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部五省与沿海发达省份信息化水平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客观准确地描述地区信息化水平是制定新的发展战略的基础和前提。本文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分析得出三个主成分,第一主成分与信息技术应用水平有关,第二主成分与人力资源储备有关,第三主成分与经济实力和基础设施有关。综合各主成分构造的综合评价模型对中部地区与沿海发达省份信息化水平进行了对比分析,得出结论:中部5省与沿海发达省份在信息技术应用水平上存在很大差距,但在人力资源储备方面还是具有一定优势的,并以此为依据提出了中部5省提升信息化水平的对策。  相似文献   

2.
运用SPSS软件采用全局主成分分析方法,计算2007--2011年我国中部地区山西、安徽、江西、河南、湖北、湖南6个省份农村人力资源综合竞争力得分及排名,从时间和空间两个层面对安徽省农村人力资源竞争力水平进行动态分析。结果表明,近年来安徽省农村人力资源竞争力水平明显提高,但是和中部一些省份相比还存在较大差距。应从发展教育,提高劳动者素质和优化人力资源环境两个方面提高安徽省农村人力资源竞争力。  相似文献   

3.
利用第二次农业普查资料,文章从农村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农村信息化人力资源建设和信息技术普及与应用等方面构建了农村信息化水平评价体系,对浙江省各地区的农村信息化水平进行了评价和比较研究。通过主成分分析、对比分析和聚类分析,发现浙江省各地区农村信息化水平存在明显的不平衡。最后,从加大财政投入、实现网络普及以及加强人才培养三个方面对浙江省的农村信息化建设提出了具体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以我国31个省级行政区为样本,选定5种公共服务支出,选取4类10项指标,采用因子分析法和主成分分析法,计算各地基本公共服务成本差异系数,动态测算各地区所需的转移支付数额.通过测算发现,我国东部地区公共服务需求主要由经济水平主导,西部地区主要由跨区服务主导,中部地区主要由人口科教卫生主导,区域之间存在较大的财力和成本差异.实证结果显示,5个发达省份基本公共服务支出远超均等化需求,1个发达省份支出低于均等化需求;西部多数省份和个别中部省份长期低于均等化需求.建议通过立法确定基本公共服务范围及其在政府支出中所占比重;全面衡量地方财政收入能力、努力程度;建立财税地理信息系统动态反映差异变动,及时调整转移支付方向和力度,缩小区际基本公共服务差距.  相似文献   

5.
基于主成分分析的安徽省现代服务业发展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安徽省现代服务业为评价对象,给出了现代服务业发展水平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并以2005年的统计数据为例,利用主成分分析法构建了评价模型。通过模型分析得出安徽省现代服务业发展水平与东部省份有明显差距、在中部省份中居中、略高于西部省份的结论,提出了促进安徽省现代服务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采用多元统计中的因子分析方法,对中部六省的新型工业化水平进行综合特征分析,结果显示:在工业化进程中,湖南在综合与经济效益方面、河南和安徽在信息化和科技含量方面、湖北和山西在经济发展水平和结构变动与人力资源利用方面、江西在环境状况与能源消耗方面位于全国中上游水平。中部六省应从优化产业结构、发挥人力资源优势、大力推进节能减排、培育城市群增长极四个方面加快中部区域新型工业化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7.
为促进我国各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推进中部地区发展的政策,这为中部地区崛起提供了良好机遇.现阶段是中部地区社会经济快速与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时期,对该区域社会经济各方面发展情况的全面了解是发挥政策优势促进区域竞争力提升的重要基础.运用主成分分析法,选取能反映中部六省社会经济发展状况的综合指标,确定和解释影响中部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的主成分因素,以对中部六省社会经济发展状况进行比较,指出政策推进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差异并采取有效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8.
江浙新农村信息化建设状况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利用第二次农业普查资料,根据发达地区的特点改进已有的农村信息化评价指标体系,主要从农村信息化基础设施与普及应用、农村信息化人才资源等方面进行定量分析,对江浙两省之间以及江浙两省各地区之间农村信息化状况进行了评价和比较研究.江苏省和浙江省都是我国东部沿海发达省份,同属我国长三角区域,在农村信息化建设方面都处在全国前列,但是江浙农村信息化建设模式不同,发展状况也不同,尤其是江浙两省内各地区农村信息化水平存在明显的不平衡.在探讨影响新农村信息化建设的关键因素的基础上,为加快两省新农村信息化建设提出对策建议:加强两省农村信息化人才培育,提高欠发达地区区域经济水平,是当前进一步推动江浙两省以及长三角地区农村信息化平衡、快速、协同发展的关键.特别要指出的是,苏南、浙东北等发达地区的重点是促进农村信息消费增长,而苏北、浙西南等地区的重点是发挥龙头企业信息化应用的带动作用.  相似文献   

9.
针对当前物流业可持续发展缺乏系统性实证研究现状,综合考虑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及生态环境三大因素,采用数据包络分析模型对中国31个省、市、自治区物流业可持续发展水平进行综合评价。实证研究结果显示华东等沿海发达地区物流可持续发展能力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并不协调,西部地区物流可持续发展水平则仍然较低。  相似文献   

10.
产业集聚是当今产业发展的一个新的趋势,它在推动地区工业化,城市化进程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运用面板数据模型,通过实证分析阐述产业集聚和城市化之间的相关性,同时对比中部地区和发达省份的数据,得出中部地区要缩小与发达地区的差距,必须借鉴发达地区的经验,把握产业集聚与城市化之间的哪互动规律,积极培育具有地区优势的产业集群,以促进城市化水平的提高.  相似文献   

