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64 毫秒
1.
该文系统地阐述了邓小平同志关于坚持按劳分配,反对平均主义,关于按劳分配的社会主义性质和生产决定分配的原理;重点阐述了邓小平同志关于允许一部分人先富起来逐步实现共同富裕的分配思想;从分配的所有制前提、分配原则、分配的实现途径等方面论述了邓小平分配思想的特点和地位。  相似文献   

2.
从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的基本内容出发,对二者之间的关系进行了阐述,然后,对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相结合的必然性进行了分析,最后,提出了二者相结合的途径与方法:(1)坚持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允许和鼓励资本、技术等生产要素参与收益分配;(2)按劳分配要借助市场机制的基础性调节作用,把劳动力价值分配和按劳动贡献参与分配结合起来;(3)按生产要素分配要正确处理好劳动和资本的关系,保证劳动者和投资者合理合法的物质利益;(4)实行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的分配制度,既要注意克服平均主义又要防止两极分化。通过对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的研究,不断创新收入分配理论,深化分配制度改革。  相似文献   

3.
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 ,就必须摒弃传统分配理论中的空想成分 ,深化对劳动和劳动价值理论的认识 ,从按劳分配走向按要素分配。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必须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按要素分配。按要素分配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基本特征与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4.
理顺分配关系,事关广大群众的切身利益和积极性的发挥。在分配原则上要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这就要求既要反对平均主义,又要防止收入悬殊。平等与效率是我国当前解决收入分配中的一对矛盾,解决好这一对矛盾将有利于分配关系的理顺,有助于我国共同富裕目标的实现。本文通过对平等与效率问题的历史考察与现实分析,认为机会平等是我国当前解决收入分配中平等与效率问题的出路。  相似文献   

5.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过程中,在个人收入分配制度方面必须协调和处理好四个关系:坚持效率优先与兼顾公平的关系;提倡奉献精神与落实分配政策的关系;反对平均主义与防止收入悬殊的关系;初次分配注重效率与再分配注重公平的关系。  相似文献   

6.
邓小平同志的南巡讲话,在高等学校也引起了强烈的反响。大家认为:为了更好地服从与服务于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必须在现已取得成绩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化高等学校的改革。高校的改革是多方面的,如教育体制、教育结构、教育思想、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招生分配以及高校内部管理体制的改革等。因此在深化高校改革时要注意统筹兼顾。既要有全面的考虑,使高校各方面的改革能配套推进、协调发展;又要能突出重点。以解决主要矛盾来带动面上的改革。笔者认为,当前高校深化改革应以转换机制为重点,逐步建立健全“主  相似文献   

7.
在邓小平看来共同富裕是一个大政策,关系到社会主义本质的实现。就当下中国来讲,共同富裕无疑已经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中最具尖端性的理论和实践问题。邓小平"先富后富、共同富裕"思想是一个完整的整体,确保共同富裕的实现必须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依靠诚实劳动和合法经营,既要反对平均主义又要消除两极分化。  相似文献   

8.
试析我国收入分配中的公平问题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收入分配公平是一个历史性范畴,它的内涵随生产关系的变化而变化.正确理解我国收入分配的公平,必须搞清楚机会公平与结果公平、收入分配公平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关系,确立初次分配注重效率,再分配注重结果公平的分配范式.在分配中,防止平均主义,保持合理差距,反对两极分化,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促进我国生产力的发展,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  相似文献   

9.
"两个比重"和"两个同步"揭示出收入分配格局的调整必须兼顾宏、微观两个层面,从而为我国收入分配改革指明了方向。通过历史今朝的对比考察,我国收入分配问题的根源在于长期以来对居民收入部分的重视不足。调整当前的收入分配结构、缩小收入差距的关键是实现"两个遏制",突破口则在于财税体制和分配制度改革的深化。  相似文献   

10.
从我国收入分配制度的历史演进出发,分析了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的初次分配也要注重公平的必要性,并提出了新形势下我国实现初次分配公平的具体建议:树立全方位改善民生的观念;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增加城乡居民收入;建立规范、公平、合作的劳资关系;正确理清注重公平与效率优先的关系。  相似文献   

11.
邓小平公正思想的理论基础是马克思主义的公正观。他把马克思主义的公正思想与中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以理性的批判性思维重建了当代中国的公正思想。他主张人人平等的基本权利,反对封建等级思想;主张共同富裕的目标,反对绝对平均主义;主张按劳分配和按要素分配相结合,同时提出规范收入分配政策,反对收入差距的扩大化。邓小平的公正思想体现了历史的精神,理想与现实相结合的理性精神,也体现了自由、平等和社会合作三位一体的精神。  相似文献   

