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在知识经济和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创新已经成为提高区域竞争力、实现经济跨越式发展的根本途径。构建区域创新网络,实现网络中各相关主体相互联动、协同发展以促进区域创新能力的提高是目前研究的热点,以往学者从区域创新网络的运行机制,评价方法,成熟度等方面进行研究。针对网络来说结构分析是研究其功能和运行的重要方法,现在前人相关研究基础上,进一步探索区域创新网络的结构特征以及对企业创新能力的影响,以期采取更有力的措施完善区域创新网络进而提高企业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2.
差异化发展是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面临的重大问题,因此需要将创新能力评价与创新优势识别进行综合研究。以郑洛新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为研究对象,构建起包括5个维度、13个指标的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竞优评析方法对评价指标分类赋权,与2014—2016年间成立的14家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进行比较评价和优势分析。研究发现:(1)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创新能力呈现明显三级分层,长三角和珠三角仍是全国创新高地,郑洛新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处于下游靠上位置。(2)郑洛新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在创新主体和创新人才方面具有一定优势,但创新投入和开放创新不足对创新绩效产生明显制约作用。  相似文献   

3.
区域科技创新能力是衡量区域科技实力的重要尺度,更是区域经济增长和竞争力提高的决定性因素。通过区域科技创新系统评价指标的筛选和分析,构建了区域科技创新能力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用客观赋权的熵权法确定指标权重,结合TOPSIS法建立了基于熵权TOPSIS法的区域科技创新能力综合评价模型,对我国31个省市和6大经济区域的发展状况进行实证分析,结合相关数据,对评价结果进行综合分析,指明了各省市科技创新体系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提高创新能力的策略。  相似文献   

4.
综合前人研究成果,征求有关政府官员、专家和企业家意见,并结合作者的研究,构建区域创新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该指标体系应包括创新环境、科技创新能力和创新网络共3个部分,42个最终指标.运用多层次交互式的研究方法确定各个指标的权重,形成最终的区域创新能力评价模型.最后运用此模型对我国中部地区的两个核心经济区长株潭城市群和武汉城市圈的创新竞争力进行了对比分析.  相似文献   

5.
从创新投入、创新环境、创新成效三个维度构建中国区域创新能力评价体系,选取我国30个省级样本数据,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对各区域创新能力进行评价,并深入分析其空间结构特征。研究表明:中国区域创新能力的空间结构呈现出明显的“东强西弱”阶梯式分布格局;创新能力高的区域高度集聚在沿海长三角、珠三角和京津冀三大区域。最后,依据实证结论创造性地引入雁阵理论,构建中国区域创新能力提升的大国雁阵模式,并探讨其实现路径。  相似文献   

6.
文章主要对欧洲区域创新系统的一些重要议题进行分析,并总结出主要特征,从中获得一些有益的启示。面对新的创新环境,我国区域创新系统应该注重构建合理的创新网络和促使区域内集群化的发展,通过技术扩散和技术转移把技术和创新政策融合于潜在的区域创新系统,并有效开发人力资源,强化人力资本的流动,以构建区域优势,从而增强区域创新能力,推动区域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7.
构建区域创新网络是为了能够保持区域持续的创新能力和竞争优势。然而,区域创新网络能否发挥作用与创新网络的形成过程相关,同时在很大程度上还受到创新网络运行过程的影响。构建区域创新网络的运行模型阐述传统产业区创新网络与高新技术产业区创新网络的运行过程,目的在于调动区域内合作各方面创新,获得知识溢出、资源共享、协作效益、社会资本等效应,从而增强区域的创新能力和竞争力,推动区域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8.
自主创新能力是指依靠自己的智慧和力量,获得新的科学知识和技术成果的能力,区域自主创新能力主要是指省、市、县的科技创新能力.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的实质是掌握核心技术和关键技术,拥有更多的自主知识产权.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是关系到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战略问题.为此,要采取发展创新文化、开发人才资源、发挥政府主导作用和企业主体作用,构建多元融资体系,以及引进战略投资者等一系列战略措施,着力增强区域自主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9.
提出由区域创新网络、区域创新投入、区域创新产出、行为主体自身创新能力这四个要素构成的区域创新要素关系模型,发现区域创新能力的大小不仅取决于区域内各创新行为主体的创新能力和各类创新资源的丰裕度,更取决于各创新行为主体在相互作用中所采取的集成运作方式.应从一种新的区域创新能力评价视角--区域创新网络成熟度,综合考虑区域创新动态集成运作过程,并设计出目的性强、政策指导性强、动态性强的区域创新网络成熟度评价指标体系,以期对区域创新系统的创新过程进行有效评价.  相似文献   

10.
基于灰色关联度的区域自主创新能力模糊评价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自主创新是企业提高核心竞争力的重要途径,也是一个国家长远发展的核心驱动力。从创新基础,创新投入与创新产出三个方面选取11 个评价指标,运用灰色关联模糊评价方法对我国东、中、西各区域典型省份进行实证研究;这种研究方法避免了传统的在综合评价区域自主创新能力过程中遇到的权重赋值的人为性问题,使得实证结果更加科学、客观。研究表明,我国区域自主创新能力梯度差异显著,在此基础上针对各区域不同特点进行分析并提出改进性意见。  相似文献   

