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鲁迅先生的修辞思想,可以概括为:重视形式锤炼,反对卖弄技巧,主张简练畅达,反对繁冗晦涩;倡导平实朴质,厌恶装腔作势;主张平实朴质,反对朦胧做作;主张通俗幽默,反对简古庸俗;主张先“信”后“达”,反对削足适履  相似文献   

2.
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成功开创内蕴着深层次的传统文化基因。在全面推进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伟大征程中,以传统文化视角回溯中国共产党的光辉历史,从根本上把握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间的内在耦合,对于深入理解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理论根源与价值面向具有重要意义。中国传统文化中“大一统”理念涵括着党的领导的政治传统;大同理想蕴含着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文化根基;民为邦本积淀着人民中心现代化的思想源泉;天人合一凝聚着和谐共生现代化的精神特质;和而不同奠定着和平发展现代化的道德支撑。总之,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形成发展始终植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沃土,并不断从传统文化深邃的思想智慧中汲取丰厚滋养。  相似文献   

3.
论十八世纪中国知识界的反传统倾向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8世纪的中国知识界并不像一般史书所描述的那样沉闷而无新意,正是在封建社会“全盛”的特殊环境中,知识阶层出现了以批判传统观念为特色的新的思想动向,其基本特点是:在生活方式上,主张人性自由,鼓吹妇女解放;在学术上,反对理学和汉学的垄断地位,推崇独立思考,重视西学的价值;在政治上,否定君主专制,强调臣僚独立政治人格,甚至要求废除君权世袭,实现真正的“公天下”。18世纪的反传统观念和同时期欧洲的启蒙思想有相似之处,它预示着未来社会价值观的巨大变迁,也为这种变迁准备了最原始的文化土壤。  相似文献   

4.
中、朝、日实学思想既有相同点,也有不同点。其相同点在于:历史条件大体相同;都反对空谈心性,主张由虚返实;都贯穿着批判与革新精神;哲学基础相同:唯物论的气一元论;社会效果基本相同。其不同点:发展过程不同;侧重面不同,即侧重政治及传统意识形态各个领域;阶级基础不同;对传统文化包袱轻重不同  相似文献   

5.
孔子的学说包台着丰富的体育思想和养生之道,他重视体育,崇尚札射,以“仁”,“札”为准绳,反对非仁,非札的体育活动;主张培养文武兼备的人才,认识到了体育对智力发展的特殊功能;在养生方面,他主张有动有静、旁逸结合的“中和”养生法则,重视主观努力,防治疾病,争取延年益寿。  相似文献   

6.
20世纪二三十年代,中国理论界展开了关于现代化模式的第一次大讨论,胡适在此问题上独树一帜,提出:在政治上,走英美式的现代化道路,实行民主政治;在文化上,“充分世界化”;在人的现代化方面,主张个人自由和人格独立  相似文献   

7.
在武汉近一年的时间里,陈独秀在政治上比较活跃。主要表现在应邀于武汉各处演讲发表抗日主张,积极撰文宣传抗日;与《新华日报》的论争;发起“独树一帜”的政治活动等。因此,就其政治倾向和发表的言论来看,他是主张抗日、反对妥协投降的,是站在民族、人民立场上的爱国主义者。  相似文献   

8.
史学界对张居正学术思想的研究几近空白。张居正的学术思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赡财富国是其学术思想独到性的品格,儒法“兼容”是其学术思想独立性的表现。提倡求实、务实的学风,反对空谈废业、言之无物的讲学注张学术从属于政治,服务于政治;认为书院肩负着为国家培养人才的重任,固须对教育行政人员严加审核督导;主张将做学问与做人结合起来。张居正还将其学术思想付诸于实践,指导其改革,从而取得了切买的功效。  相似文献   

9.
本文回顾了张之洞继承和发展儒家思想,回应西方文化冲击及对中华现代化的贡献,以此个案探讨了儒家思想与中华现代化的辩证关系。认为张之洞提出“东学为体,西学为用”论以折衷新旧,融和东西文化,在当时形势下,不失为补弊起废、曲折地继续改革的权宜良策。指出“中体西用”论具有固本、变通、自强、御侮的性质,它是从救亡御侮的实践中摸索得来;张之洞的主张是中和的,具有强烈的融合中西学术之意识;他根据“中体西用”精神,推展新式教育,从事工业建设,把它实现于教育和实业改革中;他主张利用西方的科技、资金和人材,亦合乎振兴中国工业之目的。最后提出,盲目西化是经济发展落后国家的通病,而张氏主张学习西方,又坚持不损害固有伦理道德,更不可有违自主权益,贯彻中体西用的原则以追求工业化,此一方向是正确的  相似文献   

10.
刘向是西汉一代屈指可数的大学者,以其校雠目录之学传名后世,对中国传统学术产生了深远影响;但作为今文经学家,他又主张“经世致治”,为政治而学术,故其著述与当代政治多有密切关系,即使如《说苑》、《新序》之类的“小说家言”,实际上都是有为而发,有感而发,非博物君子的闲情逸趣。本文通过对刘向著述的勾沉索隐,并与史籍参互比证,以求弄清刘向生平行事及其思想的痕迹,从而揭示其学术个性以及西汉今文经学的一般特点  相似文献   

