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最早评论《马氏文通》“状字”的是杨树达《马氏文通刊误》 ,其后 70多年来 ,研究《马氏文通》状字的成果很多 ,主要集中在确定状字的标准 ,状字的语法功能 ,它既是字类又是句子成分 ,它与副词的关系 ,假借别类字为状字 ,状字用如别类字等几个方面。李春普的《试析〈马氏文通〉中的“状词”与“状字”》是一篇抄袭文章。  相似文献   

2.
笔者分析《马氏文通》的词类观,说明《马氏文通》中各词类的内涵,重点分析了其词类划分的标准。我们认为,汉语语法学史上认为《马氏文通》词类划分标准是意义,"字无定义,故无定类"的必然结果是词无定类的观点是错误的;在汉语语法学史上从来没有单凭意义来划分词类的,《马氏文通》划分词类的主要标准是词的语法功能;"字无定义"中的"义"是由上下文凸现的义位;一个多义词可因义位不同而具有不同的词性,分属不同的词类。这种科学性是《马氏文通》的词类体系经百年批判而不倒的真正原因。  相似文献   

3.
从状字看《马氏文通》字的功能分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马氏文通》问世以来,不少语法学家都认为《马氏文通》对字的分类,是按意义划分的。其根据就是马建忠在书中所说的字的分类标准。他说:“凡字有事理可解者,曰实字。无解而惟以助实字之情态者,曰虚字。”又说:“字各有义,而一字有不只一义者,古人所谓‘望文生义’者,此也。义不同而其类亦别焉。故字类者,亦类其义焉耳。”这是马氏对字进行分类的总原则。根据这个总原则,把《马氏文通》中的字,分为九类。这就是他所说的“实字之类五,虚字之类四。”具体说,就是名字、代字、动字、静字、状字,都是实字;介字、连字、助字、叹字,都是虚字。  相似文献   

4.
《马氏文通》中关于"字类假借"分类细致,且术语使用丰富;它与"字无定类"密切关联,可借此解释马氏前后关于"字"有无定类提出的不同观点;再者,马氏并未对"字类假借"的各种形式进行严格区分,它们分别与现代汉语中的几种词的跨类现象形成对应关系。文章对以上问题一一予以讨论。  相似文献   

5.
《马氏文通》(以下简称《文通》)的例言中说:“是书本旨,专论句读;而句读集字所成者也。惟字之在句读也,必有其所,而字字相配,必从其类,类别而后进论夫句读焉。”①由此可见,句读论虽然篇幅不大,但却是该书的重点,正名、字类等内容都是为它作铺垫的。“句”和...  相似文献   

6.
<正> 在汉语语法学史上,最早制定划分词类标准的是一八九八年出版的马建忠的《马氏文通》。在此之前,人们虽对汉语的词类有些零碎的研究,但都没有对词类进行完整的分类。这主要是因为没有一个明确的、较为全面的划分词类的标准。《马氏文通》(以下简称《文通》)中说:“夫字类与句读,古无论及者。”而《文通》能够明确地提出划分词类的标准,这在汉语语法史上是具有开创性的。它为汉语的语法研究、发展,开创了道路。《文通》的问世,标志着汉语语法研究从不自觉地研究进入自觉地研究时期。  相似文献   

7.
论《马氏文通》的句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马氏文通》(以下简称《文通》)是我国第一部语法专著。它借鉴拉丁语法的框架,从词法和句法两方面入手,对古汉语语法进行了全面描写。其语法思想,特别是关于句读的精辟论述,多有创见,对近百年来的汉语语法研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因此,领会《文通》句读论的深刻内涵,对于汉语语法史的研究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从结构上,《文通》可分为两大部分:字类和句读,即词法和句法两部分。在《例言》中马氏曰:“是书本旨,专论句读;而句读集字所成者也。唯字之在句读也必有其所,而字字相配必从其类;类别而后进论夫句读焉。”可见,《文通》用百分之八十的篇幅论字类,完全是为论述句读服务的,句读问题在全书中的重要地位也就一目了然了。  相似文献   

8.
《文通》以义定类:一字一义,则一字一类;一字数义,则一字数类。后者即"字无定义,故无定类",实际上就是字的兼类。且《文通》的最小运用单位是字而不是词,因而一字数义的兼类现象就多了起来。而当某个字的甲义临时引申为乙义时,该字则由甲类字"假借"为乙类字。可见,《文通》的字类理论自成体系,其"字无定类"与"字类假借"并没有自相矛盾。  相似文献   

