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一、孙中山让位给袁世凯是“不由自主”的在让位前后,孙中山对袁世凯的赞誉之词是比较多的,让位给袁的态度也是非常明确的。比如,在当选为临时大总统的当天,孙中山就打电报给袁世凯.明确表示自己是“暂时承乏,而虚位以待之心.终于大白于将来”①。在1912年1月15日回复议和代表伍廷芳的电文中,孙中山宣布:如果清帝实现退位,“宣布共和,则临时政府决不食言,文即可正式宣布解职,以功以能,首推袁氏”②,进一步表明了自己对袁世凯的态度。后来事态的发展证明,孙中山一再要将临时大总统的职位让给袁世凯的表示,对“革命”的发展…  相似文献   

2.
国宝危机 1912年2月12日,末代皇帝溥仪宣布退位,从而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来的封建主义统治.在窃取革命胜利果实的袁世凯主持之下,国民政府与清王室达成了<关于清帝逊位后优待条件>.其主要内容是:清帝仍然保留着皇帝尊号,并暂居紫禁城之内;民国政府待之以外国君主之礼;民国政府对皇帝原有的私产特别加以保护.  相似文献   

3.
1912年,袁世凯在帝国主义支持下,凭借北洋军阀势力,篡夺了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职位,窃取了辛亥革命成果。随后,叉于1913年10月,强迫国会选举他做了正式大总统。为了进一步扩大总统职权,控制各省地方政权,为建立帝制做准备,袁世凯采取了大权独揽,削弱各省都督实力的办法,以防止称帝后的军阀割据和“藩镇之祸”。于是,在各省推行了一  相似文献   

4.
1912年1月1日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具有重要政治意义,然而时局复杂,满汉对立、边疆危机、列强窥伺,内忧外患加剧。在国家和民族危亡的关键时刻,列强为维护自身在华利益传出“非袁不能收拾”的信息,清政府不得不启用已经“开缺回籍”的袁世凯,南方同盟派也把希望寄托于袁世凯的反正。袁世凯手握国家政权和重兵.以安抚为主解决南北争端,促使清帝和平退位,维护了新生的中华民国,避免了国家冲突、民族撕裂和列强干涉。1912年9月“四巨头”会师北京,推出“八点共识”,昭示了南北确已统一,中华民国确已建立。  相似文献   

5.
张晓波 《源流》2011,(17):34-35
袁世凯(1859-1916),河南项城人。1895年,开始小站练兵。1899年任山东巡抚。1902年被任命为北洋大臣。1908年被开缺回籍。1911年武昌起义后,清廷任命袁世凯为内阁总理大臣。1912年2月15日当选为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1915年袁恢复了君主制,1916年3月宣布废除帝制,6月6日,因尿毒症身亡。  相似文献   

6.
历史资料     
袁世凯的八十几天皇帝梦 北洋军阀头子袁世凯是帝国主义的一条忠实走狗。一九一一年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直接推翻了帝国主义、清朝政府的专制统治,建立了资产阶级的民主共和国。但是,袁世凯在帝国主义的支持下,利用了当时领导革命的资产阶级的妥协性,施展了反革命两面手法,赶走了孙中山,从清朝“内阁总理”摇身一变为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使辛亥革命流了产。  相似文献   

7.
北洋军阀作为中国近代史上一个反动的军事政治集团,自19世纪末崛起之后,力量逐渐膨胀,终于在1912年借辛亥革命之机窃取了中国的统治权,从而形成中国历史上自1912年至1928年的北洋军阀统治时期。对于北洋军阀史的研究,过去曾长期处于比较落后的境状,但近十余年来,这片近代史研究中的薄弱区域却得到了可喜的开发,出现了许多新论点和见解。为方便学者们的进一步研究及教学需要,笔者特将这些新成果按北洋军阀史的阶段划分、北洋军阀产生的原因、北洋军阀的阶级基础及北洋军阀统治的特点几个专题,分别做以简单的归纳。一、北洋军阀史的…  相似文献   

8.
八十年前,在中国近代历史上,发生了一件改变中国历史发展进程的事件:末代皇帝溥仪退位与南京临时大总统孙中山让位几乎同时进行。一场具有开创意义的资产阶级政治大革命——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却落到了代表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军阀利益的袁世凯的手里。对于孙中山让位于袁世凯的这一怪事,帝国主义列强弹冠相庆,纷纷向袁世凯表示祝  相似文献   

9.
六十多年前,李大钊同志以大无畏的革命精神,把北洋军阀政府控制的蒙藏学校争夺过来,为党培养了一大批蒙古族出身的无产阶级革命战士,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1911年,辛亥革命的风暴结束了我国两千多年封建君主专制统治。1912年1月1日,伟大的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在临时大总统就职宣言中庄严宣告,要“合汉、满、蒙、回、藏诸地  相似文献   

10.
武昌起义爆发后,清廷命袁世凯前往湖北,督办剿抚事宜。袁世凯举起清廷剿抚的大旗,却不是消灭革命军,使革命党投降清廷,相反地,是利用革命党迫使清帝退位,又使各方面的代表人物众口一词,说民国总统“非袁莫属”,终于出任了总统。辛亥革命,不知有多少人牺牲,而最大的赢家,不是别人,正是袁世凯。  相似文献   

11.
辛亥革命后。虽然革命的果实为袁世凯和北洋军阀所篡夺,但是北洋军阀统治时期,还是继承了清末的“恤商”政策,进一步制订和颁布了不少有关商业发展的政策、措施和法令,使中国的对外贸易和国内贸易都有比较大的发展,从而也促进了内外贸易商品结构的变化....  相似文献   

