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文学思潮概念的理论性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文学思潮本质众说纷纭的主要原因之一,在于概念性质的认识混乱。具体文学思潮概念显然属于历史范畴,但不同逻辑层面上的文学思潮概念不能混为一谈。文学思潮概念理论性质的正确界定是科学认识文学思潮本质的必要前提  相似文献   

2.
劳动实践决定社会结构的发生、发展,是“劳动创造人”的历史唯物主义命题的必然逻辑结论。本文分析了结构的概念,社会结构的具体发生、发展过程,并对马克思研究资本主义社会经济形态的一般方法论进行了粗略的探讨,认为劳动实践不仅是人的本质,也是社会结构的本质。  相似文献   

3.
模糊逻辑是一个新的逻辑分支。本文试图对模糊逻辑的一部分——模糊概念作一具体的分析研究,从以下几方面展开了论述:从哲学认识论、语义和语用等方面对“模糊概念”作了界定;运用模糊数学集合论方法对模糊概念的内涵和外延作了具体的描述研究;对模糊概念的论域和系统作了区分,并研究了二者之间的关系;对模糊概念在种类上不同于一般概念的特殊性作了具体描述。  相似文献   

4.
农地“三权分置”改革的私法逻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三权分置”土地改革的理论动因来自于经济学界,而非法学界。对“三权”法律关系的厘清不能僭越现有大陆法系私法的概念和逻辑体系。应当将对绝对所有权概念的坚持作为基础,拒绝借用普通法系的地产权和保有概念。“双重物的用益”和“物的用益—权利的用益”体系框架存在法律逻辑上的矛盾,不宜采纳。“物的用益—用益权的行使”和“成员权—物的用益”框架各具利弊。“经营权流转”的法律本质是通过债权实现物权和资本的结合。放宽物权性流转限制是当前改革的主要方向。户籍制度和社会保障体系改革是土地权利私法化改革的基础。  相似文献   

5.
唯物史观创立的过程中,马克思以劳动活动为基点开辟了解析人本质的新视界。马克思借助费尔巴哈人本学中“现实个人”的概念,并吸收黑格尔在主奴辩证法中通过“劳动”将自我意识普遍化的辩证逻辑,建立起具有劳动生成性质的”现实个人“。劳动是马克思人学思想的重要逻辑起点,然而资本逻辑下的“异化劳动”扭曲了人的本质,使得人失去其本身。因此,想要复归具有全面自由的“现实的个人”,就必须通过对“异化劳动“的修复。个体获得”自由自觉“的劳动的过程,就是人获得其类本质的过程。  相似文献   

6.
辩证逻辑是一门“运用概念的艺术”。这里的概念,主要指的是辩证概念或曰具体概念。辩证概念及自身的逻辑特性对于辩证逻辑体系的构造有着主导性的作用。本文拟就此作些分析和探讨。 1 辩证概念(或曰具体概念)一词,最初是由黑格尔在其哲学体系中系统阐发的,意指一种具有多样性统一的思想,因面具有真理性。例如,“变易”是黑格尔逻辑学中第一个具体概念。“足以表示有无统一  相似文献   

7.
以抽象概念作起点,经过一系列中间环节,达到具体概念,这是思维从抽象上升到具体的逻辑内容,也是“概念运动”的过程。概念运动是人的思维把握客观世界所特有的方式,是以实践为基础和中介的对客观事物运动的反映。因此,具体地阐明概念运动的实践基础,应该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和辩证逻辑的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8.
在《逻辑学》中,黑格尔以假象概念作为存在逻辑与本质逻辑之间的过渡概念。在本质逻辑部分的开篇,通过构造假象概念的直接性这一悖谬,黑格尔成功地将否定性概念引入了对本质概念的分析之中,并在此基础上以行动性的方式确立了本质概念的否定性自我关联。本文将在黑格尔与费希特的理论哲学背景下,通过对这两个论证步骤的分析,说明无论是费希特还是黑格尔都将自由的行动性奠基于绝对否定性概念之上。绝对否定性概念克服了所予的直接性,并直接指向了绝对自由。  相似文献   

9.
凡科学理论都有逻辑起点。科学理论体系的逻辑起点范畴 ,应当是一个与研究对象历史进程同步的抽象范畴 ,而不能是具体范畴。寻找和确定科学理论体系的逻辑起点时 ,一定要注意把握研究对象的主体或本质。邓小平理论的逻辑起点是“人民需要”。  相似文献   

10.
“本质”概念的确立对于研究西方本质主义有着重要的意义,而关于“本质”的探讨势必要追根溯源到西方古典 哲学时期,但是西方本质主义哲学并非一开始就确立了“本质”概念,它是随着古希腊早期哲学家对万物本原追求的发展,经过 柏拉图的努力,最终由亚里士多德提出并确立的。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对“本质”的研究奠定了盛行西方千年的本质主义.通 过分析西方古典哲学时期各家“本质”概念的理论内核,鮮明展现此时期“本质”概念形成的发展脉络。  相似文献   

