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利益衡量论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利益衡量论是民法方法论的重要内容,如何确定利益衡量的标准及能否确保得到妥当性的结论是利益衡量论面临的难题。在法解释中进行利益衡量及不断完善利益衡量论,是应采取的积极态度。  相似文献   

2.
竞业禁止与利益平衡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竞业禁止的正当性来源于诚实信用原则、代理成本理论和合理限制竞争原则。由于竞业禁止涉及各种权益冲突,在解决相关纠纷时应根据个案情形进行具体的利益衡量,以维系当事人利益和社会利益的平衡。  相似文献   

3.
竞业禁止的正当性来源于诚实信用原则、代理成本理论和合理限制竞争原则。由于竞业禁止涉及各种权益冲突,在解决相关纠纷时应根据个案情形进行具体的利益衡量,以维系当事人利益和社会利益的平衡。  相似文献   

4.
利益衡量是一种主观性较强的裁判方法,环境纠纷指导性案例中运用利益衡量方法,能为类案提供某种客观的标准,实现“同案同判”。目前,环境纠纷指导性案例运用利益衡量方法在平衡具体利益、逻辑步骤与操作方法等方面有着详细的阐述,可为司法活动提供审判的模板。环境纠纷指导性案例中运用利益衡量方法具有合理解释法律、解决法律冲突、弥补法律漏洞等功能。但环境纠纷指导性案例中运用利益衡量方法时存在宏观思维定位缺失、利益标准不清晰等要素缺陷、说理不充分和异议表达制度有瑕疵的说理缺陷等。为此,未来发布的环境纠纷指导性案例应在明确利益衡量合理定位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利益衡量要素、加强判决文书中利益衡量的说理等,为规范环境纠纷指导性案例中的利益衡量作出创新。  相似文献   

5.
日本利益衡量论的思想基础起源于德国自由法学及利益法学并深受美国现实主义法学的影响,加之其特殊的背景,最后形成了完全不同于利益法学派所主张的利益衡量.我国的司法实践在缺乏类似背景的情况下,应对利益衡量进行必要规制.利益衡量是否已成为一种独立的法律适用方法以及属于何种法律适用方法?应如何规制法官在司法实践中对利益衡量的运用?前者属于利益衡量的方法论类型归属问题,从法解释学的整体角度等出发,利益衡量应属于法律漏洞的补充方法之一;对于后者,应从适用范围、适用顺序以及适用规则三个方面考虑,对其进行规制.  相似文献   

6.
『摘要]社会控制论是庞德社会学法学的思想的核心,以其利益学说为基础,将利益分为个人利益、公共利益和社会利益,并以最小的利益牺牲达到利益的最大化为利益冲突时衡量的标准。社会控制思想的时代背景是垄断资本主义国家对社会经济生活的干预。庞德社会控制理论的法制思想对我国现阶段的法治建设具有借鉴意义,国家应控制人的自我扩张本能和对政府权力进行控制,国家应认识到法律对社会控制的局限性而加强道德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无论是立法还是司法,利益理论都是很好的指引,能最终达成对社会进行法律控制的目的。  相似文献   

7.
『摘要]社会控制论是庞德社会学法学的思想的核心,以其利益学说为基础,将利益分为个人利益、公共利益和社会利益,并以最小的利益牺牲达到利益的最大化为利益冲突时衡量的标准。社会控制思想的时代背景是垄断资本主义国家对社会经济生活的干预。庞德社会控制理论的法制思想对我国现阶段的法治建设具有借鉴意义,国家应控制人的自我扩张本能和对政府权力进行控制,国家应认识到法律对社会控制的局限性而加强道德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无论是立法还是司法,利益理论都是很好的指引,能最终达成对社会进行法律控制的目的。  相似文献   

8.
司法裁判中一般以法律规则为依据,但随着社会生活的不断发展,规则失灵情形不断出现,此时应有法律原则适用之余地.从理论与实证的角度对前述观点进行论证的基础上,指出利益衡量是法律原则适用的中介,在具体操作过程中,利益衡量可细化为三个步骤.  相似文献   

9.
我国《民法典》中居住权制度的确立,是对其内在诸多利益的比较和权衡。藉由对利益衡量理论的考察,从中归纳出对法律制度进行利益衡量的理论面向,阐明利益衡量在居住权制度中运用的应然路径。对我国居住权制度中的多元利益进行识别和抉择,分析范式主要分为制度选择的利益衡量和规范功能的利益衡量。前者关涉是否应当设立居住权,后者则关注居住权功能定位。通过进一步阐述制度背后的利益冲突,明确设立居住权制度能够实现生活利益、实用性利益和描述性利益。居住权制度的功能定位主要以保障性居住权为主,以流通性居住权为辅,在利益抉择中兼顾了不同位阶的多重生活利益。  相似文献   

10.
利益衡量,是指法官在对当事人双方的利益进行估量后,确认和保护哪一方利益的一种裁判方法。司法作为社会控制的重要工具,通过利益衡量方法对冲突的利益进行确认、评估、限制和保护,以化解社会矛盾,调处社会纠纷,维护社会的和谐与稳定。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是利益衡量的前提和基本出发点,是“司法为民”的基本要求和具体体现。维护社会的和谐与稳定,是利益衡量不可逾越的一条底线,是司法裁判追求法律效果与社会效果统一的根本保障。  相似文献   

