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一、关于研究报告的评价 人口性别结构失衡问题已成为影响中国社会和谐稳定和可持续发展的一大隐患.目前,学界有关出生性别比偏高问题的研究已经不少,而有关人口性别结构失衡与社会可持续发展问题的研究并不太多.西安交通大学人口与社会政策研究中心完成的《中国人口性别结构与社会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报告》,是迄今为止最系统、最深入的研究成果.这项研究以人口性别结构研究为切入点,提出研究人口发展与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一种跨学科的研究范式与框架,系统分析性别结构失衡产生的社会风险,研究性别失衡对公共安全和社会稳定等社会可持续发展问题的影响,对性别失衡及其后果的综合治理进行深入系统的制度分析与战略研究,提出有针对性的、前瞻性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都市点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区》2007,(4)
政策综合治理人口性别比偏高问题鼓励男到女家落户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出生人口性别比一直呈升高的趋势,而流动人口中出生性别比更是严重失衡。1月23日,国务院作出的《关于全面加强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统筹解决人口问题的决定》指出,要综合治理出生人口性别比偏高问题。决定还说,鼓励男到女家落户,依法保护妇女的宅基地、房屋等继承权和土地承包权等权益。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全国和山东省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的分析,概括总结了目前山东省人口性别结构在总人口性别比、出生人口性别比、少儿组人口性别比、地区差异及城乡差异等五方面的主要特征;探讨了山东省人口性别结构的成因及社会经济效应,在此基础上,提出山东省人口性别结构调控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徐州市相关统计数据表明,该市已持续多年存在出生人口性别比偏高现象,并具有偏高程度严重、持续时间较长和各孩次出生性别比都偏高的特征。出生性别比长期失衡主要是偏紧生育政策挤压、现实生活需要以及违法应用现代医学技术和检测手段等原因所致。治理这种失衡应从提供政策和机制保障解决群众现实需要、调整监控重心、建立双向处罚制度、加强部门和区域协作、加大新型生育文化建设和打击“两非”行为力度等方面寻求突破。  相似文献   

5.
人口性别结构失衡对社会稳定和可持续发展都有不利的影响.相对城镇而言,广西上世纪80年代以来农村出生人口性别结构失调尤为严重.占人口多数的农村是广西出生人口性别比失调的主要根源.要解决好农村的人口问题,除了认真落实计划生育政策外,还要改善农村的社会环境,包括提高农村人口的文化素质,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这样才能使农村家庭从...  相似文献   

6.
将社会变迁的视角引入性别失衡转变的宏观机理研究,构建了社会变迁影响性别失衡演化的理论模型,并应用于中国30年来的社会变迁和性别失衡转变分析。研究发现,中国出生性别结构失衡的发展态势既非天然线性下降也非缓慢衰减,而是取决于未来社会环境多因素的互动,直接决定性别结构变动的环境因素转换符合短板理论;中国性别失衡的演变过程呈现阶段性特征:在制度改革探索阶段,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实施和新技术引进导致出生性别比偏高;经济发展阶段,人口流动和家庭体系瓦解弱化了男孩偏好;社会结构转变阶段,阶层分化与贫富差异扩大使得男孩偏好获得了新的支撑;指出如果中国社会阶层分化问题持续恶化,那么性别失衡的转变过程会比学界预想得更为复杂和曲折。  相似文献   

7.
我国是出生性别比失衡最为严重、持续时间最长的国家,且综合治理出生人口性别比异常收效甚微,通过"禁止性别选择性人工流产"入"刑"遏制性别比偏高成为社会热点。从人口学视角出发,构造立法后的人口数量成本和出生人口性别比收益方程,测算结果表明,立法后带来的人口数量成本可以接受,出生人口性别比收益明显,立法具有可行性。而且立法还有利于稳定适度低生育水平,立法刻不容缓。  相似文献   

8.
桂北地区农村出生人口性别比调查报告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课题组选择桂林所属的8个县(区)的7个乡、21个村、1个街道办事处进行了实地调查研究。调查表明:多生孩子已不再是育龄妇女生育的目标,对孩子的质量和男性偏好要求提高;出生人口性别比持续偏高主要表现在二孩上;出生人口性别比失衡不单是经济问题和养老问题,主要是人们的观念问题,一些政策法规的导向也是出生婴儿性别比偏高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9.
外来人口对上海市人口出生性别比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上海市人口出生性别比现状的分析,得出外来人口出生婴儿性别比偏高是引起上海市人口出生性别比失调主要原因的结论。在分析外来人口对上海市人口出生性别比的影响的基础上,提出控制上海市出生性别比偏高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利用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宁波市的数据,分析宁波市出生人口性别比失衡现状,在此基础上从文化、社会、政策和技术视角分析出生人口性别比失衡产生的根源,并建议从营造性别平等和关爱女性的社会氛围、政府政策要注意“去性别化”和“去区域化”、稳步放宽二胎的生育政策、开展综合治理出生人口性别比失衡的地方立法、加强对流动人口出生性别比的监控等方面采取有效措施,以解决出生人口性别比失衡问题。  相似文献   

