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68 毫秒
1.
舆论导向本身就包含舆论监督。作为基层媒体的区县电视台,不能以“覆盖面积小、监督者与被监督者容易见面、害怕家丑外扬”等为借口放弃舆论监督。区县电视台当然也能够办好舆论监督栏目的节目。重庆市永川电视台从2007年5月起开设的《城市扫描》栏目,秉承“扫描城市空间,关注百姓生活,针砭陈风陋习,提升城市品质”的宗旨,勇于承担媒体责任,其成功实践可以充分地说明区县电视台有能力办好舆论监督节目。  相似文献   

2.
在当今的信息时代,地市级党报发展面临着机遇和挑战。对此,在分析国内外传媒业激烈竞争形势的基础上,揭示了新形势为地市级党报所带来的发展机遇,并根据地市级党报的特有优势提出了走差别化竞争路子,以张扬个性来拓展生存空间和采取增加信息量、增强可读性、提高服务性、加强深度报道、搞好舆论监督等措施来提高引力与张力的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3.
在当今的信息时代,地市级党报发展面临着机遇和挑战.对此,在分析国内外传媒业激烈竞争形势的基础上,揭示了新形势为地市级党报所带来的发展机遇,并根据地市级党报的特有优势提出了走差别化竞争路子,以张扬个性来拓展生存空间和采取增加信息量、增强可读性、提高服务性、加强深度报道、搞好舆论监督等措施来提高引力与张力的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4.
根据地市级电视台新闻移动直播的特点,以通用的电视转播车为基础,对车体、车内布局以及视频系统、音频和通话系统、信号的传输和电源系统进行了改造,改装后小型电视直播车机动灵活、活动范围广、功能实用齐全,能满足地市级电视台移动直播节目的制作、传送和播发。  相似文献   

5.
舆论监督与社会主义民主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舆论监督有利于促进社会主义民主的发展,实行社会主义民主是舆论监督的前提。舆论监督对社会主义民主建设具有多方面的重要作用,应当从环境、机制、立法等方面予以加强。  相似文献   

6.
新媒体时代的到来改变了我国舆论监督的社会生态环境,网络舆论监督异军突起。近年来,作为网络舆论监督手段的实名举报对公权力的制约作用愈发明显。试图探讨网络舆论监督出现的必然性和必要性,梳理出当前媒介环境下网络舆论监督存在的问题和困境。  相似文献   

7.
构建新媒体背景下西部民族地区环境污染的舆论监督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西部民族地区的环境污染,结合新媒体时代的背景,总结舆论监督的主体、对象、方式的特点,阐述构建西部民族地区环境问题的舆论监督机制重要性和必要性。从舆论监督的协同互动机制、问题导向机制、内容监测机制、效果评估机制、政策保障机制等方面,提出具体构建策略。  相似文献   

8.
电视新闻传播理念的失当.一度成为国内省级电视台新闻性节目发展的瓶颈。近年来.众多省级电视台的新闻节目已经渐渐摆脱过去的种种流油弊。呈现出鲜活的发展动向。转变电视新闻传播理念.变革节目运作机制.努力发掘自身优势。关注受众需求,找准定位。打造品牌节目.是众多省级电视台新闻性节目走出困境的法宝.  相似文献   

9.
[提要]经济相对最不发达的西部地区,环境污染早已比东部和中部更严重。西部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不仅为害当地,还会殃及长江、黄河中下游广大地区,严重威胁到我国整体经济的健康发展和中华民族的生存。要遏制西部严重的企业污染,必须加强和改善西部环境舆论监督。而要加强和改善西部环境舆论监督,关键在于理顺舆论监督的体制机制,构建科学有效的西部环境舆论监督机制。  相似文献   

10.
试析我国舆论监督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舆论监督是我国监督体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它是推动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进程的重要途径之一。但在新闻传媒实施舆论监督过程中,存在着诸如法律不健全、行政权力滥用、传统思想束缚等问题,妨碍了新闻传媒发挥舆论监督作用。因此,须从改革舆论监督体制、完善舆论监督法制、健全舆论监督机制、建设高素质的新闻工作队伍、提高舆论监督实效、营造良好的舆论监督环境等方面,改善和加强新闻舆论监督。  相似文献   

11.
网络舆论监督具有反腐败的独特优势,而其真实性、偶然性、侵权等问题又制约了这种优势的发挥。这些问题都有制度成因,如何进行制度构建是网络舆论监督反腐的关键。这种制度构建有三个维度,从网民层面看,基于有限实名制的自律和基于法律规范的他律同等重要;从网媒层面看,应尽快建立网络舆论监督平台建设机制、网络舆情监测与引导机制、媒体间协作与创新机制;从政府层面看,应着力推进政务信息公开机制、舆情快速反应机制、事件调查督办机制等。  相似文献   

12.
电视新闻传播理念的失当,一度成为国内省级电视台新闻性节目发展的瓶颈。近年来,众多省级电视台的新闻节目已经渐渐摆脱过去的种种流弊,呈现出鲜活的发展动向。转变电视新闻传播理念,变革节目运作机制,努力发掘自身优势,关注受众需求,找准定位,打造品牌节目,是众多省级电视台新闻性节目走出困境的法宝。  相似文献   

