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从康德自我学说出发,阐述了费希特自我学说中绝对自我“三位一体”思想的形成和演化。费希特通过绝对自我的确立和本原行动的辩证法,把绝对自我本身的发展以纯粹自我──理论自我──实践自我诸形态展现出来。他把康德自我学说的真、善、美的横向联系改变为纵向联系与发展。从而它使逻辑学、认识论和本体论达到了统一,进而把康德的能动的主体性理论推进到辩证发展的方向。费希特这一理论成果影响了后来哲学发展的方向。  相似文献   

2.
本文从费希持与康德的必然联系出发,论述了费希特辩证法思想的产生与演化。费希特的辩证法思想直接起源于康德的认识论。自我反思的本质是它产生的基础。费希特没有停于康德,从认识论推进到本体论,人类社会的必然矛盾是社会辩证法产生的根由。由于绝对自我本原行动的辩证运动与发展,演进与展现出理论知识、实践知识诸领域的辩证法。费希特的辩证法不同于黑格尔,黑格尔的辩证法起源于康健的本体论,并由本体论而进认识论。费希特的辩证法是“人”的自我作为纯粹理性精神运动的辩证法体系,不同于黑格尔的辩证法是“上帝”的自我作为绝对精神运动的辩证法体系。二者虽有不少共同之处,但它们却是两类不同系统的辩证法理论。  相似文献   

3.
德国古典哲学中的辩证法思想在欧洲哲学史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它是唯物辩证法思想的渊源,历来许多学者都以黑格尔的辩证法思想为重点,进行了卓有成效的研究,但需要指出的是,对费希特主观唯心主义哲学中的辩证法思想研究尚显不足。本文试就费希特的辩证法思想及其在德国古典哲学辩证法思想发展过程中的作用略作探讨,求教于前辈学者。 (一) 最初,费希特以讲解康德哲学而著称,不久,他认为康德关于“自我”学说的最大缺点就是没有真正揭示“自我”能动活动的本质和规律,从而没有也不可能做到从一个  相似文献   

4.
本文以费希特的“绝对自我”作为主题,从知识学的理论基础方面阐发费希特作为自由体系的真理观。费希特是通过主客体关系,特别是通过绝对主体来探索真理的。他把真理看作一个系统,是理智直观把认识自我和本体自我联系起来,从而克服了康德真理观中的二元论。通过本原行动展现出绝对自我“正、反、合”的辩证运动。绝对自我的运动作为真理的发展是一个螺旋式的圆圈运动,使之真理成为系统。这种思想对黑格尔真理观的形成与发展是很有影响的。费希特和康德一样,认为在认识领域认识到的真理只是相对真理,绝对自我的发展,使绝对真理在实践领域导致“至善”。由此,他继承康德的思想把真理的追求和实现,由认识领域推到道德领域,特别是到价值领域中来。这种思想对当代真理观的研究是颇具意义和影响的  相似文献   

5.
学界通常认为,费希特和谢林(在前者的影响下)都是在其哲学的起步阶段就建立了一种关于“绝对自我”的学说。本文试图表明,费希特在《全部知识学的基础》中从“经验意识的事实”出发,并没有真正建立绝对自我;反之,谢林的原创性体现在,他从一开始就依据概念分析而确立了自我的绝对者地位,从而真正第一次建立起关于“绝对自我”的学说。  相似文献   

6.
康德哲学虽然恢复了人在其生活世界中的立法者地位,但仍面临着实践理性与理论理性的统一问题。赖因霍尔德有关哲学作为严格的科学应植基于一个最高原理之上的思想深刻地影响了费希特,费希特对康德哲学展开体系化重塑以统一实践理性与理论理性的尝试,正是以寻获自身学思体系的最高原理为前提的。在《全部知识学的基础》中,费希特基于对形式与内容关系的深刻理解,运用反思和抽除的方法对人的意识活动展开先验还原,最终获致了那作为哲学最高原理的“本原行动”——自在之“自我”。自我的自相同一的内在本质赋予其在现实的创设活动中以一种自我眷顾、自我静观的“反思”性状,“反思”构成费希特由“绝对自我”演绎“实践自我”和“理论自我”,并据此构筑整个知识学体系的内在理路。费希特正是借助于“反思”概念阐明了实践自我与理论自我系同一瞬间自我创设活动的两种不同状态,两者间存在着一种既相区别又相依存的关系,从而实现了知识学语境下实践理性与理论理性的统一。  相似文献   

