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4 毫秒
1.
不少语法学家认为,古汉语的名词“可以按照一定的语意习惯灵活运用,在句中临时改变它的基本职能”,常常“表示它所表示的事物的行为动作,充当句子的谓语”。这就是名词活用作动词.名词“用如动词的现象相当普遍”.但近来又有人提出:“‘名词用如动词’的提法应该否定.”  相似文献   

2.
“所”的基本用法是作指示代词、连词、数词和名词。 指示代词“所”在古汉语中有其特殊性。它和一般指示代词不同,本身不能单独使用,必须用在其他词或短语的前面,通常用在动词,介词或偏正短语的前面,组成名词短语(所字结构),才能体现指代的意义,充当句子的各种成分,主要充当主语、宾语,定语或判断句的谓语。有的语法书称这种“所”为结构助词。 “所”作指示代词有十二种用法: 1.通常用在动词的前面,组成名词短语,充当主语、谓语或宾语,用来指代人、事、物等,相当于“(所)……的(人、事情、东西)”等。  相似文献   

3.
古汉语中名词用如动词(指用作一般动词,下同),以及名词的意动用法和使动用法都是常见的语法现象,其中以名词用如动词更为普遍,而且其语法结构及词汇意义更为复杂多样。就语法结构而言:名词的意动用法和使动用法,都是名词活用为动词充当述语,与后面的词语构成述宾关系;就其词汇意义而言:名词的意动用法,其特点都是表示“认为”这个意义,可以解释作“把……当作……”或者“以……为……”;名词的使动用法都有“使令”义,即带有“使……”或者“让……”,“给……”的意思。名词用如动词则没如此简单。然而,一般语法书对名词的意动用法和使动用法论述较为详细清楚,而  相似文献   

4.
本文讨论了古汉语中名词性成分作说明谓语的问题.研究表明,古汉语中名词性成分作说明谓语一是表示体貌特征,一是表示衣食住行.后者是现代汉语所没有的.结构上,名词单独作说明谓语的情况很少,而且有较强的限制条件.常见的是名词与名词、形容词或数词组成偏正短语,然后整体上充当说明谓语;而且,偏正短语很少单独作说明谓语,一般是两个以上并列作谓语.作说明谓语是名词性成分的正常语法功能之一,不能看作是活用为动词.  相似文献   

5.
文言文中实词活用的方面很多,主要是名词与动词之间的活用,形容词活用为动词,数词活用为动词,形容词活用为名词,名词作状语等。至于代词活用为动词,副词活用为动词,因为用例较少,这里就不予论列了。 (一) 名词活用为动词名词活用为动词是最常见的一种实词活用现象。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充当动词用的名词便具有动词的特征。或者直接充当谓语,或者充当谓语中心词。在名词活用为动词中,普通名词活用为动词最普遍,方位名词、时间名词次之,专有名词活用为动词较为  相似文献   

6.
一、引言在古代汉语里,名词作动词充当谓语是普遍的语法现象。许多古汉语语法著作都认为这种现象属于词类活用,如王力先生主编的《古代汉语》、郭锡良等先生编的《古代汉语》、张之强先生主编的《古代汉语》等。词类活用是指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一个词临时改变原来的意义或增加新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在古代汉语语法里,根据词的意义和词的语法特点,把词分成名词、动词、形容词、数量词、代词、副词、介词、连词、助词、叹词等类别,叫作词类。不同词类的词,有着不同的语法功能。象名词,一般都能充当句中的主语、宾语,可以受数量词、形容词修饰。象动词,一般都能充当句中的谓语,可以受副词修饰,有些动词作谓语还能带宾语。象形容词,一般都能充当句中的谓语和定语,都能受程度副词修饰。象副词,主要是充当句中的状语,修饰动词、形容词或别的副词,不能修饰名词。在古代汉语里,某一个词一般都属于一个比  相似文献   

8.
述宾式复合名词,指的是在内部构造上是述宾式,而在整体功能上是名词性的一类复合词。其在结构形式和功能意义之间存在着不对称:内部构造(即组合形式)是动词性的,而整体功能(即指称意义)是名词性的。原因在于其在形成过程中经历了由“述宾式动词词组”到“述宾式复合名词”的演变。  相似文献   

9.
英语造句的根本特征是主谓构造,包括语法性和逻辑性"主谓结构".逻辑性"主语一谓语"结构的逻辑主语采用中心词为主格形式的名词词组,逻辑谓语采用非限定动词词组或无动词词组,是一个具有独立性的意义表达单位.该结构既分布于大句,也分布于小句,既可以是从属结构,又可以独立存在.在一定语境下实现意义表达的简洁化是其主要语用理据.  相似文献   

