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交通运输基础设施的空间分布与区域经济增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交通运输基础设施的发展水平对经济发展的作用很大.我国铁路、公路的空间分布以及它们与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的关系十分密切,我国的区域经济发展差异与铁路、公路的空间分布差异极其吻合.为缩小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的差距,协调区域经济发展,政府应该大力加强中、西部地区的交通运输基础设施建设.  相似文献   

2.
我国区域电信业与当地经济发展的适应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是一个幅员辽阔、区域发展不平衡的国家。不仅东、中、西三大地带之间,而且同一地带的不同省市区之间,甚至同一省市区的不同地域之间,都存在较大的发展差距。电信业作为基础性、先导性、战略性产业,与经济发展水平有着非常强的联系,处于不同发展阶段的地区对电信业会有不同的要求。为明确区域电信业与区域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了解区域电信业与区域经济发展的适应状况,基于电信增长与经济发展之间的适应性理论以及东、中、西部电信增长、经济社会发展的相关数据,结合国际比较,对东、中、西部电信增长与经济发展之间的适应性关系进行了研究,就"十二五"期间东、中、西部电信业发展思路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3.
我国区域收入差异的MLD指数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1992-2007年我国收入分配差异的MLD指数分解分析,发现我国收入分配差异呈总体持续扩大趋势,区域组间的差异贡献率较大。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差异是影响我国区域间收入分配差距变化的核心因素。缩小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差异、均衡地区间对外开放水平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相似文献   

4.
从区域经济差异与区域经济发展的关系出发,运用单指标分析和多指标分析相结合的方法,从绝对差异和相对差异2个方面测度国内区域经济发展的空间差异,从数据结果可以看出国内区域间经济发展的差异比较大,不仅表现在四大板块间,而且表现在省际之间和四大板块间差距的拉大;进而对产生差异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分析认为,引起国内区域经济发展之间差异形成并拉大的原因主要以外因为主,尤其是国家发展政策的倾斜;最后针对区域空间差异提出不同的区域发展战略,即继续鼓励东部地区率先发展,努力加大对西部地区重大项目支持,积极促进中部地区崛起,从而促使区域发展要素合理流动、优势互补、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5.
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人民群众生活水平得到较大提高。与此同时,居民收入差距日益扩大,体现出鲜明的区域和阶层特色。而区域收入差异程度同该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状况有直接关系。因此,本文运用东部和西部1984-2012年省际间面板数据,分析我国居民收入差距的主要影响因素,及其对东西部区域经济增长的影响效应。结果显示,城市化水平的差异加大了省市之间市场化差距,进而使得不同地区经济效率差异越来越显著,很大程度上导致了区域经济发展不均衡。  相似文献   

6.
伴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增长,我国区域经济发展差异日益突出,影响了我国经济持续、健康地发展与社会和谐与稳定。本文运用新制度经济学相关理论,分析地区人均生产总值与制度变量之间的关系,得出我国区域经济发展差异主要是由于地区之间的制度变迁速度、程度不同。指出要缩小区域间经济差距,必须加快中西部地区制度、特别是非正式制度变迁进程。  相似文献   

7.
东西部资金要素投入差异与西部金融支持战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资金投入差距是影响我国东西部地区之间经济发展水平差距的重要因素之一.优化区域资金配置,加大对西部地区的金融支持力度(包括资金投入和金融政策等)是促进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8.
本文首先指出了信息化的含义 ,提出了度量信息化发展水平的指标体系。随后 ,详尽地比较了信息化发展水平的地区差异状况 ,并对区域经济的倾斜发展进行了实证 ,在此基础上揭示了信息化发展对经济发展的影响并提出了一些提高信息化的办法。  相似文献   

9.
亚中心建设与甘肃省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镇中心作为区域经济发展的动力源和空间载体,其空间布局、产业结构、经济辐射力和辐射范围直接影响了区域经济的发展。兰州市作为甘肃省的省会,也是全省最大的经济中心,应该起到全省区域经济发展“发动机”的作用。然而,近年来兰州市与甘肃省内最贫困地区经济发展差距达到7倍之高,居全国之首。本文重点分析了兰州市的工业产业结构,甘肃省及周边各大经济中心的辐射能力和范围;从区划形状、产业影响力、经济中心辐射范围等三个方面剖析了甘肃省区域经济差距扩大的原因;并提出了通过加强甘肃省省际边界地区经济亚中心的建设来带动甘肃省省际边界地区经济发展,进而促进甘肃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10.
我国地区间发展不平衡,经济区域化特征明显,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与区域金融发展不平衡共存,区域金融结构的差异问题越来越突出,东中西部的金融发展差距还在拉大。研究并解决区域金融结构的差异、促进地区金融和地区经济的和谐发展已经迫在眉睫。  相似文献   

