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如今,人们开始习惯在网上浏览和搜索信息资源,那么图书馆该如何面对这一数字化挑战?若把图书资源数字化后,再放到网络上,图书馆又该如何保护这些资源?数字化在颠覆图书馆传统功能的同时,也为其带来了新的发展机会。  相似文献   

2.
音乐作品的数字化给人们带来便利,但网络与数字技术的发展与法制水平、市场运行机制和社会理念等的不协调,导致了数字音乐著作权利益主体之间冲突的加剧,不利于音乐文化市场的正常发育。利益平衡是解决利益冲突的根本途径,也是数字音乐著作权保护与限制应始终坚持的原则。数字音乐著作权保护的利益平衡需要在多种因素共同作用下重构与实现。  相似文献   

3.
广义的网络技术是与人的精神外化的各种调节过程密切联系的技术,它是一个从语言——文字到今天的计算机——互联网的人类文化沟通交往技术的复杂演进过程。数字化网络的技术基础是计算机技术、互联网技术以及虚拟现实技术。数字化网络既改变了人们接受、处理、发送信息的方式,也改变了信息本身的生产和存在方式;既拓展了人们的交往空间,也重新调整了人与人、人与社会乃至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由数字化网络技术构建的网络社会,提供了一个超越现实社会种种局限、更加开放地进行自我呈现的生存空间,主体在自我呈现中重新建构和塑造自我。数字化网络技术改变了人类的思维方式,即由线性思维到非线性思维;数字化网络技术还改变了人类的行为方式,包括交往方式、生活方式、生产方式乃至教育和学习方式,所有这些,都是由人类心灵力量解放而释放出的空前生产能力。  相似文献   

4.
网络音乐作为新兴的艺术形式,是科技时代的产物,也是人们审美文化的产物。论文论述了网络音乐的内涵和特性,阐述了网络音乐的兴起对传统音乐的挑战和冲击,以及人们的音乐欣赏方式发生的变化。  相似文献   

5.
以网络文化为主导的当代信息文化潮流有助于促成比较对照、鉴别反思的审美心态和审美思维方式,破除绝对美、普适性审美理想的神话,它使传统的源于现实社会、民族国家、空间和地方的审美惯例遭到了挑战。网络传播全球化扩大了人们交往的范围,促成了新的网际关系和新的人际审美关系。同时,在当代信息文化语境中,审美和文艺接受的客体对象呈现出了极大的复杂性。数字化革命使物质型经济向信息型经济转变,也使文化创意和形象战略日益凸显,新异性与新奇性成为重要的美学标准和追求。  相似文献   

6.
数字音乐与网络的结合对现行的版权制度提出了挑战 ,而在数字化的语境下人们仍是囿于传统法律框架去寻求数字音乐版权的支撑点。殊不知 ,音乐版权制度在时下的功能变异导致了利益的失衡 ,本是对作者利益保护的音乐版权制度却偏向了作为中间人的发行人。因此文章从法经济学的视角出发对数字音乐版权的存废做一剖析 ,并试图对合理使用制度作一建设性的扩张 ,以期给从网上免费下载音乐找一个合法的理由。  相似文献   

7.
钢琴教学软件、数码钢琴集体课、钢琴网络共享远程教育体系三方面构成了数字化时代高校钢琴音乐教学的新模式;数码及网络技术与钢琴音乐教学的整合,对2 1世纪中国音乐教育改革具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在当今的高师音乐教育中,数字化技术已在音乐教育观念和教学手段的改革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尤其是在高师音乐欣赏教学中,将多媒体电脑技术、电脑音乐制作技术和网络技术结合起来,构成数字化音乐教学系统来进行教学,则更能充分发挥数字化技术的优势,从而促进高师欣赏教学向更高的数字化、科学化和现代化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9.
西方现代主义音乐及其特征冯志平以欧洲为主的西方音乐发展到十九世纪末和二十世纪初,出现了一种新的、似乎是离经叛道的现象,人们称之为“现代主义音乐”。“现代主义音乐”和“现代音乐”,笔者认为是两个概念,不可混同。“现代音乐”主要以历史发展的时间上阈限于“...  相似文献   

10.
几千年来,音乐作为听觉艺术,运用人声和乐器的声音作为材料,将乐音有组织的构成艺术形象,来表达人的思想感情,反映社会生活和描绘大自然。人们通过听觉感观对音乐艺术进行审美实践,以达到美的陶冶和享受。音乐艺术和其它艺术一样,是伴随时代、伴随经济基础的变化发展而变化发展的。随着当今世界现代科学技术的极大发展,人们对音乐艺术也随之提出了新的要求。因此,音乐艺术的现代化已成为音乐艺术今后发展的必然方向。当今,国际音乐艺术在创作、理论、演唱、演奏、音乐教育、音乐工业、音乐经营、社会音乐文化的推广等方面,正在不…  相似文献   

11.
由于历史的原因,为了发展中国音乐,百年前我们选择了西方音乐理论体系和音乐教育体系,但由此却忽视了对中国传统的民族民间音乐的介绍、研究、理解和认同。而祖国大地上最广大的普通民众仍然最喜欢传统音乐,因而富有浓烈民族气息的新音乐也颇受青睐。中国新音乐是为中国的普通民众服务的,在新音乐的创作中,民族性才是其原动力和精神主题;其他形式或风格的音乐也许可以轰动一时,但绝非中国人的最终抉择。  相似文献   

