话语标记;"得来"为黏合性结构,"V得来"相当于"V起来".  相似文献   

2.
<诗经>中的"维"字除几处作动词外, 均作助词, 包括结构助词和语气助词.这种助词用法与"维"字在句中的分布有关."维"字居句首, 结构上表提引, 语气上表限定; 居句中, 结构上表确认, 语气上表强调.同时,"维"字在表限定或强调语气时, 如具有排他性含义, 则形成了仅独语气.  相似文献   

3.
荆楚方言的助词系统由五大类助词构成:一是动态助词,含"哒、起、在";二是语气助词,含表陈述语气的"哒、倒、啰、嗒、法歆、的话哩",表祈使语气的"斗、起、哆、嗒",表疑问语气的"喔、啵、咧",表感叹语气的"嚜、去哒";三是发语助词,含"个、看、像、这个";四是体顿助词,含"啊、么";五是结构助词,只有"的"。  相似文献   

4.
盐城方言助词"着"与普通话助词"着"的用法大体一致,但也有差别。"着"在盐城方言中有两类用法,一类是动态助词;一类是语气助词。盐城方言中动态助词"着"的语法意义也有"持续义""存续义""伴随义"三种,与普通话助词"着"的不同之处在于存现句中"着"的意义的细微之处、语音节律要求以及"着""了"的并列使用。盐城方言中语气助词"着"表示祈使语气、先时语气,此外还有一种反问语气用法。  相似文献   

5.
洞口方言非能性“得”字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洞口方言中,"得"的语法功能十分丰富,可以做动词、助动词、助词、语气词及构词成分。文章详细分析了洞口方言的非能性"得"字,即完成体助词"得"、结构助词"得"和语气词"得"的语义、语法结构特征,并与普通话做比较,同时追溯汉语史的"得"在洞口方言这个共时平面中的历史遗留。  相似文献   

6.
在现代赣语都昌话中,"个"字最主要的用法是助词用法,包括结构助词和语气助词。"个"在都昌方言中原本是量词,后来由于受到使用的高频化、句法位置、语用环境等因素的影响,逐渐虚化为助词。在此过程中,"个"还经历了指示代词的过渡阶段,其演化的轨迹在现代都昌方言中仍有遗留。  相似文献   

7.
学界对于古汉语中"得"的研究已比较系统,主要有以下内容:"得"作为助动词时的性质和意义,"(可)得(而)V"结构;"得"作为助词时"得"字补语句的语义类型和"得"的性质,"得"字补语句产生的时间,助词"得"的来源,"得"字补语句的前后段成分,"V(O)不得"结构;"得"的语法化原因,专书中"得"的用法等。但仍然存在很多有争议的问题,诸如助词"得"的来源等。对于"得"的语法化原因的探讨还缺乏深度,对于佛经等一些俗语文献中"得"的用法的研究也比较少。  相似文献   

8.
河南方言的助词“哩”可以在多种句子中出现,表达多种语法意义.定语标记“哩”的来源,有人认为和普通话结构助词“的”来源是平行关系,有人认为来源于方位词“里”.定语标记“哩”来源于方位词“里”更有说服力.定语标记“哩”虚化为表确认的语气助词“哩”,这个语气助词和唐代表示夸张的语气助词“哩”无关;状语标记、补语标记“哩”分别来源于名词“地”和动词“得”.“哩”没有标句功能.  相似文献   

9.
梅县方言的语气助词"来"可以表示先行、预警、命令和征询的语气。语气助词"来"是在话语省略和结构重新分析的条件下实现其语法化的:从趋向动词到目的标记再到表"先行"的助词,最后进一步地虚化为情态意义丰富的语气助词。其他外部方言表"先行"的句末助词也体现了相似的语法化路径。  相似文献   

