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夫妻一方婚前财产婚后取得收益的归属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夫妻一方在婚前享有所有权的财产与婚姻无关,仍归个人所有,不应因婚姻的成立而发生所有权的变化。但一方的婚前财产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的主动增值为他方配偶不可弥补的努力所致时,该增值应当属于夫妻共同财产,归夫妻双方共同所有。  相似文献   

2.
《婚姻法》第四十七条规定,离婚时,对隐匿、转移、侵占夫妻共同财产的一方,分割夫妻共同财产时可以少分或不分.这本来有利于保护受损方的合法权益,但实施起来却有不少困惑,主要问题是离婚"时"究竟指何时并不明确,别有用心的一方可借此为自己在离婚前隐匿、转移、侵占夫妻共同财产的行为进行狡辩.按照立法者的原意,《婚姻法》对夫妻共同财产的保护不应该只局限于"离婚时",那么,任何一方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隐匿、转移、侵占夫妻共同财产都应受到处罚.由此可见,《婚姻法》第四十七条的时间状语"离婚时"是一疏漏,应作适当的修改.  相似文献   

3.
《百姓生活》2013,(4):28-28
读者问:因性格不合,我正与丈夫协商离婚,在社保分割上产生了争议。请问,夫妻关系存续期间的社保金属于夫妻共同财产吗?该如何分割?  相似文献   

4.
出于增进家庭福祉和婚姻收益的考虑,很多夫妻选择了"男主外、女主内"的家庭分工模式,多数丈夫在婚姻期间积累了较多的人力资本。而现行婚姻法所规定的共同财产制、家务劳动补偿制度、离婚经济帮助制度以及离婚损害赔偿制度无法解决离婚时丈夫独占婚姻期间新增人力资本的问题,无法保护妇女的合法权益,降低了广大妇女对婚姻的投资水平,不利于婚姻家庭的稳定。人力资本产权具有明显的可分性,在离婚时可以利用重置成本法对婚姻期间新增人力资本进行价值评估并将其作为共同财产进行分割。  相似文献   

5.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东欧各国相继修改了家庭法,其中大多数国家的夫妻财产制是仿照苏联的规定,采用了所得共同制。但是,各国的夫妻财产制仍有不少微妙的差别。另外,人们对财产制也有不同的看法。试举几例。首先,保加利亚按照1949年的家庭法的规定,确立了较完备的分别财产制。可是,它并不否定共同财产制,认为婚姻期间夫妻双方共同取得的财产属共同财产,离婚时应按苏联家庭法典的规定进行分割。保加利亚家庭法与苏联家庭法典的区别,主要表现在:婚姻期间夫妻各方所取得的财产为各自的独立财产。  相似文献   

6.
夫妻财产制度,又称婚姻财产制度,是关于夫妻婚前财产和婚后所得财产的归属、管理、使用、收益、处分以及债务的清偿和婚姻解除时财产的清算等法律制度。我国1980年《婚姻法》(以下简称旧《婚姻法》)第13条规定:“夫妻关系存续期间所得的财产,归夫妻共同所有,双方另有约定的除外。”确立了以共同财产为主,约定财产为辅的夫妻财产制度。…………  相似文献   

7.
最高人民法院新近公布的"婚姻法解释三"(征求意见稿)第5条首次对婚姻关系存续期间夫妻一方请求人民法院分割夫妻共同财产的法定事由作出了规定,是《物权法》第99条适用于夫妻共同财产制中的具体体现,其对法定事由的列举是对《物权法》第99条中"重大理由"的有权性解释。但和大陆法系各个国家和地区的相关规定相比,这条规定不必要地附加了限缩性的时间条件和不具有实际意义的兜底条款,应该加以删除。而且,其对法定事由的列举也不全面,应该比照前述国家和地区的立法例加以补充完善。  相似文献   

8.
协议离婚时,双方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财产、财物的分割,以及子女的归属与抚养,必须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可是在现实生活中,有些夫妻在协议离婚后,因履行财产分割协议发生的纠纷屡有发生。离婚协议虽因  相似文献   

9.
晓玉 《新天地》2012,(11):36-37
得知丈夫赵旭早就在感情上背叛了自己,还处心积虑地独吞了夫妻共同财产,方月气得肺都要炸了。2011年12月,她将丈夫告上法庭,要求依法分割夫妻共同财产2800万,以及赵旭在婚姻存续期用夫妻共同财产购买的住房一套。法院经过审理,于2012年8月初做出判决:赵旭在10日内,归还方月2000万人民币。  相似文献   

