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评价我国农村居民的健康相关生命质量,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欧洲五维度健康量表(EQ-5D)对我国农村居民的健康状况进行测量。结果:东、中、西部地区居民健康状况存在明显的地区差异;女性健康状况低于男性;受教育程度越高,健康状况相对越好;低收入人群面临更多健康问题;疼痛/不适和焦虑/抑郁两维度存在问题较多。结论:在卫生政策制定时,要关注农村居民的主要健康问题,重点保护妇女、老人、低收入人群等弱势群体的健康,提高健康公平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安徽省农村居民的健康相关生命质量现状,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欧洲五维度五水平健康评定量表(EQ-5D-5L)对安徽省农村居民的健康相关生命质量进行测量?结果:调查对象主要的健康问题是疼痛/不舒服?焦虑/抑郁维度;EQ-VAS评分为(71.35±18.21)分;15~45岁调查对象主要健康问题是焦虑/抑郁,45岁以上者逐渐面临疼痛/不舒服的健康问题;低文化程度者面临更多的健康问题,“没上过学”组疼痛/不舒服维度有问题的比例高达67.90%;患慢性病者比未患慢性病者的健康相关生命质量受损风险更高?结论:把握各年龄段的主要健康问题?关注低文化程度者的健康?加强农村慢性病防治是提高安徽省农村居民健康相关生命质量的关键?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安徽省农村居民生命质量及健康相关因素。方法:采用包含欧洲五维度健康评定量表( EQ-5D-5L 量表)在内的自行设计问卷,对农村居民进行问卷调查,分别测量样本人群在五个维度的分布和EQ-VAS自评得分,利用差异性检验和关联性分析,探讨不同人群特征和五个维度分布水平、EQ-VAS评分之间的关系。结果:安徽省农村居民生命质量的总体评价较好,EQ-VAS平均得分为(83.80±15.36)分,接近一半(49.7%)的受访者报告五个维度中没有问题,疼痛/不舒服存在问题的比例高达42.0%,其次是焦虑/抑郁21.2%。年龄、体力活动量和慢性病是影响农村居民生命质量的主要的影响因素,疼痛/不舒服和焦虑/抑郁是影响居民EQ-VAS自评健康得分的主要原因。结论:应关注农村居民的疼痛/不舒服和焦虑/抑郁问题,重点保护妇女、老年人和慢性病患者等人群的健康。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食管癌患者的健康相关生命质量现状及影响因素?方法:采用一般资料问卷?欧洲五维度健康评定量表(EQ-5D量表),对209例食管癌患者进行问卷调查,采用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分析探讨食管癌患者健康相关生命质量的影响因素? 结果:食管癌患者行动?自我照顾?日常活动?疼痛/不适?焦虑/抑郁五个维度存在问题的比例分别为18.2%?12.0%?22.0%?38.3%?25.4%;自评健康得分(VAS评分)为(75.20 ± 11.00)分;综合健康指数得分(Index得分)为(0.84 ± 0.22)分?患者的性别?家庭年收入?文化程度是VAS评分的主要影响因素;患者的年龄?治疗方式?肿瘤分期?医保类型是Index得分的主要影响因素?结论:实施心理干预?早诊早治?大病医疗保险有助于提高食管癌患者健康相关生命质量?  相似文献   

5.
以扩大中等收入阶层有利于我国经济增长方式向消费驱动型转变为理论背景,首先梳理和计算了国内外定义下的中国中等收入阶层比例变化,发现中等收入阶层的比例大小和变化方向随定义的不同而不同。绝对收入定义下的中等收入阶层的比例一般上升,相对收入定义下的中等收入阶层比例有可能下降,恩格尔系数和基尼系数可作为收入法定义的补充。目前城镇中等收入阶层的比例不足50%,全国和农村的比例更低。然后基于收入拟合方法下的中国收入分布变迁情况得出中等收入阶层比例较低的原因是收入逐渐集中于高收入阶层,最后从收入来源角度提出了降低对中高收入群体转移支付、提高对低收入群体转移支付以及进一步提高低收入者经营净收入等措施以扩大中等收入阶层。  相似文献   

6.
本文使用中国健康与营养调查(CHNS)数据,从微观的家庭层面入手研究收入差距、高房价和阶层流动三者间的关系,并得出以下结论:高房价对收入差距的扩大有显著性影响;高房价对收入差距的影响具有地区效应;相较于农村地区,高房价对收入差距的作用在城市表现得更为明显;高房价所导致的收入差距对高收入阶层和低收入阶层具有不同的影响;当前,我国的阶层流动变缓,出现了阶层固化。  相似文献   

