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7 毫秒
1.
早在核武器刚出现时,毛泽东便将它与中国的安全和未来联系起来,并逐渐形成一套相对完整和成熟的核战略思想。从根本上讲,毛泽东的核战略思想是在内外合力的催生下形成的。这种合力是由毛泽东追求强国地位的推力与应对外部威胁的压力共同构成的。毛泽东的核战略思想随着国际政治与安全环境的变化而愈加全面和深刻,呈现出人民战争思想与核威慑思想相结合、由政治军事上的战略藐视向战术重视的深入以及反对核战争到主张核裁军等主要发展演变特征。  相似文献   

2.
毛泽东哲学思想是中国哲学的继承和发展,它作为中华民族文化的延伸,具有丰富的中国传统文化特质,中国传统文化是毛泽东哲学思想深厚的民族根基和主要来源之一。探究毛泽东哲学思想的中国传统文化特质,有助于我们更准确地理解和把握毛泽东哲学思想的历史渊源及精神实质。  相似文献   

3.
毛泽东的体育思想的构建,是在中国特有的社会历史背景中,在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根基上,经历三个时期而形成的毛泽东的大体育观。本文试图论述毛泽东同志以他刚劲有为、奋发斗争的人生风格,以他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以阐发和实践的国民大众思想,有着丰富的民族文化精深的内涵,表现了中国文化的风格和气派。而毛泽东的体育思想,又是在中国历史的实践中经受锻炼,成为中华民族观念形态文化的一部分。  相似文献   

4.
春秋战国之际,齐国在稷下学者的引领下发起了一场深刻的思想学术变革.《司马法》正是这场变革的代表性成果.对于《司马法》,不仅应该看到,其作为一部兵书,既确立了田氏集团在齐兵学系统中的正统地位,也建立起适应战国时代战争形势的强兵理论.同时还应看到,这部兵书也是对齐国思想学术的传承和推进,映射了齐国的价值信仰、文化基因和时代思潮.从价值信仰方面看,该书在适应客观现实需要的同时,总体上秉承了宗周礼乐精神.从文化基因上看,其深受姜齐文化传统影响,人本主义倾向与功利实用主义特质十分鲜明.从时代思潮角度看,该书诠释了黄老“稷下主旋律”在兵学领域的渗透和延伸.  相似文献   

5.
论毛泽东启发式教学思想的创新特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毛泽东启发式教学思想建立在对传统注入式教学法不断批判、继承与创新的基础上 ,它紧密把握住现代教学法的发展方向和重心 ,具有鲜明的现代特征和创新特质。毛泽东启发式教学思想的创新特质主要表现为六个方面 :批判立新特质、民主和谐特质、循序渐进特质、善于提问特质、语言趣味特质、结合实践特质  相似文献   

6.
毛泽东青年时期就确立了对中国进行实地调查研究的思想,这对他实现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青少年时期的成长环境激发了他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坚定了他立志改造中国的信念;务实求真的文化传统强化了他重视社会调查的历史基础;良师的思想和品格铸造了他学以致用重视调查研究的优良品质;与众不同的个人特质是他重视社会调查的主观因素。青少年时期的成长环境、传统文化、良师引导、个人特质等方面是使毛泽东关心社会、注重社会调查完成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根本原因所在。  相似文献   

7.
毛泽东在长期的革命与建设的实践中,坚持以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对待中国传统文化,形成了独特的传统文化观,其充分体现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坚持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特点。回顾毛泽东传统文化观的形成轨迹,我们可以总结出毛泽东传统文化观的精神实质,即科学回答了“什么是传统文化”与“如何对待传统文化”的问题。这为新时代推进中国传统文化现代化明确了方向、提供了启示,即固本培元,坚持正确方向,巩固和增强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人民至上,把握历史主动,紧紧依靠人民创造新的历史伟业;自信自立,坚定文化自信,发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当代价值;守正创新,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  相似文献   

8.
从春秋乱世中崛起的古代兵学,是我国传统文化中不容忽视的组成部分。兵学作为封建社会攻城掠地、征伐守战的军事文化模式,表现了成熟的战争理性精神以及鲜明的军事艺术特征。传统兵学的科学性和实用性,在现代商业、经济、外交、军事等领域中,至今仍有积极的参考价值和应用价值。 儒家文化对兵学从来就不是排斥的。出于儒家的政治观和历史观,儒家一向把兵学理论视为治国平天下的法宝,纳入治乱与治道的政治模式之中,表达了国家垄断暴力的传统军事哲学思想。儒家文化对兵学的改造和利用,主要是通过历代对先秦兵学典籍的整理和增删的形式,将兵学理论儒家化,从而把战争手段视为道德的延长,使传统的战争哲学充满儒家的人文精神,适应历代王朝文治武功的需要。“武经七书”就是儒家文化在对传统兵学进行整合的基础上,编纂而成的古代兵学典范。儒家的改造,使传统兵学始终没有超出农业文明的范畴,并作为统治阶级政治专制和文化专制的特殊工具,主要发挥了对内平乱定暴的军事功能。由于传统兵学深受儒家思想的影响,不惟在战争防卫体系中始终处于保守的态势,而且也因此造成民族尚武精神的失落,制约了兵学文化的发展。  相似文献   

