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1 毫秒
1.
我国财政支农政策绩效及政策选择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在我国农产品供求总量已经基本平衡的新形势下,财政支农的目标应由增加农产品产量转化为增加农民收入,在加大财政支农投入的同时,更要认真分析以往财政支农资金使用效率不高的原因,调整财政支农政策,提高财政支农效率,切实增加农民收入。  相似文献   

2.
完善我国财政支农政策的若干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财政支农政策是政府促进农业发展、提高农民收入的有效手段之一.现阶段的财政支农资金无论是在管理还是在使用等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极大制约了其积极作用的发挥.针对中国财政支农资金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若干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支农政策旨在提高农民收入,但存在导致农民收入降低的内生机制,是为支农悖论.支农政策有可能导致农产品过度供给从而引发价格下跌,还有可能减缓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及时转移,从而降低农业劳动生产率和农村公共产品的供给.中国农村面临两大任务,加大投入和减少农民,理想的支农政策应是增加投入和减少农民并举.然而,由于这两者的悖论性质,理想的支农政策并不多,只能在支农和增加农民之间进行权衡.认为减少农民是解决农民相对贫困的基本出路,深入讨论了支农政策的悖论性质;提出较合理的支农政策选择:加大农村教育培训、农村基础设施的投入,补助农村医疗保障系统,为农民提供必要的市场和就业信息,降低农民进城的成本.  相似文献   

4.
入世后我国农业扶持政策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文章对我国农业扶持政策的现状和存在问题进行全面剖析,通过研究得出:政府对农业扶持力度在加大的同时也存在不合理方面,如关税设置不合理,"绿箱"支持结构严重扭曲,支农效率低下等。在WTO框架下,在借鉴发达国家农业扶持政策的基础上,为提高我国农产品竞争力和增加农民收入,提出建立完善的我国农业扶持政策的具体对策。  相似文献   

5.
文章认为增加农产品有效供给和增加农民收入是“九五”时期财政支农工作的根本任务;农业产业化是实现“两个增加”的重要途径;财政支持农业产业化是实现“两个增加”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6.
农民收入主要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农民收入问题一直是长期困扰中国政府及农经界的一个严重的问题。学术界关于如何增加农民收入也进行了大量的论证与分析。而且农民收入问题也是“三农”问题中最为迫切需要解决的难题之一。作者在已有的相关文献研究的基础上,选取了非农劳动力占乡村劳动力的比重、农产品收购价格指数、国家财政支农资金和农村工业品零售价格指数等几个较为重要的影响因素来作为分析问题的切入点。同时提出可检验的假说,即农村城市化程度是增加农民收入的关键性因素;农产品收购价格越高,农民收入增加越多;国家财政支农也是增加农民收入的一个主要来源;以及农村工业品零售价格越高,农民收入增加越缓慢,二者应该成负相关关系。利用相关的统计资料和软件进行了实证分析,得出了不同变量对农民收入的不同影响效果,最后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优化我国公共财政支农政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我国现行财政支农政策的效应分析入手,阐述了优化我国公共财政支农政策问题.在财政收入政策方面,主要是深化农村税费改革,充分发挥农村税收政策的调节作用.在财政支出政策方面,主要是整合财政支农资金,优化财政支农项目和支农结构;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加大财政扶贫力度;优化支农资金管理体制、支农保护政策和政策传导机制等;完善公共财政体制,优化转移支付制度.  相似文献   

8.
论我国财政支农政策的转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我国农业发展进入新的历史阶段、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及公共财政体制的建立 ,我国财政支农政策必须进行相应的转变。财政支农的目标要从增产转为增收、从直接生产目标转向生态环境目标 ;财政支农的重点应是农业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建设、农业科技教育和农业结构调整 ;财政支农的方式应从价格支持逐步向收入支持转变 ,并采用税收优惠政策促进农业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9.
农村基础设施是发展现代农业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物质基础,然而,资金短缺制约了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政府财政支农资金是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主要资金来源,但是政府资金投入交易成本较高,严重影响了财政支农的政策效应.通过运用全国数据测算了我国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农民增收弹性系数,使用协整检验方法和Granger因果检验方法检验了财政支农与农民增收的因果关系,进而提出了整合财政支农资金、重塑财政支农资金管理新机制,增加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以增加农民收入等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加入WTO与我国财政支农政策的调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临近 ,世界贸易组织《农业协议》必将对我国农业的发展产生重要影响。文章通过对《农业协议》国内支持承诺和我国目前财政支农状况的对比 ,指出了我国财政支农存在的问题 ,提出了调整我国财政支农政策的对策  相似文献   

11.
林权改革在完善农村经营制度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它也是新时期财政支农工作的重要内容。传统的集体林权存在很多问题,如经营主体不落实、利益分配不均、流转不规范等,这也是导致农村收入无法提高的原因,进而严重影响了林农发展林业的积极性,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林业的发展。因此林权改革是新农村建设和提高农民收入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12.
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的稳定发展离不开财政的强有力支持;构建市场经济体制下财政支农的新机制,必须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宏观调控作用。健全财政投入机制,发挥财政以“资”引“资”效应;调整财政支农结构,提高财政支出使用效益;完善财政保护政策,保持农业稳定发展。  相似文献   