7.
本文从西方哲学史的自我理论发展线索 ,探讨了康德自我学说的理论渊源。康德综合了古希腊、中世纪、文艺复兴和近代欧洲哲学自我理论 ,形成了一种新的哲学时代精神 ,正是这种精神跨越近代 ,把哲学发展推向了现代。  相似文献   

8.
近代哲学史上,“自我”论不仅仅是一个形而上学和认识论的理论问题,而且也是一个与实践哲学和伦理学密切相关的现实问题,一般认为,近代关于人与自身的关系起源可追溯到霍布斯,后经笛卡尔、贝克莱、康德、费希特、黑格尔等人把“自我”问题发展为一个庞大的理论体系,到胡塞尔现象学中得到进一步发挥,至今仍然是哲人们热烈讨论的一个焦点所在。  相似文献   

9.
本文对18世纪著名哲学家费希特所著《伦理学体系》的逻辑结构和主要观点,作了简要的阐述和分析。作者认为,费希特运用当时较为科学的方法对先验伦理原则作了深刻的论述,以感人激情表达了对人类道德完善的热烈向往;《伦理学体系》在对康德哲学进行改造的基础上,发展了康德的先验主义伦理学,而这又直接影响了谢林和黑格尔,具有不可磨灭的学术价值和理当享有的地位。  相似文献   

10.
为纪念毛泽东同志100周年诞辰,庆祝武汉大学建校100周年,最近武汉大学出版社出版了由武汉大学校长陶德麟教授总主编、一批学者撰写的《毛泽东思想研究丛书》。丛书共6种,160余万字,包括《毛泽东哲学的历史发展》(雍涛教授著)、《毛泽东国家学说》(刘德厚教授等著)、《毛泽东法律思想研究》(李龙教授主编)、《毛泽东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与实践》(郑永廷教授主编)、《毛泽东经济变革与发展思想研究》(刘光杰教授主编)、《毛泽东文艺思想精要》(何国端教授主编)。  相似文献   

11.
为纪念毛泽东同志100周年诞辰,庆祝武汉大学建校100周年,最近武汉大学出版社出版了由武汉大学校长陶德麟教授总主编、一批学者撰写的《毛泽东思想研究丛书》。丛书共6种,160余万字,包括《毛泽东哲学的历史发展》(雍涛教授著)、《毛泽东国家学说》(刘德厚教授等著)、《毛泽东法律思想研究》(李龙教授主编)、《毛泽东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与实践》(郑永廷教授主编)、《毛泽东经济变革与发展思想研究》(刘光杰教授主编)、《毛泽东文艺思想精要》(何国端教授主编)。  相似文献   

12.
谢林改变和扭转了康德、费希特以人的自我为轴心的哲学走向,重新选择了本体的定位。他以人之外的“绝对”为核心,把费希特的主观意义的本体论,即“自我=一切”,转到客观意义的本体论,即“一切=自我”。谢林的“绝对”是超越主客体之上的绝对同一性,是精神与自然的绝对同一。谢林的“绝对”的理论来源主要是斯宾诺莎的实体说,对实体加以理性演绎成宇宙精神,费希特的绝对自我运动辩证法思想为谢林绝对本体的运动发展提供了启示。谢林已察觉到绝对的运动规律贯穿到自然与历史中,人认识自然与历史就是认识其中的普遍规律。  相似文献   

13.
书刊简讯     
柯纳:《数理哲学》The Philosophy of Mathematics.By Ste-phen Krner.(Hutchinson.Pp.198.)这是英国布里斯托尔大学哲学教授柯纳所著论述数理哲学的一本书。《泰晤士报文学增刊》(1960.12.30)评论说,“该书虽论述了早期数理哲学的观点,特别是柏拉图、亚里士多德、莱布尼兹和康德的观点,但主要是系统阐释和批评三种主要学说(指唯心主义数理哲学三个主要派别,即逻辑主义、形式主义和直觉主义);作者考察了这些学说怎样处理任何数理哲学都必须研究的三个问题,即纯数学的结构  相似文献   

