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认证邮件协议需要满足保密性、公平性、可追究性等安全属性。针对一个典型的认证邮件协议在保密性、可追究性上存在的安全缺陷,对其进行了改进,提出了一个基于离线半可信第三方的认证邮件协议。同时,为更有效地分析协议的安全属性,对如何在组合协议分析框架下应用Kailar逻辑分析公平交换协议安全属性的方法进行了研究。利用该方法分析了改进后的协议,并证明了该协议具有满足保密性、可追究性等安全属性的特点。  相似文献   

2.
针对相关文献提出的基于异或和哈希算法的轻量级射频识别认证技术,对其潜在的危险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在此基础之上,结合应用于Internet或应用系统中的传统的安全机制和一些轻量级的节省资源的安全机制,对上述协议进行改进,提出一种新的轻量级射频识别安全协议。该协议适用于现实的系统中,以避免已确认的潜在危险,并充分考虑在RFID系统中,RFID标签低成本的要求、强大的约束性以及对外界不可抗拒性等限制RFID发展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3.
利用Canetti-Krawczyk模型构造了一个快速认证协议,并对该协议的安全性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和证明。分析表明,该协议实现了Canetti-Krawczyk模型下可证明安全的快速身份认证、密钥协商和密钥更新,且具有双向实体认证、完美的向前保密性等安全属性,满足了认证的安全需求。该认证协议仅需进行2轮交互即可完成,通信开销小,计算量较低,为用户间的相互认证提供了一种高效的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4.
详细论述了Kerberos协议的认证过程及主要缺陷,介绍了基于身份的公钥密码学理论,提出了基于身份的可认证密钥协商协议,在此基础上对Kerberos协议进行改进,使其具有更高的安全性.通过详细的安全性能分析,该方案使系统更安全,更加容易管理和维护.  相似文献   

5.
针对RFID技术在安全和隐私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在后台服务器和标签之间相互认证的两个步骤,改进了传统的在标签、阅读器和后端服务器需要一个安全通道来完成相互认证的过程。提出的方案基于一个单向散列函数和共享信息同步来实现简单、低成本、可伸缩的安全性认证,解决了安全标签所有者转移和标签委托的问题。分析结果表明:该方案安全性较强。  相似文献   

6.
TLS协议作为当今应用最广泛的传输层安全协议,受到了人们的极大关注,但是其自身存在证书管理复杂、握手交互过多和安全缺陷等诸多问题。对TLS握手协议分析和研究,并结合基于身份的组合公钥密码体制(CPK)的特点,提出了基于CPK的握手协议方案。通过对其安全性分析和基于串空间模型理论的形式化证明,证明了该方案的安全可靠性高。在相同安全条件下进行仿真,实验结果显示与原方案对比该方案具有握手交互次数少、鉴别简捷、建立可信连接过程简单、高效等明显优点。  相似文献   

7.
对认证的口令基组密钥协商协议进行安全分析,指出传送数据中的冗余导致协议的不安全。基于Burmester and Desmedt的协议,给出一种改进的协议。该协议的计算复杂度较低,通信轮数较少;该协议不但满足前向安全性、双向认证性,还能有效地抵抗中间人攻击。最后,依赖于Diffie-Hellman(CDH)假设,在随机预言机和理想密码模型下证明了协议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8.
对Tseng协议构造了一种有效的中间人伪造攻击,敌手可以成功获得群会话密钥,因此Tseng协议不满足密钥认证性。然后基于Tseng协议的安全缺陷,提出改进协议,并进行安全性分析和性能分析。改进协议实现了通信节点之间的双向认证,不但满足前向安全性、密钥认证性,还能有效抵抗被动攻击和中间人伪造攻击。改进协议中的低能量节点计算出会话密钥的时间只需2.03s,高能量节点的计算时间仅为原协议的1/2,并且通信开销减小了40%,更适用于能量受限,带宽受限的移动通信系统。  相似文献   

9.
文章对P2P几种身份认证方案进行了分析,并阐述了现有的P2P网络接入身份认证方案的优缺点,根据现在P2P系统的需求,提出并改进了一种基于指纹技术的应用于远程访问P2P的身份鉴别方案,该方案在传统身份认证的基础上,应用K认证协议并将指纹特征融入其中,实现了客户端与服务器的双向认证,最后还对其有效性和安全性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0.
介绍了基于RADIUS/EAP协议的IEEE 802.1x无线局域网的接入认证过程与结构,针对无线局域网访问控制具有的三方协作过程特点,分析了无线局域网的安全机制,指出了或者由于协议自身缺陷或者由于不恰当的系统实现或者由于协议恶化,均可以导致有无线局域网的6个方面的安全漏洞,指出了需充分利用RADIUS/EAP分组结构的数据段提供加密认证并且还需设计双门接入的认证机制。最后比较了常见的四种安全接入方案,指出了在不同程度和范围内具有一定的抵御各种攻击的能力。  相似文献   