11.
近代早期资产阶级改良派通过对传统的“重农抑商”政策的否定和对西方资本主义经济的审视,提出发展中国经济必须“以商立国”,他们重视拓展国内外市场,提倡市场竞争,反对市场垄断,主张市场立法,他们所具有的市场意识,对发展近代中国资本主义经济有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石溪村的家族活动涉及到农村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农民在政治生活中从被动到主动,在经济生活中从自发到自觉,在文化活动中从封闭到开放,在社会生活中从传统到现代;农民的文化选择不仅加速了其自身角色意识从“家族人”到“现代人”的转换,也促进了农村家族文化与现代化的有效对接。  相似文献   

13.
中西政治文化的比较研究及其意义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政治文化问题同人类社会政治生活息息相关, 它对人们的政治行为及其他社会行为的方向、方式和方法起导向和制约作用。由于只有比较才能鉴别, 分清良莠,也由于政治文化不仅具有阶级性、历史性、民族性, 更具有联系性——它源于世界发展的全球化或全球的共生互动, 因而对政治文化的比较研究具有重要意义。通过比较研究, 既可反对排外主义, 又可抵制全盘西化论; 既可以弘扬中国传统政治文化的精华、吸收西方政治文化中符合人类政治文明共同要求的因素, 亦可抛弃中国传统政治文化中的消极方面,特别是坚决摒弃所谓的 “西方文明优越论”。  相似文献   

14.
戴震是前清学术集大成者。他继承明清之际思想家们反对理学的传统,对程朱理学“以理杀人”虚伪残忍的本质进行了激烈的抨击。他对清儒的繁琐考据,宋儒的凭己臆说和汉儒的墨守家法均有所批判,坚持“空所依傍,唯求其是”的学术主张,为中国文化思想史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相似文献   

15.
《江村经济》所蕴含的“从实求知”方法论准则和“志在富民”的学术宗旨激励一代又一代学人研究探索中国现代化转型的独特路径。该书在研究方法创新和学术理论上的贡献已得到了大量研究阐释,但书中所揭示的“有组织的社会变革”实践原理并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和深入的探讨。研究梳理再现书中所述析的100年前知识青年在江村开展农村合作事业引领乡村现代化转型的生动故事,认为在社会变革的实践论层面,书中所揭示的农户家庭再生产,乡村经济、社会与文化诸系统之间的基本关系原理,为今天新的时空条件下开展合作社本土化实践推动农业农村现代化改革提供了丰富的启示:要找准新时代农民合作的需求、潜在基础及可行的合作路径;增强农民参与合作的主体性;合作社发展须同推动乡村社会文化和治理体系现代化结合起来;需结合我国基本国情对合作社组织文化进行本土化改造;应大力培育具备现代合作意识、善于运营管理的高素质农民。  相似文献   

16.
民国时期,知识分子关于中国现代化模式的争论主要集中在:是复兴中国传统文化,还是全盘西化;是资本主义,还是社会主义;是农化,还是工化。此外,大部分人主张政治改革是实现现代化的前提条件。随着时间的推移,讨论的深入,知识分子逐渐富于更多的理性自主意识,他们大多数人认识到:中国的现代化模式应该是把中国传统文明与西方现代文明结合起来的、非资本主义的、以工业化为核心工农并重的模式。同时,由于知识分子对现代化内涵理解的偏差,产生了某些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17.
中国传统政治文化中“躬自厚”的一面,已被人们广为阐释。与“躬自厚”的一面相比,“责于人”的一面更能反映传统政治文化的本质。在许多时候,“躬自厚”是各种身份的人为了能够“责于人”而作的准备;君臣民互相责以本分,是传统政治活动的基本样式;而古代社会诸多矛盾的生成及其解决办法,也都直接或间接地与“责于人”的政治文化有关。认识到这样的政治文化,对于合理解释古代中国治乱现象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约翰·弥尔顿是英国内战时期十分重要的共和主义思想家。他反对暴君,为处死国王声辩;主张在英国建立共和制;还提议设立永不休会的最高议事会作为主权的代表者,辅以地方自治,以建设和平、安全、繁荣的自由共和国。弥尔顿抛弃了古典的混合政体理想,却并未附和“公民人文主义”的德行话语;他持有坚定的共和理想,但考虑实际问题时,亦重视后果的权衡;他的自由观,有别于新罗马作家的政治自由概念。弥尔顿的共和主义,兼顾“智慧” 与“同意”,融古典与现代于一体,属于一种修正了的共和方案。  相似文献   

19.
“一国两制”是当代中国倡导的以和平方式实现祖国统一的具有战略意义的政治选择。它植根于中国文化的沃土 ,与中国传统政治文化发生了强烈的共鸣 :建构中华大文化的理念与传统的“多元一体”的政治文化本质高度结合 ;追求统一、反对分裂的文化意愿与传统的“大一统”思想产生共震效应 ;对一国四地全体人民福祉的深切关怀 ,与传统的民本思想的合理内质相互贯通。  相似文献   

20.
“反传统”:对传统文化的批判与继承──兼论毛泽东的传统文化观王畅如何看待传统文化,历来存在着不同的意见。其中有代表性的意见:一是“国粹主义”论,认为传统文化伟大卓越、至美至善,因此给予和盘肯定,主张全面继承和发扬;一是“全盘西化”论,认为传统文化一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