12.
知识经济时代已经来临,音乐教育在人才培养、促进经济和社会协调发展等方面将面临新的机遇与挑战。本文将就音乐教育在知识经济时代中对人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重要作用,新时期音乐教育出现的特点以及它在人才培养中发挥的独特作用进行系统阐述。在知识经济时代对音乐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音乐教育应该为培养高素质的人才服务,为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服务。  相似文献   

13.
“电脑音乐”(Computermusic)———这个极富时代感的新词汇 ,它对从事电脑工作的人和搞音乐专业的人都是一个全新的概念。电脑在以惊人的速度发展 ,音乐也在不断地向高科技靠近 ,“电脑音乐”使得创作者和演奏者可以有机地结合在一起 ,而它无论在严肃音乐领域 ,还是在通俗音乐领域 ,都显示出其日形重要的地位。在”电脑音乐”与常规乐器和人声全然不同的种种所形成的新的“音响环境”(Sonicenvironment)中 ,使得作曲家们在创作实践中不断取得新成果 ,并且对今天如此繁荣的音乐文化市场产生着重大的影响力 ,丰富着人们的音乐文化生活。随着电子计算机性能的飞速发展 ,以及使用者的普及 ,利用电子计算机进行音乐创造活动的前景必将越来越广阔。因此 ,越来越多的“电脑人”和“音乐人”都不约而同地关心起同一个话题 :何时我也能用电脑来“玩”或“搞”音乐 !这也就是本文所要论述的主题。  相似文献   

14.
中国民乐既是我国古老悠久的传统文化,也是能代表我国传统文化艺术的一种音乐形式,其历史悠久,形式多样,内涵深刻,旋律优美,是极富民族特色的艺术。弘扬中国民乐,不仅是我们新一代年轻人的历史使命,也是坚持文化自信的重要表现。因此如何从民乐发展的角度找到民乐教育的路径值得人们关注,文章以北京科技大学民乐团为例探索如何以民乐团来促进高校民乐教育,为我国高校民乐教育发展提出合理建议。   相似文献   

15.
魏丽莉 《宿州学院学报》2007,22(5):76-77,121
王志信借助人民大众家传户诵的传统艺术素材,吸取西方音乐艺术因素,运用现代作曲技巧,创作出大中型民族声乐作品,开辟了一条新的民族声乐创作之路。作曲家自觉传承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与时俱进地吸收人类文明的新鲜营养,丰富了民族声乐的内涵,拓展了民族声乐的表现形式,提高了民族声乐的演唱水平,对民族文化和民族精神的传承起到了积极地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6.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人们对互联网越来越依赖,互联网和移动通信成为音乐最大的传输渠道,传统唱片的地位急剧下降,数字音乐迅速推广和蔓延,彩铃、在线试听、手机音乐等成为人们新的获取音乐的方式。分析了数字音乐如此火爆的原因,探讨了数字音乐在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应该怎样解决这些问题的对策,并对数字音乐的发展趋势作了展望。  相似文献   

17.
西方20世纪音乐是西方古典音乐大树上的一个特殊的枝干,它是在特定的社会环境下产生的,也是人们不断地追求"新音响"的产物.对20世纪和声技法的产生和发展,很多作曲家们的看法都是不同的,并形成了两个"派别",即,鼓励派与反对派,只有很少一部分的人认为无关紧要.但不论怎样,它无法阻挡地影响着我国音乐的发展.而对于中国,在音乐文化方面如何选择其发展的方向是我们必须冷静思考的问题.笔者在此文中从哲学、美学以及文化角度出发论述西方20世纪和声及其对我国音乐创作发展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网络音乐作为新兴的音乐形式,是音乐与技术的结晶,它为音乐人士创作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和良好的平台,也广受大众的欢迎和青睐。与传统音乐相比,网络歌曲在曲式上短小精悍,以重复的手法为主;网络歌曲的旋律以流畅、平稳为主要特点,音域较窄,音程变化较少,曲调相对简单;歌词追求口语化,以达到朗朗上口的效果。  相似文献   

19.
将流行音乐作品以交响合唱的形式重新进行演绎,显然在广东流行音乐发展史上具有浓烈的一笔。"涛声依旧——广东流行音乐30周年交响合唱音乐会",就是这样具有历史意义的一笔。音乐会的举办,给人们提出了两点参考:流行音乐与古典音乐(或交响音乐、严肃音乐)在内容和形式上并没有什么不可逾越的鸿沟;流行音乐的发展固然有自己的传统,但多元化的表现形式,将为流行音乐提供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音乐会上演出的21首交响合唱形式的流行歌曲,其改编工作,基于两点原则:忠实于原创的基本品格;在忠于原创的基础上进行创新。这实际上为改编者提出了较高的创作原则。21首作品的改编最终形成了三种作品类型。同时,广东作曲家对流行音乐的这次创编实践,也使人们对流行音乐的艺术价值有了一次重新审视的机会。  相似文献   

20.
中国古代音乐的表达要素与社会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音乐是人类伟大的发明之一。而中国古代音乐更有其自身的特色,中国人对音乐有自己的认识。中华民族从音乐中获得了无穷的智慧,汲取了丰富的营养,并感受到了音乐重要的教育作用和启示。世界各地了解中国的人们都认为“中国是礼义之邦”,其实中国也是礼乐之邦。因为中国古人非常注重以礼约束人们的外部行为的同时。也很注重以乐陶冶人们的性情,引导人们去恶从善,所以中国古代音乐在教育方面也具有一定的政治功能和教化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