11.
区域自主创新能力与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外商直接投资、企业R&D投入强度、区域人力资源素质以及政府支持等具有正相关关系。应从创新文化建设、创新人才培养、产学研结合、区域合作等方面努力提高江苏省区域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12.
浙江省科技创新能力分析评价与对策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科技创新能力日益成为区域竞争力的决定性因素,科技创新能力主要包括科技基础能力、科技投入能力和科技产出能力等。通过对浙江省科技创新能力的纵横向比较分析,发现浙江省目前存在科技创新活动能力不强、创新人才资源缺乏和自主创新不足等主要问题。应从人才、经费和创新研究等方面来提升科技创新能力,为浙江省区域创新体系建设提供支撑。  相似文献   

13.
选取我国三大经济区2001—2017年的数据,运用面板数据模型分析了政府财政、金融市场及其相互作用对区域自主创新能力提升的影响,结果表明:政府财政对自主创新能力的提升作用较金融市场更为显著,但三大经济区存在差异;就全国总体而言,金融支持效率指标在是否存在政府中介的情况下均不显著,金融市场对自主创新的支持效率还很低下;误差修正模型表明区域自主创新能力提升还受自身前期自主创新能力水平影响;人力资本的投入对区域自主创新能力的提升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创新创业环境对创业活动起着根本性的促进作用,同时进一步影响区域的自主创新能力。通过以优化合肥、芜湖、蚌埠三地市创业环境为突破口,对安徽省合芜蚌自主创新综试区内创业环境与自主创新能力的相关性进行了实证分析,进一步从转变政府角色、积极培育市场环境和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三个方面对提升区域内自主创新能力提出了政策性建议。  相似文献   

15.
区域低碳创新能力是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政府对区域低碳创新系统的制度创新体现在区域低碳产业发展规划、低碳产业集聚激励、低碳科技成果转化等三个方面。区域内企业低碳技术创新体系的构建内容有:加强低碳技术创新联盟,增强低碳核心技术攻关能力,整合低碳产业链,实现区域资源的良性循环,构建创新型网络组织,促进低碳技术的扩散。  相似文献   

16.
以中国30个省市区2006—2018年的面板数据构建互联网发展水平指数,考察中国互联网发展的时空演变过程,运用空间杜宾模型研究互联网发展对区域创新能力的影响效应及异质性。研究发现:(1)中国省域互联网发展水平具有明显的区域异质性,呈现由东到西逐渐递减的空间格局;(2)各省份的互联网发展水平与区域创新能力呈倒“U”型关系,空间视角下互联网发展对经济关联地区创新能力的影响效应大于空间邻接地区;从地理区位来看,东部地区互联网发展对区域创新能力有显著正效应,中部地区呈倒“U”型趋势,西部地区暂不明显;(3)从创新主体来看,高等院校对区域创新能力的影响效应大于企业和科研机构。因此,要充分发挥互联网发展对区域创新能力的促进作用,既要着力提升全国网络信息化整体水平,也要因地制宜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17.
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是国家发展战略的核心。区域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力培育自主创新文化已成为推动创新型国家建设的重要支撑。笔者在论述自主创新文化特性的基础上,研究了区域自主创新文化作用的机制,提出了区域自主创新文化的建设路径。  相似文献   

18.
利用滞后1期的两阶段网络DEA乘法模型,采用我国30个省份5年的科技统计数据对我国区域创新网络系统效率进行了测度,同时将创新网络结构变量作为影响区域创新网络系统技术效率的解释变量展开研究,使用DEA-Tobit模型考察分析了创新网络结构与创新基础设施两方面对区域创新效率的影响效应。结果表明:我国各省区域两阶段知识创新整体效率均较低,整体效率较低主要是由于第二阶段的知识转化技术效率低下造成的;网络结构中网络开放性和网络规模对于区域创新效率具有一定作用,网络密度与网络结构洞的影响效应不明显;创新环境对区域创新绩效则具有重要影响作用。目前,企业在我国区域产学研创新活动中起到了主导作用,高校与研究院所的作用则远远不足。为提升我国区域创新绩效,我国各区域应在充分发挥企业在产学研协同创新中心作用的同时,大力提升高校和科研院所的知识转化率,发挥高校与科研机构的知识溢出效应;也应注重提高地区信息基础设施水平,加强区域创新基础设施的建设;并注意R&D经费的使用效率。  相似文献   

19.
辽宁省汽车产业自主创新能力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根据汽车产业的技术创新特征.从创新资源投入、创新管理、创新产出能力、自主研发能力等四方面考察区域汽车产业的自主创新能力。构建了定量化的评价模型。并运用该模型对辽宁省汽车产业自主创新能力进行判定.总结辽宁省汽车产业自主创新的问题所在,为制定和实施提升区域汽车产业自主创新能力的政策措施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20.
以2007~2009年我国的创新数据为基础,利用DEA分析方法将自主创新能力分解为原始创新、集成创新、消化吸收再创新三种能力,并在不同区域间进行对比分析。研究得出,总体上我国三种创新能力均出现不同幅度下降,其中西部地区的自主创新能力上升显著,而一些强势省区却在原始创新能力上出现集体下滑,在其他两种创新能力上保持了平稳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