12.
从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12月29日孙中山被推选为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至今已经七十年了。在这一历史进程中,经过了袁世凯称帝,张勋复辟,北洋军阀混战和蒋介石的反人民反民主的独裁统治,最后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其间,有许多历史经验和教训,直到今天还有  相似文献   

13.
辛亥革命后,革命党人和立宪党人为了在中国确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制度,组党热潮风靡一时。它们试图通过竞选,谋取议会多数席位,组成政党内阁,把欧美式的政党政治移植到中华民国的政治体制中来。由于封建军阀势力总代表袁世凯的抵制和破坏,资产阶级喧嚣一时的政党政治以失败而告吹。本文拟从民国初年中国国情出发,来论证政党政治未能实现的历史必然性。一1912年3月11日,南京临时政府颁布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在国家体制上,它规定采用内阁制,根据西方国家三权分立与制衡原则,确定国家立法、行政和司法权分别由参议院、临时大总统、国务员和法院行使。它使资产阶级共和国方案具体化,从而推动了资产阶  相似文献   

14.
3月26日列宁在《真理报》发表《中华民国的巨大胜利》一文。5月3日列宁在《真理报》发表《中国各党派的斗争》一文。4月26日袁世凯政府与五国银行团(原为六国银行团,美国后退出)签订二千五百万英镑的“普后大借款”合同,作为对国民党用兵的经费。5月29日统一、民主、共和三党正式合并组成进步党。黎元洪被推为理事长,梁启超、张謇等为理事。9月11日袁世凯任命熊希龄内阁各部总长,进步党自我吹嘘的“第一流人才”内阁组成。10月6日国会在袁世凯的军警包围下,选举袁为正式大总统。俄、法、英、日等十三国驻京公使相继发出照会,承认袁世凯政权。  相似文献   

15.
孙中山不赞成《临时约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众所周知,1912年2月13日,孙中山在向南京临时参议院辞去临时大总统职务时,提出了限制袁世凯,巩固辛亥革命成果的三个条件,其中之一便是新大总统必须遵守临时参议院即将制定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同年3月11日,孙中山在正式解除临时大总统职务前,以临时大总统的名义,颁布了这部中国历史上第一部资产阶级宪法,即《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从此,孙中山便把临时约法视为辛亥革命  相似文献   

16.
武昌起义后,袁世凯试图借敌自重,反对扼杀武汉民军于萌芽之中,力主缓攻;汉口战役期间的大火灾,是在袁世凯的允准之下发生的,结果导致不利于清政府的舆论导向;汉阳战役之后,袁世凯下令停止进攻武昌,开始和谈,从而使武昌民军化险为夷.至于袁世凯当时的计划:借助南方反清集团与清廷的对垒渔翁得利,客观上有助于资产阶级领导的辛亥革命取得全国性胜利.袁世凯在辛亥革命中出任大总统,开创北洋政府,并非学界所谓的侥幸"窃取".袁世凯所代表的北洋势力与革命势力这两大不同角色所形成的合力博弈,成就了辛亥革命的历史功勋.  相似文献   

17.
赵秉钧作为袁世凯的肱骨助手,辛亥前三年,在天津为袁世凯探听清廷动态,自辛亥起,往彰德为袁世凯出谋划策助袁出山,沟通南北,逼退清帝,代表袁世凯坐镇北方,作用极为关键。辛亥时期赵秉钧的作为,主观上来讲固然为了北洋私利,然而在客观效果上却推动了历史的前进。赵秉钧因宋案而被定格为反面代表,这严重地束缚了学术界对其在其他时段的研究。  相似文献   

18.
中国近代图书馆自诞生后一直隶属于教育行政部门,其隶属体制的演变经历了清末新政初创、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确立和南京国民政府进一步发展三个不同的发展阶段.  相似文献   

19.
从武昌起义到清帝退位,是辛亥革命凯歌行进的时期.在这个时期中,以湖北军政府开始,相继有湘、陕、晋、滇、赣、黔、苏、浙、桂、闽、皖、粤、川等省宣布独立,都在省会建立了作为省级政权机构的军政府,从而标志着这十四个省脱离了清王朝的统治,对本省乃至全国政局发生了不可忽视的重大影响.但是,对于这十四个省级军政府的评价,学术界历来倾向于否定.本文从剖析其权力结构入手,通过总体上的比较、考察,以期认清辛亥各省军政府的性质.  相似文献   

20.
武昌起义爆发后,湖北成立了革命军政府,清政府以袁世凯为钦差大臣,进攻湖北革命军。双方交战月余,革命军连连败绩,汉口、汉阳失陷,武昌被炮击。但武昌起义推动了全国革命形势的发展,宣布脱离清政府的省份日益增多。帝国主义担心其在华利益受到损害,乃由英国驻汉口领事当面调停战事。11月30日至12月3日,独立各省代表在汉口英租界集会,议决:若袁世凯反正,当公举为临时大总统;派伍廷芳与袁的代表唐绍仪举行具体谈判。12月3日,停战开始。12月18日,南北双方代表在上海开始会谈。会谈主要讨论“国体”问题,最后达成协议,决定召开国民会议确定“国体”问题。此时恰逢孙中山由海外归来,独立的省份遂选之为临时大总统。袁以南方有违初衷,宣布不承认已达成的协议,南北公开谈判宣布破裂,但特殊方式的接触仍在进行。孙中山就职当天就致电袁,表示若袁能推翻清廷,则“虚位以待”。袁得到许诺,加紧逼宫,并指示唐绍仪与伍廷芳就优待清室的条件进行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