7.
改革开放后农民收入增长的结构性特征及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改革开放后,我国农民收入增长结构的变化表现在收入来源、收入阶层及区域3个维度。在收入来源方面,工资性收入稳定快速增长,进而逐渐取代经营性收入成为对增收贡献度最大的收入来源;在收入阶层方面,低收入户和中等偏下户收入增长偏慢,低收入户与高收入户的增收动力结构差异明显;在区域方面,各地农民增收动力结构呈现出不同模式,收入增速地区差距较大并由此影响到区域收入不平等的变动。我国农民收入增长结构性特征的形成,是城市化与工业化、农业发展方式、农民自身禀赋、“三农”政策、区域发展格局等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通过对农民收入增长的结构性分析,既能总结农民增收的规律与经验,也揭示出农民增收中存在的财产性收入贡献度低、分配公平性不足等问题和矛盾。今后需适应经济新常态的变化,着力增强农民增收的可持续性与公平性。  相似文献   

8.
我国农村收入流动性与居民经济地位的动态演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CHNS数据,对1989—2009年间中国农村的收入流动性与居民经济地位的动态演变进行了分析。研究发现:(1)整体上中国农村居民的收入流动性呈现出不断下降且趋于稳定的态势,尤其是在2004年之后收入流动性的下降趋势较为明显。此外,不同收入阶层的收入流动性存在较为明显的差异,中等收入阶层的流动性最高,而最高收入阶层的流动性最低。(2)2006年之前收入流动性基本上有利于大多数农村居民经济地位的改善,但是2006年之后则不利于居民经济地位的改善。此外,1989—2006年间农村居民收入地位的改善更多地来自于较低收入阶层以及最低收入阶层强有力的向上流动的推动。(3)不同收入阶层经济地位的动态变化存在较大的差异。最低收入阶层向上流动较最高收入阶层向下流动要相对更为强势;较高和较低收入阶层向底层分化的态势日益明显;中等收入阶层的经济地位不容易巩固,其经济地位改善的前景不明朗。  相似文献   

9.
收入与健康人力资本关系的理论与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收入差距呈现不断扩大的趋势,与收入相关的健康不公平现象也逐渐呈现。从由收入决定的健康人力资本需求函数理论的分析来看,收入的提高最终会带来健康人力资本的增加,然而由于凹性健康生产函数的假设,这种效应会随着收入水平的提高而逐渐减少。基于中国健康与营养调查(CHNS)数据,运用有序Probit模型对理论假说进行实证检验,结果表明:提高收入对健康存在着显著的促进作用,而在城市居民中这种促进作用表现更加明显;在中低及低收入人群中,收入的提高对健康存在明显的积极效应,随着收入水平的上升,这一效应逐渐降低;收入是部分地通过医疗资源与营养的摄取而影响健康的,低收入人群因经济困难而被严重地限制了医疗资源的可获得性。  相似文献   

10.
基于统筹城乡医疗保障制度的费用补偿机制的角度对江苏样本进行研究,考察不同健康风险、不同收入阶层、城乡居民从医疗保障制度中的受益情况。结果表明:统筹医保制度中,高风险人群受益高于低风险人群,高收入阶层受益高于低收入阶层。农村居民比城镇居民更多的从医保基金补偿中受益,并不会带来我们所担心的"农帮城"。另外,采取参保自选这一统筹类型的地区能够使参保群众获得更多的、比例更高的医保补贴,这种参保自选的统筹类型在缩小贫富人群、城乡人群的医保补偿差异上更具优越性。  相似文献   

11.
我国不同阶层收入差距持续扩大的主要原因是:人们身份的不平等导致发展机会的不均等;各市场主体的竞争力不同,导致其经济收益的差别;两种体制转换过程中的制度缺位;在分配制度设计上,偏重于激励效率提高而对公平重视不够;生产要素市场化改革不彻底与基本需求品过度市场化同时存在;政府对收入分配的宏观调控乏力等。缓解由此产生的矛盾,一要发挥好初次分配和再分配的调节功能;二要依法规范各种收入分配行为;三要积极扩大劳动就业;四要优先发展教育,促进教育公平,为低收入阶层向上流动创造根本条件;五要加快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  相似文献   

12.
健康是增加收入、提高代际收入流动性的重要途径。本文基于2010—2020年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数据,采用3SLS法构建联立方程组估计健康与收入间的相互关系和循环效应,并进一步通过Blanden法对健康在代际收入传递中的贡献率进行分解和测度。结果表明:健康与收入之间呈现相互作用的双向因果关系,即“收入—健康”具有循环效应。我国存在代际收入固化现象,健康人力资本对子代收入的提升具有促进作用,进一步对健康贡献率进行异质性分析可知,农村、母亲、低收入阶层、子代16~25岁和初中阶段的健康贡献率更大。因此,应构建阻隔代际收入固化的循环传递效应机制,重视健康人力资本在打破收入固化中的积极作用,完善公共卫生和健康政策以提高居民健康水平,增强代际流动性。  相似文献   