13.
强有力的党外监督是推动党内监督完善与发展的基本力量。党外监督主要包括群众监督、民主党派监督、政协监督和舆论监督等等。其中舆论监督在防治腐败中扮演了十分重要的角色,许多腐败贪官都是在舆论监督中现出了原形。但我们现行的舆论监督体制却存在不少复杂的问题。包括舆论监督的自主权相对较小,舆论监督的法规不够健全,舆论监督的公正客观性缺乏监督等。为此,我们要加快改革和完善舆论监督体制的步伐,把反腐败纳入法制的轨道,并加大新闻媒体对反腐败监督的力度。  相似文献   

14.
了解观众、研究观众对办好电视具有重要意义,对电视观众调查的重视与运用是电视事业走向成熟的阶段性标志。我国电视界对观众的研究还存在着发展的不均衡的状况,“四级办台”的体系中,中央电视台以及省级台调查理念和体系逐渐成熟的同时,更多的地市级电视台和县级电视台电视调查的理念依然薄弱。应从思想认识、技术经验、资金投入、调查深度和调查效果等方面入手,开展“四级化观众调查”,全面推进中国电视产业成熟进程。  相似文献   

15.
论大众传播与舆论监督的应有功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着重阐述何为大众传播的应有功能、何为舆论监督、大众传播与舆论监督的关系如何处理及如何发挥大众传播媒介的舆论监督作用等,并对如何建立高层次的舆论监督体系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热点新闻报道异军突起,最受社会各界读者、听众、观众欢迎,各家报纸、电台、电视台的当家栏目和拳头稿件几乎都是热点新闻。许多新闻单位纷纷开辟“新闻热点”、“热点透视”、“热点追踪”、“焦点访谈”等等专栏和专题报道。这些都大大地丰富了新闻报道的内容,提高了报道的质量,开拓了报道的深度,收到了很好的社会效应。哪些问题能成为热点新闻?热点新闻是客观存在的,还是人为制造和规定的?它与舆论监督是怎样的关系?如何掌握好热点新闻的报道尺度,更好地发挥新闻舆论监督的作用等问题,都是应该很好研究和探讨的新闻改…  相似文献   

17.
我国目前生态文明建设面临着诸多困境,党和政府也强调大力推进惩治和预防生态破坏的制度机制建设,并相继出台了生态文明建设的部分举措,但其效果不尽人意。除了制度机制的原因外,缺乏广泛的、行之有效的民主监督舆论和全民共建也是原因之一。微博作为民众参与社会民主建设、廉政建设、文化建设、思想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的大平台的快速发展和迅速普及,可使中国百姓成为生态文明建设的主体和舆论监督的直接参与者。加拿大某报也形容“中国微博正从单纯的社交工具变身成为舆论监督利器”。微博活力根系推动社会生态文明建设已成为社会法制建设的一部分。  相似文献   

18.
论新闻舆论监督的机制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舆论监督难是现实问题,与其一味抱怨体制因素不尽人意,还不如积极创新机制破解这道难题.舆论监督的机制创新,既包括媒体内部机制的创新,又包括媒体间合作机制及媒体与党政部门间合作机制的创新.媒体内部机制创新,既要改革考核激励机制和稿件审签机制,更要完善权益保障机制,让记者敢于监督、乐于监督.媒体间合作机制的创新,既包括同城同类媒体间的联动,又包括跨地域、跨级别、跨种类媒体间的联动,以凸显舆论监督的整体威力.媒体与党政部门间合作机制的创新,既要创新联合监督机制和良性互动机制,又要创新舆论监督的督办机制,多方合作形成监督合力.  相似文献   

19.
舆论监督论     
舆论监督具有广泛性和及时性的特点,有利于发扬民主、抨击时弊、铲除腐败、调控民众心理、促进社会稳定,但在舆论监督中,却存在着"监督难、难监督"的突出问题。原因一是认识上存在误区,二是法律上没有保障,三是体制上存在缺陷,四是机制上不够完善,五是媒介方面自律不严。要使舆论监督真正发挥作用,就要正确地认识舆论监督,自觉地接受舆论监督,大胆地支持舆论监督。要给舆论监督提供法律保障。要改革党对媒介的领导管理体制和管理方式,将具体管理改为宏观管理,媒介只对法律负责、对事实负责、对社会负责。  相似文献   

20.
无论是西方“第四权力”与“第四等级”说,还是马克思、恩格斯“第三种权力”论,以及我国舆论监督长期作为政治权力延伸,都无法改变舆论监督本质上属于权利监督这一事实。把舆论监督作为权力监督不过是一种象征,通过法律对舆论监督确权,西方及我国舆论监督都实现了权利监督的本位回归。可是,在反腐败制度设计中,舆论监督权力属性又得到了凸显,并要求舆论监督报道相应转型。这一转型主要体现在三方面:一是舆论监督对接权力监督成为必然,包括舆论监督线索与权力监督信息的对接、舆论监督选题与权力监督议程的对接、舆论监督报道与权力监督意见的对接;二是权力监督护航舆论监督成为常态,包括完善舆论监督的制度保障、构建舆论监督的容错机制、归拢舆论监督的评判权限;三是监督合力构筑中的合作模式创新,包括权力监督走进舆论监督和舆论监督走进权力监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