11.
认证邮件协议的目的是实现邮件m与收到该邮件的收据之间的公平交换,认证邮件协议满足的最重要的性质是公平性。基于修改过的W-B签密方案,该文设计出一种带有离线的、透明可信的第三方认证邮件协议。与同类协议相比,在通信量相同的情况下,该协议具有更小的计算量和更高的执行效率。  相似文献   

12.
针对无线传感器网络(WSNs)的广泛应用及其对低能耗、高安全性迫切需求,提出SEC-Tree拓扑结构。以Sec-Tree为基础,设计了多层多路径路由协议,给出了一个自适应多路径路由算法。提出一种PSK生成算法,并将PSK应用于Sec-Tree初始化及路由维护中,实现了基于局部化的加密和鉴别技术,使该协议具有良好的安全特征、抗攻击能力和多跳、多路径路由的可靠特征。分析表明该路由协议具有高效安全的良好特性。  相似文献   

13.
提出了一种基于时滞混沌系统的带密钥Hash函数算法,该算法利用时滞混沌系统非线性动力学特性,将需要传送的明文信息调制在时滞混沌迭代的轨迹中,并通过HMAC-MD5算法计算得出Hash值,Hash值的每个比特都与需传送的明文信息相关。该算法使Hash值对明文信息及时滞混沌迭代初始条件的微小变化高度敏感。理论分析和仿真结果均表明,该算法在保证Hash值的混乱性和散布性的同时,由于其混沌特性的加入而增大了参数空间,并且混沌Hash值与初始明文信息之间的非线性关系可以有效地抵御线性分析。因此,本文设计的基于时滞混沌系统的Hash函数算法具有很好的安全性、抗碰撞性和抗攻击能力,在数字签名等认证技术领域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4.
研究了双线性对在智能卡口令认证方案中的应用;针对Girietal方案在敌手能够获取存储在智能卡中信息的情况下不能抵抗冒充攻击的安全缺陷,提出了一种使用双线性对构造的智能卡口令认证方案。在该方案的登录阶段中只是执行群上的加法运算,没有使用杂凑函数和公钥加解密操作,因而计算代价更低,但却提供了更好的安全性,能够抵抗重放攻击、离线攻击和冒充攻击。  相似文献   

15.
对电子商务安全协议的基本特征进行了描述,探讨了如何将安全性、交易与结构特征结合成协议的问题。安全协议特征可以实现交易的安全控制与安全结算,授权当局(CA)的特征实现可以满足电子商务的需要。同时对我国开展电子商务的前景进行了分析和展望。  相似文献   

16.
针对目前Adhoc网络安全DSR协议的安全性难以保证的现状,提出并证明了能够抵御active-1-y(y≥1)攻击的安全DSR所必须满足的一个充要条件,同时设计了一种新的安全DSR协议——ESDSR,并证明该协议满足上述充要条件。分析结果表明,与现有各种安全DSR协议相比,ESDSR不仅达到了抵御active-1-y攻击的安全目标,而且具有最低的资源开销,适用于Adhoc网络环境。  相似文献   

17.
IPv6的安全协议研究从IPSec协议的安全体系工作原理工作模式主要协议解决安全问题的实现方法以及在VPN飞速发展中的应用等方面对IPv6的安全协议进行分析用IPSec的AH协议及ESP协议针对IP层的认证加密解决现有网络安全机制只能在应用层对数据进行保护而不能实现对IP层保护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会话初始协议(SIP)是IETF制订的多媒体通信系统框架协议之一,也是3GPP的IP多媒体子系统(IMS)的重要组成部分。面对复杂、开放的因特网环境,SIP协议自身缺乏有力的安全机制,使其在安全性方面显得较为薄弱。该文从分析SIP的安全威胁入手,针对SIP协议报文明文传送、缺乏有力的身份认证这两大脆弱性,从数据加密和身份鉴定两方面研究了相应的安全解决方案,讨论了如何利用现有技术和手段改善SIP的安全性,并提出了进一步改善SIP安全性的一些思路。  相似文献   

19.
基于门限机制的密钥管理方案能提供高的安全性,但认证成功率较低,可扩展性差;基于证书链的密钥管理方案适合自组网的特点,但其安全性仅取决于证书链中节点的信任度,不能满足高安全要求的应用环境。该文提出了门限机制和证书链信任值方法相结合的混合式密钥管理和认证方案,在增加少量通信量的情况下,方案提高了自组网的认证成功率和系统的安全性,较好地平衡了自组网的安全性和认证成功率,满足自组网应用的安全要求。  相似文献   

20.
Ad Hoc网络作为一种新型的开放移动自组网络,其安全问题,特别是路由协议的安全成为人们研究的焦点。当前已提出的适合移动Ad Hoc网络链路状态路由协议GSR存在恶意节点伪造、篡改、DoS攻击等安全问题。本文提出一种在移动Ad Hoc网络中抵抗单个节点恶意攻击的安全路由协议SGSR。最后形式化证明认证协议,并对路由协议进行仿真和性能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