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财政"省直管县"不是简单的"县财省管",更不能草率地理解为"扩权强县"。2009年7月9日财政部颁发《关于省直接管理县财政改革的意见》[1],该措施对理顺各级政府财政关系,消除"市管县"对财政的不利影响,促进县域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促进"乡财县管"和集中筹措资金、促进县域小康社会建设都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2.
过去三十年里,浙江通过县政扩权改革发展出了一套有效的次省级政府的激励结构,主要内容包括:利用省管县财政体制扩大次省级政府的范围;实施一系列以GDP增长为导向的财政政策;推行以扩大强县经济管理权限为主要内容的强县扩权以及相应的人事制度改革。正是这套激励结构与民营经济发展之间形成的互利耦合关系培育出了浙江发达的块状经济。但是,随着市场供求关系从供给短缺转变为产能过剩,要素禀赋结构从资本稀缺转变为资本溢出,由县政扩权带来的区域分割和中心城市的要素集聚能力不强等问题使浙江经济难以实现经济转型和产业升级。因此,适时地发展出新的次省级政府的激励结构来推动次省级政府的行为转型,对于浙江未来的发展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3.
"省管县"财政体制改革作为我国推进地方政府机构改革和深化财税体制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推动政府层级精简、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同时也存在一定的问题。在对当前我国"省管县"财政体制改革现状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积极稳妥地推进改革的对策。  相似文献   

4.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市管县体制日益不适应苏南地区县域经济的发展。从行政生态学的角度来看,市管县体制下的苏南地区县域经济发展体现出异质性、重叠性、形式主义等特征。从经济环境、政策环境、文化环境等行政生态因素来看,在苏南地区稳步推进"强县扩权",最终建立"省管县"体制,具有成熟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5.
为了充分发挥县(市)政府在本地经济发展中的作用,避免地级市对县域经济的不合理干预。鉴于“匀质型”地区“市管县”功能已经失效;以及行政组织扁平化的改革的要求,有必要改革目前的“市管县”体制,实行“强县扩权”。即赋予经济发展状况较好、行政管理水平较高的县(市)更多的行政管理权限,并在行政隶属关系上变“市管县”为“省管县”。  相似文献   

6.
"扩权强县"改革走出了一条自上而下、减放并举、循序渐进的路子。应客观评价"扩权强县"的现实作用,将"扩权强县"置于改革前端,充分保障县级层面的既得利益,注重事权、财权和人权的统一,还要有制度化的监督和考核作保障等。要从各方面加快推进改革措施,提升县域经济自主发展的能力和水平,努力开创县域经济发展的新局面。  相似文献   

7.
江苏三年来省直管县财政体制改革的实践表明,改革取得了"扩权强县"的初步效果,但财政省直管县体制与行政市管县体制之间体制性摩擦造成一些新的矛盾与问题。从发展型、建设型政府向服务型政府转变,是政治体制改革的一个目标,也是彻底解决上述两种制度摩擦的根本。  相似文献   

8.
"市管县"体制的形成与财政分权的分税制改革是相辅相成的。这种体制固然有利于调动地级市政府发展地方经济的积极性,但却不利于县域经济的健康发展以及城乡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为了逐步克服"市管县"体制所造成的负面效应,浙江省在《宪法》规定的框架内实行"强县扩权"和"强镇扩权"的改革,使县域经济的发展走在全国的前列。  相似文献   

9.
“扩权强县”与行政体制改革——来自浙江的经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扩权强县表现出了强大的生命力,它在发展县域经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以及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中发挥的重大作用,已引起理论界和一些高级领导层的高度重视。推进扩权强县的实施,转变观念,有效地把握和面对当前的机遇与挑战,摆正各种关系,采取切实可行的对策措施,努力推动县级经济的超常规发展。  相似文献   

10.
河南实施强县扩权以来取得了较大成效,同时因为政策制定缺乏科学性和针对性,配套改革没跟上等原因,改革的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为了推进改革顺利进行,应提高对强县扩权意义的认识,提高政策针对性;完善市县配套改革;建立市县协调机制。  相似文献   

11.
"省管县"是近几年来行政管理体制中最受关注的改革模式,并已在全国范围内开始试点。相关研究文献,主要是从分析我国现行的"市管县"体制存在的诸多的弊端入手,讨论推进"省管县"体制的积极意义,给出了可供选择的改革路径,并研究了"省管县"体制改革可能面临的困难。有学者还对当前各地"省管县"体制的实践情况加以分析,指出应注意和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省管县体制下财政问题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省管县体制下的财政问题,运用制度经济学分析了省管县财政体制改革问题,并以湖北省孝感、荆门等地为例,分析了四项财政在改革中存在的财权与事权的不对称、地方债务等历史遗留问题,提出调整各级财政在新体制下发展思路,协调发展市级财政,快速壮大县级财政,建立适应多级分税制需要的税制体系的建议。  相似文献   

