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在当前的改革开放时期,研究我国少数民族广大农村社区的发展问题,实际上是对具有不同社会历史与文化环境和具有自己经济特点的以生存农业为主的地区寻求现代化道路的一项战略性研究。这项研究不仅是对我国少数民族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政治、经济和文化决策研究的重要  相似文献   

2.
文化的形成和发展深受时代的影响,也给时代烙上了深刻的印记.经济状况、政治背景、社会风潮以独特的方式塑造当时的文化,并且被那段文化所折射.英国绅士文化的发展是一个漫长的历程,在不同的历史阶段有着不尽相同的特点.探讨维多利亚时期经济、政治、文化对当时绅士文化的作用,以及绅士文化对时下的服装潮流、文学创作和社会教育的反作用,揭示社会塑造文化,文化反拨社会的反哺互动.这方面的研究对于我国当下文化强国战略中文化和社会的相互利好有着很强的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3.
左芳  蒋辉军 《金陵瞭望》2005,(18):46-46
一定的文化是一定的政治和经济在其意识形态上的具体表现。执政文化属于社会文化的范畴,是统治阶级执政思想、执政理论、执政观念的总和。廉政文化、腐败文化或非廉政文化是执政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分别为不同的统治阶层服务。在不同的社会历史时期,有不同的廉政文化和非廉政文化,它们构成矛盾的统一体,彼此联系,此消彼长。  相似文献   

4.
外语教育规划是国家制定的外语教育政策,对外语教育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外语教育规划的缺失会带来外语教育发展的盲目性。我国的外语教育深受社会环境的影响,语种的选择随着国家的政治经济的发展起伏不定,在价值取向上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呈现不同的特征,但总体上以满足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为核心。借鉴国外的经验,合理规划我国的外语教育是促进外语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5.
文字的书写状况是某一历史时期社会用字状况的直接反映 ,也是一个时期文化状况的反映。隋唐五代时期是楷书的成熟期 ,也是我国历史上政治统一、文化繁荣的时期 ,通过测查我们知道 ,该时期碑志楷书的书写是比较规范的 ,这和当时特定的时代以及学者的努力是分不开的  相似文献   

6.
墓室画像砖(石)艺术是古代墓葬文化的一种艺术形式,它间接反映了一定历史时期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传统以及艺术思想等多方面的情况。南朝与北朝墓室画像砖(石)艺术有着平行发展的艺术源流,都是对汉画像砖(石)艺术的继承和发展,同时由于南北社会不同的历史背景和文化传统,二者在艺术思想上又各异其趣。  相似文献   

7.
《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发表五十多年来,我国在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等方面都发生了历史性转变。本文旨在厘清在不同历史时期的国际背景下,我国人民内部矛盾的历史演变及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方法的演变过程,并探究新形势下继续运用这一理论的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8.
文化是一种历史现象 ,每种社会制度都有与其相适应的文化 ,并随着社会物质生产的发展而发展。文化 ,有广义和狭义之分。从广义上讲 ,是指上类社会历史实践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我们经常所说的“中国文化”、“北京文化” ,就是指广义上的文化。文化从狭义上讲 ,是指社会的意识形态 ,如“新民主主义文化”、“社会主义文化”等等。作为社会意识形态的文化 ,是一定社会的政治和经济的反映 ,又对社会的政治和经济有巨大的反作用。对我国丰富、复杂的文化如何划分 ,党和国家几代领导人都十分重视。一般来讲 ,把一定社会的文…  相似文献   

9.
甘肃藏区和其他藏区相比较,自然条件比较优越,并较早得到各族人民的开发,社会经济相对繁荣,民族文化业相对进步。明清时期,甘肃藏族在政治、经济、文化上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从历史的角度就明清时期中央政府对甘肃藏族的施政以及甘肃藏族在经济、文化方面的发展作一梳理。  相似文献   

10.
城镇密集区形成与发展是政治、社会、经济、文化多要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但在我国城镇密集区形成与发展过程的不同历史时期 ,其影响因素的侧重点又存在着巨大差异。古代城镇密集区的发展更多的是依赖战略地位和政治因素 ,近代城镇密集区的形成商业因素发挥了重要作用 ,而现代城镇密集区的发育更多地依赖了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国际直接投资和国际贸易的推动  相似文献   

11.
20世纪上半期由于人文和自然等多种原因,东北亚主要民族日、俄、朝等来到我国东北地区生活了近半个多世纪,留下了丰富多彩的历史文化景观。这些文化景观作为历史文化符号,实事求是地反映着一个时代的历史,后人对其属性自有公正的解读,还原历史的本来面目。  相似文献   

