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培育当代中国公民意识的现实基础,包括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环境等几个方面。筑牢培育当代中国公民意识的现实基础,应主要从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发展社会主义法治环境等几个方面进行分析、探讨,并对如何筑牢培育当代中国公民意识的现实基础进行思考。  相似文献   

2.
公民意识教育中文化传统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重视文化传统对公民意识教育的影响是由公民意识形成的特点、文化传统的存在方式、马克思主义的最终目标所决定的。中国文化传统既有优秀的,也有陈陋的,同时还具有长久性、复杂性、变化性、差异性等特点,它对公民意识教育的影响主要表现在知、情、意、行等方面。中国文化传统对当代公民意识教育有重要意义,可以通过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保障和促进公民社会的存在和发展、加强中华优秀文化传统教育、与多样化的全球文明进行对话等来发挥其作用。  相似文献   

3.
通过公民意识教育使全体公民树立公民意识,养成公民思维,形成公民思想,指导公民行为,营造公民文化,将会有力地提升国家软实力,促进社会和谐。社会主义合格公民应该具备人民当家做主意识、国家意识、民主意识、权利义务意识、遵纪守法意识、规则意识、公共意识等七种意识。  相似文献   

4.
文章主要是从社会学视角下对道德冷漠进行界定,并从我国传统文化、公共道德事件中的群体心理以及社会现实环境对于公民文化人格、道德模式和个人行动潜移默化的影响三个方面来解释道德冷漠现象出现的原因,并对如何解决这些问题提出坚持传统道德伦理并赋予其新的内容和精神;建立和完善社会和国家的道德行为的奖惩机制;强化公民的主体意识的对策。  相似文献   

5.
我国公民公共意识的不足严重制约了公民社会的发展与壮大,培养公民公共意识对于公民社会承接国家释放的功能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社区是培养公民公共意识的战略性空间,从社区文化建设、社区组织建设、社区服务建设、社区管理建设、社区环境建设等方面探索公民公共意识的培养途径具有可行性。  相似文献   

6.
公民意识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进程中,国人的公民意识问题日益提到议程,公民意识可以说是构建和谐社会的精神支柱,核心所在。一直以来,由于特定的经济、政治和文化的原因,国人的公民意识一直很缺乏。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从两个维度加强培育公民意识:在个体方面,大力提高公民素质;在社会方面,需要有一个公正的社会环境。  相似文献   

7.
马克思强调,公民社会的兴起对于个体性的形成,对于人的全面自由发展。对于经济摆脱国家政治而成为人类社会生活中起支配作用的规律,具有决定性的作用。对我们的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建设具有指导意义。所以,大学生公民意识的培养与独立精神的形成,对于建设中国公民社会和公民道德以及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都是意义重大的问题。作者从大学生公民意识培养的意义、现状、途径等角度阐述了观点。  相似文献   

8.
近些年来,政府与公民关系是我国行政学研究的重要主题之一.在政府与公民关系研究中,有以下特点:一是理论研究视角的多样性,主要体现在从行政文化、和谐社会构建、信息公开、行政机构改革、社会发展变迁以及公共危机等角度的展开;二是研究内容的多层性,主要探讨了政府与公民关系的多种类型.由于现有的研究还存在着不足,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改进,即厘定政府与公民关系中的核心概念;探析政府与公民关系发展的动力;把握政府与公民关系发展的趋势.  相似文献   

9.
中国社会从计划经济社会转向市场经济社会,个人与社会的联结方式从"人身依附关系"转向"物的依赖关系",这彻底改变了个人的存在特性,使个人生活价值体系在基本价值关系、重要价值和生活意识等三个方面形成了全新内容。但是,根深蒂固的群体性生活文化、转型期的制度缺陷以及由自上而下的社会转型导致的理性启蒙的不足,使个人生活价值体系的历史性转换遭遇了巨大的困境。走出困境,一方面依赖我国社会保障体系的完善和健全、民主法治社会的高度发展、社会的人本化程度;另一方面依赖个人生活的理性自觉以及主体意识、公民意识和法治人格的形成。  相似文献   

10.
国家意识是公民对祖国认知、认同的概念集合,是国家向心力和凝聚力的基础,有着循序渐进的历史形成过程,并不断融入时代特征,体现时代特质。当前,国家意识承载着促进国民明确社会责任、建立共同理想,超越局部狭隘、促进民族团结,激发爱国情感、形成奋斗力量等重要功能,同时也遭遇了国家形态与国家观念变革、多元社会思潮侵蚀以及传统培育模式现代转型缓慢等培育困境。基于此,国家意识培育应该以推进培育内容创新、培育主体创新以及培育方式创新为主要切入点,从而增强国民国家意识,实现国家发展和人民发展同向同行的重要目的。  相似文献   