9.
在5000多年中华文明深厚基础上开辟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是必由之路。文章从阐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特质出发,从实践维度、价值维度、创新维度、理想维度论述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两种思想体系的内在契合性,印证二者有机结合的理论可能性和实践必要性,为全方位理解马克思主义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历史定位,进一步开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不断推动党的理论创新,全面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0.
毛泽东的大同观是他在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中,依据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方法论,立足中国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实际,批判继承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结果。从历史逻辑看,毛泽东的大同观存在一个道德理想层面的连续性特质,这一连续性特质成为毛泽东大同观的鲜明特色。从理论逻辑看,毛泽东大同观对传统文化的批判和继承,不论是在理论层面还是在实践层面,都是一种一以贯之的“常态”,而绝非孤例。从现实逻辑看,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进程中,仍然应当批判继承传统大同思想和毛泽东的大同观,继承其中蕴涵的理想主义精神,批判其中的乌托邦成分,在现实物质生产和文化建设的基础上,建构起理想与现实之间的合理张力关系。  相似文献   

11.
毛泽东在领导中国革命和建设的伟大实践中,既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具体实际相结合,又主动探索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在推进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过程中,原本分属于东西方两种不同时代、不同背景、不同使命的文化形态得以有机融合和发展:一方面用马克思主义真理激活中国传统文化的生命力,另一方面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来阐述和创新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第一个重大理论成果。毛泽东是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当之无愧的先驱者和光辉典范。  相似文献   

12.
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是激活传统文化生命力的根本和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刚需。毛泽东对传统知行观的知行范畴、知行主体、知行关系以及认识过程进行了创造性转化。之所以能够实现对传统知行观的创造性转化,主要是由于革命斗争的现实需要促使他思考传统知行观存在的弊端,近代知识分子对知行观的探讨为他实现创造性转化提供了启发,马克思主义实践观为他实现创造性转化提供了指引,自身学习和革命实践经历为他实现创造性转化奠定了基础。系统诠释毛泽东对传统知行观的创造性转化,对新时代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具有重要启示,即要加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挖掘和阐发、注重以时代诉求激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坚持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科学指导以及重视推动不同文明之间的交流互鉴。  相似文献   

13.
齐国是中华兵学的摇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华兵学在春秋战国时代即已取得领先于全人类的伟大成就.齐国作为当时的强霸之国,对中华兵学的诞生、发展与成熟都作出了巨大贡献,创造出许多光辉的战例;我国历史上最重要的兵家人物与兵书著作均出自齐国。因此,齐国当之无愧地被称为中华兵学的摇篮。  相似文献   

14.
科学马克思主义观的产生有它的客观因素,更有它的主体条件,毛泽东自身所具有的湖湘文化特质及他秉持的批判精神、革命再造意识和重民情怀,作为毛泽东认同马克思主义的思想文化基础和阶级基础,在毛泽东科学马克思主义观的生成过程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是加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要求,更是思想政治理论工作者需要探索研究的重要内容。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为人才培养提供了新的载体和信息资源,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创新之举。当前我国思想政治教育面临新的形势与新的挑战,探索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互融合的路径具有现实意义。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合的路径包括建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协同育人的工作体系,营造教育初心与育人使命相一致的思想政治教育生态体系,创新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融合的教学体系,完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融合的保障体系。  相似文献   

16.
本文论述了毛泽东文化思想结构的形成及其特点。毛泽东的文化思想结构就其形式看,是由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精华部分、西方近代资产阶级文化中有进步意义的成分和马克思主义三部分组成。毛泽东的文化思想是以政治为主体的文化模式,具有强调人的意志力的文化特征。毛泽东的文化思想结构具有一定的兼容性  相似文献   

17.
为进一步落实《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高师美育应努力发掘中华优秀文化艺术中的审美文化精神内涵,深入认识中华传统文学和艺术中所蕴含的审美特质及其积极影响作用,并在中国艺术审美文化精神引领下多方探索开展大学生审美教育的途径:努力营造富有中国传统审美文化气息的校园环境,积极设置与开发中华传统艺术选修课程和校本美育课程,切实加强中华传统文化艺术经典教育,鼓励学生审美实践等。  相似文献   

18.
先秦时期,太湖流域与中原文化有广泛的文化交流,提升了一个学术相对落后区域的品味,使其在儒学、建筑文化学、兵学和经济学方面有突出成就,为整个中华学术文化的发展作出了贡献.  相似文献   

19.
中华传统核心价值观内涵丰富、自成系统,具有强大的吸附力,其在社会转型的过程中不断自我更新与成长.以儒家思想为代表的传统文化体系其强大之处在于,它能构建出既深不可测的神圣信仰又接地气的操作手册,能够真正代表中华民族的精神生活、能够表现出士子的哲学思想并以此区别于他族别国的思想与价值特质.中华传统核心价值观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继承和创新的关系.  相似文献   

20.
中国传统修身文化是中华修身文明演化汇集成的一种反映民族修身特质和风貌的民族修身文化,是民族历史上各种修身思想文化、修身观念形态的总体表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之公民层面所倡导的友善,是一种需要长期践行并高度自律的自我发展基础。中国传统修身文化有其隽永的价值内涵,大学生对友善美德有其凝固的价值诉求,中国传统修身文化对当代大学生友善美德培育具有一定的现实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