11.
论版权理论中的作品概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无论是版权理论中的作品概念还是一国版权法中有关作品的概念,都是表现概念的种概念。版权理论中的可版权作品概念只有在满足了一国版权法规定的作品构成充要条件后才能成为该国版权法规定的版权作品,享有该国版权法的保护。在进行版权理论研究时应该严格区分版权作品和可版权作品。“思想”和“表现”与“内容”和“形式”都是版权理论的逻辑概念,不同的是“思想”和“表现”是版权理论中彼此独立的基本逻辑概念;“内容”和“形式”是在表现(或作品)概念的基础上经过分解得到的概念,是相对具体的逻辑概念。它们分别处于不同的抽象层次上。认为一件作品同时存在多种形式的人混淆了版权作品和可版权作品之间的区别。  相似文献   

12.
本文通过重新反思现象学方法的内部结构和具体运行,指出中止判断、先验还原、本质还原的逻辑顺序,试图深化对“还原”方法的理解,并在此基础上,揭示它对当代的意义和启迪。  相似文献   

13.
马克思从资本的增殖本性出发揭示了资本从“物”到“关系”的深刻本质,而对资本“社会关系”本质的揭示也恰恰就是对资本逻辑的生成的起点的描述。资本逻辑是资本通过“关系”本质逐渐攀升到了社会统治地位时所生发出来的一种强制性的权利。但是,资本由于自身的内在矛盾同样是一个历史性的产物,因而资本逻辑也会随着资本内在矛盾的激化而逐渐趋于暗淡。  相似文献   

14.
马克思的总体方法是理解和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逻辑结构的根本方法.“社会主义本质”范畴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逻辑起点,按照抽象程度的不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逻辑结构分为三个层次,这三个层次构成一个由抽象到具体不断发展的逻辑整体.  相似文献   

15.
关于公共管理学的逻辑起点,国内外学者的观点大体有二:一是“公共事务说”,二是“公共问题说”。本文从公共管理学的历史起点、细胞形式和本质内容入手,阐释了公共利益是公共管理学的逻辑起点,简述了这个观点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此外,还首次提出了社会“元矛盾”的概念。  相似文献   

16.
从电子证据的概念入手,通过探讨其内涵与外延,分析了电子证据与传统证据之间的逻辑关联性。通过具体案例,分析论证了信息系统是建立在一整套规则体系下的信息表示系统这一内在本质。作为人类发明创造物的客观存在的信息系统,在司法领域扮演着“沉默的现场知情人”的角色,天然地服务于侦查工作。而电子证据的科学性,正在基于对信息系统规则体系下的数据含义的“解读”,这种“解读”也正是目前有关电子数据的司法鉴定制度所管辖的。  相似文献   

17.
本期导读     
邓小平理论能发生稳定、改革与发展中国的伟大作用,自然源于它的科学性,而此又来自于逻辑力量的强大支持。刘广志的《浅析邓小平著作中的逻辑特色》指出,概念明晰,判断准确且能巧用,推理开阔严谨,论证深刻、还有分析与综合、抽象到具体、逻辑与历史有机统一的辨证思维方法,正是邓小平理论能深入人心的逻辑力量所在。 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思想的实践,要靠全党同志的共同努力,党的领导干部的分量格外重要,不思进取创新与腐败将导致实践的停滞或惨遭破坏。邵群群、李红霞的《论领导干部对“三个代表”思想的实践》强调,坚定理想…  相似文献   

18.
众多关于人的特性的主张,普遍围绕着人性是什么、人的本质等问题而展开。人性与人的本质原理,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础。马克思主义认为,“人性”就是人的社会属性,“人性”具有层次性,而且是变化发展的。“人性”和“人的本质”具有质的区别,两者涵义不同。人性属抽象概念,人的本质则属于具体概念。“人的本质”就是社会关系的总和,从而揭示了人性的经验性特征。  相似文献   

19.
本文对先秦的逻辑正名学说进行了比较全面的探讨和论述。认为:后期墨家和荀子对“名”的语词性质和概念性质已经有了明确认识。公孙龙的“白马非马”是从理论上探讨“名”的外延和内涵的重要尝试。荀子关于“共名”和“别名”的思想从理论上对“名”的种属关系及限制和概括的原则作了明确的概括。公孙龙和后期墨家所概括的“偏有偏无”的划分原则对逻辑正名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后期墨家所论“名”的种类已经达到了相当科学和完整的程度,这是后期墨家在逻辑正名理论方面最突出的贡献之一。在先秦,尽管“定义”这个概念和定义的具体方法尚未明确地概括出来。但是,先秦各家对定义方法的具体应用却是相当普遍的,而且其定义的精确性和科学性都与今天传统逻辑中的定义方法极为相近。  相似文献   

20.
法的形式合理性理论是西方法治文明的产物。形式合理性与实质合理性之间的“法逻辑的抽象形式主义和通过法来满足实质要求的需求之间无法避免的矛盾”,在刑法领域表现为罪刑法定与类推、法律职业逻辑与社会生活逻辑及犯罪形式概念与犯罪实质概念的矛盾。形式合理性与该理念具体实践之一的罪刑法定原则在西方曾遭遇来自不同学派的强烈挑战。我国新刑法实施迄今,人们一改罪刑法定原则确立之初的狂热,转为对该原则信念上的动摇,于是,立足于我国国情作出理性判断与选择是关系到我国刑事法治进程的重大课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