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胡耀邦同志在党的十二大报告中指出:“民族团结、民族平等和各民族的共同繁荣,对于我们这个多民族的国家来说,是一个关系到国家命运的重大问题,我们一定要提高全党对民族问题的认识。”我们做民族工作要始终围绕民族团结、民族平等和各民族的共同繁荣来进行,要从各方面加强工作,促进民族团结、民族平等和各民族的共同繁荣。那么,民族工作千头万绪,根本的一条是什么呢?我认为,发展民族经济应是民族工作的根本任务。  相似文献   

2.
新中国60年的民族平等和民族团结政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民族平等和民族团结是马列主义解决民族问题的基本原则,也是新中国60年所实行的最根本的民族政策.民族平等和民族团结政策的贯彻实施,从根本上改善了我国各族人民之间的相互关系,增强了整个中华民族的凝聚力,为民族共同繁荣和整个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回顾并总结新中国60年来民族平等与民族团结政策的内容,深入分析其实施成效与得失,有助于进一步做好民族工作,促进各民族共同繁荣.  相似文献   

3.
确保民族平等权益、推动民族团结,是政府和社会在现代化建设进程中不可回避的任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是一项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才能完成的事业,在这一进程中,面对不断变化的社会实际,深入认识民族权益现实格局及民族政策实施状况,在全面深化改革的大背景下,坚持宪法基本精神和原则,完善民族政策,激发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活力,方能实现各民族共同发展繁荣。  相似文献   

4.
中国共产党在推进中国民族团结的历史进程中,牢牢把握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主题,坚持从本国国情出发,总结历史经验,借鉴世界其他国家的有益做法,开创了具有中国特色的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确立并实施了以民族平等、民族团结、民族区域自治和各民族共同繁荣为基本内容的民族政策,形成了比较完备的民族政策和法律体系,使各民族之间形成了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民族团结成为中国处理民族问题的根本原则,也是中国民族政策的核心内容。  相似文献   

5.
民族团结、民族平等是马克思主义民族观的核心内容,也是党的民族政策的出发点.中国共产党领导广西民族团结进步60年的历程,其价值不仅表明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一项极具优越性和旺盛生命力的基本制度,同时,广西作为欠发达民族地区,走出了一条实现了"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道路,促进了民族经济大发展,推动了民族文化的大繁荣,社会各项事业蓬勃发展,增进了民族关系的和谐,促进了社会和谐进步,促进了官方与民间互动的良性循环,创造了"典范".  相似文献   

6.
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国家,正确认识和处理民族问题,是关系到祖国统一,安定团结,建设高度文明、高度民主的社会主义国家的战略性大问题。中国共产党把马列主义的民族理论和中国民族实际相结合,一贯坚持民族平等、民族团结、民族区域自治和各民族共同繁荣的根本政策,创造性地解决了我国的民族问题。从而使我国各民族共同生活在平等、团结、互助、友好合作的大家庭中,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康庄大道上携手前进。党和国家在民族问题上的根本立场、根本政策和根本原则,在我国新宪法中得到了明确的、全面的、正确的反映。新宪法把民族平等、民族团结,把国家的统一和发展社会主义的民族关系,把保障少数民族的平等权利和自治权利,把加速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文化发展,促进各民族共同繁荣,作为基本内容之一规定下来,以根本大法的形式,总结了我们党和国家在民族问题方面正反两方面的经验和教训,为民族平等、团结、互助、发展和繁荣指明了前进的方向.本文拟就我国新宪法中关于民族问题的规定,略抒己见.  相似文献   

7.
邓小平同志的民族观具有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继承性,又有其显著的特点。以发展民族经济来促进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民族繁荣是其主要特色,以民族互助、帮助少数民族作为各民族繁荣的主要手段,把民族区域自治法律化作为解决少数民族当家作主的突破口是邓小平民族观的基本特点。  相似文献   

8.
邓小平民族理论在很多方面直接受毛泽东思想的影响.本文从坚持民族平等和民族团结、促进各民族的共同发展和繁荣、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三个方面,总结和论述了邓小平民族理论对毛泽东民族思想的继承和发扬.  相似文献   

9.
党的民族政策 ,对增强民族团结、提高中华民族的向心力和凝聚力发挥了巨大作用。民族平等、民族团结是实现中华民族凝聚力的前提 ;民族区域自治是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的基本形式 ;培养少数民族干部是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的必要条件 ;帮助少数民族发展经济文化 ,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是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的根本保证  相似文献   