13.
财政农业支出与农民收入增长关系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我国财政农业支出包括支农支出、农业基本建设支出、农业科技三项费用、农村救济费和其他支出.利用1978~2010年的财政支农数据,分析了我国财政支农的现状并在建立结构式向量自回归模型的基础上,运用广义脉冲响应函数和预测方差分解考察我国财政支农支出的各类支出与农民收入增长之间的动态相关性。研究结论表明:各项财政农业支出在促进农民收入增长中的贡献度和影响力有着显著差异,并且存在着一定的作用时滞;中国财政各项农业支出中支农支出在财政农业总支出中的平均比重为66.7%,而其对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方差贡献率却仅为12.3%,中国财政各项农业支出中农业科技三项费用在财政农业总支出中的平均比重虽然仅为0.9%,但其对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方差贡献率却达到了20.6%。最后提出建议:政府应特别加强对中国财政农业支出中支农支出部分的资金监管力度,进一步完善相关机制进而提升对这部分支农资金的使用效率;另外,在中国财政农业支出总额一定的情况下,政府应尽快对我国财政的农业支出结构进行调整,适当减小财政农业支出中支农支出的投入比例,增大农业科技三项费用的投入比例。  相似文献   

14.
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是顺应现代农业发展潮流的必然抉择,其发展壮大迫切需要财政支农政策的重点倾斜和扶持。然而,基于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目标下的财政支持政策尚未完善,客观上影响财政支农政策的实施效果和新型经营主体的快速发展。因此迫切需要通过明确重点领域、完善政策框架、优化方式方法和健全配套机制等路径选择来改革现行财政支农政策,尽快实现完善财政支农政策与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有效衔接和良性互动。这样一方面有效提升财政支农政策的实施绩效,另一方面更好促进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培育壮大,加快我国现代农业又好又快发展。  相似文献   

15.
通过构建空间相关加权项估计多边贸易重力模型,构造了以地理因素表征农产品特征的省区贸易开放度的工具变量,实证研究了中国省区财政支农投入对农业生产率及其构成的影响弹性。研究结果表明:虽然财政支农显著偏低,但财政支农投入确实显著提升了农业劳动生产率;通过进一步分解劳动生产率,发现财政支农投入对资源配置效率和规模效率的影响弹性为正且显著,而对技术进步的影响弹性显著为负。表明财政支农发挥促进农业劳动生产率持续增长的作用面临着农村人力资本积累低和基础设施欠完善的强约束,未来应通过加强这两方面的投资助推农村经济组织创新来实现农业技术进步,条件不成熟时向农业新技术推广应用领域过度投资,极易陷入“拔苗助长”式的农业现代化的泥潭,降低了财政支农资金的使用效率。  相似文献   

16.
正确测度并优化财政支农绩效对促进我国农业发展十分重要。在建立包含经济效应、社会效应和生态效应的较为系统的财政支农绩效评价体系的基础上,运用三阶段DEA模型对我国大陆地区26个省(区)2007-2011年的财政支农效率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外部环境中的农村劳动力文化素质和农村经济发展水平是提高财政支农效率的有利因素,而农村基础设施状况对财政支农效率提升具有反向作用;在剥离外部环境和随机误差对效率值的影响后,财政支农效率整体呈现出下滑,但在样本期内,每年的效率值均呈上升态势,财政支农效果正逐步得到改善;按纯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0.9的临界值可将财政支农效率划分为4种不同类型,各省可以根据自身效率的不足,有针对性地从管理水平提高或生产规模改进两方面改善财政支农绩效。  相似文献   

17.
完善支持新农村建设财政政策的对策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作为我国解决"三农"问题、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举措,需要得到政府财政的有力支持,但我国财政支农工作目前尚存在诸多问题,难以适应新农村的建设和发展。主要包括财政支农资金投入总量偏少、结构不尽合理、方式落后、支农资金使用效率不甚理想、支农政策缺乏监督等问题。通过分析这些问题,探索完善我国支持新农村建设的财政政策的对策。  相似文献   

18.
对美国、欧盟、日本等发达国家财政支农政策的经验进行梳理和归纳,虽然国情不同,他国做法仍可以为完善我国的财政农业支出政策提供有益的经验及启示.  相似文献   

19.
财政支农资金的使用效率不仅关乎财政的绩效评价,而且与农业的健康发展密不可分,更是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抓手;结合财政绩效管理的重要评价维度——财政透明度,基于2008~2016年省级面板数据和上海财经大学公布的省级财政透明度报告对财政透明度进行测度;采用静态面板回归方法,利用Malmquist生产率指数模型对财政支农资金效率进行分析;利用混合回归模型,实证分析财政透明度对财政支农资金配置效率的影响。研究表明:省级财政透明度整体水平相对不高,但财政透明度逐年递增;财政支农资金的使用效率尚未达到最优,且财政透明度对于财政支农资金的配置效率并未产生实质性的影响。研究认为,应进一步提高“阳光”意识,提升省级财政透明度水平,全面实施绩效管理综合评价制度,提高财政支农资金配置效率。  相似文献   

20.
农村改革发展问题日益受到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如何提高农民收入更是问题的关键所在。农民收入包括农业收入和非农业收入。以江西省为例,研究农业政策变量对农民农业收入的影响,得出农作物总的播种面积、农产品收购价格和农业生产资料价格时农业收入有明显影响,但要改变它们却比较困难,所以要想提高农民收入。关键是要增加农民的非农收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