11.
为应对当前机动车保有量的激增所引发的城市交通压力,各地方政府以“区域限行”为主的交通管制行政措施应运而生。区域限行作为行政行为在法律属性上应定性为行政决策行为。在合法性要件上应当满足法律保留原则、明确性原则、比例原则和平等原则。鉴于当前各地现行的区域限行措施符合法律保留和法律明确原则,故对于其合法性的可能控制应着重通过决策程序的设计来进行。  相似文献   

12.
区域非均衡发展战略是邓小平经济发展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 ,先富带后富的指导思想、先沿海后内陆的战略布置以及“三步走”的战略目标是这一发展战略的主要内涵。它是邓小平在总结我国建国以来的经验教训基础上 ,依据中国国情而设计的 ,该发展战略在实践中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当前我国西部大开发战略是邓小平思想的继承和发展  相似文献   

13.
河南区域旅游整合营销传播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区域旅游整合营销传播对于提高区域旅游业的知名度、扩大美誉度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分析河南区域旅游整合营销传播环境的基础上,构建了河南区域旅游整合营销传播系统,并提出形象广告传播、公共关系传播、数字化传播、空间传播和旅游节事传播等区域旅游整合营销传播策略。  相似文献   

14.
大力促进和加强区域教育信息化,既是信息时代社会经济发展对教育提出的要求,又是教育事业生存和发展的必然选择.推进区域教育信息化是国家教育信息化的基础,只有根据区域教育信息化建设的实际,积极探索教育信息化建设发展之路,才能促进国家整体教育信息化健康、协调地发展.  相似文献   

15.
江西区域中心城市建设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分析江西城市发展现状的基础上,利用第一次经济普查资料比较了江西省11个设区市的总体经济发展水平,并结合区位和发展轴线分析确定了江西的区域中心城市及其等级。同时根据江西目前所处的经济发展阶段,提出江西应当采用点-轴开发模式,以京九和浙赣铁路为城市发展主轴线,重点优先发展南昌、九江和赣州三市。  相似文献   

16.
区域自主创新能力与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外商直接投资、企业R&D投入强度、区域人力资源素质以及政府支持等具有正相关关系。应从创新文化建设、创新人才培养、产学研结合、区域合作等方面努力提高江苏省区域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17.
文学桂军在20世纪90年代以来处于低潮的中国文坛中崛起,形成了一个富有成就、特色和内涵的作家群样本。它在为当下中国文学提供文学佳作和作家成长的新鲜经验的同时,提供了在经济欠发达地区推动经济和社会发展,形成文学、文化与经济良性互动的一种可资借鉴的发展模式。文学桂军对当下文学事业发展和参与推动欠发达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价值与意义。  相似文献   

18.
美国次贷危机时期41个国家(地区)的股票市场可划分为五个金融联合区域:欧洲成熟区域、亚太区域、美洲区域、欧洲新兴区域和非洲区域.运用多元GARCH模型对这五个区域之间的风险传染关系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欧洲成熟区域、美洲区域和亚太区域之间存在显著的双向波动溢出效应,从亚太区域到欧洲新兴区域存在单向波动溢出,而非洲区域和亚太区域之间并不存在显著的波动溢出关系.各区域间的经济金融联系是造成区域风险传染现象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9.
朝鲜罗津-先锋经贸区的发展与环境变迁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朝鲜罗津-先锋地区的区位特征和地域结构在近年来有了很大的发展变化.然而,基础设施不足和同周边地区的产业联系匮乏是阻碍该地区成为贸易中转基地和出口加工基地的主要制约因素.10个计划开发的工业区因自身产业结构脆弱、工业区间的功能划分和有机联系不足,其效率和潜力非常低下.今后该地区发展的关键在于朝鲜政府部门的决策及如何克服现存的各种区位和结构上的制约因素.  相似文献   

20.
论区域经济一体化与竞争机制的完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区域经济一体化是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潮流,我国许多地理上相互邻近的地区也正在大力推进区域经济一体化。健全的竞争规则以及有效的执法、司法体系是区域经济一体化对竞争机制的基本要求。我国的地方保护较为严重,地区壁垒林立,竞争规则尚不健全,竞争执法力度不足,这些已成为我国许多地区推进区域经济一体化的重要阻碍因素。在完善市场经济体制以及推进区域经济一体化过程中,我国应当大力建设竞争文化,破除地方保护,开展执法合作,提高执法效率,从而为全国统一市场以及区域共同经济的发展确立良好的竞争规则和法制环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