11.
中国人口性别比例失调的文化人类学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上世纪80年初实行计划生育政策进行人口控制后,我国人口总量虽然得到了控制,但是出生人口性别比例却持续上升,这将带来严重的社会问题。作者从文化人类学角度认为,重男轻女的生育观念是我国人口性别比例失调的主要根源,要解决这个问题,必须对现行人口政策进行微调。  相似文献   

12.
黔东南州作为西部欠发达省份的民族自治地区,出生性别比长期、普遍、高度的失衡已经对经济发展、社会安定造成一定影响。虽然出生性别比失衡问题得到政府和社会的广泛关注和重视,并自2004年起开展了系列治理活动,但出生性别比升高的势头并未因之而有所遏制。本文希望通过对出生性别比失衡人口规模的计算,以及预测失衡导致该州未来男女人口规模和适龄结婚人口规模差异,使人们对失衡状况与未来影响有更清晰的认识,并为进一步治理提供参考素材。  相似文献   

13.
西南民族地区在五普时即已出现出生人口性别比失调现象,这是继该地区人口数量、人口素质、人口贫困等问题尚未完全解决而又出现的人口问题。这一问题已经和可能将要产生的负面效应无疑会对西南民族地区社会经济的健康发展、人口安全环境建构、社会稳定和边疆安全等产生严重影响。同时又因区域文化、生境等客观存在,其失调特征与原因有着比汉族地区更多的特殊性。  相似文献   

14.
从中国的人口现状看现行的生育政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来,中国人口进入了低生育水平条件下的"后人口转变"时期。然而,人口转变的完成,并不意味着中国人口问题的解决,也不等于人口压力的减轻,更不能说人口与计划生育使命的结束。相反,低生育水平条件下的人口问题更为复杂化、多元化和隐蔽化。面对新的社会发展和人口变动,我们应适时调整现行的生育政策。  相似文献   

15.
广西出生性别比长期、普遍、高度失调,是作为第一民族人口大省(区)和谐社会建构中的一个极为严重的人口安全隐患,极不利于民族地区社会经济发展与和谐社会建设,甚至可能危及社会的稳定和祖国边疆的安全。文章在总结广西出生性别比失调的现状特征基础上,重点对其失调的影响效应进行了较为深入的分析,并就治理实践及进一步治理的对策作了总结和思考,旨在引起全社会对失调问题更加重视,并采取积极有效措施逐步使之趋于协调。  相似文献   

16.
广东省出生人口性别比失调现象存在着明显的规律,从时间与空间演变过程分析,认为影响广东省人口性别比的主要原因是生育文化与民众对人口政策的博弈.文章最后提出,在传统生育文化的影响下,出生人口性别比失衡与控制人口是一个两难的选择.  相似文献   

17.
目前,我国男女性别比例严重失衡,由此带来性犯罪现象增加、婚姻挤压、拜金主义思想等各种社会问题,究其原因,除了传统的重男轻女观念的影响和妇女地位的不平等外,还有科技手段的滥用。应该树立先进的社会性别意识,禁止非法的胎儿性别鉴定,提高女性的社会地位,这样,才能切实解决出生人口性别比例失调问题。  相似文献   

18.
全国第四次、第五次人口普查资料显示,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我省出生人口性别比有所上升。出生人口性别比的状况,会对未来人口发展、婚姻、家庭以及社会稳定产生较大的影响。因此,深入研究出生人口性别比有关问题,采取有效措施综合治理,这是我们当前面临的重要而紧迫的任务。  相似文献   

19.
老龄化现象是我国当前社会发展存在的一个重要问题。自2000年我国进入老龄化社会以后,随着出生率的逐渐下降和我国人口寿命的逐渐增长,老年人口将占据我国人口的较大比重,人口老龄化将成为我国当前社会发展的一个普遍趋势。因此,如何应对老龄化问题,发展我国养老事业是一个非常值得讨论的问题。早在宋代,我国已经出现有关养老的福利制度,并且有着可以借鉴的内容。文章将通过参考宋代养老制度,为我国当今社会养老事业的发展提供借鉴与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