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农民工就业能力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就业能力是西方的重要概念,用就业能力理论和框架来分析农民工群体的就业,可以为研究农民工就业问题提供一套新的思路、方法和对策框架。本文讨论了就业能力的概念和框架构成,从职业认同、个人适应性、社会资本和人力资本四个维度对农民工就业能力进行了分析,并从农民工个人、企业、政府三个方面对农民工就业能力的开发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2.
文章试图回答如何从人力资本角度发挥人工智能对现代服务业的就业促进,减少可能的就业替代。在就业实现和高质量就业的基础上,实证研究验证了进入人工智能时代从事现代服务业的大学毕业生不会被机器人取代,而是需要更多的人力资本储备。研究结果还表明,从劳动力市场出发,现代服务业对高层次应用型人才有很大需求空间;从个体出发,技术创新能力和服务创新能力为现代服务业的就业实现提供人力资本保障;从高校出发,国际化学习和赛事平台等支持环境能够帮助毕业生增强社会适应性以及对现代服务业的认知水平。因此,“双一流”建设高校应进一步遵循教育与社会关系的外部发展规律,及时调整专业培养方案和培养模式,注重人工智能与其他专业的融合,在现代服务业就业实现的基础上助推高质量就业。   相似文献   

3.
在我国全面深化改革的时代背景下,“就业质量”问题受到国内外普遍关注和深入研究。本文对国内外就业质量的理论研究进行了初步梳理和归纳,最后做出较为系统的述评。近年来,我国学者对就业质量内涵、就业质量指标体系的构建以及不同从业群体就业质量的探索成果日益丰富,进一步补充和发展了国外有关就业质量的相关研究。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部分高校毕业生就业迁移状况进行分析,定义出聚焦、交流和离散三种迁移模式。通过探讨高校毕业生就业迁移目的地的选择,发现超过50%的毕业生选择在聚焦模式下就业,同时研究发现,就学地效应是毕业生就业迁移的首要因素,区域经济发展水平会对毕业生就业迁移造成显著影响,人口变量、社会资本变量以及院校类型对毕业生就业迁移具有一定影响。在此基础上,对如何解决区域人才失衡问题以及如何开展高校就业指导工作的给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5.
为提高电子商务专业学生的职业能力、就业能力和创业能力,促进大学生就业,文中主要探讨了电子商务就业概况,对其就业培训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及原因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此研究对电子商务人才培训培养模式改革和电子商务培训事业的发展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和较大的实用价值,以创业带动就业,从而减轻培训机构和高等院校的就业压力。  相似文献   

6.
大学生就业能力开发既包括高校对大学生就业能力的培养,又包括对大学生的个人就业能力的培养。通过对北京地区14所高校2013届毕业生的调查,从高校和大学生个人2个层面分析了大学生就业能力开发的现状,探析了就业能力开发对大学生就业满意度的影响,指出高校的培养定位、师资力量、实践教学、专业设置情况以及学生参加老师的科研项目、校外兼职、专业培训等都对大学生就业满意度有显著影响,而高校的课程设计与就业服务状况、学生是否考取职业资格证书对就业满意度的影响则不明显。针对当前大学生就业能力开发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基于2013年安徽省残疾人的问卷调查数据,运用Logistic回归模型,从个体特征因素、残疾人就业政策和相关认知因素等方面分析残疾人就业的影响因素.研究结果发现,年龄、受教育年限、生活自理情况、劳动能力情况等个体特征因素对残疾人就业具有正向显著性影响;享有就业扶助政策情况、对就业保障金了解度以及对残疾人就业工作的满意度等反映残疾人对残疾人工作认知的指标对就业也具有显著性影响.因此,进一步健全残疾人就业保障政策体系、加强残疾人教育与培训工作、贯彻落实残疾人就业服务政策以及加强残疾人便利服务设施建设等,以促进残疾人就业.  相似文献   

8.
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而大学生就业能力的高低是影响其能否顺利就业的一个主要因素。在对就业能力及其构成的文献回顾的基础上,提出了大学生就业能力的构成维度,并对福州市高校大学毕业生就业能力进行了调查和分析,最后提出了提高大学毕业生就业能力的相关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促进大学生就业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因素,是高校改革发展的一项重要任务。文章从增强大学生就业能力的角度出发,探讨拓展大学生就业途径的新思路,并结合药学专业培养特点及就业趋势发展的多样性,介绍了药学专业开设公务员录用考试的相关课程,实施系统性强化培训方案,对学生综合能力培养的意义和作用。  相似文献   