10.
无产阶级伟大导师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创立科学共产主义理论的同时,也揭示和论述了民族问题的发展规律,创立了马克思主义民族问题理论的科学体系。马克思主义关于民族问题理论,是无产阶级观察和解决民族问题的锐利武器,是无产阶级政党制定民族纲领和民族政策的理论基础。民族平等和民族团结是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的核心,是解决民族问题的根本原则和政治基础。中国共产党和毛泽东同志一贯坚持民族平等和民族团结,在中国革命和建设的伟大斗争实践中,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民族平等和民族团结的理论。  相似文献   

11.
民族自治是我国的一项重要制度,是我党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实现民族团结、民族平等、共同繁荣、解决我国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民族自治地方立法,是指民族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定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等规范性法律文件的活动。本文试图探讨民族自治地方机关制定自治法规的法律依据问题以求教于大家。  相似文献   

12.
读了郑广智同志的《坚持民族平等履行民族义务》(《民族研究》1987年6期)一文后,笔者认为,作者对民族自决问题的论述是比较正确的,而对民族平等问题的论述,不够妥当。本文拟就民族平等问题与郑广智同志进行商榷,并就教于民族工作者和民族理论专家。 郑文认为:“从阶级分析的观点来看,民族平等这一历史任务早已得到彻底的解决。随着国内主要矛盾的转移,民族团结必须建立在新的基础之上。周恩来在谈到民族团结新的基  相似文献   

13.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民族工作方面的总的指导思想和根本任务是:“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搞活的基本国策,紧密结合少数民族地区和少数民族实际,从民族平等、民族团结、民族进步、相互学习、共同致富出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全面发展少数民族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不断巩固社会主义的新型民族关系,实现各民族的共同繁荣”。这是我们认识和解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民族问题的出发点。  相似文献   

14.
邓小平民族思想是新时期认识和处理民族问题的理论指南,其要点为:坚持民族平等和团结的原则,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发展民族地区经济,最终实现各民族共同富裕,共同繁荣.  相似文献   

15.
云南边境60年来的和谐与稳定是各民族平等、团结、互助、和谐民族关系不断巩固与发展的辉煌成果,也是云南边疆经济社会科学发展的必然要求;促进云南边境民族关系的和谐与稳定,就要因地制宜、因族举措,坚持和实践民族平等团结原则,坚持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主题,才能实现民族团结、边疆稳定、边境安宁、国防巩固、睦邻安邦的和谐边疆.  相似文献   

16.
我国是各民族共同缔造的多民族的社会主义国家,正确处理民族关系是国家兴衰的重要标志。胡耀邦同志在党的十二大的报告指出:“进一步发展国内各民族之间平等、团结、互助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民族团结、民族平等和各民族共同繁荣,对于我们这个多民族的国家来说,是一个关系到国家命运的大问题。”新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以法律的形式肯定了我国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原则,促进各民族的共同繁荣和发展。所有这些,都是我们党和国家科学地总结了建国三十五年来,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解决国内民族关系的基本经验,深刻地揭示了进一步发展我国社会主义的民族关系,对于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建设社会  相似文献   

17.
论邓小平的民族平等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民族平等是中国共产党处理民族问题的基本原则。邓小平作为第二代领导集体的核心,在领导全国人民进行改革开放,努力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过程中,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民族平等观。  相似文献   

18.
邓小平民族理论是振兴中华民族的理论指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邓小平理论是新时期民族工作的思想基础 ,是振兴中华民族的理论指南 ,他根据我国民族的具体情况分析民族问题的重要性 ,强调真正立足于民族平等 ,搞好民族团结 ,以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解决民族问题 ,推进民族发展 ,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  相似文献   

19.
布依族人口现代化与民族繁荣浅析张天路,陈秀英新中国的民族政策是“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这里所指的民族繁荣当然是现代型民族繁荣。现代型民族繁荣的标志有哪些?人口现代化与现代型民族繁荣有哪些必然联系?少数民族在人口现代化、现代型民族繁...  相似文献   

20.
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和政府为了较好地解决我国的民族问题,制定了系统的民族政策,包括根本政策,即民族平等和民族团结政策;基本政策,即民族区域自治政策;具体政策,如少数民族干部政策、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政策等。各项民族政策都是为了搞好民族团结,使各民族和谐共存、共同发展。该文认为,我国的民族政策也是民族团结政策,经过几十年的发展,这些政策内容不断丰富,对促进民族平等、搞好民族团结、维护社会安定,推动各民族和谐共存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