12.
兼顾自然灾害长期经济影响评判的需要与可能,基于协整理论运用VAR模型与Granger因果检验方法,对中国自然灾害与经济增长之间关系进行了实证检验。结果表明:中国的自然灾害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长期均衡关系;在考虑自然灾害事件影响的中国经济增长过程中,自然灾害是作为消极因素而存在的,其在短期和长期中都会对经济增长产生较为显著的负面效应。  相似文献   

13.
河南是一个农业为主的大省,是中国开发较早的地区之一。以洛阳为中心的黄河南北地区是中国黄河流域农业文明的起源地。可以说,河南省的大部分地区自古至今都是我国主要的农业区。黄河在历史上曾经给河南带来了不少的利益,但到后来,尤其是近代以来,黄河灾害严重,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相互交织,给河南的生态环境造成了深远的影响。该文对此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4.
在绵延数千年的与自然灾害抗争的历史中,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以来的与自然灾害的抗争史是其辉煌的一页。今天,总结这一辉煌一页中的鲜活思想成果,将使我党的思想理论宝库增添新的财富。在新中国成立前28年中,尽管中国共产党还处在艰难的革命环境下,但是它以解救中国的劳苦大众为宗旨,为领导、帮助、关心受苦受难的广大人民群众应对、度过乃至战胜各种以旱灾、涝灾、饥荒、蝗灾和疫灾为主的自然灾害倾注了极大的心血。新中国成立后至今,发生大的自然灾害有上10次之多。从1949年旱、冻、虫、风、雹、水、疫等灾害,1954年长江、淮河出现大洪灾,到2008年的汶川大地震。在应对这些自然灾害的过程中,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群众抗灾救灾的思想日益成熟。  相似文献   

15.
食物权是人人享有的获得适足食物的权利。我国当前已经形成了一个包括宪法、法律、法规以及司法解释在内的食物权保障的法律体系,其内容涉及到食物生产和流通、食品安全、食物在文化上的可接受性、自然灾害的食物保障以及社会弱者的食物权保障。尽管这些法律对中国食物权保障起到了积极作用,但也存在一定问题。我国应该将食物权明确规定为宪法权利,制定城乡统一的最低生活保障条例,制订营养立法,并在灾害法律中明确规定国家的食物保障义务。  相似文献   

16.
民国时期蝗灾初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蝗灾是民国时期最严重的自然灾害之一,具有高度的续发性、继起性,明显的季节性、地域性,以及时间长、分布广的特点。自然原因与政治的腐败、战乱的频繁、经济的衰败、文化的落后等社会因素交互作用,使民国时期蝗灾肆虐。蝗灾对当时社会的生产与生活产生了破坏性影响。  相似文献   

17.
藏彝走廊的自然灾害与灾难应对本土 实践的人类学考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藏彝走廊是一个生态多样、文化多元,同时也是自然灾害频发的民族地区。从灾难的社会属性出发,文章通过考察该地区的自然灾害和灾难应对的本土实践,分析了一些特定的自然灾害作为当地环境系统中的一种常态性特征是如何历史性和结构性地融人人们生活世界的经验图景之中的,并探讨了当地各民族如何在特定的生态环境系统和社会文化体系中如何应对具体的自然灾害风险场景。从而指出,人类学的灾难研究并非只是关注灾害现象和灾难应对本身,更是要理解人们的生活世界在可持续性方面所面临的种种困境、挑战和机遇。  相似文献   

18.
同样是面对自然灾害给民众带来的巨大损失,中美两国的主流报纸是怎么表现的?分析《人民日报》和《纽约时报》关于台(飓)风的灾害新闻传播,比较它们在传播数量、内容特点、表现方式等的差异,可以窥见两国在新闻理念中的不同。  相似文献   

19.
《金瓶梅》所展示出来的文化特征是平民文化。从经济活动上看,它是16世纪中国运河经济文化的产物,体现出中国东部地区民众生存发展的丰富内涵;从宗教意义上看,小说生动而又十分丰富地展示了民间宗教的活动场景与信仰状态;从哲学思想上看,它以各种方式阐述了民众的人生态度,尤其是人应该如何正确处理社会的人与自然的人的关系;从政治态度上看,小说从平民百姓的视角,通过对政府官员故事讽刺性的叙述和评价,表明平民大众对政治的鲜明看法。《金瓶梅》的平民文化内涵,标志着中国小说对现实平民百姓命运的关注,成为明代社会平民文化的重要文本。  相似文献   

20.
西部地区是我国自然灾害多发区,近年来自然灾害发生的频率越来越高,灾害所带来的生态环境的破坏不仅给国家经济财产造成重大的损失,还带来大量人员伤亡。高效率的生态修复机制是当前自然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的重要研究课题,建立与完善生态修复法律制度对我国防灾减灾事业以及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都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因此,关注西部生态修复法律制度存在的问题,呼吁人们关注自然灾害造成的生态环境的影响,谨防发生自然灾害时处于被动应付境地,提出建立和完善西部生态修复法律制度的建议显得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