10.
《金瓶梅词话》中的结构助词和语气助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可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讨论《金瓶梅词话》中的结构助词,主要讨论了"的"、"得"、"地"三者的混用状况以及"的"的功能的泛化现象.第二部分讨论《金瓶梅词话》中的语气助词,重点讨论了"哩"、"也"、"罢了"、"么"、着"、"则个"等相对较多见的语气助词,也涉及到了"家"、"上"、"些"等其他用例不多的语气助词.文章最后还指出了书中语气助词经常组合在一块儿以表各种复杂语气的现象以及一些有待于作进一步深入探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从汉语史的发展来看,助词"的"在明代使用情况最为复杂。代表明代中后期北方话的文学著作《金瓶梅词话》一书中的"的"主要有这样一些功能:(一)用作结构助词。(二)用作动态助词。(三)用作表可能的助词。(四)用作语气助词。这些功能有的在现代汉语中保留了下来,有的则消失了。  相似文献   

12.
玉林方言的进行体和持续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普通话的进行体一般用时间副词"在、正在"来表示,持续体一般用"着"来表示.玉林方言的进行体主要用动态助词"住(紧)"和时间副词"在"来表示,而持续体则主要用句尾助词"在"来表示.  相似文献   

13.
<红楼梦>里"V+个+X"结构的使用比较普遍,本文用句法关系的知识来分析"x"在两种情况下"个"的词性:为宾语时,"个"做名量词或动量词或调节音节的助词,这中间我们还采用了替换的方法;为补语时,"个"的词性是相当于"得"的结构助词.  相似文献   

14.
"嘞"是浚县方言非常有特色的语言成分,出现频率之高在方言中较为少见.就其功能可以分为四类:结构助词、体貌助词、语气助词和构词语素,就其意义可以再分为七个,大致相当于普通话的"的、地、得、呢"等成分.七个"嘞"来源不同,但共同的虚化机制使得它们由不同的路径最终演化成了同一种语音形式.  相似文献   

15.
"得"在彭泽方言中有多种用法和丰富语义."得"做动词时基础义为"获得",后接名词性、动词性短语和兼语短语,"得"做"感激"之义时只限于固定结构"得于";"得"做助词时结构为"动+得",表结果和祈使;"得"做助动词时,表可能.  相似文献   

16.
洞口方言能性"得"字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洞口方言中“得”的语法功能十分丰富,可以作动词、助动词、助词(包括能性助词、结构助词、完成体助词)、语气词及构词成分。本文只分析洞口方言的能性“得”字,即表可能性的助动词“得”、半自由动词“得”和能性助词“得”的语义、语法结构特征,同时与普通话作比较,并追溯它与汉语史能性“得”的关系。  相似文献   

17.
方言句末助词"着"有两个意义语气义和事态义."着"在祈使句末尾和疑问句末尾表示祈使语气和疑问语气."着"在陈述句末尾是个事态助词,表示未然的事态,包括即然、先然和将然.方言和近代汉语的事实显示,"着"的事态义是在祈使句这个语境中形成的,其前提是含"着"的祈使句祈使语气要弱化.事态助词"着"是从表祈使语气的语气助词"着"演变而来.  相似文献   

18.
姚婷 《九江学院学报》2008,27(1):100-103
趋向词"起来"的词性变化及其虚实词性共存的现象,使其意义和用法十分复杂。当"起来"能与助词"了"同现时,"起来"是实义动词,表示动作义或趋向义;当"V起来"能与助词"了"同现时,"起来"的意义开始虚化,"起来"表示动作的开始、持续或状态、结果义;当非谓语结构"V起来"不能与助词"了"同现时,"V起来"或做状语,或做独立成分,"起来"完全虚化。  相似文献   

19.
在中学文言文的教学中,文言虚词“之”的用法是常见的。因为目前存在着各家之说,所以有必要根据中学语文教材的实际,予以解说。 文言虚词“之”的用法,除了作代词、动词、语气助词之外,它在虚词上的主要用法就是作结构助词。“之”作结构助词“的”用法有三: 第一种常用在定语和中心词之间,相当于现代汉语中结构助词的“的”,这种用法比较普遍,也容易懂,不作专论。  相似文献   

20.
从语法功能角度,现代汉语"连"字句的"连"应分析为助词而非介词或连词等。"连"字句的功能主要体现在强调和焦点表达上,经过较长时期的发展,这种句式由最初通过"连"来表强调逐渐演变为借助于副词"也/都/还"等来表达强调,"连"所附着的成分为话题焦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