10.
一般说来 ,英语谓语可以分为三类 :简单谓语、复合谓语和双谓语。双谓语结构为“实意动词 +后续成分” ,其中 ,实意动词可以是持续性的 ,也可以是非持续性的 ,但大多数情况下不及物 ;可充当其后续成分的有形容词、过去分词、现在分词、名词、介词短语及从句。双谓语并不等于“复合谓语” ,可以用“删除法”和“替代法”来加以区别。双谓语与外位成分有些相似 ,但它们无论在结构、构成还是功能方面都有差别。本文还探讨了谓语的后续成分与状语的区别。  相似文献   

11.
“到+NP”的“到”的隐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到+NP”的“到”的隐现陈信春一1.1“到”兼属动词和介词。不管作为动词还是作为介词,都可以同名词性词语相组合。但作为动词所组成的述宾词组“到+NP”,主要句法功能作谓语,在通常情况下不存在“到”的隐现问题;而作为介词结构的“到+NP”,不充当谓语...  相似文献   

12.
双重谓语由两个部分组成(即第一谓语和第二谓语),同时用来说明主语,第一谓语通常由实义动词表示,说明主语实施的某一特定的行为过程;第二谓语一般由形容词、名词或过去分词充当,说明主语处于某种状态时所具有的特征情况或身份。句法结构上,双重谓语是一种“动词+(宾语+)形容词(名词、过去分词等)”结构,它与“复合谓语”、“复合宾语”及“动状”结构的表层形式很相似。本文旨在探讨区别双重谓语与上述几种相似结构的方法。  相似文献   

13.
《庄子》“X+然”类形容词语法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庄子>中"X+然"类形容词是由单音节的名词、动词、形容词、拟声词或叠音词加上词尾"然"构成的.它可以与名词、动词、形容词组合成偏正结构,在句中充当谓语、状语、句首修饰语和外位语等句子成分.  相似文献   

14.
长子方言是晋东南方言中的一个小分支,它有着独特的地域特色,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圪"音字的使用。"圪"字,入声音,不能单独使用,多数没有意义,只起表音作用。"圪"作为表音字头可以构成名词、动词、形容词、量词,在句中充当主语、谓语、宾语、定语、状语、补语。  相似文献   

15.
我从事中专英语教学多年,在教学过程中体会到非谓语动词在英语语法中占有特殊而又重要的位置,在文字和口语表达中应用极为广泛,然而,非调语动词的运用是学生的薄弱环节,特别是非谓语动词作定语,学生极易混淆。现结合本人教学实际,将非谓语动词的特点和用法作个简要介绍,就教于专家学者。非谓语动词有三种形式:不定式、分词(现在分词、过去分词)和动名词。这三种形式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它们不能充当谓语,不受主语人称和数的制约,也不体现时的特征。而它们往往具有动词的特征,可以接补语或宾语,可以有状语修饰,除过去分词外,…  相似文献   

16.
本文在科学界定古汉语使动甸的基础上,着重阐明述性词和宾语关系及其在今译中的转换生成。它从分析例句入手,对有无宾语的陈述句和使动句做了全面、仔细的比较鉴别;又对动词、形容词、名词等作述性词的述宾结构转换为递系结构和动补宾结构作了较深入的探究,有利于古文今译能力的培养和提高。  相似文献   

17.
在公开出版和内部发行的古汉语论著及教材中,大都列有词类活用,专门讲述名词用如动词,形容词用如动词,动词用如名词等。笔者认为,对这类词应作具体分析,绝大部分似宣统称为兼词。本文对此,谈点粗浅看法,以期引起同仁们的关注。兼词是一种兼具多种功能的词,即在一个具体的句子里,可以作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词类  相似文献   

18.
古汉语中的意谓性动词可由名词、形容词和极少量的动词充当,这在我国似乎已成定论了。愚见则以为名词绝无法活用作意谓动词。人们通常所谓名词活用作意谓性动词,其实是名词活用作表示态度方式及动作行为的动词——愚名之曰“态度动词”。从现有的各专家和大学编写的一些古汉语语法书籍来看,他们对名词活用作意谓性动词的定义是这样下的:  相似文献   

19.
古汉语主谓谓语句内部构成情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主谓谓语句这种语言现象在汉语中早已存在。本文吸取现代汉语研究的某些成果和方法 ,界定古汉语主谓谓语句 ,以成书于战国时代的《孟子》为语料 ,并部分地采用了《左传》、《论语》中的句子 ,对先秦主谓谓语句的内部构成情况进行探讨和分析 ,认为大主语可以是名词、动词或主谓短语 ,小谓语可以是名词、动词、形容词性短语以及主谓短语等  相似文献   

20.
古今汉语方位词没有大的差异,一般很少单独充当句子成份,往往和其他名词结合,表示时间、方位等。由于方位词意义的纷繁复杂,有些方位词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已经脱离了定位的原义,含有特定的意义了。人们对方位的认识,不是单一的表象,是主从统一观,时空统一观、对立统一观的结晶,是在一定的思维文化模式指导下产生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