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8 毫秒
1.
我校中文系朱德熙副教授本学期为语言专业高年级学生开设“古文字学”。朱先生已初步确定该课内容分六个部分。第一部分“绪论”是讲古文字之范围、分期,以及古文字学和其它学科的关系。第二部分是介绍有关古文字的资料,这将分地下资料(甲骨、铜器及货币、印、陶器、石鼓、竹简、帛书等)和文献资料(说文解字、汗简、石经及尔雅、方言、释名、广雅、玉篇等)来谈。第三部分讲古文字学简史。第四部分讲古文字的结构和演变,在这一部分将谈以下七个问题:1)商代及周初铜器铭文中之图形文字,2)象形象意字与形声字,3)古文字演变通例,4)合体字、简化字、美术字(鸟虫书),  相似文献   

2.
吴大激是清代著名古文字学家。其古文字研究虽然成果丰硕,但是也存在着如下不足之处:对文字的析形释义方面不乏失当之处,未能正确对待前人古文字考释的某些成果,对文字之异体、假借、通假之间的关系不能正确地区分,有时误断假借,对文字的简省现象的认识理解也有不当之处以及缺乏文字发展观。尽管他在古文字研究上有着种种不足之处,这也是学术研究与探索过程中发生的错误,学术的探索与研究不可能不发生偏差与错误,我们不能因此而否认吴大敬在古文字学术史上的地位。  相似文献   

3.
吴大徵是清代著名古文字学家.其古文字研究虽然成果丰硕,但是也存在着如下不足之处:对文字的析形释义方面不乏失当之处,未能正确对待前人古文字考释的某些成果,对文字之异体、假借、通假之间的关系不能正确地区分,有时误断假借,对文字的简省现象的认识理解也有不当之处以及缺乏文字发展观.尽管他在古文字研究上有着种种不足之处,这也是学术研究与探索过程中发生的错误,学术的探索与研究不可能不发生偏差与错误,我们不能因此而否认吴大敬在古文字学术史上的地位.  相似文献   

4.
论文运用"以形索义"的训诂方法对"昔"的古文字形进行了考释,辨正了东汉许慎《说文解字》以该字借义为本义之误,依据甲文、金文等古文字材料及古文字学家的研究成果,探究了"昔"的早期构形及其构意,并梳理了"昔"与"腊"、"臘"等字错综复杂的关系。  相似文献   

5.
著名古文字学家、河南大学李瑾教授的《殷周考古论著》(以下简称《论著》),已由河南大学出版社出版。这是作者30多年来潜心研究汉语古文字的第一个论文集,主要包括安阳殷墟出土的甲骨卜辞研究和各地出土的段周青铜铭文研究,共收论文20篇,约38万字。古文字这门学问,在我国不仅源远流长,而且贤俊辈出,包括当代许多古文字学家在内,他们都取得了或大或小的成就,有的甚至饮誉海内外。但《论著》的作者并没有跟在他们后面亦步亦趋,而是以他们为基础,充分汲取时代的学术营养,独辟蹊径。他利用自己根柢盘深的学识,驰骋学海,大胆创新,贯通古今,为古文字研究这门学问开辟了一个崭新的天地。  相似文献   

6.
曾宪通教授,男,1935年生,广东省潮州市人。现任中山大学古文字学研究室主任、中国古文字研究会理事、中国郭沫若研究会理事、中国秦文学会常务理事等职。1990年10月,经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九次会议批准为汉语文字学专业博士生导师。曾宪通同志1959年7月毕业于中山大学,留校在古文字研究室工作,在著名古文字学家容庚、商承祚教授身边当助手近  相似文献   

7.
《穆天子传》是公元279年出土的汲竹书之一,经荀勖整理,释以今文,流传至今。但不识之字、疑难文句甚多,素称难读。本文作者以古文字学眼光研读此书,发现苟氏整理时若干字形隶定有误;与古文字资料相比较,有些字尚可释读。通观全书文例,有些缺文亦可补足或证明其可上下连读而无缺。全文共述研究心得十三则,末附待问之疑难字三十文,以俟高明。  相似文献   

8.
阮元是清代著名学者,也是一位有影响的古文字学家。他编著的《积古斋钟鼎彝器款识》,首倡青铜器“藏礼”之说,并根据经史考释铜器铭文,对晚清吉金文字的研究起了较大的推动作用。阮元淹贯群书,注重搜集整理原始材料,又擅长书法,无疑对其研究古文字大有裨益  相似文献   

9.
《桐乡徐氏印谱序》是王国维在清华研究院撰作的有关古史与古文字的最后作品之一。该文针对当时钱玄同对《说文》古文及壁中古文经的质疑,以大量出土古文字材料为论据,提出这些古文实为战国时期东土的流行文字。这一论点为后来成为古文字学重要分支的战国文字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0.
我校商承祚教授,字锡永,号契斋,广东番禺人,生于1902年,是我国著名的古文字学家、考古学家、书法家. 高承祚教授出生于书香门第.其父衍鎏,字藻亭,为清代最末一科(甲辰)的探花,长于诗书画,有《商衍鎏诗书画集》、《清代科举考试述录》、《太平天国考试纪略》等著作行世.商先生幼承家学,酷爱古器物及古文字.及长,负笈天津,拜上虞罗振玉为师,治甲骨文、金文,成  相似文献   