9.
《马氏文通》是主张“字无定类”的。但是近60年来一直有学者认为《马氏文通》也主张“字有定类”,或者说《马氏文通》既主张“字无定类”又主张“字有定类”。其实.《马氏文通》中只有“字无定类”说,而根本没有“字有定类”说。《马氏文通》既然主张“字无定类”,它就不可能再主张“字有定类”。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从三个方面勾画了《马氏文通》的语法体系:一、字类(词类)——名字、代字、动字、静字、状字、介字、连字、助字、叹字;二、词(句子成分)——起词、语词、止词、转词、表词、司词、加词、前词、后词、状词、断词;三、句读——顿、读、句。在描述《马氏文通》语法体系的过程中,边述边评,述评结合。最后,对《马氏文通》作了总体的评价。  相似文献   

11.
《马氏文通》是中国第一部完整、系统的汉语语法著作。100多年来,研究《马氏文通》逐渐成为一门显学,研究队伍不断扩大,研究成果不断涌现,论文、著作出版了很多。本文对目前所能知道的、书名中有“马氏文通”四字的18种图书作简要叙述和评价。  相似文献   

12.
《马氏文通》在正名卷和名字章对名字的概念提出了两种不同的分类标准。马氏更多地吸收了中国传统语言学的分类方法,已经意识到词类转变可以发生在三个层面:意义、位置和语音形式。双音名字的构成方式主要有四种。  相似文献   

13.
试论《马氏文通》的句法理论体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建忠一方面接受了西方语法学理论中的句法学说,另一方面又继承了我国传统语文学的句法观点,形成了中西合璧的句法理论。在《马氏文通》中,"句法"一词共出现了44次。《马氏文通》的句法理论由"句法单位论"、"句读成分论"、"次论"、"句型论"、"句子语气和句类论"等五个部分构成。  相似文献   

14.
《马氏文通》的"两商之句",有人认为它相当于"假设复句",有人认为它相当于"选择复句",有人认为它有两种,一种是"选择复句",一种是"假设复句",其实,两商之句与假设复句是大不相同的,与选择复句也有区别。  相似文献   

15.
再论汉语的特质——兼议汉英语韵律的差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汉语特质的研究,论者多从语法角度考察汉语异于西语的特性.立足于语言的音韵动力,从言语运用中的"韵律"切入,汉语特质在语文中的具体表现可有四个方面:1)言语运行的动力;2)汉语音节的自主性;3)音步结构的成词性;4)语流停延的基础性.而且汉语所独有由音高、音长所决定的平仄也体现了其迥异特质.  相似文献   

16.
<马氏文通>是我国语法学史上第一部系统性的语法著作.它系统全面地论述了古汉语语法,具有一个完整的语法理论体系,但其中的矛盾之处也很多.如对介词"之"用法的分析存在缺陷:第一,它的分类标准不统一,类别的归属不够恰当,介词"之"的同一类用法出现在不同的类属中.第二,由于对语法结构的认识不成熟,导致举例不当.  相似文献   

17.
《马氏文通》通行的各种版本中有一些错误,这些错误来自两个方面:第一,马氏本人之误,这主要表现在对一些语法现象的分析解释和对一些引例原文的理解上。第二,整理者之误,表现为两点:一是少量注释有误,欲纠正马氏却以不误为误;二是标点断句方面的错误。对于这些错误,文中给以辨正。  相似文献   

18.
因一部《马氏文通》在中国语言学史上做出开创性贡献的维新思想家马建忠,于1894年冬向清政府上书《拟设翻译书院议》,明确指出翻译对中国反抗外国欺侮并最后战胜外敌的重大意义,力陈创设翻译书院、开展翻译活动和培养翻译人才的重要性与紧迫性。但出于种种原因,马建忠翻译思想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处于相对边缘化的地位,本文拟立足历史文献,结合现代学理,较为全面地展开对马氏翻译思想全貌的文化解读,从文化战略考量的角度具体阐述作为马氏译论内在精神的翻译批评、"善译"标准、"名目画一"和翻译实业化等思想,彰显其在新时期翻译理论与实践中的指导性意义。  相似文献   

19.
陈衡恪八十年前发表的《文人画的价值》一文对今天判断、划分和研究文人画仍有现实意义。北宋文人的画既有行家画,又有文人与院体结合的一类,而典型的文人画则以文同、苏轼、二宋和米芾为代表。他们兼有诗文与书法之长,文名与书名多在画名之上。文、苏的竹石,除士气外,还因或有比兴寄托而具文学意味;二宋和米芾的山水,不求形似,与行家的山水画相异,而有特殊的意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