13.
湖北省强县扩权效果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加快县域经济的发展,缩小与发达省区的经济差距,湖北省借鉴浙江"强县扩权"经验,将大部分经济社会管理权力直接下放给县,促进了县域经济的发展.文章用定量的方法测度并比较"扩权"前后县域经济的综合发展水平,分析"扩权"的效果.  相似文献   

14.
财政体制六十年新起点:"省直管县"改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国六十年来财政体制经历了"省管县"、"市管县"等几种管理体制。各种管理体制只有与当时的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才能促进行政效率的提高。在建国六十周年之际,在全国范围内全面推开的财政体制改革,将恢复到改革初期的"省管县"。这是一种历史的简单轮回,还是与时俱进的变革?深刻认识这一轮财政体制改革,稳步推进,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省管县改革、财政竞争与县域经济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省管县"改革与分税制改革都属于分权改革,必然对政府财政竞争产生重要影响。"省管县"体制下的政府财政竞争具有如下特点:县级财政竞争是横向财政竞争的核心;县级财政竞争仍以税收优惠为主,直接采取差异化的策略,而财政支出仍是重要的潜在手段;县级财政竞争将加剧地方保护主义与区域间恶性竞争;纵向财政竞争虽层级减少却更加复杂化了,这必将会对县域经济的发展产生重要影响。为促进县域经济发展,应将县级财政竞争纳入制度框架内,避免县级恶性财政竞争,鼓励县级良性财政竞争,引导县级财政竞争中的合作行为。  相似文献   

16.
省管县的财政体制是财政分权模式的新探索,也是对财政放权及县域经济发展的一种制度创新。运用DID模型考察吉林省省管县财政体制改革对吉林省县域财政及县域经济的影响,发现吉林省省管县财政体制对政府财政支出能力的影响显著,但由于财政支出更多地流向了政府人员开支等消费性支出,而没有带来县域经济的发展;省管县财政体制对财政收入的影响不显著,各县财政激励效果较弱,财政收入的努力程度较低,省对县的财政支持导致了县乡对上级政府的依赖加大,不利于县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7.
省管县的条件及对我国26个省区的聚类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当前,省管县体制改革已成为我国地方行政改革的一个重要内容。省管县的前提条件主要有:广泛的改革共识,适当的管理幅度,必要的经济基础,较好的技术保障,充分的试点经验。以区域面积、县市数量、人均GDP、市场化指数、电子政务水平、高速公路密度、扩权县(市)比例和已扩权月数为量化指标,利用SPSS统计软件对除港澳台、直辖市及海南省以外的26个省区进行聚类研究,最终可以把26个省区分成六类。在改革过程中,条件成熟的省区,可实现率先突破,形成榜样示范|条件不太成熟的省区,可努力创造条件,进行积极探索|条件还不允许的省区,则可等待时机成熟。  相似文献   

18.
从历史上看,城乡关系与地方行政体制尤其是县制改革有紧密关联。传统“郡县制”体制下城乡之间没有明确的分界;近代随着城乡的突变式分离,地方行政体制亦频繁变动。改革开放后,旨在缩小城乡差距的市管县体制在现实中固化了城乡二元结构,为打破这种城乡二元结构,不少地方试行了省管县的改革并取得一定成效。目前,省管县已成为统筹城乡的重要改革方向。而要搞好省管县的改革,必须平衡和规范市、县公共权力的行使边界,合理界定其权责界限。同时,省管县改革要做大做实县作为一级独立政权所必需的政治、行政、财政等各项权能,赋予其相应的治理资源特别是行政权力资源。    相似文献   

19.
早在1992年,浙江省就在全国率先开始"强县扩权"试点.四轮改革后尝到了不少甜头。最近,浙江省政府又下发了《关于加快推进中心镇培育工程的若干意见》,提出按照"依法下放、能放就放"的原则,赋予中心镇部分县级经济社会管理权限,"十一五"期间要把全省141个中心镇,培育建成特色产业集聚区、体制机制创新区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示范区。这表明,浙江率先在全国开始了新—轮基层政府体制创新的探索。我市有15个乡镇名列其中。山雨欲来风满楼,当扩权的浪潮袭来时,各地强镇究竟是以怎样的姿态迎接挑战,以怎样的实力准备腾飞?记者实地走访了宁波、台州、温州三地11个被列入扩权名单的强镇,深入了解了处在扩权第一线乡镇的实际情况。  相似文献   

20.
由市管县到省管县,其焦点集中在管理幅度大小和行政层级多少的关系问题上。市管县的弊端、浙江模式的局限性;管理幅度、行政层级与成本、效率的悖论等,都反映了由市管县向省管县体制转换的复杂和艰难。"两害相权取其轻",本研究旨在从改革的"两难"处境中,探寻体制柔性转轨、降低改革成本以达到省、市、县共赢的可行性路径:即从单项改革入手,由点到面,由易到难,稳步推进;适度扩充省级机构;扩展中心城市辖区;省、市分别事项共同管县;撤销乡镇建制,强化农村社区自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