11.
作为公民社会与公民伦理所蕴涵和期待的现代性精神气质的具体承载,公民意识的形成不仅直接关涉公民社会精神气质能否真正获得社会主体内在的人格支持而具有价值依托,而且直接影响社会现代化过程的精神动力与发展路向。当代高职女大学生所面临的中国现代化进程现实境遇与中国传统伦理及其人格范型的双重制约,决定了现代公民意识培育的必要性和关键性。高职女大学生公民意识的培育,需要以主体意识、权责意识、民主法治意识和社会公德意识为着力点,通过富有现代性特征的公民教育来完成。  相似文献   

12.
公民政治和公民社会刍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公民政治、公民社会作为现代化社会建构中所必须具备的基本问题 ,应该尽快地纳入政治体制改革之中。公民概念是与市场经济相对应的启智概念 ,在中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中 ,对于公民政治、公民意识和公民社会的建设 ,都起着很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公民意识是指作为现代社会成员的公民对自己在国家中的角色包括政治地位、法律地位及其价值的自觉反映。加强公民的国家意识、民主意识、法治意识、道德意识和平等意识教育,对发展政治文明,建设法治国家,完善市场经济,提高公民素质,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意义。当前,应当通过完善法律制度、探索多种形式、改进教育方法、加强学校德育、建设公民社会等途径,加强公民意识教育。  相似文献   

14.
充分发育的公民社会是现代国家实现社会文明的基石,而其发育需要成熟的公民自主意识作为内在动力。公民自主意识是公民参与社会事务的主动性和能动性的内在体现。而我国长期受集权主义政治模式的影响,公民自主意识缺乏,导致公民在社会事务管理中存在较强的官方依赖心理和志愿失灵、弃权渎责现象。只有完善公民意识教育政策,通过塑造公民人格、学校教育和社会引导及社会实践来激发公民主体意识、强化公民权责意识和参与意识,才能使公民养成理性成熟的自主意识,为我国公民社会的发展和社会的现代化提供内生动力。  相似文献   

15.
以公民个体意识、社会责任意识和法治意识为核心的公民理念是现代法治社会的精神支柱。和谐是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要求超越传统的“人民”的理性界限而倡导公民理念。这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需要,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需要,也是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需要。落实公民理念要从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培育公民社会、弘扬公民文化这三个重要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16.
公民意识是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主体性条件。传统社会我国农民臣民意识浓厚而公民意识缺失。为了培育农民的公民意识,必须充分发挥村民自治的宪政载体作用。村民自治为农民公民意识的培育提供理论基础、制度平台和实践基石。优化村民自治,促进农民公民意识的培育,不仅要创新自治制度,提供制度保障;而且要实现村—社联动,提供平台保障;更应落实村务公开,提供监督保障。  相似文献   

17.
公民意识的形成是在各种内外因素的共同作用下,主观见之于客观的复杂过程。个体的知、情、意、行等诸要素的辩证关系及其在外界因素影响下的矛盾运动的复杂过程,构成了公民意识形成的内在机制。内在机制原理要求公民意识培育既要适应个体原有的意识结构水平和发展要求,又要超越个体意识结构的现有基础,体现现代社会的意识形态要求。因此,在公民意识的培育过程中,要坚持主体性原则,把培育对象视为主体,引导其从他律走向自律;要遵循培育的基本规律,重点研究个体的身心发展规律和意识形成规律;要结合个体特征和时代发展创新公民意识培育的方法;要优化和改善公民意识培育的宏观环境和微观环境,为公民意识的培育与和谐社会的构建奠定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18.
文章在对公民概念分析的基础上,对公民意识的内涵及其作用进行了深入的探讨。文章认为,公民意识包含主体意识、权利意识、责任意识、平等意识、参与意识与理性精神。同时,公民意识对于现代性社会而言具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大学生公民意识的强弱直接影响公民社会发展.提高大学生的公民意识,不仅有赖于理论教学中公民身份认知的渗透、灌输,更有赖于其社会实践环节公民生活的参与、体验.《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牡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的社会实践环节可通过实施“公民意识教育实践项目”,鼓励大学生积极参与社区服务、社会调查,提高其对社会问题的观察、分析、探究能力,而这也是巩固公民知识、坚定公民意识、锻炼公民技能,并使三者相统一的基础,是促进成熟公民社会发展的内在途径.  相似文献   

20.
公民是民主国家中拥有公民身份的人。公民意识是公民自身对其公民身份的理性认识与价值认同。社会主义公民意识教育是培养社会主义公民意识的教育活动,以使公民获得对社会主义公民身份的理性认识与价值认同。公民意识教育具有意识形态性,社会主义公民意识教育是我国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现阶段社会主义公民意识教育的重点内容是树立民主、法治、自由、平等、公正理念,中心任务是培养公共理性,宏观目标是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与和谐社会建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