12.
在社会主义条件下怎样实现公平分配?这是毛泽东和邓小平在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都在积极思考和寻求解决的重要问题。邓小平在总结毛泽东社会主义公平分配思想的基础上,又进行了新的探索:第一,摒弃了毛泽东社会主义公平思想的非合理因素;第二,否定分配中的平均主义;第三,指明社会主义公平分配实现的途径  相似文献   

13.
当前 ,搞好搞活校内分配是高校分配制度改革中的一个热点问题。本文认为校内分配的关键是思想观念的更新 ,同时要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 ,通过建立适合高校特点的考核办法 ,才能真正把校内分配搞好搞活  相似文献   

14.
邓小平的辩证反腐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邓小平的反腐败思想充满辩证色彩 :既及时指出了党内存在的腐败现象 ,又对全党的党风状况做出了科学的估量 ;对腐败现象既要进行坚决的斗争 ,又要牢固树立长期作战的思想准备 ;既要旗帜鲜明地反对腐败 ,又不能离开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孤立地反腐败 ;既要依靠人民的力量 ,又不搞群众运动 ;既要从具体事件抓起 ,又要突出重点从严从快从重治理 ;既要靠教育 ,更要靠法制。邓小平辩证反腐观为现阶段的反腐败斗争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15.
傅立叶是18世纪末19世纪初法国伟大的空想社会主义者,他深刻地揭露了资本主义社会的混乱和罪恶,设想的最理想的社会制度是和谐制度。他认为在分配领域,要实现公平分配,和谐制度是实现公平分配的社会制度基础;提出了按劳动、资本、才能比例公平分配产品的原则;反对在产品分配方式问题上的平均主义分配观点。傅立叶的公平分配思想既有积极的意义但也打上了时代局限性的烙印。  相似文献   

16.
马克思收入分配理论的核心内容是按劳分配。毛泽东强调贯彻按劳分配原则的同时,坚决反对平均主义。邓小平在坚持生产力标准的前提下,提出“先富”、“后富”和“共同富裕”的思想。江泽民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提出了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形式并存的思想。胡锦涛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第一次提出了“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和“创造条件让更多群众拥有财产性收入”的新思想。从而使马克思主义收入分配理论不断丰富和发展,彰显了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  相似文献   

17.
合理调整分配格局逐步实现共同富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的收入差距幅度太大,必须合理调整分配格局,因为它事关广大群众的切身利益和积极性的发挥,关系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完善。必须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贯彻按劳分配的原则,鼓励一部分人和一部分地区先富,最终实现共同富裕;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实行劳动、资本、技术和管理等生产要素参与分配的原则;完善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形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相似文献   

18.
社会主义的分配是关系到国家经济建设和人民生活的大问题 ,所以 ,刘少奇对此十分重视。为了正确处理分配关系 ,他提出了国民收入分配应该坚持“统筹兼顾 ,全面安排”的方针 ,个人消费品的分配必须坚持“按劳分配”的原则。实现按劳分配原则的主要途径是 :根除平均主义思想 ,改革劳动制度 ,改革生产经营方式 ,发展社会主义市场  相似文献   

19.
一、教育的重心必须放在农村教育的重心必须放在农村,指教育的重点在农村,教育的难点也在农村,必须大力发展农村教育。这是我国教育的突出特征。为什么我国教育的重心在农村呢?首先,它反映了我国经济的特征。我国的经济特征是“必须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其他分配形式为补充的分配制度,既要克服平均主义,又要防止两极分化,逐步实现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这说明我国发展经济的最终目的是要全体人民都富裕起来。国家  相似文献   

20.
刘少奇十分重视社会主义制度下的分配问题,形成了独树一帜的"大分配"观.这一分配理论的鲜明特点是将分配问题看作所有制解决之后的重要问题;分配理论包含了国家如何分配宏观经济资源的问题;不仅对分配的理论和原则进行了阐述,而且对贯彻分配原则的制度保障也进行了理论和实践上的探索.刘少奇提出,分配问题是人民内部矛盾,解决好分配问题关系重大;正确处理积累和消费的比例关系,在发展生产的基础上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坚持按劳分配原则,反对平均主义;解决好劳动用工制度,保障按劳分配等.这些理论对于我们今天完善社会主义分配制度,完成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历史任务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