10.
根据"婚姻法解释二"第十六条规定,人民法院审理离婚案件,对于夫妻一方用共同财产以自己名义在有限责任公司出资的股权分割,适用公司法有关股东转让股权的规定。然而,该司法解释机械照搬公司法的相关规定,忽视了夫妻以共同财产出资的不可分割性,混淆了夫妻共同财产分割与股东转让股权的本质区别,是对夫妻一方用共同财产以自己名义出资实乃夫妻共同出资行为的否认,严重侵害了未记载于公司股东名册的夫妻另一方的合法权益。对此,公司法与婚姻法应当科学设计自然人股东离婚的股权分割制度,实现二者在立法上的有机衔接,以保障未记载于公司股东名册的夫妻另一方的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11.
夫或妻婚姻关系存续期间取得所有权的财产,除法律另有规定或当事人另有约定外,为夫妻共同共有财产,而夫或妻财产所有权取得时间的确定,夫或妻个人财产婚后所得孳息的归属以及婚姻关系存续期间夫或妻单方请求分割共有财产等,则是<物权法>在夫妻财产所有关系适用中必须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社区》2014,(25):51-51
编辑同志: 我丈夫所在公司从10年前起就实行了企业年金制,即由公司和员工个人共同缴纳所需费用,当员工达到法定退休年龄时,可以从本人企业年金个人账户中一次性或定期领取费用。目前,我丈夫企业年金个人账户中的金额已达22万余元。如今,由于我与丈夫之间的夫妻感情确已破裂,彼此均同意离婚,但就该企业年金的分割却出现了争执:我认为此前的全部企业年金形成于夫妻关系存续期间,当属夫妻共同财产,必须交由双方分割;丈夫则认为属于其个人财产,且他距离退休还有15年,现并没有实际取得,因而我无权要求分割。请问:究竟谁的观点正确?  相似文献   

13.
专利申请权的期限较长,在此期间,申请专利的夫妻婚姻破裂时就会遇到专利申请权的分割分配问题。我国《婚姻法》及其《司法解释》仅对夫妻双方离婚时已获得专利权的收益进行了规定,而对正在审批过程中的专利申请权是否应该分割以及如何分割的规定不明确。专利申请权具有自身价值,并可取得相应的经济利益,在离婚案件中,其财产权利应作为夫妻共同财产进行分割。  相似文献   

14.
夫妻侵权行为,是指婚姻关系存续期间,夫妻一方以作为或不作为的方式侵害其配偶合法权利,并使对方的人身、财产乃至精神方面遭受到直接损害的一种侵权行为。由于侵权人与受害人之间为夫妻关系,夫妻侵权与一般侵权行相较而言具有一些特殊性。我国《婚姻法》针对夫妻侵权设立了离婚损害赔偿制,但存在适用范围界定不清、适用情形过窄,排除了混合过错及第三者的适用,排除了婚内侵权损害赔偿等缺陷。今后在《婚姻法》修改时应明确离婚损害赔偿也适用于协议离婚,并扩大使用范围,引入夫妻共同财产强制终止制度。  相似文献   

15.
夫妻财产关系,对稳定我国婚姻家庭关系具有重要意义。我国婚姻法第十三条明确规定了我国法定夫妻财产制度,为夫妻共同财产制。所谓夫妻共同财产制,即指夫妻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问所得财产(包括一方或双方所得),归夫妻共同所有;夫妻对共同所有的财产享有平等的处理权。这一财产制度是符合我国现阶段婚姻家庭状况的,是切实可行的夫妻财产制度。一、夫妻共同财产的性质婚姻法第十三条第一款规定:夫妻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所得财产,归夫妻双方共同所有。婚姻法第六条规定:男女双方履行了结婚登记,取得结婚证,即确立了夫妻关系。那么  相似文献   

16.
在婚姻存续期间,由于受限于家庭生活的种种客观因素,往往会出现配偶一方去考取学位、资格,而另一方则牺牲自身发展的机会、为家庭做出贡献的情况。从婚姻的本质考虑,在离婚时需要对在婚姻存续期间取得的人力资本进行清算,以引导婚姻双方在婚姻存续期间更多地考虑家庭的共同福利而不仅局限于自己狭隘的私人利益。离婚清算的理论基础“无形财产分割说”和“利益损失补偿说”各有利弊。我国《婚姻法》及其司法解释尚未对此做出详细规定,建议结合采用无形财产分割和恢复性扶养制度。  相似文献   

17.
在对我国农村妇女的土地流失进行了实证分析的基础上,指出了农村妇女在离异后无法在"夫家"重新获得土地,而失去了请求分割共同财产的权利。而婚姻法实行的是夫妻共同财产制,婚前财产不纳入共同财产范围,为此提出完善我国夫妻财产制度,确定在特殊情况下,夫妻一方的婚前财产可以纳入共同财产范围,已维护农村妇女的土地权益。  相似文献   

18.
婚姻财产制度,主要是一国关于夫妻财产所有权问题的法律制度,它涉及夫妻婚前和婚后所得财产的归属、管理、使用、收益、处分以及债务的清偿、婚姻终止时财产的分割等一系列问题。现就婚姻存续间继承和受赠与的财产归属问题,从夫妻财产的发展历程,我国立法的缺陷等作出简要分析,以期使我国的相关立法更趋合理。  相似文献   

19.
婚前按揭房屋的原始价值当中凝结了夫妻一方的婚前首付款、婚前已还贷款以及婚后共同还贷款项等三部分款项,婚前按揭房在性质上应该属于夫妻个人财产和夫妻共同财产的混合。应该根据婚前按揭房屋的具体情况,综合考虑多种因素来判断其产权归属。在离婚财产分割时,以婚前首付款以及已偿还贷款的数额与婚后偿还贷款的数额的比例,计算夫妻个人财产与夫妻共同财产的份额。在具体分割夫妻财产时,再计算应该对个人财产返还的数额。  相似文献   

20.
别居是指夫妻双方因感情出现裂痕,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终止婚姻共同生活而不履行同居义务的事实行为。别居制度则指国家用以调整和规范夫妻在别居期间的权利和义务关系的一项法律制度。在充分认识我国设立别居制度之必要性的基础上,我们建议从立法体例、别居的理由、别居的程序、别居的法律效力和别居的终止五个方面来构建我国的别居法律制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