11.
跨境旅游纠纷受国际私法的调整,在解决该类纠纷适用法律的时候将涉及连接点的选择,以及责任竞合的问题。连接点的选择往往是利益衡量的结果,而发生责任竞合时,笔者更倾向于选择侵权之诉。在解决了连接点的选择和责任竞合的基础上,才能够正确地选择法律适用原则,本文认为,在跨境旅游纠纷中引入意思自治原则将更有利于纠纷的解决和充分维护双方当事人的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12.
将500羽迪卡蛋仔公鸡随机分为六组,采用六种不同的处理(各组日粮中添加不同比例的干燥鸡粪),进行90天的饲养试验。饲养结果表明:1、添加干燥鸡粪的量为5%、10%、15%的三个组,其日增重均超过对照组;2、当添加鸡粪的量超过20%时,日增重开始下降,添加量达到25%时,日增重明显下降。因此,添加干燥鸡粪饲料的量以5—15%为宜。10%效益最佳。  相似文献   

13.
被害人承诺作为超法规阻却违法性事由得到广泛认同,但是,对于它的正当化根据存在较大争议.正确地界定被害人承诺的正当化根据,对于司法实践有很大帮助.被害人承诺的正当化根据在于,基于社会相当性的利益衡量理论.在实践中,生命法益绝对不能承诺,身体健康法益以及其它个人法益在符合社会相当性范围内可以有限承诺.  相似文献   

14.
面对他人的危难情形,行为人施救或不予施救背后的行为逻辑实际上是出于对行为成本—收益的考量。通过揭示行为人见危救或不救背后的经济学逻辑可以看出,见危施救这一利他行为是理性人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的必然选择,无须刑罚的涉足便可以自行存续和发展。增设"见危不救罪"并非破解见危不救困境的良方,不仅会导致公共资源的浪费,而且公安机关为了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也缺乏破获见危不救案的有效激励,同时潜在的救助者也会通过减少引起救助发生的行为而不是通过救助来避免法律责任,"见危不救罪"的设立亦会激励潜在的受害人降低自身对于危险的预防水平,导致无效率的结果。  相似文献   

15.
在对孔子义利思想既往的考察中,人们普遍认为孔子在义利问题上的基本立场是重义轻利。其实,孔子并非是只要义而否定利,而是以义为先、义利并举、以义制利。正确理解和客观阐释孔子的义利观,结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现实,应明确利是义的前提和基础,把人民之利作为最高的价值目标,用社会主义道德规范人们的求利行为,树立符合时代和社会发展要求的新型义利观。  相似文献   

16.
随着经济的发展,企业社会责任理论研究的不断深入,越来越多的企业认识到,经济利益与社会责任并非截然对立,而是相互依存、互为基础、互为前提的。企业社会责任具有模糊的特征,本文运用模糊数学的基本原理,通过建立模糊综合评价模型以及专家评分法设置二级评价指标体系和相应的权重,对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有效性进行全面的评价,为促进社会责任与经济利益的结合提供一种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17.
英国慈善法中的公益性标准及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公益性标准在英国慈善法中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体现了慈善的核心价值。现行英国慈善法中有两个关于公益性标准的基本原则,即慈善组织的公益性必须是可识别的、客观的;慈善组织的受益人必须是社会公众或社会公众的一部分。在英国慈善法中,慈善的公益性标准主要通过慈善组织发布公共利益报告和慈善委员会对公共利益进行评估的途径得到实现。借鉴英国慈善法中的公益性标准,我们应该通过完善慈善事业法规政策体系明确规定慈善组织的公益性标准,并设立专门监管机构负责公益性标准的实施。  相似文献   

18.
关于集体主义教育的一点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如何增强集体主义教育的有效性是目前加强集体主义教育必须认真研究的问题 ,集体主义教育的根本内容是引导人们正确认识并处理好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的关系。文章认为权利和义务的关系是把个人和集体联系起来的实质性关系 ,因此对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之间矛盾的处理也必须以权利和义务的统一为基准 ,应把履行责任义务和获取利益的统一作为增强教育有效性的切入点。  相似文献   

19.
合作竞争作为一种新的竞争方式,对我国商业银行的意义不像其他国际银行那样是获取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效益,而主要是增强竞争有效性,降低经营成本,提高经营效率,从而提升我国银行整体竞争力和核心竞争力,进而提高银行经营效益.选择适当的国际战略合作伙伴以及力争在合作竞争组织中获取最大经济利益,是我国银行合作竞争的策略选择重点.前者可以在"3C"原则基础上运用德尔菲法和层次分析法比较确定,后者可以综合考虑现有理论提出的多劳多得、风险补偿和效用最大三个原则及其模型,运用改进的群体重心模型来确定体现公平原则的最优收益分配方案.  相似文献   

20.
农民问题是中国“三农”问题的关键问题、核心问题。对现代化进程中农民群体保护问题进行研究,从法律制度架构层面去分析农民群体问题,是解决农民问题的必然选择。从利益和利益机制的角度对农民群体保护问题进行分析,努力架构起保护农民群体的制度化利益机制体系:利益代表机制、利益表达机制、利益产生机制、利益分配机制、利益协调机制、利益保障机制。在经济法保护农民群体的制度体系中,要创新经济法主体,从经济主体法角度保护农民群体;要优化农民群体生存发展环境,从市场规制法角度保护农民群体;要合理配置对农民群体利益的调控规范,从宏观调控法角度保护农民群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