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我国的绿道建设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的重视,而针对历史文化型绿道的研究还有待完善。历史文化型绿道建设的关键在于特定的历史文化演绎。以厦门老铁路绿道景观设计为例,从绿道的文化演绎载体、文化体验层次以及文化演绎手法3个方面,探讨了历史文化型绿道的文化演绎模式,即运用再现、抽象、隐喻及象征等多种文化演绎手法,根据人的4个文化体验层次,将历史文化元素在绿道游径、主题节点及景观设施等文化演绎载体中体现出来,从而将文化表达融入绿道建设中,将文化体验整合于绿道游憩活动中。历史文化型绿道的文化演绎模式作为城市绿道设计的重要手段,将散落在城市中的历史文化景观挖掘出来,使人们在感受绿道的生态游憩作用的同时能够体会到每个城市的历史文化特色。  相似文献   

2.
肇庆市绿道建设和绿道休闲旅游的发展,给当地社区环境以及社区居民的经济、社会和文化带来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研究表明,绝大多数影响是积极的、正面的,并随着社区离星湖和城区空间距离的增加而总体递减,同时这种影响尚处于初期阶段.结合当地社区居民对绿道的关注点和我国旅游服务业标准化管理的趋势,加强肇庆绿道的标准化管理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3.
绿道规划和建设在我国已经起步。结合国内绿道规划理论和实践中存在的一些模糊认识,探讨了绿道功能复杂性、绿道规划的性质与目标、绿道空间尺度与规划层次、绿道规划技术指标等绿道规划中涉及的四个基本问题,期望有助于我国绿道规划理论的探索和实践。  相似文献   

4.
绿道是城市开放式空间的重要组成部分。以绿道的概念、绿道规划方法论和绿道规划发展史为理论基础,对重庆市江北区滨江景观带内的坡度、坡向、径流、用地类型等进行分析,讨论该区域内绿道建设的适宜性、影响因子、可连接板块等。  相似文献   

5.
截至2011年底,广东省珠三角绿道网络已基本建成。在此背景下,文章以佛山绿道为研究对象,探讨了市民、游客等社会公众对绿道建设、使用状况的评价及其满意度。主要采用重要性——绩效分析模型(IPA)方法,对影响佛山绿道满意度的18个项目进行评价和讨论。研究结果表明:佛山绿道建设项目得到了多数公众的肯定,满意度较高的项目主要有...  相似文献   

6.
为提升历史城区的绿道品质,优化非机动车出行环境,对自行车绿道系统的规划与设计方法进行了实证研究。根据自行车绿道系统的特性,按照空间形态特性将历史城区的自行车绿道系统分为单元、廊道及节点等3类要素,通过自组织映射图模型、最短路算法、旅行推销员算法及自行车路阻函数等,在地理信息系统上建立了基于赋权系数的自行车绿道系统规划方法,并应用所提出的方法对西安市主城区自行车绿道系统进行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西安可以构建成包括22条骑行廊道、总长度142.6 km的自行车绿道网络,证明提出的方法能建立适用于历史城区出行特性的自行车绿道系统。  相似文献   

7.
绿色交通和低碳交通是城市交通可持续发展的两种形式,绿色交通侧重于生态环境,低碳交通强调减少温室气体排放,而绿道规划作为一种新的发展态势,较好的实现了绿色低碳的结合。长株潭绿道规划体系的构建可依托生态绿心区的形成和系列绿色低碳的服务配套,从区域和城乡规划层面对绿道的选线和定位进行构建,从生态修复和规划控制对绿道的选线和定位进行构建,从绿色低碳交通构建对绿道规划进行功能拓展。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武汉市花桥小区及其周围大气污染源的分析及对花桥小区大气环境质量现状的监测,综合评定花桥小区的大气环境质量等级,并对住宅小区的建设和管理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9.
随着我国新型城镇化进程的加快,越来越多的城镇居住区会应运而生,其中的绿化设计也应该越来越受到设计者的重视.但近年来有些居住区绿化设计中出现了一系列的问题,使得居民既不能很好地体验美丽景色,又不能充分地享受和睦氛围.“绿道”理论作为一种创意的设计思路,为设计者解决这一问题带来了一些启示.设计者可以把城镇居住区中的绿化空间划分成一组或者几组具有交通、生态、游憩和保护等复合功能的空间.直观而言,就是突破传统的“块状”景观空间,采用具有“绿道”功能的“线性”景观空间.此外,本文还为这种“绿道式线性空间”设计提供了一些具体的建议,力求其功能性和景观性能够完美结合,营造出更加舒适的新型城镇化居住区.  相似文献   

10.
我国休闲体育发展状况及发展对策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及人民群众物质生活水平的显著提高,我国的休闲体育得到了可喜的发展,休闲体育娱乐项目逐渐变得丰富多彩。休闲体育是群众体育的坚实基础和主要类型之一,是一种文明、科学、健康的现代生活方式。笔者从休闲体育的定义、特点出发,阐述了我国休闲体育的发展现状,分析了我国休闲体育发展的必然性,并预测了其发展前景,为我国休闲体育的建设和发展提供了必要的理论依据,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关的发展对策及建议。  相似文献   