14.
作家的自我及其表现,是一个较为复杂的问题。本文试从三个方面加以论述:一、自我是客观和主观的统一;二、自我是个人和社会的统一;三、创作是从自我出发和从生活出发的统一。文中谬误之处,望得到指正。一有些同志认为自我是主观的,因此自我表现便只是表现主观的东西,而与客观生活相绝缘。其实,这是德国唯心主义哲学家费希特对自我的理解。在费希特看来,自我是一种纯粹精神的东西,并且是一切事物的无条件的最先出发点,整个现实世界都是从这个自我中逻辑地推演出来的。这就是自我创造非我即主观创造客观的公式。但是我们不能因为费希特对自我作了唯心主义的理解,就轻率地否定自我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从康德哲学的性质、休谟对康德的影 响、康德空间学说的本质、《导论》的写作方法四个方面,阐明了《未来形而上学导论》与 《纯粹理性批判》的关系,说明了前者对后者的理论升华。  相似文献   

16.
近代哲学区别于古希腊哲学的关键之点在于对知识的探求由外在确定性向内在确定性的转向。笛卡尔以“我思”的无可怀疑性和自明性叩响了近代哲学之门。西方哲学自此开始了以主体的内在确定性建构知识的理路,洛克、休谟、康德、费希特都是徜徉在这条自我知识之路上的,他们分别建构了自己的知识形而上学观,黑格尔则站在更高的基点上,以逻辑与历史相同一的气魄终结了近代的知识论。  相似文献   

17.
在继库恩和费耶阿本德之后,拉雷·劳丹( LarryLaudan)成为当代美国最负盛名的科学哲学家之一。劳丹的科学进步理论、科学合理性理论、研究传统理论,被认为是对波普、库恩、拉卡托斯等人学说的改进。劳丹的理论,由于其新颖独到和富有启发性、挑战性,引起了人们广泛的关注和褒贬不一的争论。劳丹的科学哲学思想的真正启发力何在? 是否可以在劳丹理论的基础上作新的突破? 科学哲学的危机如何得以消解? 马雷教授的新作《进步、合理性与真理》填补了上述空白,有力地推进了对劳丹科学哲学思想的研究,尤其是该著提出“凡协调的就是合理的”论…  相似文献   

18.
费希特尝试通过智性直观来研究先天之物,他的智性直观和康德的分析判断相类似,是一种研究先天之物的分析式方法。而胡塞尔的范畴直观则更接近康德的先天综合判断,是研究先天之物的感性—综合式路径。费希特单纯通过分析概念间的思想关联来研究了先天之物,但并未顾及感性经验、空间和时间的作用。胡塞尔则认为,没有感性经验作为基础,也就无法考察先天的本质,感性经验始终是研究先天之物的先决条件。这两种探讨先天之物的方式有着各自的问题,解决这些问题则需要对自我的认知和意识活动进行更为深入的研究。  相似文献   

19.
目的论是康德历史哲学中的一个核心理念,康德的历史哲学几乎建立在这一理念的设定之上.康德的目的论是一个消极性的理念,因此它无法解决康德历史哲学中的二元论.康德之后的德国古典哲学家如费希特、谢林和黑格尔鉴于康德历史哲学的二元论困境,将康德消极性的目的论转换成积极性的目的论,即将目的论实体化和主体化.费希特的“自我”、谢林的“绝对”以及黑格尔的“绝对精神”都是目的论的实体化的表现,他们从这种实体化的理念当中演绎出各自的历史哲学,从而产生了思辨的历史哲学.基于这样的考虑,可以说,没有目的论,就不可能产生思辨的历史哲学,我们应当重新看待德国古典哲学中目的论的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20.
奈斯特·皮雷罗 (NestorePirillo)先生 ,现为意大利特伦托大学 (UniversityofTrento)哲学与历史学系教授。 1 94 3年生于那不勒斯。皮雷罗教授主治康德哲学 ,对康德哲学有系统、深入的研究 ,旁及理论哲学、政治史、科学史、现代史、文化社会学、知识社会学等众多学科 ,多有建树。主要著作有 :《在道德与阶层中的世界人 :康德与现代的转型》(1 987)、《理性、风俗、习惯》(1 994 )、《道德与文化 :康德与生活导论》(1 995 )、《康德与宗教哲学》(1 996 )、《心理分析谈》(合著 ,1 997)等。本人在访问意大利期间 ,曾就一些重要的哲学问题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