11.
目前,沿海产业向中西部地区转移已成国家关注的重大问题,而中部地区经济承载力问题是科学承接和布局沿海产业转移的基本依据.本文利用中部六省1978-2010年的三次产业就业人数数据,建立时间序列ARIMA模型,对各省2011-2015年就业人数进行预测,以此反映中部地区未来经济人口承载规模,并与广东省三产就业人数进行对比分析,得出以下几点结论:(1)中部六省经济人口承载规模差异显著;(2)中部六省经济发展能力差异显著;(3)中部六省经济人口承载力相对较弱,阻滞了产业大规模转移;(4)中部地区经济人口承载规模尚有很大提升空间.  相似文献   

12.
基于产业梯度转移的规律,中部六省在承接东南沿海产业转移过程中,首先应该分析自身本土产业与产业结构的现状与特点,根据产业梯度系数确立各自的优势产业,在此基础上,再根据各省区相对东南沿海不同地区(主要是珠三角、长三角、京津地区)的产业梯度和相对产业梯度,确定各省区对应不同发达地区所需要重点承接的产业。同时,针对当前产业转移过程中出现的主要问题,提出一系列应对策略与建议,以更好地承接东南沿海不同经济发达地区的产业转移。  相似文献   

13.
构建工业化、信息化水平评价体系,测度中西部地区2004—2016年间工业化与信息化发展水平,利用协同模型评价中西部地区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水平。结果表明,中西部地区信息化、工业化水平发展较快,增长势头强劲,二者的融合水平在不断提升;中西部地区整体工业化促进信息化发展能力低于信息化带动工业化能力;两化融合水平表现出一定的区域差异性,中部地区明显优于西部地区,湖北、内蒙古、山西居于前三,而甘肃、青海等省份排名靠后。基于此,从全面推进智慧制造试点示范行动,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加强区域之间的统筹协调与交流,深化信息网络技术与制造业融合等方面提出了中西部地区两化融合的优化路径。  相似文献   

14.
基于因子分析法的湖北省新农村建设实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建立27项指标的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运用因子分析法,对2006年全国的新农村建设水平进行综合分析,结果表明:湖北的新农村建设评价在全国各省、市、自治区中处于中等偏下水平,综合排在21位,明显落后于东部沿海发达地区,在中部地区的排名也较为靠后。在此分析基础上为定量评价湖北省新农村建设实现程度和存在的问题,为打造具有湖北特色的社会主义新农村提供一定的建议。  相似文献   

15.
王石奇  沙亮 《社区》2013,(30):10-11
河南是人口大省、农业大省,客观地说,其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较广东、江苏等东南沿海省份存在不小的差距。不过,近年来,河南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城市社区建设,强力推动,社区建设工作整体水平有了很大提升,走在了中西部地区前列,取得了一系列令人瞩目的成绩。  相似文献   

16.
要重视从区域经济学角度研究广大欠发达边缘区的人力资源开发问题。在广大欠发达边缘区中 ,闽东是极为特殊的地区 ,区位优势十分突出 ,兼有丰富的山海资源 ,同核心区之间的可达性即将有突破性进展 ,完全有条件、有潜力率先从欠发达状态进入发达状态 ,争取2 0 5 0年达到东部沿海发达地区同期水平 ,为我国第三步战略目标的实现做出自己的贡献  相似文献   

17.
酒店业作为地方经济发展的标志性产业之一,是对地方经济发展水平的直观反映。在测算我国沿海省份酒店产业效率的基础上,运用Tobit模型研究酒店产业效率的影响因素。结果显示:沿海省份酒店产业静态效率呈现为先升后迅速下降的趋势,动态效率则表现为全部下降态势,地区间呈现明显的不同;沿海省份星级酒店的综合效率受交通便利程度、旅游资源吸引力和高星级酒店结构的影响显著。同时,受科技发展水平、酒店后备专业人才数量、对外开放程度和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的影响。鉴于此,本文提出发挥“酒店+”功能,开展全域旅游,进行细分市场和精准营销,促进人力资源改革,加强政府政策供给等建议,进而提升沿海省份酒店产业效率。  相似文献   

18.
当前,随着中部六省经济发展水平的日益提升,旅游业在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中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为了衡量中部六省旅游经济的发展现状,内容上以中部六省的旅游业发展情况为研究对象,从空间结构的角度出发,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对该区域旅游经济发展的差异性特征展开分析。实证结果表明,中部六省的整体旅游业发展水平较低,存在较为明显的空间差异。  相似文献   

19.
基于主成分分析的平原26省林业发展水平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主成分分析方法,以平原地区26个省为例进行平原林业产业发展水平的实证分析,建立了以10个指标为基础的指标体系,进行主成分分析,从而得出三个主成分:林业基础指标、林业第二产业指标和林业第三产业指标,并主要从产业角度进一步解释主成分含义。最后根据26个省主成分得分情况,给出排名。根据评价结果,认为平原林业发展应因地制宜,根据不同地区自然经济条件的不同,制定不同的产业政策,从而确定平原林业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20.
中部地区在产业战略选择上的趋同性,产生了对各地产业发展现状的考察与比较的紧迫性。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对中部地区6个省的20个制造业进行分析发现,各省在制造业上的优势差异明显。中部各省要突破资源依赖的瓶颈,发展先进制造业,实现产业的战略转型,就需要建设好服务于制造业的软、硬件环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