11.
城市农民工休闲问题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市农民工作为中国城市化过程中的新生社会群体,为中国的工业化和城镇化建设发挥了巨大的作用。目前,社会各界对这一特殊群体的关注主要是从就业、生活保障及教育培训等方面考虑,却极少关注他们的休闲生活,使得城市农民工的休闲活动种类少、层次低,休闲生活质量不高。通过分析农民工休闲活动的现状及原因,就如何改进城市农民工休闲活动提出了政府应加大对农民工休闲活动的支持;全社会加强对农民工休闲问题的关注;旅游企业设计农民工专项休闲产品;建立农民工工会并发挥其作用;培养农民工科学的休闲观;重视对农民工的培训教育等可行性建议。  相似文献   

12.
城市休闲产业组成体系与休闲经济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休闲是人类消费生活的一种表现形式,随着城市居民消费水平的提高,城市休闲产业也在不断发展,本文从休闲、休闲产业、休闲经济的概念体系和城市休闲产业的发展现状分析研究入手,论述了休闲产业的构成并提出了休闲产业的划分方案,在此基础上探讨了休闲经济的影响因素及城市休闲经济的发展特征等问题。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武汉市江岸区花桥小区环境质量现状进行全面调研,分别对小区的大气、噪声和居室以及水环境、生活垃圾进行评价,再根据评价结果提出小区的主要环境问题和防治措施,同时还提出了武汉住宅小区的环境建设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14.
试论新型农村社区的休闲文化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村休闲文化建设是实现文化强国战略的组成部分,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需要。小康社会离不开休闲价值观的支撑,新型农村社区要实现生态文明宜业宜居必须先宜闲,宜闲则离不开休闲文化。所以,农村休闲文化建设至关重要。农村休闲文化有其自身内涵、特征和不足,新型农村社区建设为持续发展农村休闲文化搭起了新的平台,而新型农村社区凭借其自身的特殊地位和作用,将成为今后一段时期农村休闲文化建设的新基点。新型农村社区休闲文化建设必将为实现居民健康幸福的生活发挥应有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速读     
正中国最休闲城市排名出炉:上海三亚北京排前三8月5日,中国社科院财经战略研究院、社科院旅游研究中心等单位共同在北京发布了《休闲绿皮书:2018~2019年中国休闲发展报告》,从城市形象与美誉、休闲空间与环境、休闲经济与产业、休闲设施与服务、休闲生活与消费以及旅游关注度等六个方面,对国内290个城市休闲化建设进行综合分析和各分项(子体系)评价。  相似文献   

16.
肇庆市作为广东省传统旅游城市,多年来以发展观光旅游为主,现阶段旅游发展存在不少问题,旅游产业转型升级的方向在于确立休闲旅游城市的发展目标。本文在分析休闲旅游城市的内涵及肇庆建设休闲旅游城市的有利条件与积极意义的基础上,较系统地提出了肇庆建设休闲旅游城市的若干对策。  相似文献   

17.
女大学生的全面发展与其休闲生活的形式有着极其密切的联系.在马克思的休闲思想及女性主义休闲观的视野中,对人的全面发展及其实现的问题有着丰富的讨论.依据北京高校女大学生抽样问卷调查中的休闲方式调查结果,分析、探索完善女大学生休闲生活的途径,有利于促进女大学生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8.
青年作家黄青松的长篇小说《名堂经》以词汇条目的形式,对花桥人的文化习俗、神话、方言、日常伦理、生活情态进行全息展现,通过花桥人特有的生命体验、情感诉求和生存形态的个性化描述,从两个层面上展开其反抗现代性的意义阐释,即表层上片段化的独特的文本叙述方式,和深层上地方性价值系统的建立,这两个层面又共同构成花桥作为一个文化母体的双重经验。由此。黄青松的写作在差异效果中最终完成了其文化独立意义上的身份认同。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建设宜居城市已成为我国很多城市的发展目标。宜居必须宜闲,宜闲则离不开休闲文化的培育。目前,我国城市休闲文化建设中存在一些误区,主要表现在:休闲文化品味不高,庸俗娱乐大行其道;休闲生活过于单调,休闲活动选择面不宽;一味追求西化,缺乏自己的休闲文化特色;精英休闲与大众休闲界限过于分明。这些误区妨碍了城市宜居性的提高。为打造现代宜居城市,在休闲文化建设中应该着重处理好高雅与通俗、多元与同一、现代与传统、精英与大众这四对关系。  相似文献   

20.
高校作为培养全面发展人才的摇篮,思想道德教育工作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本文通过对休闲、休闲教育及休闲文化的分析,认为高校应当加强校园休闲文化建设,在休闲文化中渗透思想道德教育,将两者有机结合起来,积极探索思想道德教育新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