10.
[摘要]民族地区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能力主要包括了职业认同、个体适应性、人力资本、社会资本和文化适应性等五个维度。人力资本对就业整体水平都有显著促进作用,社会资本对总体满意度、升迁机会、工作稳定性、收入水平有显著性作用,职业认同对总体满意度、升迁机会、收入水平起正面推动作用,社会适应性通过企业文化适应性、社会文化适应性两个子因子,对总体满意度、求职周期、收入水平和工作稳定性也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1.
大学生就业能力是学界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本文通过问卷调查法,对大学生就业能力的特点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发现:大学生社会适应能力最强,而应聘能力最弱。而且大学生在自主能力和社会实践能力上还存在性别差异,而大学生是否参加社团活动也对它们的就业能力产生影响。最后,在数据的基础上对大学生就业能力的提高提出了几条策略。  相似文献   

12.
就业能力研究:回顾与展望   总被引:33,自引:0,他引:33  
通过对就业能力问题产生的社会经济背景因素以及就业能力的不同释义的探讨能够发现,就业能力体现在个人层面上是个人职业成功的关键;体现在组织层面上是组织保持弹性和活力的关键;体现在政府层面上是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关键。从高等教育的角度讲,拥有就业能力才能使毕业生获得持久的就业和职业生涯保障。  相似文献   

13.
从可雇佣能力的视角出发,综合运用多学科知识和方法对我国大学生可雇佣能力的现状及提升对策展开研究。首先阐述了可雇佣能力的相关理论,回顾了可雇佣能力的发展历史和国内研究现状。其次,以北京某高校经管学院本科生及其雇主为研究样本,对大学生可雇佣能力进行了测量与分析。第三,总结经管类本科生可雇佣能力的特点,找出不足,分析原因,结合相关理论及实际情况构建经管类本科生可雇佣能力素质模型。第四,针对现存问题,就如何提升经管类本科生可雇佣能力,提出了相关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14.
以广东省开展“展翅计划”——广东大学生就业创业能力提升行动为契机,对参与活动的肇庆学院学生及部分用人单位进行调查采访,综合分析大学生就业创业能力现状.针对高校学生缺乏工作技巧和就业创业知识、欠缺实践经验等问题,提出3种培养模式:一是构建系统化的就业创业课程体系,分层次科学设置并纳入学分管理;二是优化师资结构,纳入教学评估管理体系;三是加强就业创业教育实践体系建设,打造就业创业导向型社会实践模式.  相似文献   

15.
就业能力是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核心内容.文章首先运用层次分析法构建新型职业农民就业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直观地展现出新型职业农民就业能力的构成.然后,基于7省新型职业农民的调研数据采用因子分析法提取了新型职业农民九大就业能力公共因子并得到各自的表达式,实际测度、比较了各省新型职业农民就业能力差异并分析了原因.最后,从个人、省际及政府三方面分别对加强新型职业农民就业能力培育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目前系统研究毕业生就业力水平度量的文献较少,为了提高毕业生就业水平,本文选取八个最能反映就业力的变量,构建了就业力水平指数测度模型;并以700名高职院校毕业生问卷调查数据为基础进行了实证研究。为科学度量就业力水平提供了一种新的科学方法,同时不仅为高职院校培养毕业生就业力提供一个有效的评价体系和测量工具,而且为其人才培养方案的制订,如何做到毕业生与用人单位有效对接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17.
解决大学就业问题的关键是提高其就业能力,而建立基于能力训练的大学生职业规划指导体系有助于他们在大学阶段重视就业能力的培养。从研究文献、招聘要求和职业访谈的视角归纳,大学生就业能力的基本构成包括团队合作能力、沟通表达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和人际关系能力。应围绕大学生就业能力训练,通过树立能力优先的教育理念、培养能力突出的师资队伍、开展能力训练的课程实践,以构建系统高效的大学生职业规划指导体系,发挥职业规划对于提高就业质量的先导作用。  相似文献   

18.
针对大学生就业能力影响因素多、直接量化评价难的特点,构建了大学生就业能力的AHP模型。在此基础上建立了一个递阶层次结构的评价模型,从而构造出各层中所有的判断矩阵,由此进行层次单排序,再计算出层次总排序,以此评价大学生的就业能力。该模型作为一种定量指标和定性指标相结合的方法,为客观评价大学生的就业能力提供了科学的依据,并为解决目前我国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提供了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9.
从解析大学生就业力入手,阐述了高校传媒对提升大学生媒体人就业力的作用,进而提出了发掘高校传媒的教育潜力,提升大学生媒体人就业力的措施建议:(1)建立高效的传媒管理制度体系;(2)制定有针对性的人才梯队培养计划;(3)探索与社会传媒良性互动的合作机制;(4)鼓励大学生媒体人在传媒领域自主创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