11.
齐地大汶口文化、龙山文化、岳石文化遗址出土的大量文物资料和古文字材料表明,齐地文字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本文从古文字学、齐文化的角度,将齐国文字归纳为陶文、金文、简牍文三大类,并对每一类文字的具体形态及其特点作扼要分析、评述,试图揭示其齐文化的底蕴。探讨齐地文字对研究汉字的产生、发展及演变,对探索古代文明的起源,无疑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新发现的战国楚简《诗经》是目前所见最早的先秦抄本,简本中异文现象非常突出。文章通过对简本一些典型异文的考证分析,对某些诗篇中疑难字词的训释提出了新解,纠正了传世本《诗经》一些长期被误释误读的字词;同时,还利用异文材料解决了有关古文字考释的疑难问题,揭示了简本《诗经》异文对《诗经》学、古文字学和文献学研究的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3.
“好”、“育”二字作为书写符号,称为字;作为发声符号,称为词;作为凝结着民族文化的单位概念,则有着历时的、共时的亦即定性的和未定性义项,解释普通语言中“好”、“育”的义项,似乎并不困难,甚至从古汉语中考察它们的义项流变,似乎也不困难,但是,如果准确或比较准确地把握它们的本义,仅仅凭借古代的字书是不可能的。 著名的古文字学家于省吾先生凭借地下出土文物研究古文字,解决了很多疑难问题,同时,也为我们研究中国古文字奠定了理论基础。笔者推考“好“、“育”本义,便是借助内蒙古桌子山的岩画(1992年,笔者考察了桌子山召烧沟岩画群并由学生拍摄了岩画的全部照片)。  相似文献   

14.
中国古文字学术研究会第二届年会于一九七九年十一月三十日至十二月六日在广州举行。这是继一九七八年在长春吉林大学举行的中国古文字学术讨论会之后,我国古文字学术界的又一次盛会。这届年会由中山大学主办。出席本届年会的老、中、青古文字研究工作者共六十余人,来自十三个省市的三十多个科研单位、高等院校、考古文物和新闻出版单位。香港中文大学教授饶宗颐,香港大学讲师缪锦安,以及正在我校进行学术交流的美国加州大学副教授周鸿翔也应邀出席了会议。这届年会共收到五十五篇论文,包括古文字学理论、综述,甲骨文,铜器铭文,战国秦汉文字等方面的内容。有二十三位同志先后在大会上宣读或介绍了他们的论文。饶宗颐教授和周鸿翔副教授还  相似文献   

15.
鉴于网具对上古先民生产、生活的重要意义,结合卜辞语义以及先秦典籍文献记载,将古文字形体结构与器物上的网具图案进行比对和分析。分析认为,原始网具的样式与当代所使用的网具并无大的不同;原始网具至少有3种类型,其使用方法也有一定差异。  相似文献   

16.
著名学者王献唐先生说:“近世山东治古文字学者,黄县有丁佛言,临清有吴秋辉。”①本文拟探讨一下近代著名古文字学家丁佛言先生的古文字研究。不当之处,敬祈方家教正。丁佛言,名世峄②,字佛言,晚号迈钝,别号松游庵主,还仓室主。山东黄县人。关于他的生年,学术界...  相似文献   

17.
段玉裁《说文解字注》对古文字的研究和运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古文字指<说文>古文,即战国时东方六国文字.乾嘉以来的学者对于古文字有相当的研究,特别是段玉裁的<说文解字注>不但声义兼明,而且考证形体,并对<说文>所收古文字进行研究、考证.近几年来,大量古文字材料的出土,丰富了对古文字字形的探讨材料.本文拟就<段注>利用文献材料对<说文>古文字说解的肯定、批评或纠正、补充等,提出几点不成熟的看法.  相似文献   

18.
《甲骨文论集》、《陈炜湛语言文字论集》和《古文字趣谈》分别是古文字学家、甲骨学家陈炜湛先生学术论文和随笔的结集。三书近年由上海古籍出版社陆续出版,实为学界佳音。三书贯之以"古为今用"的精神,在治学方法及特色上各有承继发挥,内容上互为表里。  相似文献   

19.
闽南摩崖石刻是闽南地区历史发展的真实记录,是闽南文化的活化石,在文字形体和内容等方面具有独特的魅力,仙字潭石刻则是其中最重要的代表,而且仙字潭石刻同传统古文字学的发展与研究存在着密切的关系。一方面,它传承了中原地区古文字的内容,同时也扩大了传统古文字学的内涵,对促进闽南地区的文化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100年前殷商甲骨文的发现是中国学术史上三大发现之一,而王懿荣正是甲骨文的第一个发现者。王懿荣发现甲骨文,并不是他"因病服食龙骨"而得之的偶然事件,而是他深谙金石学、历史学、古文字学的必然结果;他最早作出甲骨文是"殷商之物"的结论,也是其学术造诣的必然体现。他的发现,对中国学术史特别是历史学、古文字学产生了划时代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