13.
虽然总体价格水平止跌回稳,但是反映消费需求的零售商品的价格指数却仍是负增长,消费不足仍是当今制约经济走出低谷的桎梏。从收入层次来看,富裕阶层消费在其收入中所占比例极低,中层阶层预期支出不稳定及消费供给滞后,贫困阶层低收入是制约消费需求的最根本原因。因此,必须加强对富裕阶层收入的宏 观调控及税收管理,稳定中间阶层支出,改善供给结构,提高贫困阶层的收入,以期达到全面提高消费需求,带动整个经济全面回升的目的。  相似文献   

14.
我国居民医疗资源利用状况的不平等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医疗资源利用状况的不平等,是指不同收入组的居民在利用医疗资源方面存在显著的差异。根据2004年的中国营养与健康调查(CHNS)数据,用多元logit模型估计出我国居民医疗支出的价格弹性和收入弹性,结果表明:低收入的居民偏向于到基础医院就诊,高收入的居民偏向于到高级医院就诊;与高收入的居民相比,低收入居民受到的收入约束更大,特别是在患重病的时候,低收入居民的医疗费用更高,经济负担更重。  相似文献   

15.
随着互联网和通讯技术的普及,数字鸿沟对农村家庭经济行为影响巨大。本文基于中国家庭追踪调查2010—2018年五期面板数据,探讨了数字鸿沟对农村家庭收入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数字鸿沟对农村家庭非农收入的负向影响较农业收入更大,在使用工具变量、倾向得分匹配及其他稳健性方法后,结果保持稳健;异质性分析得出,女性、中青年、东中部地区受数字鸿沟的负向影响更大;从收入层级来看,数字鸿沟对高收入阶层的非农收入和低收入阶层的农业收入产生的影响更大。机制分析发现,数字鸿沟削弱了农村家庭的社会资本积累、阻碍了家庭的创业行为,降低了家庭收入,且社会资本的收入效应主要体现在非农收入上。本文的研究结论为微观层面数字鸿沟指标构建、缩小数字鸿沟和乡村振兴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6.
“仇富”这个词,再次密集地出现在媒体上,缘于中国人民大学社会学系教授李迎生对“全国城市居民综合社会调查”结果的评论,李认为:目前我国城市居民收入分配差距确实比较大,不利于社会健康发展;低收入阶层会产生“相对剥夺感”,心理失衡严重将导致仇富、报复社会等行为,引发一系列社会问题(2月7日《新京报》)。  相似文献   

17.
中国城镇居民住房支付能力测度与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房价收入比、住房可支付性指数和剩余收入法的不同适用性,对中国城镇居民的住房可支付能力及其时序变动、区域差异和收入阶层差异进行了测度与比较.结果表明,最低收入和低收入阶层的收入能力无法在住房市场中实现其住房需求;中等收入及以下各阶层住房支付能力呈下降趋势,且区域差异持续扩大;中国城镇住房供应结构不尽合理,各收入阶层与相应住房类型匹配性不完善,中低收入阶层城镇居民面临着较严重的住房压力.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南京医科大学低年级大学生健康素养现状?方法:采用随机整群抽样的方法,对该校197名大学生健康素养进行调查?结果:该校调查对象具备健康素养的比例为16.24%,在健康知识与观念?健康行为与生活方式?健康技能三个维度具备的比例分别为45.17%?5.58%?55.84%;男生健康素养水平高于女生;大一年级健康素养水平高于大二年级;城市生源地调查对象健康素养水平高于农村生源地;父母亲受教育程度影响调查对象健康技能素养;每月生活费较低的调查对象的健康素养水平较高?结论:该校调查对象健康行为与生活方式素养亟需提高,根据调查结果对不同人群开展针对性健康教育,多途径完善学校健康教育工作?  相似文献   

19.
中国农村存在收入维度以外的其他维度贫困,且多维贫困程度较为严重,尽管在2000—2011年间农村多维贫困程度呈现下降的态势,但仍高于收入单维度的贫困程度。教育维度对农村多维贫困的贡献最高,其次是健康、生活水平和收入维度,资产维度的贡献度最低。动态来看,2000—2011年间教育和资产两个维度对总体多维贫困的贡献度不断提高,健康和生活水平两个维度的贡献度呈下降态势,而收入维度的贡献度基本稳定。中国未来针对农村的扶贫瞄准应从单一的货币贫困调整为收入、教育、健康、生活水平和资产“五位一体”的多维贫困,要更为注重对农村贫困人口的能力开发,以破除当前农村贫困日益显著的持久性和脆弱性特征,进而提高精准扶贫政策的效率。  相似文献   

20.
利用2006年中国营养与健康调查数据,以18岁及以上的农村居民为研究对象,通过建立多层Logistic回归模型,运用残差虚拟似然法(RSPL)来分析农村收入差距对农村居民个体健康异质性的影响。结果表明:(1)收入差距在一定程度上能够解释不同县的农村居民个体健康的异质性以及农村居民家庭人均收入和年龄对其健康的效应的异质性。(2)对于低收入水平的农村居民,收入差距的扩大会减弱收入对其健康的正效应;对于中年农村居民,收入差距的扩大会加剧年龄对其健康的负效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